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驾驶机用降落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40814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人驾驶机用降落伞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落伞,尤其涉及一种无人驾驶机用降落伞。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机上无驾驶舱,但安装有自动驾驶仪、程序控制装置等设备。地面、舰艇上或母机遥控站人员通过雷达等设备,对其进行跟踪、定位、遥控、遥测和数字传输。可在无线电遥控下像普通飞机一样起飞或用助推火箭发射升空,也可由母机带到空中投放飞行。回收时,可用与普通飞机着陆过程一样的方式自动着陆,也可通过遥控用降落伞或拦网回收。可反覆使用多次。广泛用于空中侦察、监视、通信、反潜、电子干扰等。

无人驾驶机是一种以无线电遥控或由自身程序控制为主的不载人飞机。它的研制成功和战场运用,揭开了以远距离攻击型智能化武器、信息化武器为主导的″非接触性战争″的新篇章。

与载人飞机相比,它具有体积小、造价低、使用方便、对作战环境要求低、战场生存能力较强等优点,备受世界各国军队的青睐。在几场局部战争中,无人驾驶飞机以其准确、高效和灵便的侦察、干扰、欺骗、搜索、校射及在非正规条件下作战等多种作战能力,发挥着显著的作用,并引发了层出不穷的军事学术、装备技术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它将与孕育中的武库舰、无人驾驶坦克、机器人士兵、计算机病毒武器、天基武器、激光武器等一道,成为21世纪陆战、海战、空战、天战舞台上的重要角色,对未来的军事斗争造成较为深远的影响。

降落伞在航空科学技术中,是主要由透气的柔性织物制成并可折叠包装在伞包或伞箱内,工作时相对于空气运动,充气展开,使人或物体减速、稳定的一种气动力减速器。它通常有一个面积很大的伞盖,可以产生很大的空气阻力。下落的人或物体通过绳索与伞盖相连。降落伞可以保证在空中下落的人或物体的安全。降落伞是空降兵的重要装备。利用降落伞,人们还可以控制下降的方向,保证降落地点的准确性。

现有的无人驾驶机用降落伞存在使用寿命短、缓冲效果差、牢固性能低的缺点,因此亟需设计一种使用寿命长、缓冲效果好、牢固性能高的无人驾驶机用降落伞。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的无人驾驶机用降落伞存在使用寿命短、缓冲效果差、牢固性能低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缓冲效果好、牢固性能高的无人驾驶机用降落伞。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无人驾驶机用降落伞,包括有降落伞部件,无人驾驶机左右两侧对称焊接连接有机翼,机翼顶部均设置有降落伞部件,降落伞部件包括有支杆、电动轮、第一弹簧、第一拉绳、第二拉绳、放置板、滑轨、第二弹簧、滑块、支撑杆、伞翼、铰接部件、电动绕线轮、第三拉绳、第四拉绳和挡板;机翼顶部左右两侧对称焊接连接有支杆,支杆上焊接连接有电动轮,电动轮可转动,电动轮上绕有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机翼顶部左右两侧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位于电动轮内侧,第一弹簧上端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有放置板,第二拉绳末端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与放置板左右两侧连接,放置板顶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滑轨,滑轨上滑动式连接有滑块,滑块与滑轨配合,滑块底部与滑轨之间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一拉绳末端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与滑块左右两侧连接,滑块顶部左右两侧通过铰接部件连接有支撑杆,铰接部件包括有凹形板、连接轴和旋转板,凹形板上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旋转板上开有通孔,连接轴穿过通孔,旋转板可绕着连接轴转动,滑块顶部与凹形板焊接连接,旋转板与支撑杆焊接连接,滑轨前侧上部通过支架焊接连接有电动绕线轮,电动绕线轮可转动,电动绕线轮上绕有第三拉绳和第四拉绳,第四拉绳与左侧的支撑杆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第三拉绳与右侧的支撑杆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滑轨上部左右两侧通过铰接部件连接有伞翼,伞翼位于电动绕线轮上方,滑轨顶部与凹形板焊接连接,旋转板与伞翼焊接连接,滑轨顶部焊接连接有挡板。

优选地,放置板底部开有凹槽,凹槽形状为长方形,凹槽深度为放置板厚度的1/2。

优选地,电动轮为双槽电动轮。

优选地,电动绕线轮为双槽电动绕线轮。

优选地,第一拉绳、第二拉绳、第三拉绳和第四拉绳材质均为钢丝绳。

工作原理:当无人驾驶机需要降落时,控制左侧的电动轮顺时针转动,同时控制右侧的电动轮逆时针转动,放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因为初始时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均处于压缩状态,所以当放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时,放置板向上移动,滑块向上移动,放置板向上移动使滑轨向上移动,从而使伞翼向上移动,滑块向上移动带动支撑杆向上移动,当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恢复至原长后,控制电动轮关闭。同时控制电动绕线轮顺时针转动,收第三拉绳和第四拉绳,使左侧的支撑杆顺时针转动,右侧的支撑杆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左右两侧的支撑杆逐渐与左右两侧的伞翼接触,使左右两侧的伞翼转动至逐渐趋于水平位置,增大两侧伞翼之间的角度,当左右两侧的伞翼转动与挡板接触后,控制电动绕线轮关闭。此时伞翼已完全张开,所受到的浮力最大,可以很好的缓冲无人驾驶机下落时的冲力,使无人驾驶机可以缓慢地降落,保障无人驾驶机的安全性。当无人驾驶机降落后,控制左侧的电动轮逆时针转动,同时控制右侧的电动轮顺时针转动,收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使放置板向下移动,滑块向下移动,放置板向下移动使滑轨向下移动,从而使伞翼向下移动,滑块向下移动带动支撑杆向下移动,当放置板回到初始位置后,控制电动轮关闭。同时控制电动绕线轮逆时针转动,放第三拉绳和第四拉绳,使左侧的支撑杆逆时针转动,右侧的支撑杆顺时针转动,从而使左右两侧的支撑杆逐渐与滑轨左右两侧接触,在重力作用下使左右两侧的伞翼转动至逐渐趋于竖直位置,减小两侧伞翼之间的角度,当左右两侧的伞翼转动到与滑轨左右两侧接触后,控制电动绕线轮关闭,此时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均处于压缩状态。

因为放置板底部开有凹槽,凹槽形状为长方形,凹槽深度为放置板厚度的1/2,可以节约材料,减小重量,从而减轻降落伞部件重量对无人驾驶机飞行的影响。

(3)有益效果

本装置达到了使用寿命长、缓冲效果好、牢固性能高的效果,普通的无人驾驶机用降落伞材质都是布,容易被划破,本装置采用伞翼作为主要缓冲机构,可以承受更大的冲力,且不易被划破,从而增加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降落伞部件的第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铰接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降落伞部件的第二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无人驾驶机,2-机翼,3-降落伞部件,4-支杆,5-电动轮,6-第一弹簧,7-第一拉绳,8-第二拉绳,9-放置板,10-滑轨,11-第二弹簧,12-滑块,13-支撑杆,14-伞翼,15-铰接部件,16-电动绕线轮,17-第三拉绳,18-第四拉绳,19-挡板,20-凹形板,21-连接轴,22-旋转板,23-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无人驾驶机用降落伞,如图1-4所示,包括有降落伞部件3,无人驾驶机1左右两侧对称焊接连接有机翼2,机翼2顶部均设置有降落伞部件3,降落伞部件3包括有支杆4、电动轮5、第一弹簧6、第一拉绳7、第二拉绳8、放置板9、滑轨10、第二弹簧11、滑块12、支撑杆13、伞翼14、铰接部件15、电动绕线轮16、第三拉绳17、第四拉绳18和挡板19;机翼2顶部左右两侧对称焊接连接有支杆4,支杆4上焊接连接有电动轮5,电动轮5可转动,电动轮5上绕有第一拉绳7和第二拉绳8,机翼2顶部左右两侧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弹簧6,第一弹簧6位于电动轮5内侧,第一弹簧6上端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有放置板9,第二拉绳8末端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与放置板9左右两侧连接,放置板9顶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滑轨10,滑轨10上滑动式连接有滑块12,滑块12与滑轨10配合,滑块12底部与滑轨10之间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弹簧11,第一拉绳7末端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与滑块12左右两侧连接,滑块12顶部左右两侧通过铰接部件15连接有支撑杆13,铰接部件15包括有凹形板20、连接轴21和旋转板22,凹形板20上固定连接有连接轴21,旋转板22上开有通孔,连接轴21穿过通孔,旋转板22可绕着连接轴21转动,滑块12顶部与凹形板20焊接连接,旋转板22与支撑杆13焊接连接,滑轨10前侧上部通过支架焊接连接有电动绕线轮16,电动绕线轮16可转动,电动绕线轮16上绕有第三拉绳17和第四拉绳18,第四拉绳18与左侧的支撑杆13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第三拉绳17与右侧的支撑杆13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滑轨10上部左右两侧通过铰接部件15连接有伞翼14,伞翼14位于电动绕线轮16上方,滑轨10顶部与凹形板20焊接连接,旋转板22与伞翼14焊接连接,滑轨10顶部焊接连接有挡板19。

放置板9底部开有凹槽23,凹槽23形状为长方形,凹槽23深度为放置板9厚度的1/2。

电动轮5为双槽电动轮5。

电动绕线轮16为双槽电动绕线轮16。

第一拉绳7、第二拉绳8、第三拉绳17和第四拉绳18材质均为钢丝绳。

工作原理:当无人驾驶机1需要降落时,控制左侧的电动轮5顺时针转动,同时控制右侧的电动轮5逆时针转动,放第一拉绳7和第二拉绳8,因为初始时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11均处于压缩状态,所以当放第一拉绳7和第二拉绳8时,放置板9向上移动,滑块12向上移动,放置板9向上移动使滑轨10向上移动,从而使伞翼14向上移动,滑块12向上移动带动支撑杆13向上移动,当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11恢复至原长后,控制电动轮5关闭。同时控制电动绕线轮16顺时针转动,收第三拉绳17和第四拉绳18,使左侧的支撑杆13顺时针转动,右侧的支撑杆13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左右两侧的支撑杆13逐渐与左右两侧的伞翼14接触,使左右两侧的伞翼14转动至逐渐趋于水平位置,增大两侧伞翼14之间的角度,当左右两侧的伞翼14转动与挡板19接触后,控制电动绕线轮16关闭。此时伞翼14已完全张开,所受到的浮力最大,可以很好的缓冲无人驾驶机1下落时的冲力,使无人驾驶机1可以缓慢地降落,保障无人驾驶机1的安全性。当无人驾驶机1降落后,控制左侧的电动轮5逆时针转动,同时控制右侧的电动轮5顺时针转动,收第一拉绳7和第二拉绳8,使放置板9向下移动,滑块12向下移动,放置板9向下移动使滑轨10向下移动,从而使伞翼14向下移动,滑块12向下移动带动支撑杆13向下移动,当放置板9回到初始位置后,控制电动轮5关闭。同时控制电动绕线轮16逆时针转动,放第三拉绳17和第四拉绳18,使左侧的支撑杆13逆时针转动,右侧的支撑杆13顺时针转动,从而使左右两侧的支撑杆13逐渐与滑轨10左右两侧接触,在重力作用下使左右两侧的伞翼14转动至逐渐趋于竖直位置,减小两侧伞翼14之间的角度,当左右两侧的伞翼14转动到与滑轨10左右两侧接触后,控制电动绕线轮16关闭,此时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11均处于压缩状态。

因为放置板9底部开有凹槽23,凹槽23形状为长方形,凹槽23深度为放置板9厚度的1/2,可以节约材料,减小重量,从而减轻降落伞部件3重量对无人驾驶机1飞行的影响。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