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空调设施的登机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42016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具有空调设施的登机桥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空调设施的登机桥。
背景技术
飞机登机桥是一款现代客机惯常使用的机场设备,它们被用作登机的入口,可供乘客从航站楼进入客机内部。这种登机桥通常在其端部都具有一个遮篷装置,它跨接于登机桥与飞机之间的空间中,从而可以保护登机人员不受到恶劣气候条件的影响。专利文献CN100355628C、CN100528688C、CN101910001A、US5267368A 都分别公开了一种登机桥,它们通常都采用了蓄能装置,例如气弹簧等和卷绕装置配合使用,或者液压致动器,文献CN100355628C还使用了多个连杆或悬臂结构;而为了尽可能使得对接框架紧密贴合机身,且减少遮篷装置对于飞机机身外壳可能造成的伤害,现有技术中的对接框架还多采用柔性框架,尤其文献CN101910001A还都采用带有缓冲材料的充气装置。但是,现今的飞机彼此之间的差异都较大,其外轮廓的曲率变化也都较大,特别是机首过渡区域内有时还存在很大的弯角,使得现有的登机桥遮篷装置很难精确地贴合到飞机外壳上,进而留存缝隙。这些缝隙在恶劣条件下是极为不利的,特别是雨雪天气,很容易导致水分进入飞机内部或淋湿旅客,还可能在登机桥或机身内部造成湿滑风险。另外,这些登机桥也不具备空调设施,这些冬夏时期,尤其是炎热的夏季,飞机乘客登机或离开的时间都较为紧张,往往客流量非常集中,而登机桥又较为封闭和狭长,因此这段行程对于乘客来说是极为不舒服的。文献CN202379091U公开了一种登机桥接机测距传感装置,包括安装在接机口端部的缓冲胶管,所述缓冲胶管上安装有测距传感装置,所述缓冲胶管的一侧上开有探测孔,所述测距传感装置的传感器探头与所述探测孔正对设置。其主要用于反应缓冲胶管的变形程度,并及时通知控制系统发出制动信号,防止对机身造成较大冲击。但是它所采用的展开结构仍属于常规的现有技术,其也无法解决上述问题。文献CN101287649B公开了一种将登机桥自动对接到舱门上的方法,其采用激光测距仪和计算机控制装置实现登机桥与飞机舱门的自动对接。上述两篇文献对于激光测距仪的使用方法仍然比较单一。专利文献CN101903247A公开了一种带有空调设施的登机桥,其利用多个管道将设置于登机桥靠近航站楼一侧上的空调设施加热或制冷的空气送入可伸缩通道。但由于其所采用的登机桥结构仍属于常规的形式,密封性较差,因此影响了空调设施的使用。而且,在当飞机停泊在机场时,飞机自身的空调设施无法开启,只能使用地面设施进行加热或制冷,由于现有的登机桥普遍密封性不够好,因此登机桥上所设置的空调设施也难以直接应用于飞机客舱内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空调设施的登机桥,包括桥体通道、遮篷装置和空调设施,空调设施设置于桥体通道两端上部,其具有将调节空气送入桥体通道、遮篷装置和舱门的管道和风口 ;所述遮篷装置包括门形框架和对接框架,所述对接框架包括硬质框架和柔性框架,门形框架和硬质框架之间连接有收放机构和蓄能装置,硬质框架和柔性框架分别铰接于地板,其中柔性框架铰接于地板前端,地板层前端两个侧端部以及柔性框架两侧分支上还分别设置有测距仪;硬质框架和柔性框架之间连接有多个致动器,致动器的数量与柔性框架上设置的测距仪的数量相同,所述致动器与柔性框架上设置的测距仪两两相邻、成对使用,而且相互邻近的致动器与柔性框架的铰接点和激光测距仪安装点应基本上保持在同一条水平线上。优选地,柔性框架由橡胶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测距仪为激光测距仪或超声波测距仪、红外线测距仪。优选地,硬质框架和柔性框架之间以及硬质框架和门形框架之间连接有遮篷。优选地,还包括接收测距仪信号以及控制致动器的控制器。根据本发明的登机桥具有如下优点(1)由于本发明在登机桥上安装有空调设施,使得在严寒或酷暑时期改善登机舒适度;(2)由于本发明的登机桥具有极好的密封效果而且在对接出现漏洞时能够自我修复,因此加强了登机桥内部空调设施调节温度的效果;(3)本发明的登机桥由于在对接部分的极好的密封效果而且在对接出现漏洞时的自我修复能力,使得空调设施的制冷或加热空气可以不受外部环境影响地被吹进机舱入口。


图1部分地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带有空调设施的登机桥的纵向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附图1,其部分地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登机桥,其包括桥体通道、遮篷装置I和设置于登机桥体两端上部的空调设施11 (图1中仅示出了位于靠近飞机一侧的空调设施,未示出靠近航站楼一侧),靠近航站楼一侧的空调设施具有将调节后的空气吹入登机桥通道的管道和风口(未示出);靠近飞机一侧的空调设施具有将调节后的空气吹入遮篷和舱门的管道和风口(未示出),由于遮篷较短,且靠近舱门,此处仅需一份管道和风口即可。遮篷装置I包括门形框架2和对接框架3,对接框架3直接用于实现遮篷装置I与飞机机身外壳的对接。对接框架3包括硬质框架4以及将会与机身外壳直接接触的柔性框架5,柔性框架5由高伸展性、高弹性材料制成,例如但不限制于橡胶材料。柔性框架四周还可进一步地包括缓冲材料、充气垫或弹性可变性管等等。门形框架2固定连接于地板层6。所述地板层是无法改变形状的不可伸缩式固定地板层。硬质框架4则枢转地铰接于遮篷装置I的地板层6,并且门形框架2和硬质框架6之间使用蓄能装置和回收卷绕机构8,蓄能装置例如可以是气弹簧7。柔性框架可以铰接于地板的前端,但作为一种选择,也可以固定设置于地板上。为了增加入口面积,优选地,硬质框架4和柔性框架也可以设置于地板层的外侧面上。在每一侧上,硬质框架4和柔性框架5之间连接有多个致动器(为了能够适应各种机身表面曲率,在成本能够接受范围内,致动器的数量优选为越多越好),例如液压致动器9,出于简化考虑,在本实施例中,液压致动器的数目为三个,分别水平地设置于硬质框架4和柔性框架5之间。这三个致动器均匀地分布在柔性框架的每一侧上,但多个致动器中优选地最少有一个设置在柔性框架的每一侧分支的顶端,以利于柔性框架与机身外壳的贴合。致动器一端与柔性框架5进行铰接,而另一端则与硬质框架4铰接。地板层前端两个侧端部(地板与柔性框架铰接点下方)以及柔性框架5两侧分支上还分别设置有测距传感器10,该测距仪可以例如是超声波测距仪、红外线测距仪或者是激光测距仪,本实施例中优先选择激光测距仪。测距仪在柔性框架上的安装可以采用众所周知的常规手段,例如可采用支架的形式安装在柔性框架上,而且测距仪例如可以借助于找平仪和微致动器实现在柔性框架弯曲时始终保持水平,这种手段是所述领域惯用技术手段,此处不再赘述;而且该激光测距仪也可以设置于柔性框架5上的开孔之中。地板层前端的所设置的激光测距仪可以设置于地板层前端的钻孔中。在初始状态下,地板层前端以及柔性框架5上设置的测距传感器10在竖直方向上应该是校直的,也就是说它们应该设置于同一竖直直线上。当然,出于保护测距仪的目的,它们边缘应略后退于柔性框架或地板层前端的边缘,这样在对接时不会对测距仪造成撞击。除了设置于地板层的激光测距仪,致动器9的数量与剩余的激光测距仪的数量相同,并且分别地一个一个地设置于相应的测距仪旁边,相互邻近的致动器与柔性框架的铰接点和激光测距仪安装点应基本上保持在同一条水平线上。硬质框架、柔性框架和门形框架之间的空间的外围四周铺设有遮篷。遮篷装置I还包括设置在门形框架3后侧上部的控制器(未示出),用于接收激光测距仪所获取的信号并且控制液压致动器9和卷绕机构8的操作,另外还控制器还控制一个报警装置。因此该控制器能够具有如下功能当由于乘客登机引起登机桥相对于飞机外壳震颤,进而导致登机桥对接框架脱离机身外壳较大距离(例如是10厘米)时发出警报告诫乘客暂缓行动,并再次启动卷绕装置释放蓄能装置或者启动液压致动器,直至激光测距仪能测量到距离重新进入安全范围(解除警报)。本发明中的登机桥是一种包括滚轮的伸缩式登机桥。下面详细地介绍一下本发明中的带有空调设施的登机桥的操纵方法。首先,在遮篷装置与机身外壳接触之前,在登机桥使用初期,打开遮篷装置上的激光测距仪测量柔性框架距离飞机机身的距离,在登机桥垂直朝向飞机前进(可利用设置于地板层前端部的两个测距仪,如果它们两个测量的距离相等,说明登机桥正垂直朝向飞机前进),而在接近所要对接的飞机一定距离时,该距离(由于飞机表面呈弧线形,因此各个激光测距仪测量的数据有所不同,此处的距离可以是激光测距仪中的任一个测量到的数据)可以是O. 5-5米之间的任一选定值时,优选I米,暂时停止登机桥靠近飞机的运动,控制器根据各激光测距仪测量到的距离值控制各致动器进行各自的伸缩以变形柔性框架。在致动器伸缩变形柔性框架时,首先以地板层前端的激光测距仪所测量到的距离为基准确定其他激光测距仪邻近的致动器应为展开还是回缩(大于基准即伸展,小于基准即回缩),并在致动器展开或回缩时实时监测邻近的测距仪测量到的距离,当距离等于基准时即制动该致动器,直至柔性框架上的每一个测距仪测量到的距离都与地板层前端的激光测距仪所测量到的距离相同时,所有制动器也全部停止,从而实现变形后的柔性框架与所要对接的机身外壳具有相同的表面曲率。这一过程中,框架两侧分别独立操作,也就是说柔性框架两侧的变形在需要时可以是不同的,这对于舱门周边出现较大的转角时是非常有利的,因此本发明在对接过程中具有十分突出的灵活性。而且本发明中的致动器在对接之前就完成了致动,因此不会由于自身的故障或因控制系统失误而出现过载。在此之后,即继续控制登机桥前进,并在逐渐接近飞机机身时(根据地板前端的激光测距仪测量距离与预期值的比较,所述预期值与测距仪相对于柔性框架边缘的安装位置有关)减慢登机桥前进速度,直至柔性框架贴合于机身外壳时(根据地板前端的激光测距仪测量距离与预期值的比较)即制动登机桥。此时可以打开登机桥空调设施,向登机桥通道内部、遮篷内和舱门吹入调节空气。如果此时出现个别激光测距仪测量到的距离与预期值差距较大时,可再次调整相邻的致动器作动,直至进入预定范围。然后控制器控制卷绕机构释放蓄能装置,使其将对接框架紧密地压合于机身外壳,由于本发明中的柔性框架由致动器操纵变形,因此本发明中的蓄能装置无需向现有技术中那样施加较大的推力,因此也就降低了遮篷装置对机身外壳造成伤害的风险。在乘客登机过程中,由于外部条件或者是乘客的重量挤压导致遮篷装置相对于机身外壳发生偏斜或脱离,由于激光测距仪能测量到距离的变化,因此如果柔性框架与机身外壳的距离达到一个预定阈值(例如是10厘米)的话,控制器能够据此控制报警装置发出警报,并再次启动卷绕装置释放蓄能装置或者启动液压致动器,直至激光测距仪能测量到距离重新进入安全范围(解除警报)。由于本发明登机桥的接合框架在贴合机身外壳之前就具有了机身外壳的表面弧度,因此能够改善了密封性能,因此本发明能够改善空调设施的效果,提高乘客舒适度,而且本发明的空调设施可以将调节空气不受外界影响地送入机舱,缓解飞机停机时的调节空气供应需求。以上未作详细说明的都是所属领域的公知常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和所掌握的本领域技术对本发明内容做出替换或变型,但是这些替换或变型都不应视为脱离本发明构思的,这些替换或变型均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权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空调设施的登机桥,包括桥体通道、遮篷装置(I)和空调设施,其特征在于空调设施设置于桥体通道两端上部,其具有将调节空气送入桥体通道、遮篷装置和舱门的管道和风口 ;遮篷装置包括门形框架(2)和对接框架(3),所述对接框架(3)包括硬质框架(4)和柔性框架(5),门形框架(2)和硬质框架(4)之间连接有收放机构(8)和蓄能装置(7),硬质框架(4)和柔性框架(5)分别铰接于不可伸缩的地板(6),其中柔性框架(5)铰接于地板(6)前端,地板层前端两个侧端部以及柔性框架(5)两侧分支上还分别设置有测距仪(10);硬质框架(4)和柔性框架(5)之间连接有多个致动器(9),致动器的数量与柔性框架上设置的测距仪的数量相同,所述致动器与柔性框架上设置的测距仪两两相邻、成对使用,而且相互邻近的致动器与柔性框架的铰接点和激光测距仪安装点应基本上保持在同一条水平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柔性框架由橡胶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距仪为激光测距仪或超声波测距仪、红外线测距仪。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遮登机桥,其特征在于硬质框架(4)和柔性框架(5) 之间以及硬质框架(4)和门形框架(2)之间连接有遮篷。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个所述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收测距仪信号以及控制致动器(9)的控制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空调设施的登机桥,包括桥体通道、遮篷装置和空调设施,空调设施设置于桥体通道两端上部,其具有将调节空气送入桥体通道、遮篷装置和舱门的管道和风口;所述遮篷装置包括门形框架和对接框架,所述对接框架包括硬质框架和柔性框架,门形框架和硬质框架之间连接有收放机构和蓄能装置,硬质框架和柔性框架分别铰接于地板,地板层前端两个侧端部以及柔性框架两侧分支上还分别设置有测距仪;硬质框架和柔性框架之间连接有多个致动器,致动器的数量与柔性框架上设置的测距仪的数量相同,而且相互邻近的致动器与柔性框架的铰接点和激光测距仪安装点应基本上保持在同一条水平线上。本发明的登机桥提高了密封性、改善了乘客舒适度。
文档编号B64F1/305GK103010479SQ20121050181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30日
发明者狄春保, 朱琪美, 毛杰 申请人:溧阳市科技开发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