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桥轨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26398发布日期:2024-05-11 00:05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过桥轨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移船设施,特别涉及一种过桥轨道装置。


背景技术:

1、升船机作为一种新型的船舶上下水的装置,可以将船舶提升或下降。使用时,船舶可通过转运小车,以实现船舶在船台与升船机的承船平台之间的转移。

2、但升船机在运行时,需要先提升承船平台的高度,完成插销锁定与卷扬机钢丝绳承重之间的受力转化,再将承船平台下降,传统的连接桥架对升船机的适用性较差,使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过桥轨道装置,有利于。

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桥轨道装置,包括:船台,上表面连接有第一轨道;升降台,上表面连接有第二轨道,升降台能够相对船台升降;桥轨,后端与船台转动连接,前端至少部分位于升降台的上方;其中,过桥轨道装置具有旋转状态和输送状态;旋转状态为旋转状态为升降台顶起桥轨,桥轨相对第一轨道往上旋转;输送状态为桥轨的后端与第一轨道相接,桥轨的前端与第二轨道相接,桥轨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位于同一水平面。

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桥轨道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升降台与船台呈前后间隔布置,升降台为升船机的承船平台,随着升船机的运作,升降台能相对船台升降,而桥轨架设于船台与升降台之间,作为船台与升降台连接的桥梁,具体的,桥轨的后端与船台转动连接,而桥轨的前端至少部分位于升降台的上方,该过桥轨道装置随着升降台的升降,具有旋转状态和输送状态,随着升降台的上移,升降台的高度高于船台的高度时,过桥轨道装置处于旋转状态,升降台带动桥轨自动往上旋转,以满足升船机的使用需求,升降台往下归位后,即升降台与船台齐平时,过桥轨道装置处于输送状态,桥轨的后端与第一轨道相接,桥轨的前端与第二轨道相接,第一轨道、桥轨和第二轨道呈直线排列布置,在外设的转运小车可沿着第一轨道、桥轨和第二轨道,从而将船舶从船台转移至升降台处,随着升降台的下移,且升降台的高度低于船台的高度时,桥轨保持与第一轨道的平齐,而升降台与桥轨分离,以实现船舶的下水,升降台往上归位后,即升降台与船台齐平时,过桥轨道装置处于输送状态,以实现船舶的转移,即该过桥轨道装置能自动与升船机的升降台适配,能自动旋转复位,无须人工操控,不会对升船机的运作造成阻碍,使用更为简单、便捷。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桥轨包括桥体和两个转动块,桥体的左端和右端均连接有转动块,转动块的前端与桥体连接,转动块的后端往第一轨道延伸,船台在第一轨道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转动座,转动座与转动块一一对应且转动连接。

5、具体的,桥体作为转运小车的轨道使用,通过桥体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相接,以使得转运小车能沿着第一轨道、桥体和第二轨道实现船舶的转移,其中,桥体的左端和右端均连接有转动块,转动块的前端与桥体连接,转动块的后端往第一轨道延伸,以便于实现转动块与转动座的转动连接,船台在第一轨道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转动座,转动座与转动块一一对应,即两个转动块分别位于第一轨道的左右两侧,有利于实现桥轨与第一轨道的转动连接,且有利于提高桥轨与第一轨道的连接稳定性,两个转动块能实现对桥轨的左右限位,以确保在输送状态下,桥轨与第一轨道保持直线排列。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转轴,转动座设有朝上敞开的限位槽,限位槽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均设有第一穿孔,转动块设有第二穿孔,转动块的后端设于限位槽内,转轴与转动座一一对应,转轴穿过两个第一穿孔和一个第二穿孔设置。

7、转动座设有朝上敞开的限位槽,限位槽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转动块的后端设于限位槽内,即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位于转动块后端的左侧和右侧,有利于限制转动块脱出限位槽,以实现转动块与转动座的稳定连接,具体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均设有第一穿孔,适配的,转动块设有第二穿孔,转轴穿设于两个第一穿孔和一个第二穿孔设置,即转轴贯穿转动座和转动块设置,转动块通过转轴实现与转动座的转动连接,且有利于避免转动块沿前后方向脱出限位槽的问题出现,在确保转动块与转动座转动连接的同时,有利于提高转动块与转动座的连接稳定性。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转动块包括与桥体连接的第一子板、与桥体呈直角布置的第二子板、呈前后延伸的第三子板、以及加强筋,第二子板的一端与第一子板的后端连接,第二子板的另一端与第三子板的前端连接,加强筋与第一子板和第二子板连接。

9、第一子板与桥体连接,从而可为第二子板和第三子板的连接提供支撑作用,第二子板与桥体呈直角布置,且第三子板呈前后延伸,即第三子板的延伸方向与桥体的延伸方向一致,第二子板设于第一子板与第三子板之间,第二子板的一端与第一子板的后端连接,而第三子板的前端与第二子板的另一端连接,即第三子板的后端往第一轨道延伸,以实现第三子板与转动座的转动连接,第一子板与第三子板呈间隔布置,有利于避免转动块的设置对桥体与第一轨道的相接造成阻碍的问题出现,以确保在输送状态下,桥体能与第一轨道对接,第一子板和第二子板均与加强筋连接,在加强筋的连接作用下,有利于增强该转动块的抗形变能力和强度,以确保桥轨与船台的稳定连接,降低转动块与转动座脱离的风险。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桥轨的后端设有第一弧形面,第一轨道的前端设有与第一弧形面相适配的第二弧形面。

11、为了确保桥轨与第一轨道的转动连接,并确保在输送状态下,桥轨的后端邻近于第一轨道的前端,以实现桥轨与第一轨道的相接,桥轨的后端设有第一弧形面,适配的,第一轨道的前端设有与第一弧形面相适配的第二弧形面,有利于避免第一轨道对桥轨的旋转造成阻碍的问题出现,有利于增大桥轨的可旋转角度,以满足升降台的使用需求,且在输送状态下,有利于保持桥轨后端与第一轨道前端的对接,以供转运小车行驶。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桥轨设有定位部,船台和/或升降台上设有定位座,定位座设有朝上敞开的定位槽,定位部能与定位槽嵌合。

13、具体的,为了确保在输送状态下,桥轨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呈直线排列布置,桥轨上还设有定位部,适配的,船台和/或升降台上设有定位座,定位座设有朝上敞开的定位槽,该过桥轨道装置在旋转状态与输送状态之间切换时,定位部能进出定位槽,在输送状态下,定位部与定位槽嵌合,定位座能对桥轨起承托作用,以确保桥轨能承受转运小车和船舶的重量,且通过定位部与定位槽的互相匹配和限位,有利于实现桥轨的左右限位,以确保在输送状态下,第一轨道、桥轨和第二轨道的直线排列布置,以供转运小车行驶,有利于避免转运小车运输过程中卡住的问题出现。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定位部的外径自下往上逐渐增大,定位槽的内径自下往上逐渐增大。

15、具体的,定位部的外径自下往上逐渐增大,适配的,定位槽的内径自下往上逐渐增大,该过桥轨道装置从旋转状态逐步切换至输送状态时,定位槽可对定位部起到自动导正的作用,有利于定位部与定位槽对准并嵌合,有利于避免桥轨旋转过程中与定位座产生碰撞的问题出现,在输送状态下,定位部与定位槽嵌合,定位座能对桥轨起承托作用,以确保桥轨能承受转运小车和船舶的重量,在转运小车的输送作用下,以实现船舶的转移。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船台和升降台上均设有定位座,桥轨的前端和后端均设有定位部,定位部与定位座一一对应。

17、船台和升降台上均设有定位座,适配的,桥轨的前端和后端均设有定位部,定位部与定位座一一对应,在输送状态下,定位座能与定位部嵌合,通过两个定位座的设置,有利于增强桥轨的承重能力,以减小在船舶转移时桥轨的形变幅度,并确保桥轨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上端平齐,即桥轨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保持相接状态,在转运小车的输送作用下,以实现船舶的转移。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桥轨包括桥体、护板和加强板,桥体的左端和右端均连接有护板和加强板,护板的下端与桥体连接,护板自下往上朝远离桥体的方向倾斜,桥体与护板之间连接有加强板,桥体与两个护板构成定位部。

19、具体的,桥轨包括桥体、护板和加强板,桥体的左端和右端均连接有护板和加强板,护板的下端与桥体连接,且护板自下往上朝远离桥体的方向倾斜,即左右两个护板朝自下往上逐渐互相远离,桥体与左右两个护板共同构成定位部,通过护板的倾斜设置,以使得定位部的外径自下而上逐渐增大,配合定位座的设置,有利于实现定位部与定位座的嵌合,以实现定位座对桥轨的承托,保持桥轨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平直布置,桥体与护板之间连接有加强板,即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桥体和护板连接,从而对护板起支撑作用,有利于固定护板与桥体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增强定位部的形状稳定性,提高定位部与定位座嵌合后的稳定性,通过定位部和定位座的互相限位,以实现桥轨的定位和限位,在输送状态下,并确保桥轨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上端平齐,即桥轨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保持相接状态,在转运小车的输送作用下,以实现船舶的转移。

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定位座包括底板、限位块和支撑板,底板的上端连接有两个间隔布置的限位块,两个限位块和底板共同形成定位槽,限位块远离定位槽的壁面与底板之间连接有支撑板。

21、具体的,底板能与船台或升降台的上表面连接,以为限位块和支撑板提供支撑作用,底板的上端连接有两个呈间隔布置的限位块,且两个限位块与底板共同形成定位槽,定位槽的内径自下而上逐渐增大,即定位槽相对的两个壁面自下而上互相远离,配合定位部的设置,有利于实现定位部与定位座的嵌合,以实现定位座对桥轨的承托作用,保持桥轨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平直布置,限位块远离定位槽的壁面与底板之间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底板和限位块连接,从而对限位块起支撑作用,有利于固定限位块与底板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增强定位槽的形状稳定性,提高定位部与定位座嵌合后的稳定性,通过定位部和定位座的互相限位,以实现桥轨的定位和限位,在输送状态下,并确保桥轨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上端平齐,即桥轨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保持相接状态,在转运小车的输送作用下,以实现船舶的转移。

22、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