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漂浮式风机基础下水用的组合吊运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52837发布日期:2023-05-05 16:00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漂浮式风机基础下水用的组合吊运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到风电安装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漂浮式风机基础下水用的组合吊运系统。


背景技术:

1、漂浮式风机基础船坞下水指漂浮式风机基础在船坞中建造,建造完成后船坞注水使基础漂浮的下水方式。码头下水指漂浮式风机基础在船台建造,建造完成后转运至码头,通过采用各种手段将漂浮式风机基础下降至水中的方式完成下水操作。

2、随着漂浮式风机的装机容量逐渐大型化,漂浮式风机基础的尺寸也越发庞大,如果采用船坞下水的方式则必须选择在尺寸适合的大型船坞进行制造,而此类船坞过于稀有且使用费高昂,对于经济性非常敏感的漂浮式风电技术来说是无法承受的。

3、现有技术中,采用码头下水可以很好的解决大型船坞难以获得以及成本高昂的缺陷。然而,由于部分码头水深条件和基础大型化的限制,现有岸上吊机吊装的方式下水的施工方法不再适用。无需较大的路上设备和水深要求较高的大型半潜驳船的参与,解决漂浮式风机基础在承载力较小且前沿水深较小的码头下水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漂浮式风机基础下水用的组合吊运系统。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吊运系统通过组合设计,实现漂浮式风机基础在承载力较小,且前沿水深较小的码头上顺利的下水,无需重量较大的陆上设备和水深要求较高的大型半潜驳船的参与,提高漂浮式风机基础下水的效率和成本优势。

2、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漂浮式风机基础下水用的组合吊运系统,所述漂浮式风机基础由立柱和撑杆组成,三个立柱呈三角形排布形成三立柱基础,所述立柱包括有两根前立柱和一根后立柱,所述的组合吊运系统包括有支座、模块车、起重船和半潜驳船,所述的支座包括有前支座和后支座,在两个所述的前立柱底部各设有多个前支座,所述后立柱底部设在所述后支座上,在所述后支座和前支座底部均设有移动位置用的模块车,两艘所述的起重船靠于码头前沿并朝向码头前沿布置,一艘所述的半潜驳船侧靠于码头前沿,所述的半潜驳船为长方体形状,在长方体表面的船艏的两角处各设置有一个浮箱,该浮箱设置在半潜驳船上远离起重船的一侧;

4、在初始状态下,两艘起重船上的起重船吊钩分别连接并起吊两个所述的前立柱,所述半潜驳船侧向紧贴于码头前沿;

5、在中间状态下,两艘起重船上的起重船吊钩分别连接并起吊两个所述的前立柱,后立柱处于半潜驳船甲板中心位置;

6、在最终状态下,两艘起重船上的起重船吊钩脱离前立柱,半潜驳船脱离后立柱,所述前立柱与后立柱完全位于水面上,且后立柱与码头前沿存在安全距离,漂浮式风机基础漂浮在水中。

7、在本实用新型一种漂浮式风机基础下水用的组合吊运系统中,所述立柱之间由撑杆连接,在两根所述的前立柱之间垂直设有一根撑杆,在两个所述前立柱和后立柱之间分别垂直设有一根撑杆。

8、在本实用新型一种漂浮式风机基础下水用的组合吊运系统中,作为进一步设计,在每个所述立柱下方均设置有三个支座,共设有六个前支座和三个后支座。

9、在本实用新型一种漂浮式风机基础下水用的组合吊运系统中,作为进一步设计,所述前支座和后支座的结构相同,均为带有腿的凳状结构,在所述支座底部设有容纳模块车进入的顶升空间。

10、在本实用新型一种漂浮式风机基础下水用的组合吊运系统中,作为进一步设计,所述模块车的数量与支座的数量一致,所述的模块车设有九辆,包括六辆用于顶升前立柱和前支座的前模块车和三辆用于顶升后立柱和后支座的后模块车。

11、在本实用新型一种漂浮式风机基础下水用的组合吊运系统中,作为进一步设计,在初始状态下,两艘起重船上的起重船吊钩同时处于对应前立柱的上方,起吊高度和起吊力度均相同以使脱离前支座的两个前立柱处于等高位置。

12、在本实用新型一种漂浮式风机基础下水用的组合吊运系统中,作为进一步设计,在中间状态下,两艘起重船上的起重船吊吊拉两个所述的前立柱,前立柱的底部在水上悬空,临近水边的履带吊的吊钩吊拉所述的后立柱,该后立柱的底部置于水边的由模块车支撑的后支座上。

13、在本实用新型一种漂浮式风机基础下水用的组合吊运系统中,作为进一步设计,在最终状态下,两艘起重船上的起重船吊钩分别松开两个所述前立柱,半潜驳船完全下潜并脱离所述的漂浮式风机基础。

14、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一种漂浮式风机基础下水用的组合吊运系统经过实践应用,取得了如下技术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吊运系统应用在漂浮式风机基础采用码头下水,克服了现有履带吊和驳船主导的码头下水的施工方法不适用的不足,该组合系统包括两艘起重船与一艘半潜驳船,无需重量较大的陆上设备和水深要求较高的大型半潜驳船的参与,解决漂浮式风机基础在承载力较小且码头前沿水深较小的码头上下水困难问题。

16、2.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吊运系统先将漂浮式风机基础的立柱分为前立柱和后立柱,针对于前立柱和后立柱设计了专门的支座和模块车,将立柱放置在支座上,模块车可以拖着漂浮式风机基础移动位置,通过两艘起重船的吊钩吊拉两个前立柱,可以拖动前移至码头处,再利用半潜驳船支撑后立柱,使得4500t重的漂浮式风机基础可以从码头脱离后顺利入水,从而半潜驳船与支座脱离后,操作简单方便,移位和起吊效率都很高。



技术特征:

1.一种漂浮式风机基础下水用的组合吊运系统,所述漂浮式风机基础由立柱和撑杆组成,三个立柱呈三角形排布形成三立柱基础,所述立柱包括有两根前立柱和一根后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合吊运系统包括有支座、模块车、起重船和半潜驳船,所述的支座包括有前支座和后支座,在两个所述的前立柱底部各设有多个前支座,所述后立柱底部设在所述后支座上,在所述后支座和前支座底部均设有移动位置用的模块车,两艘所述的起重船靠于码头前沿并朝向码头前沿布置,一艘所述的半潜驳船侧靠于码头前沿,所述的半潜驳船为长方体形状,在长方体表面船艏的两角处各设置有一个浮箱,该浮箱设置在半潜驳船上远离起重船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漂浮式风机基础下水用的组合吊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之间由撑杆连接,在两根所述的前立柱之间垂直设有一根撑杆,在两个所述前立柱和后立柱之间分别垂直设有一根撑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漂浮式风机基础下水用的组合吊运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立柱下方均设置有三个支座,共设有六个前支座和三个后支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漂浮式风机基础下水用的组合吊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座和后支座的结构相同,均为带有腿的凳状结构,在所述支座底部设有容纳模块车进入的顶升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漂浮式风机基础下水用的组合吊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车的数量与支座的数量一致,所述的模块车设有九辆,包括六辆用于顶升前立柱和前支座的前模块车和三辆用于顶升后立柱和后支座的后模块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漂浮式风机基础下水用的组合吊运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初始状态下,两艘起重船上的起重船吊钩同时处于对应前立柱的上方,起吊高度和起吊力度均相同以使脱离前支座的两个前立柱处于等高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漂浮式风机基础下水用的组合吊运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中间状态下,两艘起重船上的起重船吊吊拉两个所述的前立柱,且前立柱的底部在水上悬空,该后立柱置于底部半潜驳船甲板中心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漂浮式风机基础下水用的组合吊运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最终状态下,两艘起重船上的起重船吊钩分别松开两个所述前立柱,半潜驳船完全下潜并脱离所述的漂浮式风机基础。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到一种漂浮式风机基础下水用的组合吊运系统,所述漂浮式风机基础由三个立柱呈三角形排布形成三立柱基础,所述立柱包括有两根前立柱和一根后立柱,所述组合吊运系统包括有支座、模块车、起重船和半潜驳船,所述支座包括有前支座和后支座,在两个前立柱底部各设有一个前支座,后立柱底部设在后支座上,在后支座和前支座底部均设有移动位置用的模块车,两起重船靠于码头前沿并朝向码头前沿布置,半潜驳船侧靠于码头前沿,半潜驳船的船艏处设有两个浮箱,该浮箱设在远离起重船的一侧。本技术的组合吊运系统将漂浮式风机基础采用码头下水,克服了现有下水方法的不足,解决了码头前沿水深较小的码头上下水困难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杜宇,李飞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14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