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冲限位气囊的收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67142发布日期:2023-03-24 14:33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缓冲限位气囊的收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缓冲限位气囊的收紧装置。


背景技术:

2.据了解,船舶是一种主要在地理水中运行的人造交通工具。船舶在行驶过程中遇到风浪时或停靠时,船舶内的设备容易发生碰撞、刮蹭的情况,不仅对船体及船体内的设备造成损伤,而且存在安全隐患,现有的船舶为了提高安全性,通常会在船体内部放置一些防碰撞装置,例如缓冲限位气囊。在缓冲限位气囊使用后,需要将其收纳至指定区域内,避免影响其他设备正常运行空间。
3.一般来讲,气囊收纳是采用人工作业的方式,这种操作方式不仅繁琐,而且需要工作人员靠近气囊。但是在特定工况下(即重物悬于气囊上方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处的海况下,不允许人员进入气囊附近区域),工作人员不能进入气囊附近区域进行操作,致使气囊不能及时收紧,影响了其他设备的正常使用。
4.目前,对于船舶用下水气囊或橡胶靠球大多数是考虑其收纳储存方面,并未有关于气囊收紧装置方面的介绍。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缓冲限位气囊的收紧装置,能够在工作人员不靠近气囊的前提下实现远程自动收紧气囊,为整个系统中其他设备运行腾出相应空间。
6.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缓冲限位气囊的收紧装置,包括侧板、系固桩总成、导向滚轮、导轨、牵引杆、绑带组件、牵引绳组件和滑轮总成,在所述侧板的上部制有若干个均匀布置的缺口,在所述侧板的缺口处安装系固桩总成的系固桩,所述绑带组件包括收紧绑带,所述收紧绑带穿过缺口后缠绕在牵引杆上,并且所述收紧绑带的端部与系固桩总成的系固桩连接,所述牵引杆通过导向滚轮与设置在侧板上的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牵引杆通过牵引绳组件中的一牵引绳与滑轮总成的一滑轮连接。
7.本实用新型为在工作人员禁止进入气囊附近区域工况下将气囊收紧提供解决方案。本实用新型在气囊使用后,可通过牵引绳带动牵引杆向下移动,进而通过收紧绑带带动气囊向中部收缩,完成气囊的收紧工作。而在气囊充气过程中,收紧绑带又会带着牵引杆向上移动,使其恢复原位。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9.优选地,所述系固桩总成包括第一系固桩和第二系固桩,所述第一系固桩安装在侧板的缺口处,并且所述第一系固桩具有开口一和开口二,所述开口一、开口二分别设有一连接杆,所述开口一与开口二分别布置在侧板的两侧面上,所述第二系固桩安装在底板上,所述第二系固桩与第一系固桩的开口二位于同一侧;所述导向管总成包括第一导向管和第二导向管,所述第一导向管套在开口二的连接杆上,所述第二导向管套在牵引杆上;所述收
紧绑带的一端连接第二系固桩,另一端穿过气囊、第一导向管、第二导向管后连接第一系固桩的开口一
10.优选地,所述系固桩总成还包括第三系固桩和第四系固桩,所述第三系固桩安装在底板上,所述第四系固桩安装在侧板的下部,所述第三系固桩与第四系固桩位于同一侧且一一对应布置;所述绑带组件还包括安全绑带,所述安全绑带的一端连接第三系固桩,另一端穿过气囊后连接第四系固桩。
11.优选地,所述滑轮总成包括第一滑轮,所述第一滑轮安装在底板上;所述牵引绳组件包括第一牵引绳,所述第一牵引绳的一端与第一限位块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一滑轮与牵引装置连接。
12.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块呈环形,所述第一限位块套在牵引杆上。
13.优选地,所述滑轮总成还包括第二滑轮和第三滑轮,所述第二滑轮和第三滑轮通过支架与侧板的端部连接;所述牵引绳组件还包括第二牵引绳,所述第二牵引绳的一端与设置在侧板一侧的气囊的端部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二滑轮、第三滑轮及第三导向管后与第二限位块连接。
14.优选地,所述第二限位块呈环形,所述第二限位块套在牵引杆上,所述第三导向管安装在侧板的上端部。
15.优选地,在所述侧板上位于缺口下方设有第五系固桩,所述第五系固桩通过防转绑带与位于气囊上的环扣连接。
16.优选地,在所述侧板上设有两根沿其高度方向延伸的导轨,所述导轨与导向滚轮相配合,所述导向滚轮套在牵引杆上,所述导轨上制有可与牵引杆相配合的长条孔。
17.优选地,在所述侧板的底部设有底板,所述侧板的两端设有筋板。
18.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拆装方便,结构紧凑,重量轻,能够均匀地将气囊收紧,无需工作人员靠近气囊进行操作也可实现气囊收紧效果。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缓冲限位气囊的收紧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缓冲限位气囊的收紧装置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缓冲限位气囊的收紧装置使用状态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缓冲限位气囊的收紧装置使用状态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侧板,2.底板,3.筋板,4.开口一,5.收紧绑带,6. 安全绑带,7.第一导向管,8.第二导向管,9.第三导向管,10.导向滚轮,11.导轨,12.牵引杆,13.第一限位块,14.第一滑轮,15.第二滑轮,16.第一牵引绳,17.牵引装置,18.气囊,19.开口二,20. 第二系固桩,21.第三系固桩,22.第四系固桩,23.第三滑轮,24. 第二牵引绳,25.第二限位块,26.第五系固桩。
具体实施方式
25.实施例一
26.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缓冲限位气囊的收紧装置,使用该装置工作人员不进入气
囊附近区域就能正常收紧气囊。收紧装置包括侧板 1、底板2、筋板3、系固桩总成、导向管总成、导向滚轮10、导轨 11、牵引杆12、滑轮总成、牵引绳组件和绑带组件,在侧板1的正面设置有气囊18,底板2安装在侧板1的底面上,底板2通过螺栓和t型螺母与试验台或船体固定连接。筋板3有四个,两两对称安装在侧板1的两端。在侧板1的上部制有六个均匀布置的缺口,用来容许绑带组件中的收紧绑带5穿过。导轨11有两根,分别设置在侧板 1的左右两端,导向滚轮10设置在导轨11上并可沿导轨11上下移动,同时导向滚轮10套在牵引杆12上。其中,导轨11采用工字型钢,导向滚轮10有两组,每组有两个,每组的两个导向滚轮10对称分布在工字型钢的两侧凹槽内,方便沿凹槽上下移动。在工字型钢的中间钢板上制有长条孔,使得牵引杆12在上下移动时可沿长条孔滑动。
27.系固桩总成由24个系固桩组成,具体为:六个第一系固桩、六个第二系固桩20、三个第三系固桩21、三个第四系固桩22和六个第五系固桩26。第一系固桩安装在侧板1的缺口处,第一系固桩呈h 形,具有开口一4和开口二19,开口一4、开口二19内分别设有一连接杆,开口一4与开口二19分别布置在侧板1的正反两侧面上。六个第二系固桩20均匀安装在底板2上,第二系固桩20与第一系固桩的开口二19位于侧板1的正面且一一对应布置,三个第三系固桩 21均匀安装在底板2上,三个第四系固桩22均匀安装在侧板1的下部,第三系固桩21与第四系固桩22位于侧板1的正面且一一对应布置,第三系固桩21布置在两个第二系固桩20之间。第五系固桩26 安装在侧板1的缺口下方,并与开口二19位于同一侧。第二系固桩 20、第三系固桩21、第四系固桩22、第五系固桩26均呈u形,并在 u形开口内设有连接杆。导向管总成包括六个第一导向管7、六个第二导向管8和两个第三导向管9,第一导向管7套在开口二19的连接杆上,第二导向管8套在牵引杆12上并且第二导向管8的两端采用限位环进行定位,第三导向管9安装在侧板1的上部两端侧,并且第三导向管9的一端连接侧板1,另一端设有定滑轮。
28.滑轮总成包括第一滑轮14、第二滑轮15和第三滑轮23,第一滑轮14有两个,均安装在底板2上,第二滑轮15、第三滑轮23各有两个,均通过支架安装在侧板1的左右两端。第一滑轮14、第二滑轮15、第三滑轮23与第一系固桩的开口一4均位于侧板1的背面。牵引绳组件包括第一牵引绳16和第二牵引绳24,第一牵引绳16有两根,第一牵引绳16的一端与套在牵引杆12上的第一限位块13连接,另一端通过绳环、主牵引绳与牵引装置17连接。即:两根第一牵引绳16分别通过第一限位块13固定于牵引杆12后,再分别穿过第一滑轮14,交汇于一点,最后通过绳环、主牵引绳与牵引装置17 连接。第二牵引绳24也有两根,分别位于侧板1的左右两端,用来牵引气囊18的端部,第二牵引绳24的一端与气囊18的端部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二滑轮15、第三滑轮23、第三导向管9的定滑轮后与套在牵引杆12端部的第二限位块25连接。第一限位块13、第二限位块25均呈环状。
29.绑带组件包括六根收紧绑带5、三根安全绑带6和六根防转绑带,收紧绑带5的一端与第二系固桩20的连接杆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气囊18、开口二19处的第一导向管7、侧板1的缺口、牵引杆12 上的第二导向管8后连接开口一4的连接杆,安全绑带6的一端与第三系固桩21的连接杆连接,另一端穿过气囊18后固定在第四系固桩 22的连接杆上,防转绑带的一端与气囊18上的环扣连接,另一端与第五系固桩26的连接杆连接,防转绑带能够防止气囊18在收紧过程中转动。
30.使用前,收紧装置通过螺栓和t型螺母安装在试验台上,再将未充气的气囊18沿装
置的侧面摆放,穿过收紧绑带5和安全绑带6,并将绑带的端部系固在系固桩上,其中安全绑带6此时可以不进行捆绑,由于安全绑带6为考虑气囊18下水后克服气囊18自身浮力而设计的,因此不会影响该装置的收紧效果。在将绑带系固完成后,将气源与气囊18的充气口进行对接,当气囊18的内部气压到达指定压力后切断气源。最后,使用第二牵引绳24将气囊18的端部与牵引杆 12连接起来后,再使用第一牵引绳16将牵引杆12与牵引装置17对接。根据气囊18的规格在试验台平面上作出收紧区域截止线,气囊 18放气后操作收紧装置观察囊体是否完全收入截止线以内。
31.收紧装置验证收紧效果的具体操作如下所示:
32.1)将气囊收紧装置在吊机和吊具的配合下转运至试验台指定位置,再使用螺栓和t型螺母将收紧装置底板2安装在试验台上。使用吊机在吊具的配合下转运气囊18至安装区域,并在试验台相应位置画出截止线。
33.2)使用收紧绑带5穿过气囊18相应位置的环扣,再分别绕过第一导向管7和第二导向管8,最后将收紧绑带5的一端固定在第一系固桩的开口一4的连接杆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系固桩20上。
34.3)使用安全绑带6穿过气囊18相应位置的环扣,在将安全绑带 6的一端固定在第三系固桩21上,另一端固定在第四系固桩22上。同时,为了保证收紧效果,使用防转绑带选取气囊18上的一排环扣与第五系固桩26进行连接,以防止气囊18在收紧过程中产生转动影响收紧效果。
35.4)使用充气头对气囊18进行充气,当气囊18内部气压达到要求后停止充气。分别使用第二牵引绳24将气囊18的端部与牵引杆 12穿过第二滑轮15、第三滑轮20、第三导向管9后连接,并使用第二限位块25将其固定在牵引杆12上。
36.5)分别使用2根第一牵引绳16与牵引杆12对接后,用第一限位块13将绳环固定,再将上述2根第一牵引绳16穿过第一滑轮14,最后将2根第一牵引绳16汇总后与牵引装置17对接。
37.6)拆除气囊18堵头实现放气,在气囊18内部气体排出后,操作牵引装置17通过第一牵引绳16驱动导向滚轮10向下运行,牵引杆12随导向滚轮10向下运动以带动收紧绑带5以双倍的行程将气囊 18往截止线以内方向收紧。同时,牵引杆12在下行过程中,通过第二牵引绳24带动气囊18的端部向中间收紧。
38.收紧试验结束后,对气囊18的囊体是否完全被拉入截止线以内进行评估,以验证收紧装置是否满足预定的收紧效果要求。
39.另外,对气囊18进行充气时,收紧绑带5随着气囊18充气慢慢恢复原状,而牵引杆12在收紧绑带5、第二牵引绳24的带动下向上移动至原来位置。
40.按照上述方法,通过设计的收紧装置并按照介绍的试验方案,可实现一种收紧装置在既定工况下,无需人员在气囊18附近区域操作即可完成气囊18达到收紧效果,保证系统中其他设备正常运行空间。
41.本实用新型的工装结构新颖,并采用拓扑优化的方法对收紧装置减重得出本实用新型中收紧装置的结构。针对在人员无法进入气囊附近区域的工况下进行装置设计实现远程收紧气囊,有效解决了目前远程收紧气囊方案及操作装置结构并未提出的工程问题,真实可行地将气囊在操作人员无需接近气囊即可将气囊收紧进行验证。
42.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