一种海洋垃圾与油污清理船

文档序号:32580989发布日期:2022-12-17 11:00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洋垃圾与油污清理船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洋垃圾与油污清理船。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海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其中包括油污染和垃圾污染两个主要方面,海洋油污主要是海上原油、重油泄漏和输油管道爆炸等情况所造成的,导致油类溢漏到海面上形成油水,油水氧化消耗大量氧气,使许多海洋生物被"掠夺"而"窒息"死去。海洋垃圾主要包括塑料袋、漂浮木块等漂浮物体,它们影响着海洋景观,威胁着航行安全,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产生影响,进而对海洋经济产生负面效应。全世界立志于保护海洋环境,然而现有的海洋清洁设备并不能很好地满足清洁需求,从目前的海洋清污方面看,较为常见的海洋清污方法是渔船打捞和大型船舶机械。渔船打捞漂浮垃圾的清污方法由于渔船自身船体较小,可承载的垃圾少,需要调用较多的人力。大型船舶机械的清污方法,一方面排放量大,易造成二次污染;且清理小规模的垃圾成本较高。所以需要设计出一款可实现油污和垃圾两清的海上垃圾清理船,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协助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共同构建美好地球家园。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洋垃圾与油污清理船,解决上述技术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可实现水上垃圾的快速收集,同时可实现油水分离,并储存回收油污进行后续清理。
4.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海洋垃圾与油污清理船,包括船底盘,所述船底盘前侧安装有垃圾收集机构,所述船底盘前侧中部设置有开放口,所述开放口内对应垃圾收集机构的输出端安装有垃圾箱,所述船底盘后侧上对应垃圾箱安装有倾倒装置,所述船底盘上侧部安装有油污清理机构。
5.进一步的,所述船底盘下左右对称安装有至少一个浮筒,垃圾箱下部、左右浮筒之间具有供外部垃圾运送小船从船体后部进入的倾倒舱,所述船底盘下部后侧左右对称安装有螺旋桨,所述船底盘上于垃圾收集机构上安装有动力驱动机构。
6.进一步的,所述垃圾收集机构包括倾斜的导料槽,所述导料槽前后侧不封闭,所述导料槽内安装有倾斜的导料传送带,所述导料传送带包括两个传动辊,两个传动辊分别位于导料槽前后侧,两个传动辊之间左右对称安装有与传动辊同步转动的传动链条,导料传送带后侧高、前侧低,两个传动链条之间间隔安装有刮板,其一传动辊由外部电机驱动。
7.进一步的,所述导料槽的前侧外周上安装有若干用于扩大输入面积的倾斜导板。
8.进一步的,所述垃圾箱的后端转动连接于开放口内,所述船底盘上于开放口的前侧对应垃圾箱的前端安装有限位架,所述垃圾箱的上侧上部不封闭,垃圾箱的后侧上设置有倾倒口,倾倒口上铰接有翻盖板,所述垃圾箱的底板上设置有若干排水孔。
9.进一步的,所述倾倒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船底盘上于支撑架后侧设置有收卷支
架,所述收卷支架上转动连接有主动收卷带轮,所述支撑架顶部设置有导向轮,支撑架顶部于导向轮的后侧转动连接有从动收卷带轮,主动收卷带轮与从动收卷带轮之间通过倾斜的传动皮带连接,传动皮带上固定有绳索,绳索的另一端经由导向轮后固定于垃圾箱前侧。
10.进一步的,所述左右两个浮筒之间横置有托杆,所述垃圾箱底部后侧对应托杆安装有至少一个轴承座。
11.进一步的,所述油污清理机构包括储油箱、油水分离机构、油污吸引装置,油污吸引装置安装于船底盘下表面前侧,油污吸引装置的输出端经管路与油水分离机构的输入端连接,油水分离机构的上部设置有出油口,出油口经管路与油箱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油水分离机构包括一级分离筒,所述分离筒的内中部竖直安装有二级分离筒,二级分离筒底部不与一级分离筒连通,所述二级分离筒下端设置有输入孔,输入孔经管路与油污吸引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二级分离筒的上端设置有与一级分离筒内部连通的输出孔。
13.进一步的,所述油污吸引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的抽油泵,所述抽油泵安装于船底盘下表面前侧,抽油泵的输出端经管路与二级分离筒下端的输入孔连通。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有益效果:设计合理,可实现水上垃圾的快速收集,同时可实现油水分离,并储存回收油污进行后续清理,方便专业化的水上垃圾清理,提高整体的清理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1;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2(去除太阳能板);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3(去除太阳能板);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4(去除太阳能板、)一级分离筒;
19.图5为图3中a处放大图。
20.图中:1-船底盘;2-垃圾收集机构;3-开放口;4-垃圾箱;5-倾倒装置;6-油污清理机构;7-浮筒;8-倾倒舱;9-电动螺旋桨;10-太阳能板;11-导料槽;12-导料传送带;13-传动辊;14-传动链条;15-刮板;16-外部电机;17-倾斜导板;18-过滤孔;19-限位架;20-翻盖板;21-排水孔;22-支撑架;23-收卷电机;24-导向轮;25-从动收卷带轮;26-传动皮带;27-绳索;28-挂绳;29-托杆;30-轴承座;31-储油箱;32-油水分离机构;33-油污吸引装置;34-出油口;35-一级分离筒;36-二级分离筒;37-输入孔;38-输出孔;39-抽油泵;40-并联管路;41-收卷支架;42-主动收卷带轮。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22.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23.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
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24.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海洋垃圾与油污清理船,包括船底盘1,所述船底盘前侧安装有垃圾收集机构2,所述船底盘前侧中部设置有开放口3,即船底盘呈水平设置的u型板,所述开放口内对应垃圾收集机构的输出端安装有垃圾箱4,所述船底盘后侧上对应垃圾箱安装有倾倒装置5,所述船底盘上侧部安装有油污清理机构6,使用时,垃圾收集机构不断将收集的垃圾输送至垃圾箱内,对垃圾进行收集,然后通过倾倒装置对垃圾箱进行倾倒。
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船底盘呈水平设置的u型板,u型板的两脚部下即左右对称安装有至少一个浮筒7,垃圾箱下部、左右浮筒之间具有供外部垃圾运送小船从船体后部进入的倾倒舱,本实施例中采用左右均两个浮筒,两侧浮筒与船底板之间形成倾倒舱8,倾倒舱用于外部的垃圾收集装置的进入,所述船底盘下部后侧左右对称安装有现有的电动螺旋桨9,船主体前行主要依赖螺旋桨的转动推进,转向则通过控制螺旋桨差速实现,所述船底盘上于垃圾收集机构上安装有动力驱动机构,本装置采用的动力源是电能,所述动力驱动机构为现有的太阳能板10和现有的控制器。
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垃圾收集机构包括倾斜的导料槽11,所述导料槽前后侧不封闭,所述导料槽内安装有倾斜的导料传送带12,所述导料传送带包括两个传动辊13,两个传动辊分别位于导料槽前后侧,两个传动辊之间左右对称安装有与传动辊同步转动的传动链条14,两个传动链条之间间隔安装有刮板15,其一传动辊由外部电机16驱动,导料传送带后侧高、前侧低,驱动的方向是使刮板在链轮的紧边(下边)向上运动,松边(上边)向下运动,本装置采用的是位于后侧的传动辊在电机的驱动下转动,进而在前侧的传动辊的作用下带动两侧的传动链条运动,然后水车刮板的往复运动带动,卷动污染物,打捞上来的的污染物包括固体垃圾和漂浮液体(考虑油污)以及部分海水,最后卷动污染物落入垃圾箱中,实现垃圾的打捞。
27.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收集垃圾,所述导料槽的前侧外周上安装有若干用于扩大输入面积的倾斜导板17,即导料槽的前侧的左、右、下三个侧面的边缘均设置有向外的弯折的倾斜导板,倾斜挡板的内端螺固在导料槽上,导料槽的底部设置有若干过滤孔18,过滤孔内安装有滤网。
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垃圾箱的后端转动连接于开放口内,所述船底盘上于开放口的前侧下对应垃圾箱的前端安装有限位架19,所述垃圾箱的上侧上部不封闭,垃圾箱的后侧上设置有倾倒口,倾倒口上铰接有翻盖板20,翻盖板的竖直上端与倾倒口上部铰接,所述垃圾箱的底板上设置有若干排水孔21,垃圾箱水平位置时盖板靠自重封闭倾倒口,倾斜时靠自重打开;使用时,外部的垃圾收集装置由后侧的倾倒舱进入,然后通过倾倒装置升起垃圾箱的前端,垃圾箱翻转,后侧的翻盖板在重力的作用下打开,然后垃圾顺垃圾箱落出,实现垃圾收集后的转移。
2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倾倒装置包括支撑架22,所述船底盘上于支撑架后侧设置有收卷支架41,所述收卷支架上转动连接有主动收卷带轮42,主动收卷带轮由安装于收卷支架上的收卷电机23以及相连的角码进行驱动,所述支撑架顶部设置有导向轮24,支撑架顶部于导向轮的后侧转动连接有从动收卷带轮25,从动收卷带轮的高度低于导向轮的高度,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且上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形状。
3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
39.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