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腰带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256364阅读:来源:国知局
外。
[0030]所述电磁阀17设置在气囊I 一侧,当外界的水由电磁阀17直接进入气囊I内与气囊I中的救生颗粒反应生成气体从而把气囊I膨胀。
[0031]所述腰带本体2与气囊I之间设置有一个储水环层22,储水环层22由腰带本体2外侧与气囊I的气囊内层21围城的空间组成,电磁阀17设置在储水环层22靠近腰带扣11一侧的开口处,气囊内层21为既能密封气体又能透水的生物膜,腰带本体2以及气囊I的气囊外层20均密不透水,当外界的水由电磁阀17进入储水环层22中再由气囊内层21透进气囊I内部,与气囊I中的救生颗粒反应生成气体从而把气囊I膨胀。
[0032]所述升降圆柱筒9靠近内端设置有挡块7,挡块7的一侧固定在升降圆柱筒9上,挡块7的另一端与凹槽10的一侧内壁滑动接触,用于支撑升降圆柱筒9。
[0033]所述电磁阀控制电路包括压力传感器I 14、压力传感器II 15、逻辑控制电路16、报警灯18 ;所述压力传感器I 14设置在气囊I中且靠近腰带扣11的位置,压力传感器II 15设置在气囊I中且靠近腰带尾部的位置,压力传感器I 14、压力传感器II 15均与逻辑控制电路16相连,逻辑控制电路16与电磁阀17相连。
[0034]实施例6:如图1-5所示,一种多功能腰带,包括气囊1、腰带本体2、激发装置3、腰带扣11 ;所述腰带本体2上设置有气囊I,腰带本体2的腰带扣11上设置有一个激发装置3,所述激发装置3包括按钮4、挡片5、凸点6、弹簧8、升降圆柱筒9、凹槽10、电磁阀17、蓄电池23、电磁阀控制电路;所述腰带本体2的腰带扣11上设置有凹槽10,凹槽10内设置有按钮4、挡片5、凸点6、挡块7、弹簧8、升降圆柱筒9 ;其中按钮4设置在腰带扣11的外侧且裸露在外便于按下,按钮4里侧与升降圆柱筒9的外端相连接,升降圆柱筒9的内端与弹簧8的一端相连,弹簧8的另一端固定在腰带扣11的内侧(如图2所示,腰带扣外侧12以及腰带扣内侧13),升降圆柱筒9靠近外端上设置有挡片5,凹槽10—侧的内壁上设置有凸点6,挡片5 —端与蓄电池23相连,凸点6与电磁阀控制电路相连,电磁阀控制电路与电磁阀17相连;当按下按钮4时,使得升降圆柱筒9上的挡片5与凸点6接触连接;电磁阀控制电路通电从而控制电磁阀17的关闭;所述气囊I内存有救生颗粒;
所述腰带扣11上还设置有报警器I 24、报警开关25、报警电路,所述报警开关25与蓄电池23相连,报警开关25与报警器I 24相连用于打开报警器进行声音报警,报警开关25与报警电路中的无线发射模块26相连用于提醒外界有人发生意外。
[0035]所述电磁阀17设置在气囊I 一侧,当外界的水由电磁阀17直接进入气囊I内与气囊I中的救生颗粒反应生成气体从而把气囊I膨胀。
[0036]所述腰带本体2与气囊I之间设置有一个储水环层22,储水环层22由腰带本体2外侧与气囊I的气囊内层21围城的空间组成,电磁阀17设置在储水环层22靠近腰带扣11一侧的开口处,气囊内层21为既能密封气体又能透水的生物膜,腰带本体2以及气囊I的气囊外层20均密不透水,当外界的水由电磁阀17进入储水环层22中再由气囊内层21透进气囊I内部,与气囊I中的救生颗粒反应生成气体从而把气囊I膨胀。
[0037]所述升降圆柱筒9靠近内端设置有挡块7,挡块7的一侧固定在升降圆柱筒9上,挡块7的另一端与凹槽10的一侧内壁滑动接触,用于支撑升降圆柱筒9。
[0038]所述电磁阀控制电路包括压力传感器I 14、压力传感器II 15、逻辑控制电路16、报警灯18 ;所述压力传感器I 14设置在气囊I中且靠近腰带扣11的位置,压力传感器II 15设置在气囊I中且靠近腰带尾部的位置,压力传感器I 14、压力传感器II 15均与逻辑控制电路16相连,逻辑控制电路16与电磁阀17相连。
[0039]所述凸点6若干个,电磁阀控制电路也相应的有若干个,用于更加精确的控制流入气囊I或者储水环层22中的水量。
[0040]实施例7:如图1-5所示,一种多功能腰带,包括气囊1、腰带本体2、激发装置3、腰带扣11 ;所述腰带本体2上设置有气囊I,腰带本体2的腰带扣11上设置有一个激发装置3,所述激发装置3包括按钮4、挡片5、凸点6、弹簧8、升降圆柱筒9、凹槽10、电磁阀17、蓄电池23、电磁阀控制电路;所述腰带本体2的腰带扣11上设置有凹槽10,凹槽10内设置有按钮4、挡片5、凸点6、挡块7、弹簧8、升降圆柱筒9 ;其中按钮4设置在腰带扣11的外侧且裸露在外便于按下,按钮4里侧与升降圆柱筒9的外端相连接,升降圆柱筒9的内端与弹簧8的一端相连,弹簧8的另一端固定在腰带扣11的内侧(如图2所示,腰带扣外侧12以及腰带扣内侧13),升降圆柱筒9靠近外端上设置有挡片5,凹槽10—侧的内壁上设置有凸点6,挡片5 —端与蓄电池23相连,凸点6与电磁阀控制电路相连,电磁阀控制电路与电磁阀17相连;当按下按钮4时,使得升降圆柱筒9上的挡片5与凸点6接触连接;电磁阀控制电路通电从而控制电磁阀17的关闭;所述气囊I内存有救生颗粒;
所述腰带扣11上还设置有报警器I 24、报警开关25、报警电路,所述报警开关25与蓄电池23相连,报警开关25与报警器I 24相连用于打开报警器进行声音报警,报警开关25与报警电路中的无线发射模块26相连用于提醒外界有人发生意外。
[0041]所述电磁阀17设置在气囊I 一侧,当外界的水由电磁阀17直接进入气囊I内与气囊I中的救生颗粒反应生成气体从而把气囊I膨胀。
[0042]所述腰带本体2与气囊I之间设置有一个储水环层22,储水环层22由腰带本体2外侧与气囊I的气囊内层21围城的空间组成,电磁阀17设置在储水环层22靠近腰带扣11一侧的开口处,气囊内层21为既能密封气体又能透水的生物膜,腰带本体2以及气囊I的气囊外层20均密不透水,当外界的水由电磁阀17进入储水环层22中再由气囊内层21透进气囊I内部,与气囊I中的救生颗粒反应生成气体从而把气囊I膨胀。
[0043]所述升降圆柱筒9靠近内端设置有挡块7,挡块7的一侧固定在升降圆柱筒9上,挡块7的另一端与凹槽10的一侧内壁滑动接触,用于支撑升降圆柱筒9。
[0044]所述电磁阀控制电路包括压力传感器I 14、压力传感器II 15、逻辑控制电路16、报警灯18 ;所述压力传感器I 14设置在气囊I中且靠近腰带扣11的位置,压力传感器II 15设置在气囊I中且靠近腰带尾部的位置,压力传感器I 14、压力传感器II 15均与逻辑控制电路16相连,逻辑控制电路16与电磁阀17相连。
[0045]所述凸点6若干个,电磁阀控制电路也相应的有若干个,用于更加精确的控制流入气囊I或者储水环层22中的水量。
[0046]所述气囊I上设置有储藏孔19,储藏孔19内存有救生颗粒,救生颗粒可更换的存储在储藏孔19内,储藏孔19均匀的分布在气囊I外层上,使得产生气体的速度更快,更均匀。
[0047]实施例8:如图1-5所示,一种多功能腰带,包括气囊1、腰带本体2、激发装置3、腰带扣11 ;所述腰带本体2上设置有气囊I,腰带本体2的腰带扣11上设置有一个激发装置3,所述激发装置3包括按钮4、挡片5、凸点6、弹簧8、升降圆柱筒9、凹槽10、电磁阀17、蓄电池23、电磁阀控制电路;所述腰带本体2的腰带扣11上设置有凹槽10,凹槽10内设置有按钮4、挡片5、凸点6、挡块7、弹簧8、升降圆柱筒9 ;其中按钮4设置在腰带扣11的外侧且裸露在外便于按下,按钮4里侧与升降圆柱筒9的外端相连接,升降圆柱筒9的内端与弹簧8的一端相连,弹簧8的另一端固定在腰带扣11的内侧(如图2所示,腰带扣外侧12以及腰带扣内侧13),升降圆柱筒9靠近外端上设置有挡片5,凹槽10—侧的内壁上设置有凸点6,挡片5 —端与蓄电池23相连,凸点6与电磁阀控制电路相连,电磁阀控制电路与电磁阀17相连;当按下按钮4时,使得升降圆柱筒9上的挡片5与凸点6接触连接;电磁阀控制电路通电从而控制电磁阀17的关闭;所述气囊I内存有救生颗粒;
所述腰带扣11上还设置有报警器I 24、报警开关25、报警电路,所述报警开关25与蓄电池23相连,报警开关25与报警器I 24相连用于打开报警器进行声音报警,报警开关25与报警电路中的无线发射模块26相连用于提醒外界有人发生意外。
[0048]所述电磁阀17设置在气囊I 一侧,当外界的水由电磁阀17直接进入气囊I内与气囊I中的救生颗粒反应生成气体从而把气囊I膨胀。
[0049]所述腰带本体2与气囊I之间设置有一个储水环层22,储水环层22由腰带本体2外侧与气囊I的气囊内层21围城的空间组成,电磁阀17设置在储水环层22靠近腰带扣11一侧的开口处,气囊内层21为既能密封气体又能透水的生物膜,腰带本体2以及气囊I的气囊外层20均密不透水,当外界的水由电磁阀17进入储水环层22中再由气囊内层21透进气囊I内部,与气囊I中的救生颗粒反应生成气体从而把气囊I膨胀。
[0050]所述升降圆柱筒9靠近内端设置有挡块7,挡块7的一侧固定在升降圆柱筒9上,挡块7的另一端与凹槽10的一侧内壁滑动接触,用于支撑升降圆柱筒9。
[0051]所述电磁阀控制电路包括压力传感器I 14、压力传感器II 15、逻辑控制电路16、报警灯18 ;所述压力传感器I 14设置在气囊I中且靠近腰带扣11的位置,压力传感器II 15设置在气囊I中且靠近腰带尾部的位置,压力传感器I 14、压力传感器II 15均与逻辑控制电路16相连,逻辑控制电路16与电磁阀17相连。
[0052]所述凸点6若干个,电磁阀控制电路也相应的有若干个,用于更加精确的控制流入气囊I或者储水环层22中的水量。
[0053]所述气囊I上设置有储藏孔19,储藏孔19内存有救生颗粒,救生颗粒可更换的存储在储藏孔19内,储藏孔19均匀的分布在气囊I外层上,使得产生气体的速度更快,更均匀。
[0054]所述气囊I为透明的,当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