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锚试验中锚台卡锚的处理方法

文档序号:10710491阅读:6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锚试验中锚台卡锚的处理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拉锚试验中锚台卡锚的处理方法,通过改变原始设计中锚台的截面角度,替代传统的对锚唇进行过度修改、旋转锚台及改动锚链筒角度的处理方法,减少拉锚试验现场的修改工作量,节省了时间,从而缩短了拉锚试验周期;并且令拉锚试验过程容易把控,从而减少对试锚箱体的损伤,处理方法规范化,使得拉锚试验结果更可靠顶用。
【专利说明】
一种拉锚试验中锚台卡锚的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船体放样拉锚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锚台在拉锚试验过程中,发生卡锚问题时的一种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对于拉锚试验主要是基于木模放样(即锚具、锚唇、锚链筒以及锚台等均采用木质模型)进行试验,经试验合格后再根据木模参数制作真正可用于船体上的铸钢锚具、锚唇、锚链筒以及锚台。其中,锚台是锚链筒的外包裹,位于锚唇与船体外板之间。
[0003]在拉锚试验中,收放锚具运动不顺利的状况称为卡锚现象。船体放样锚台拉锚试验泛指锚台及锚唇组合件的试验。锚台在收锚过程中承受锚爪的碰撞和磨擦,与锚爪的第一触点可以控制锚爪朝向,对杜绝卡锚问题起关键作用;而与锚爪尖碰触轨迹走向可以控制锚爪翻转时机,进而控制锚具的旋转姿态。可见,在拉锚试验中对于锚台的拉锚试验,不单止于追求其外部美观性为唯一目的进行,更重要的是将其看作是锚唇的延伸体而进行试验工作。
[0004]目前,对于锚台拉锚试验中出现卡锚问题时,一般只针对起决定作用的锚唇进行试验修改工作,即在保留锚台原始设计的外形的基础上进行,当锚台自身发生卡锚问题时,一般采用旋转整个锚台或者采用改变锚具入筒角度即改变锚链筒角度的方法予以实现。由于旋转整个锚台及改变锚链筒角度需要多次拆卸、修整和重新装配,不仅增加拉锚试验现场不堪重负的修改工作量,而且对试锚箱体创伤面大,造成箱体强度受损而影响试验可信度;又由于受到出锚口高度和船体总布置要求的限制,锚台及锚链筒角度不允许作较大改动,致使试验过程对于角度变动量难以把控,如果作了较大改动,试验结果向相关单位报审的通过难度大、耗时长。导致锚台拉锚试验周期变长,令拉锚试验工作陷入被动甚至困境。

【发明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通过旋转锚台和改动锚链筒角度的方法来处理卡锚问题而带来的诸多弊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拉锚试验中锚台卡锚的处理方法,不仅无需旋转锚台及变动锚链筒角度,并且能减少拉锚试验现场的修改工作量,并缩短锚试验周期。
[0006]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拉锚试验中锚台卡锚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0007]Al、在拉锚试验起锚过程中,标记卡锚时锚具的锚爪尖与锚台的抵触点;
[0008]A2、通过所述抵触点在锚台表面作出锚台截面线;以锚台截面线与锚唇底盘外缘线交点为通过点,顺着截面线形成的截面托起锚爪尖插入第一木条,并止于船体外板上;
[0009]A3、调整第一木条角度,令锚爪尖与第一木条的碰触点处于第一木条中点偏上至4/5位置,到位后将第一木条修正长度和两端坡口,于锚唇和船体外板上钉制牢固;
[0010]A4、拉起锚具,待锚爪尖上升到锚唇约4点钟截面方位时停顿,于此截面在锚爪尖与锚台之间插入第二木条,调整第二木条角度,令锚爪尖与第二木条的碰触点处于第二木条中点偏上至4/5位置,到位后将第二木条钉制牢固;
[0011]A5、继续拉起锚具,待锚爪尖上升到锚唇约2点钟截面方位时停顿,于此截面在锚爪尖与锚台之间插入第三木条,调整第三木条角度,令锚爪尖与第三木条的碰触点处于第三木条上端口近锚唇的位置,到位后将第三木条钉制牢固;
[0012]A6、放下锚具,以第一木条、第二木条、第三木条与船体外板的3个交点以及原锚台顶点作为相贯点,用木攀条通过所述相贯点作出一条新的锚台围板与船体外板光顺的相贯线;
[0013]A7、于第一木条、第二木条以及第三木条表面和锚台顶截面线用夹板进行蒙制,并将夹板钉制牢靠,完成半边锚台制作;
[0014]AS、重新拉起锚具,完成对已制作的半边锚台的拉锚试验;基于镜像原理制作另外半边锚台,并完成另外半边锚台的拉锚试验。
[0015]在本发明的一优选方案中,步骤A3中,锚爪尖与第一木条的碰触点具体处于第一木条中点偏上近3/5位置。
[0016]在本发明的一优选方案中,步骤A4中,锚爪尖与第二木条的碰触点具体处于第二木条中点偏上近4/5位置。
[0017]在本发明的一优选方案中,步骤A6中包括:调整第二木条或第三根木条的角度,使所述相贯点能光顺连接,以得到所述光顺的相贯线。
[0018]在本发明的一优选方案中,步骤A7中所述夹板为三夹板。
[0019]在本发明的一优选方案中,步骤AS中对半边锚台的拉锚试验具体为:
[0020]观察锚爪尖运行情况及锚具运动速率,若锚爪处于锚台区间时运行平顺、翻动自然,整体锚具上升速率均匀顺畅,即可验证所制作的半边锚台符合要求。
[0021]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拉锚试验中卡锚的处理方法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1、无需旋转锚台及变动锚链筒角度,减少拉锚试验现场的修改工作量,而且令拉锚试验过程容易把控,从而减少对试锚箱体的损伤。
[0023]2、由于改动牵扯面小,使试验结果报审容易通过。
[0024]3、减少工作量的同时,节省了时间,从而缩短了拉锚试验周期。
[0025]4、处理方法规范化,使得拉锚试验结果更可靠顶用。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实施例提出的拉锚试验中锚台卡锚的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
[0027]图2是实施例中某型船的锚台拉锚试验出现卡锚状态的视图。
[0028]图3是与图1相应的锚台卡锚的处理过程剖析图。
[0029]图4是图3的A向视图。
[0030]图中:10—锚具,11 一锚爪尖碰触艉端锚台轨迹线,12—锚爪尖碰触艏端锚台轨迹线,20 —锚台,21 —锚台截面线,22—锚台顶截面线,24 —原锚台围板与船体外板的相贯线,3 O —销唇,31 —销唇顶缘轨迹线,4 O —船体外板,4 2 —新销台围板与船体外板的相贯线,51—第一木条,52—第二木条,53—第三木条,60 —销链筒,64—销链筒与船体外板的相贯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
[0032]请参阅图1,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拉锚试验中锚台卡锚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SlOO至S800:
[0033]S100、在拉锚试验起锚过程中,标记卡锚时锚具的锚爪尖与锚台的抵触点。
[0034]请参阅图2,在拉锚试验起锚过程中,锚具10的锚爪尖与锚台20的底端相抵触,令锚具10无法继续拉起,也即发生卡锚现象。假设抵触点为P,步骤SlOO中对抵触点P做标记。
[0035]S200、通过所述抵触点在锚台表面作出锚台截面线;以锚台截面线与锚唇底盘外缘线交点为通过点,顺着截面线形成的截面托起锚爪尖插入第一木条,并止于船体外板上。
[0036]请参阅图3至图4,步骤S200中,通过抵触点P在锚台20表面作出锚台20的截面线21,交锚唇30底盘外缘线^,以^点作为通过点,顺着截面线21形成的截面托起锚爪尖并以一定角度插入第一木条51,并止于船体外板40上。
[0037]S300、调整第一木条角度,令锚爪尖与第一木条的碰触点处于第一木条中点偏上至4/5位置,到位后将第一木条修正长度和两端坡口,于锚唇和船体外板上钉制牢固。
[0038]步骤S300中,通过摆动第一木条51进行角度调整,令锚爪尖与第一木条51的碰触点A处于第一木条中点偏上至4/5位置,优选为中点偏上近3/5位置,第一木条51止于船体外板40上,并得到交点a。到位后将第一木条51修正长度和两端坡口,于锚唇30和船体外板40上钉制牢固。
[0039]S400、拉起锚具,待锚爪尖上升到锚唇约4点钟截面方位时停顿,于此截面在锚爪尖与锚台之间插入第二木条,调整第二木条角度,令锚爪尖与第二木条的碰触点处于第二木条中点偏上至4/5位置,到位后将第二木条钉制牢固。
[0040]步骤S400中,拉起锚具10(步骤200中锚爪尖被托起,故锚具10可继续上拉),待锚爪尖上升到锚唇30约4点钟截面方位时停顿,于此截面在锚爪尖与锚台20之间插入第二木条52,交锚唇30底盘外缘线B、调整第二木条52角度,令锚爪尖的触碰点B停留于第二木条52中点偏上至4/5,优选为中点偏上近4/5位置,并止于船体外板40上,得到交点b。到位后将第二木条52钉制牢固。
[0041]S500、继续拉起锚具,待锚爪尖上升到锚唇约2点钟截面方位时停顿,于此截面在锚爪尖与锚台之间插入第三木条,调整第三木条角度,令锚爪尖与第三木条的碰触点处于第三木条上端口近锚唇的位置,到位后将第三木条钉制牢固。
[0042]步骤S500中,继续拉起锚具10,待锚爪尖上升到锚唇30约2点钟截面方位时停顿,于此截面在锚爪尖与锚台20之间插入第三木条53,交锚唇30底盘外缘线IT。调整第三木条53角度,令锚爪尖的触碰点D停留于第三木条53上端口近锚唇30的位置,并止于船体外板40上,得到交点d。到位后将第三木条53钉制牢固。
[0043]S600、放下销具,以第一木条、第二木条、第三木条与船体外板的3个交点以及原销台顶点作为相贯点,用木攀条通过所述相贯点作出一条新的锚台围板与船体外板光顺的相贯线。
[0044]步骤S600中,第一木条、第二木条、第三木条与船体外板的3个交点即a点、b点、d点以及原锚台顶点η点,四个点作为相贯点,用木攀条通过这四个相贯点作出一条新的锚台围板与船体外板40光顺的相贯线42。具体地,可通过调整第二木条52或第三根木条53的角度,使这些相贯点能光顺连接,以得到光顺的相贯线42。
[0045]S700、于第一木条、第二木条以及第三木条表面和锚台顶截面线用夹板进行蒙制,并将夹板钉制牢靠,完成半边锚台制作。
[0046]步骤S700中,于第一木条51、第二木条52以及第三木条53表面和锚台20的顶截面线22用夹板进行蒙制,并将夹板钉制牢靠,完成半边锚台制作,夹板具体可采用三夹板。
[0047]S800、重新拉起锚具,完成对已制作的半边锚台的拉锚试验;基于镜像原理制作另外半边锚台,并完成另外半边锚台的拉锚试验。
[0048]步骤S800中对半边锚台的拉锚试验参考方案为:观察锚爪尖运行情况及锚具10运动速率,若锚爪处于锚台20区间时运行平顺、翻动自然,整体锚具10上升速率均匀顺畅,SP可验证所制作的半边锚台符合要求。然后将上述a点、b点和d点镜像到另外半边,可制作另外半边锚台,并同样完成另外半边锚台的拉锚试验,验证符合要求后。则重新制作后的锚台符合要求,从而解决了卡锚问题。
[0049]本实施例通过改变原始设计中锚台的截面角度,替代传统的对锚唇进行过度修改、旋转锚台及改动锚链筒角度的处理方法,减少拉锚试验现场的修改工作量,节省了时间,从而缩短了拉锚试验周期;并且令拉锚试验过程容易把控,从而减少对试锚箱体的损伤,处理方法规范化,使得拉锚试验结果更可靠顶用。
[005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拉锚试验中锚台卡锚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l、在拉锚试验起锚过程中,标记卡锚时锚具的锚爪尖与锚台的抵触点; A2、通过所述抵触点在锚台表面作出锚台截面线;以锚台截面线与锚唇底盘外缘线交点为通过点,顺着截面线形成的截面托起锚爪尖插入第一木条,并止于船体外板上; A3、调整第一木条角度,令锚爪尖与第一木条的碰触点处于第一木条中点偏上至4/5位置,到位后将第一木条修正长度和两端坡口,于锚唇和船体外板上钉制牢固; A4、拉起锚具,待锚爪尖上升到锚唇约4点钟截面方位时停顿,于此截面在锚爪尖与锚台之间插入第二木条,调整第二木条角度,令锚爪尖与第二木条的碰触点处于第二木条中点偏上至4/5位置,到位后将第二木条钉制牢固; A5、继续拉起锚具,待锚爪尖上升到锚唇约2点钟截面方位时停顿,于此截面在锚爪尖与锚台之间插入第三木条,调整第三木条角度,令锚爪尖与第三木条的碰触点处于第三木条上端口近锚唇的位置,到位后将第三木条钉制牢固; A6、放下锚具,以第一木条、第二木条、第三木条与船体外板的3个交点以及原锚台顶点作为相贯点,用木攀条通过所述相贯点作出一条新的锚台围板与船体外板光顺的相贯线;A7、于第一木条、第二木条以及第三木条表面和锚台顶截面线用夹板进行蒙制,并将夹板钉制牢靠,完成半边锚台制作; AS、重新拉起锚具,完成对已制作的半边锚台的拉锚试验;基于镜像原理制作另外半边锚台,并完成另外半边锚台的拉锚试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锚试验中锚台卡锚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3中,锚爪尖与第一木条的碰触点具体处于第一木条中点偏上近3/5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锚试验中锚台卡锚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4中,锚爪尖与第二木条的碰触点具体处于第二木条中点偏上近4/5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锚试验中锚台卡锚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6中包括:调整第二木条或第三根木条的角度,使所述相贯点能光顺连接,以得到所述光顺的相贯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锚试验中锚台卡锚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7中所述夹板为三夹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锚试验中锚台卡锚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S中对半边锚台的拉锚试验具体为: 观察锚爪尖运行情况及锚具运动速率,若锚爪处于锚台区间时运行平顺、翻动自然,整体锚具上升速率均匀顺畅,即可验证所制作的半边锚台符合要求。
【文档编号】B63B9/00GK106080966SQ201610518027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7月1日
【发明人】刘元斌, 陆毅, 饶晋敏
【申请人】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