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半潜式风机平台的垂荡抑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64902发布日期:2023-11-23 16:04阅读:28来源:国知局
适用于半潜式风机平台的垂荡抑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半潜式风机平台垂荡和横纵摇运动固有频率、幅度、速度和加速度等方面的抑制装置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适用于半潜式风机平台的垂荡抑制装置。


背景技术:

1、半潜式风机平台是适用于深远海风能开发、海上油田辅助供电供电、偏远岛礁清洁能源供应的新型海洋装备。

2、风机对半潜式基础的垂荡和横纵摇运动幅度和加速度有着很严苛的限制,通过调整半潜式基础的立柱直径、排水量或立柱位置会影响到以上运动性能,也会影响到平台稳性。为了不影响平台稳性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垂荡和横纵摇运动固有频率、幅度、速度和加速度,就需要增加垂荡抑制装置。

3、传统垂荡抑制装置使垂荡舱,但在半潜式基础底部设置垂荡舱结构会降低浮心高度,对稳性不利。垂荡舱高度过大对垂荡抑制效果较低,垂荡舱高度过小则内部空间狭窄,施工建造不便。

4、半潜式风机立柱底部之间通过浮箱或水平撑杆连接,在两个浮箱或水平撑杆之间的位置往往是高应力和疲劳敏感区域,通常需要设置水平插板或者肘板来降低局部应力和提高疲劳寿命。若将浮箱或撑杆的夹角之间水平肘板或插板扩大,可以起到提高垂荡附加质量和水动阻尼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半潜式风机平台的垂荡抑制装置。

2、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适用于半潜式风机平台的垂荡抑制装置,包括主板体、边缘梁和悬臂梁,主板体为一层板体或两层板体重叠水平设置在半潜式风机浮箱上,边缘梁固定设置在主板体相对于半潜式风机浮箱外侧的自由边上,边缘梁端部与半潜式风机浮箱固定连接,主板体通过悬臂梁与半潜式风机浮箱相连接。

4、边缘梁为t形或l形强梁。

5、悬臂梁为t形强梁。

6、主板体为一层板体结构,悬臂梁侧截面呈类直角三角形环装结构,悬臂梁的垂直边缘与半潜式风机浮箱固定连接,悬臂梁的的水平边缘与主板体固定连接。

7、主板体为两层板体重叠水平设置的结构,两主板体间通过悬臂梁相连接,悬臂梁的侧截面为类c字型结构,悬臂梁的顶边和底边分别与两主板体固定连接,悬臂梁的侧垂直边与半潜式风机浮箱固定连接。

8、主板体水平设置在半潜式风机的底部圆管水平撑上,主板体的顶面和底面上均设有悬臂梁。

9、主板体上设有骨材。

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中的垂荡抑制装置相比于现有垂荡舱的结构更加扁平,可以更高效的提高附加质量。其中,利用主板体作为浮箱或底部水平撑的水平结构加强,其上设置的边缘梁和悬臂梁面板可以使涡流数量加倍,以提供更高的水动阻尼。

11、垂荡抑制装置整体采用外开放式结构,在施工建造阶段不存在有限空间的限制,更便于建造设置。



技术特征:

1.适用于半潜式风机平台的垂荡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板体、边缘梁和悬臂梁,主板体为一层板体或两层板体重叠水平设置在半潜式风机浮箱侧面,边缘梁固定设置在主板体相对于半潜式风机浮箱外侧的自由边上,边缘梁端部与半潜式风机浮箱固定连接,主板体通过悬臂梁与半潜式风机浮箱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半潜式风机平台的垂荡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梁为t形或l形强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半潜式风机平台的垂荡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悬臂梁为t形强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半潜式风机平台的垂荡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体为一层板体结构,所述悬臂梁侧截面呈类直角三角形环装结构,所述悬臂梁的垂直边缘与半潜式风机浮箱固定连接,所述悬臂梁的的水平边缘与所述主板体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半潜式风机平台的垂荡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体为两层板体重叠水平设置的结构,两所述主板体间通过所述悬臂梁相连接,所述悬臂梁的侧截面为类c字型结构,所述悬臂梁的顶边和底边分别与两所述主板体固定连接,所述悬臂梁的侧垂直边与半潜式风机浮箱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半潜式风机平台的垂荡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体水平设置在半潜式风机的底部水平撑上,所述主板体的顶面和底面上均设有悬臂梁。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适用于半潜式风机平台的垂荡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体上设有骨材。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适用于半潜式风机平台的垂荡抑制装置,包括主板体、边缘梁和悬臂梁,主板体为一层板体或两层板体重叠水平设置在半潜式风机浮箱两侧,边缘梁固定设置在主板体相对于半潜式风机浮箱外侧的自由边上,边缘梁端部与半潜式风机浮箱外侧固定连接,主板体通过悬臂梁与半潜式风机浮箱相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中的垂荡抑制装置相比于现有垂荡舱的结构更加扁平,可以更高效的提高附加质量。其中,利用主板体作为浮箱或底部水平撑的水平结构加强,其上设置的边缘梁和悬臂梁面板可以使涡流数量加倍,以提供更高的水动阻尼。垂荡抑制装置整体采用外开放式结构,在施工建造阶段不存在有限空间的限制,更便于建造设置。

技术研发人员:孙红军,康思伟,乔晓国,刘亮,张法富,杨亮,杨小龙,张文博,吴智丽,邓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海油融风能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