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密百叶窗的窗盖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91239发布日期:2022-12-10 02:52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密百叶窗的窗盖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船舶气密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密百叶窗的窗盖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2.气密百叶窗通常被用在海上船舶的舱室内,不仅能满足舱室日常通风换气的需求,还能在关闭时防止湿气侵入舱室并防止海浪打入舱室中,气密百叶窗通常采用在窗框上设置开口并在开口上翻转盖设有密封窗盖的结构,海上的环境较为潮湿,电气设备容易受潮,因而密封窗盖一般用连杆相互连接并手动驱动连杆滑动而带动窗盖旋转开合的结构,密封窗盖上通常会设置密封圈来提高气密百叶窗的密封性,但即使窗盖从未开启,舱室内的物品仍然有些许的受潮情况,经过实践发现当窗盖内的密封圈的尺寸太小有误差而无法与窗盖实现过盈配合时,湿气会沿着密封圈与窗盖的连接缝隙处进入舱室内,但如果要增大密封圈的尺寸,又无法满足在联动情况下使每个窗盖都完全闭合。
3.鉴于上述情况,有必要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气密性强的气密百叶窗的窗盖密封结构。为此,本技术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密百叶窗的窗盖密封结构,有助于改进窗盖与密封圈的连接结构使密封圈依然具有充足的弹性使窗盖在联通状态下都能完全合拢并且避免湿气通过缝隙进入舱室,有效地提高气密百叶窗的气密性。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一种气密百叶窗的窗盖密封结构,包括一窗框,该窗框内形成有一左右贯通的上腔室和一构成在上腔室下方并且左右贯通的下腔室,在所述上腔室的中部沿高度方向间隔构成有一组窗口,所述窗口朝向左的一侧分别上下翻转地设置有一窗盖,所述窗盖分别与对应的窗口密封配合,所述上腔室位于一组窗口左侧的后侧壁上且能上下滑动地设置有一连杆,所述的下腔室内旋转地设置有一驱动齿轮,所述连杆的一端向下延伸入下腔室内并与驱动齿轮配合连接,在所述窗框的外侧面上固定有一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通过一花键轴控制驱动齿轮旋转,特点是:所述窗口的四周形成有一圈向左延伸的窗口边,所述的窗盖在朝向窗口边的一侧周围构成有一圈密封圈槽,所述的密封圈槽内设置有一圈与窗口边相配合的窗盖密封圈,所述的密封圈槽与窗盖密封圈之间设置有一硫化层,所述的硫化层将窗盖密封圈与圈密封圈槽粘结形成一体结构。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 所述的窗框四周构成有一圈法兰边,所述的法兰边通过法兰边螺栓固定在船舶的舱壁上,所述的法兰边与舱壁之间设置有法兰边密封圈。
7.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 所述窗盖在朝向左的一侧面上并在对应于连杆的位置处分别构成有一窗盖连接耳,所述连杆在对应于每个窗盖连接耳的位置处分别连接有一自锁连杆,所述自锁连杆的一端与连杆铰接、而另一端又分别与对应的窗盖
连接耳铰接,当所述连杆向下滑动至极限而使窗盖与窗口完成合拢时,所述的自锁连杆垂直于窗盖并推动窗盖压紧窗口完成自锁,所述窗盖的上端形成有一对窗盖铰接耳,所述的窗盖铰接耳分别与上腔室的内侧壁铰接固定。
8.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 所述的连杆上沿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一对滑槽,所述上腔室的一侧壁上分别固定有一对连杆固定柱,所述连杆的滑槽分别设置在对应的连杆固定柱上而使连杆能上下滑动,所述的上腔室和下腔室之间的隔板上开设有一连杆让位孔,所述连杆的一端穿过连杆让位孔延伸入下腔室内并在端部固定有一齿条,所述的齿条通过齿条螺钉与连杆固定,所述的齿条与驱动齿轮相互啮合。
9.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 所述下腔室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开口,其中左侧开口通过一左盖板封闭、而右侧开口通过一右盖板封闭,所述的左盖板通过左盖板螺钉与窗框固定连接,在所述右盖板上设置有一圈与下腔室右侧开口边沿相配合的右盖板密封圈,所述右盖板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对右盖板固定耳,所述的窗框在对应于右盖板固定耳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一右盖板连接耳,所述的右盖板连接耳上分别铰接有一右盖板连接耳螺杆,所述的右盖板连接螺杆上分别设置有一右盖板连接螺母,所述的右盖板连接螺母分别穿过对应的右盖板固定耳,该右盖板连接螺母抵靠在右盖板固定耳上并旋紧而使右盖板朝向下腔室右侧开口边沿压紧。
10.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 所述的下腔室内固定有一驱动齿轮座,所述的花键轴旋转地设置在驱动齿轮座上,该花键轴的一端与驱动齿轮传动连接、而另一端穿过窗框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
11.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一蜗轮蜗杆箱,在所述的蜗轮蜗杆箱上设置有一旋转输出轴和一旋转输入轴,所述的蜗轮蜗杆箱通过一组驱动机构固定孔与窗框的外侧壁螺钉固定,所述的旋转输出轴上构成有与花键轴契合的花键轴孔。
12.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硫化层为涂覆硫化胶粘剂并经过加热和加压后形成的粘结层。
13.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在窗盖与窗盖密封圈之间设置有硫化层的结构,使窗盖与窗盖密封圈之间形成一体结构,因而不用使窗盖与窗盖密封圈之间过盈配合,不仅保证了窗盖密封圈具有足够的弹性使窗盖在联通状态下都能完全合拢,并且避免湿气通过缝隙进入舱室,有效地提高气密百叶窗的气密性。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侧面结构剖视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部放大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窗框、11.上腔室、111.窗口、1111.窗口边、112.连杆固定柱、12.下腔室、121.左盖板、1211.左盖板螺钉、122.右盖板、1221.右盖板密封圈、1222.右盖板固定耳、13.隔板、131.连杆让位孔、14.法兰边、141.法兰边螺栓、142.法兰边密封圈、15.右盖板连接耳、151.右盖板连接螺杆、152.右盖板连接螺母;2.窗盖、21.窗盖密封圈、211.硫化层、22.窗盖铰接耳、23.窗盖连接耳、24.密封圈槽;3.连杆、31.自锁连杆、32.滑槽、33.齿条、331.
齿条螺钉;4.驱动齿轮、41.花键轴、42.驱动齿轮座;5.驱动机构、51.蜗轮蜗杆箱、52.旋转输出轴、521.花键轴孔、53.旋转输入轴、54.驱动机构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但对实施例的描述不是对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作形式而非实质的变化都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9.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图1位置为基准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20.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密百叶窗的窗盖密封结构,包括一窗框1,该窗框1内由一隔板13分隔而形成有一左右贯通的上腔室11和一构成在上腔室11下方并且左右贯通的下腔室12,在前述上腔室11的中部沿高度方向间隔构成有一组窗口111,前述窗口111在朝向左的一侧分别上下翻转地设置有一窗盖2,前述窗盖2分别与对应的窗口111密封配合,前述上腔室11位于一组窗口111左侧的后侧壁上且能上下滑动地设置有一连杆3,前述的下腔室12内旋转地设置有一驱动齿轮4,前述连杆3的一端向下延伸入下腔室12内并与驱动齿轮4配合连接,前述窗框1的外侧面上固定有一驱动机构5,该驱动机构5通过一花键轴41控制驱动齿轮4旋转。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要点:前述窗口111的四周形成有一圈向左延伸的窗口边1111,前述的窗盖2在朝向窗口边1111的一侧周围构成有一圈密封圈槽24,前述的密封圈槽24内设置有一圈与窗口边1111相配合的窗盖密封圈21,前述的密封圈槽24与窗盖密封圈21之间设置有一硫化层211,前述的硫化层211将窗盖密封圈21与圈密封圈槽24粘结形成一体结构。前述的硫化层211为硫化胶粘剂。前述的硫化层211为涂覆硫化胶粘剂并经过加热和加压后形成的粘结层,具体为:先将前述圈密封圈槽24内部除油除锈并清洗干净,然后在圈密封圈槽24内干刷硫化胶粘剂,等到硫化胶粘剂干透后放入前述的窗盖密封圈21,将前述窗盖密封圈21和窗盖2加热至150
°
~160
°
,并对窗盖密封圈21施加10mpa的压力,使其贴紧密封圈槽24,保压25~35分钟后完成硫化过程并形成前述硫化层211。
21.进一步地,前述窗框1的四周构成有一圈法兰边14,前述的法兰边14通过法兰边螺栓141固定在船舶的舱壁上,前述的法兰边14与舱壁之间设置有法兰边密封圈142。
22.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窗盖2在朝向左的一侧面上并在对应于连杆3的位置处分别构成有一窗盖连接耳23,前述连杆3在对应于每个窗盖连接耳23的位置处分别连接有一自锁连杆31,前述自锁连杆31的一端与连杆3铰接、而另一端又分别与对应的窗盖连接耳23铰接,当前述连杆3向下滑动至极限而使窗盖2与窗口111完成合拢时,前述的自锁连杆31垂直于窗盖2并推动窗盖2压紧窗口111完成自锁。前述窗盖2的上端形成有一对窗盖铰接耳22,前述窗盖铰接耳22分别与上腔室11的内侧壁铰接固定。前述的窗口111和窗盖2的形状不受任何限制,在本实施例中分别呈矩形结构并且窗口111的尺寸小于窗盖2的尺寸。
23.进一步地,前述的连杆3上沿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一对滑槽32,前述上腔室11的一侧壁上分别固定有一对连杆固定柱112,前述连杆3的滑槽32分别设置在对应的连杆固定柱112上使连杆3能上下滑动,前述的上腔室11和下腔室12之间的隔板13上开设有一连杆让位孔131,前述连杆3的一端穿过连杆让位孔131延伸入下腔室12内并在端部固定有一齿条33,
前述的齿条33通过齿条螺钉331与连杆3固定,前述的齿条33与驱动齿轮4相互啮合。
24.在本实施例中,前述下腔室12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开口,其中左侧开口通过一左盖板121封闭、而右侧开口通过一右盖板122封闭,前述的左盖板121通过左盖板螺钉1211与窗框1固定连接,在前述右盖板122上设置有一圈与下腔室12右侧开口边沿相配合的右盖板密封圈1221,前述右盖板122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对右盖板固定耳1222,前述的窗框1在对应于右盖板固定耳1222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一右盖板连接耳15,前述的右盖板连接耳15上分别铰接有一右盖板连接耳螺杆151,前述的右盖板连接螺杆151上分别设置有一右盖板连接螺母152,前述的右盖板连接螺母152分别穿过对应的右盖板固定耳1222,前述的右盖板连接螺母152抵靠在右盖板固定耳1222上并旋紧而使右盖板122朝向下腔室12右侧开口边沿压紧。前述的下腔室12内固定有一驱动齿轮座42,前述的花键轴41旋转地设置在驱动齿轮座42上,前述花键轴41的一端与驱动齿轮4传动连接、而另一端穿过窗框1与驱动机构5传动连接。
25.请参阅图3,前述的驱动机构5包括一蜗轮蜗杆箱51,在前述的蜗轮蜗杆箱51上设置有一旋转输出轴52和一旋转输入轴53,前述的蜗轮蜗杆箱51通过一组驱动机构固定孔54与窗框的外侧壁螺钉固定,前述的旋转输出轴52上构成有与花键轴41契合的花键轴孔521。
26.请参阅图1并结合图2、图3,当需要关闭前述的窗盖2时,旋转前述的旋转输入轴53,使旋转输出轴52带动花键轴41和驱动齿轮4逆时针旋转,前述的驱动齿轮4带动齿条33和连杆3沿着连杆固定柱112向下滑动,前述连杆3在滑动过程中使自锁连杆31带动窗盖2围绕窗盖铰接耳22向下翻转直至窗盖2和窗口边1111合拢并且自锁连杆31垂直于窗盖2(如图1所示位置),前述的自锁连杆31在与窗盖2形成垂直状态的过程中自锁连杆31推动窗盖2向窗口边1111一侧挤压并最终完成自锁动作,此时外部的湿气会被硫化层211完全隔绝。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