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肩部拉伤的免充气浮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28960发布日期:2023-01-14 05:43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肩部拉伤的免充气浮圈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浮圈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肩部拉伤的免充气浮圈。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专为婴儿设计的免充气浮圈,用于保护新生婴儿练习游泳,位于在婴儿的腋下处,因此不会影响婴儿四肢的运动和胸部的呼吸,从而能够达到婴儿早期锻炼的目的,但免充气浮圈是夹持作用下在婴儿腋下处,对婴儿下半身不具有支撑作用,容易形成对婴儿肩膀产生拉伤,不具有支撑保护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防止肩部拉伤的免充气浮圈,以解决在免充气浮圈是夹持作用下在婴儿腋下处,对婴儿下半身不具有支撑作用,容易形成对婴儿肩膀产生拉伤,不具有支撑保护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防止肩部拉伤的免充气浮圈,包括:
5.固定带,位于第一浮圈体和第二浮圈体内侧处,所述固定带前端缝制有衔接带,所述固定带呈中心对称分布在弧形支撑垫上端前后侧处;
6.弧形支撑垫,位于固定带下端,所述弧形支撑垫上端通过弹性连接带与两组固定带相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浮圈体前后侧通过第一扣锁连接有第二浮圈体;且第二浮圈体位于第一浮圈体右侧,所述第一浮圈体和第二浮圈体侧面缝制有拉链。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扣锁左右端分别缝制在第一浮圈体和第二浮圈体前后端表面上,所述第一浮圈体和第二浮圈体上端中部设置有肩部放置区,所述肩部放置区上端缝制有肩带。
9.进一步的,所述衔接带通过第二扣锁与第一浮圈体和第二浮圈体相连接;且第二扣锁缝制在第一浮圈体和第二浮圈体上端表面。
10.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带侧面缝制有海绵垫,所述海绵垫表面黏合有魔术贴;且魔术贴贴合在第一浮圈体和第二浮圈体内侧面上。
11.进一步的,所述弧形支撑垫后侧端设置有护翼型的加宽端,所述弧形支撑垫侧边处缝制有防磨面料;且弧形支撑垫采用抗菌面料制成。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防止肩部拉伤的免充气浮圈利用扣锁将固定带与浮圈表面相扣接,通过弹性连接带使固定带与弧形支撑垫,将弧形支撑垫固定在浮圈中部下端处,使弧形支撑垫对婴儿下半身起到支撑作用,有效的支撑婴儿下半身,便于免充气浮圈有效支撑保护起婴儿,减少婴儿肩膀处的受力力度,防止拉伤婴儿肩膀,解决了不具有支撑保护的问题。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免充气浮圈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免充气浮圈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固定带与弧形支撑垫的侧视剖面连接结构示意图。
16.1、第一浮圈体;11、拉链;12、第一扣锁;2、第二浮圈体;21、肩部放置区;22、肩带;3、固定带;31、衔接带;32、第二扣锁;33、海绵垫;34、魔术贴;4、弧形支撑垫;41、加宽端;42、弹性连接带。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免充气浮圈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免充气浮圈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固定带与弧形支撑垫的侧视剖面连接结构示意图。
19.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止肩部拉伤的免充气浮圈,包括:固定带3和弧形支撑垫4。
20.固定带3,位于第一浮圈体1和第二浮圈体2内侧处,固定带3前端缝制有衔接带31,固定带3呈中心对称分布在弧形支撑垫4上端前后侧处。
21.弧形支撑垫4,位于固定带3下端,弧形支撑垫4上端通过弹性连接带42与两组固定带3相连接。
22.免充气浮圈是夹持作用下在婴儿腋下处,对婴儿下半身不具有支撑作用,容易形成对婴儿肩膀产生拉伤,不具有支撑保护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免充气浮圈利用扣锁将固定带与浮圈表面相扣接,通过弹性连接带使固定带与弧形支撑垫,将弧形支撑垫固定在浮圈中部下端处,使弧形支撑垫对婴儿下半身起到支撑作用,有效的支撑婴儿下半身,便于免充气浮圈有效支撑保护起婴儿,减少婴儿肩膀处的受力力度,防止拉伤婴儿肩膀,解决了不具有支撑保护的问题。
23.第一浮圈体1前后侧通过第一扣锁12连接有第二浮圈体2;且第二浮圈体2位于第一浮圈体1右侧,第一浮圈体1和第二浮圈体2侧面缝制有拉链11。
24.第一浮圈体1和第二浮圈体2前后侧均通过双重第一扣锁12相连接,便于加强第一浮圈体1和第二浮圈体2连接的牢固性。第一浮圈体1和第二浮圈体2内部填充有内胆,使水上的浮圈浮起。
25.第一扣锁12左右端分别缝制在第一浮圈体1和第二浮圈体2前后端表面上,第一浮圈体1和第二浮圈体2上端中部设置有肩部放置区21,肩部放置区21上端缝制有肩带22。
26.第一扣锁12可以进行调节带子的长短,便于将第一浮圈体1和第二浮圈体2贴合紧密。下凹的肩部放置区21,使婴儿肩膀放置在此处,且肩带22置于肩膀上,对婴儿的肩膀起到上浮的支撑力。
27.衔接带31通过第二扣锁32与第一浮圈体1和第二浮圈体2相连接;且
28.第二扣锁32缝制在第一浮圈体1和第二浮圈体2上端表面。
29.固定带3通过第二扣锁32与第一浮圈体1和第二浮圈体2形成连接,方便进行拆卸、安装固定带3,方便拆卸下固定带3进行清洗。
30.固定带3侧面缝制有海绵垫33,海绵垫33表面黏合有魔术贴34;且魔术贴34贴合在第一浮圈体1和第二浮圈体2内侧面上。
31.海绵垫33用于挤压魔术贴34,使魔术贴34与第一浮圈体1和第二浮圈体2内侧面相贴合,方便限位固定带3,避免固定带3发生移位。
32.弧形支撑垫4后侧端设置有护翼型的加宽端41,弧形支撑垫4侧边处缝制有防磨面料;且弧形支撑垫4采用抗菌面料制成。
33.加宽端41用于护住婴儿的屁股处,让婴儿更加舒适。弧形支撑垫4有助于抑制细菌的产生,使弧形支撑垫4更加安全、卫生的与婴儿肌肤相接触,对婴儿下半身形成支撑,减少婴儿肩膀处的受力力度。
34.本实用新型的防止肩部拉伤的免充气浮圈可有效解决不具有支撑保护的问题,便于免充气浮圈有效支撑保护起婴儿,减少婴儿肩膀处的受力力度,适用于防止肩部拉伤的免充气浮圈。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止肩部拉伤的免充气浮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带(3),位于第一浮圈体(1)和第二浮圈体(2)内侧处,所述固定带(3)前端缝制有衔接带(31),所述固定带(3)呈中心对称分布在弧形支撑垫(4)上端前后侧处;弧形支撑垫(4),位于固定带(3)下端,所述弧形支撑垫(4)上端通过弹性连接带(42)与两组固定带(3)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肩部拉伤的免充气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浮圈体(1)前后侧通过第一扣锁(12)连接有第二浮圈体(2);且第二浮圈体(2)位于第一浮圈体(1)右侧,所述第一浮圈体(1)和第二浮圈体(2)侧面缝制有拉链(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止肩部拉伤的免充气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锁(12)左右端分别缝制在第一浮圈体(1)和第二浮圈体(2)前后端表面上,所述第一浮圈体(1)和第二浮圈体(2)上端中部设置有肩部放置区(21),所述肩部放置区(21)上端缝制有肩带(2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肩部拉伤的免充气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带(31)通过第二扣锁(32)与第一浮圈体(1)和第二浮圈体(2)相连接;且第二扣锁(32)缝制在第一浮圈体(1)和第二浮圈体(2)上端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肩部拉伤的免充气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3)侧面缝制有海绵垫(33),所述海绵垫(33)表面黏合有魔术贴(34);且魔术贴(34)贴合在第一浮圈体(1)和第二浮圈体(2)内侧面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肩部拉伤的免充气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支撑垫(4)后侧端设置有护翼型的加宽端(41),所述弧形支撑垫(4)侧边处缝制有防磨面料;且弧形支撑垫(4)采用抗菌面料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止肩部拉伤的免充气浮圈,包括:固定带,位于第一浮圈体和第二浮圈体内侧处,所述固定带前端缝制有衔接带,所述固定带呈中心对称分布在弧形支撑垫上端前后侧处;弧形支撑垫,位于固定带下端,所述弧形支撑垫上端通过弹性连接带与两组固定带相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免充气浮圈是夹持作用下在婴儿腋下处,对婴儿下半身不具有支撑作用,容易形成对婴儿肩膀产生拉伤,不具有支撑保护的问题。保护的问题。保护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彭志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脉琪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08
技术公布日:2023/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