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体半滑行穿浪船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292674阅读:来源:国知局
>[0031]图4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0032]图5为本发明的中纵剖线图;
[0033]图6为本发明的后视图;
[0034]图7为本发明的首部,即图2的位置B处典型横线面图;
[0035]图8为本发明的首部,即图2的位置C处典型横线面图;
[0036]图9为本发明的中部,即图2的位置D处典型横线面图;
[0037]图10为本发明的尾部,即图2的位置A处典型横线面图;
[0038]图11为本发明的水线图;
[0039]图12为本发明的动力装置布置侧视图;
[0040]图13为本发明的动力装置布置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0042]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半滑行式水线以下主船体1、改良型混合式内倾型穿浪船首2、全封闭的上层建筑3、及内倾式压浪型干舷4。
[0043]本实施例中的改良型混合式内倾型穿浪船首2的特点是:具有穿浪和隐身特性;船首长度占主船体的0.5±0.025。
[0044]所述的改良型混合式内倾型穿浪船首包括:首柱8、全封闭的船首甲板9以及首部干舷10。
[0045]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的压浪式内倾型干舷4采用内倾式设计,其内倾角,即甲板边线同水线之间的横剖线同中纵剖面的所夹锐角Θ取值在5°至15°。干舷伸出主船体部分12的宽度Lef为0.12B见至0.22B
[0046]经过仿真计算,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水线以下的首柱8-1的后掠角度α,即首柱同水线面的夹角,取钝角在105°至115°之间选取;水线以上的部分8-2同水线面的夹角β为40°至50°。
[0047]首部干舷10包括:内倾部分10-1和外倾部分10-2,其中:内倾部分10_1与外倾部分10-2交接形成干舷折角线6,该干舷折角线6同时也为压浪式干舷的边界线。该干舷折角线6在中纵剖面的投影同水线的夹角γ取1°至3°。
[0048]内倾部分10-1和外倾部分10-2由刀刃式结构11的通过平面的空间配合与首部甲板9连接起来,在保证首部舱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了其穿浪能力。
[0049]所述的半滑行式水线以下主船体I采用深V型、尖舭式设计。船底中线即中内龙骨5采用直线设计,其于基线的夹角δ为I。至3°,船尾,即图2和图3所示的位置A处船底抬升角ε,取值范围为0°至17°。干舷折角线6首部末端处,即图2和图3所示所示的位置B处的横剖线同中纵剖面的夹角ζ的取值范围为10°至15°。
[0050]船体舭部折角线7采用尾倾式设计,其在中纵剖面的投影同水线13的夹角为η,如图2所示,取值范围为1°至3°。
[0051]所述的船首甲板9为Λ字形结构,该部分由首柱8向船中后抬升,通过三角形平面完成其与上层建筑3的过渡,形成连续的整体式结构,有利于减小穿浪时船体正面所遭受的抨击。
[0052]图5为该实施例中纵剖线图。图6是本实施例的后视图,图7至图10分别为本实施例典型横剖面示意图。
[0053]如图5和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半滑行式水线以下主船体I的水线LWL长16?25m,水线长LWL同水线宽BWL之间的比值k/Bi为6?7。水线长Lwl同吃水T之间的比值Li/T为20.5?23.5。设计水线13的结构为一个尖锐的等腰三角形和等腰梯形,水线的半进流角取8°至10°。
[0054]如图12和图13所示,该船型动力装置采用两台高速柴油主机15、16带动两个喷水推进器17、18的布置方案。动力装置布置在主船体内。进气口 19采用遮蔽式设计。排气口布置在船尾。
[0055]本发明虽然针对快艇提出,但是可参照本发明的主尺度比例范围将本发明进行放大而应用于大中型舰船设计。
【主权项】
1.一种单体半滑行穿浪船,其特征在于,包括:改良型混合式内倾型穿浪船首、半滑行式水线以下主船体、内倾式压浪型干舷和全封闭的上层建筑; 改良型混合式内倾型穿浪船首包括:首柱、全封闭的船首甲板以及首部干舷,首部干舷包括:内倾部分和外倾部分,其中:内倾部分与外倾部分交接形成干舷折角线,该干舷折角线在中纵剖面的投影同水线的夹角Y取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半滑行穿浪船,其特征是,所述的首部干舷的内倾部分和外倾部分由刀刃式结构通过平面空间配合与船首甲板连接; 首柱为折线结构,水线以下的部分的后掠角度α为105°?115° ;水线以上的部分同水线面的夹角β为40°?50° ; 船首甲板为Λ字形结构,船首甲板由首柱的尾端向船中后抬升,通过三角形平面实现其与上层建筑的过渡,从而形成连续的整体式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半滑行穿浪船,其特征是,所述的内倾式压浪型干舷向中纵剖面方向倾斜,其内倾角Θ的取值为5°?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体半滑行穿浪船,其特征是,所述的内倾式压浪型干舷伸出主船体部分的宽度Lef为0.12Β ^至0.22Β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半滑行穿浪船,其特征是,所述的半滑行式水线以下主船体为深V型、尖舭式结构; 船底中线为直线结构,该船底中线与基线的夹角δ为1°?3° ; 半滑行式水线以下主船体的船尾抬升角ε,取值范围为0°?17° ; 半滑行式水线以下主船体的干舷折角线首部末端的横剖线同中纵剖面的夹角为ζ,取值范围为10°?15°。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单体半滑行穿浪船,其特征是,半滑行式水线以下主船体的船体舭部折角线为尾倾式结构,船体舭部折角线在中纵剖面上的投影线同水线的夹角为η,取值范围为1°?3°,以产生滑行升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单体半滑行穿浪船,其特征是,所述的半滑行式水线以下主船体的水线长Lwl 16?25m,水线长LWl同水线宽B Wl之间的比值L‘/^的范围为6?7,水线长Li同吃水T之间的比值LwlA的范围为20.5?23.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体半滑行穿浪船,其特征是,所述的半滑行式水线以下主船体的设计水线包括一个角度等腰三角形和等腰梯形,该设计水线的半进流角取8°?10。。
【专利摘要】一种小型快艇领域的单体半滑行穿浪船,包括:改良型混合式内倾型穿浪船首、半滑行式水线以下主船体、内倾式压浪型干舷和全封闭的上层建筑;改良型混合式内倾型穿浪船首包括:首柱、全封闭的船首甲板以及首部干舷,首部干舷包括:内倾部分和外倾部分,其中:内倾部分与外倾部分交接形成干舷折角线,该干舷折角线在中纵剖面的投影同水线的夹角γ取1°~3°。本发明改善了船体的穿浪、隐身、快速性、兴波、稳定性以及装载能力,与现有技术相比进一步控制了干舷的淹湿,并利用干舷提供升力来抬升船体,减小阻力。
【IPC分类】B63B3-14
【公开号】CN104608875
【申请号】CN201410718141
【发明人】易宏, 魏成柱, 李英辉, 张裕芳, 王健, 毛立夫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
【公开日】2015年5月13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