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梯度人感装置及其设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2217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多梯度人感装置,其特征是,其包括载荷机构运动零件单耳螺纹套筒(1)、第一保持架(6)、第二保持架(9)、第三保持架(16)、第四保持架(30)、第一钢珠(7)、第二钢珠(10)、第三钢珠(17)、第四钢珠(20)、第五钢珠(31)、作用杆(8)、第一预应力调节器(11)、第二预应力调节器(26)、第三预应力调节器(33)、第一套筒(12)、第二套筒(15)、第三套筒(18)、第四套筒(22)、第五套筒(23)、第六套筒(25)、第七套筒(28)、大弹簧(13)、外筒(14)、行程调节器(19)、中弹簧(21)、小弹簧(24)、第八套筒(29)、端盖(34)、耳形接头(36),其中:

作用杆(8)左端与第一套筒(12)左端面固定连接,第一套筒(12)通过第一钢珠(7)以滚动摩擦方式套装在外筒(14)内;

大弹簧(13)左端套顶在第一套筒(12)右端面的台阶上,大弹簧(13)左端套顶在第二套筒(15)右部的台阶上,第二套筒(15)的左端以滑动摩擦方式安装在第一套筒(12)右端面的安装孔内,同时通过第一预应力调节器(11)调节第一套筒(12)的位置;

第三套筒(18)内圆周面固定安装在第二套筒(15)右部的台阶上,中弹簧(21)左端套顶在第三套筒(18)外圆周面左端,中弹簧(21)右端套顶在第六套筒(25)外圆周面,第四套筒(22)的左端以滑动摩擦方式安装在第三套筒(18)内,第三套筒(18)右端有防止第四套筒(22)的左端脱落的台阶,第六套筒(25)通过第二预应力调节器(26)固定安装在第四套筒(22)的右部,行程调节器(19)的外圆周面以滚动摩擦方式安装在第四套筒(22)的左端内圆周面上,行程调节器(19)的内圆周面固定安装在第二套筒(15)右端;

第五套筒(23)左端外圆周面以滑动摩擦形式安装在第四套筒(22)的右部的内圆周面上,同时还有限位台阶对第五套筒(23)的滑动位置进行限位,第五套筒(23)右端内圆周面以滑动摩擦形式安装在第七套筒(28)的左端的外圆周面上,第七套筒(28)的左端上有防止第五套筒(23)右端脱落的台阶,小弹簧(24) 左端套顶在第五套筒(23)左端,小弹簧(24)右端套顶在第八套筒(29)上,第八套筒(29)外圆周面通过第五钢珠(31)以滚动摩擦方式安装第四套筒(22)右端内圆周面上,第八套筒(29)内圆周面以滑动摩擦方式安装第七套筒(28)右端外圆周面上,同时通过第三预应力调节器(33)调节第八套筒(29)的位置;

作用杆(8)从左到右依次通过第二保持架(9)和第二钢珠(10)以滚动摩擦方式安装(15)内圆周面,通过第三保持架(16)和第三钢珠(17)以滚动摩擦方式安装第二套筒(15)内圆周面,以滑动摩擦方式安装第七套筒(28)的台阶内圆周面,以滑动摩擦方式安装端盖(34)右端面安装孔内圆周面;

端盖(34)与外筒(14)和单耳螺纹套筒(1)固定连接。

2.多梯度人感装置设计方法,其特征是,其步骤如下:

第一步:根据操纵品质设计的操纵力和操纵系统设计方案,以操纵系统传动比计算出人感装置的特性曲线,采用三段直线进行拟合;

第二步:根据操纵系统运动和安装空间,确定人感装置的外形尺寸和行程;

第三步:根据拟合的特性曲线,确定人感装置中弹簧的外形尺寸,选定三个弹簧的材料、弹簧截面形式圆形或矩形;根据弹簧截面、行程、预紧力、材料力学性能、计算出大弹簧(13)、中弹簧(21)、小弹簧(24)的最大压缩量和长度;

第四步:根据大弹簧(13)、中弹簧(21)、小弹簧(24)尺寸与空间、行程,完成预紧力调节器、套筒、保持架、作用杆等零件的设计;

第五步:根据完成的零件进行强度、寿命计算分析,并对强度、寿命低的零件进行完善;

第六步:对人感装置的摩擦力计算,得出每一段弹簧运动时的摩擦力,结合人感装置的特性曲线,确定出每一段弹簧的预紧力;调整 预紧力调节器第一预应力调节器(11)、第二预应力调节器(26)、第三预应力调节器(33)可以对每一段弹簧预紧力进行调整;

第七步:对人感装置进行分析,找出运动时压缩空气产生阻尼的主要零件并设计通风孔,减小阻尼;

第八步:对人感装置进行振动分析,得出人感装置的固有频率,确保不会与系统发生共振;动力学仿真,得出人感装置在不同运动速度下输出的力,将此力与设计的操纵力对比分析,确定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