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的机翼及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21597阅读:839来源:国知局
无人机的机翼及无人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公开一般涉及无人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人机的机翼及无人机。



背景技术:

固定翼无人机在低速状态下诱导阻力占总阻力的比重较大,而产生诱导阻力的直接原因是由于机翼下洗气流引起。现有固定翼无人机产生的诱导阻力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能够减小诱导阻力的无人机的机翼,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装有该机翼的无人机。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人机的机翼,包括机翼及设置在机翼翼稍的小翼,所述小翼的前缘后掠角为40°-55°,所述小翼的后缘后掠角为18°-26°。

所述小翼的翼根弦长与翼稍弦长的长度比为2.0-3.0。

所述小翼的高度为100-200mm。

所述小翼的前缘后掠角为45°,所述小翼的后缘后掠角为22°。

所述小翼的翼根弦长与翼稍弦长的长度为2.6。

所述小翼的高度为150mm。

所述小翼的翼尖上反角为70°-90°。

所述小翼的翼尖向机翼内侧扭转角为4°-8°。

所述小翼的翼尖上反角为80°,所述小翼的翼尖向机翼内侧扭转角为6°。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无人机,包括上述的无人机的机翼。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机翼的诱导阻力主要由翼尖下洗导致,通过计算翼尖下洗涡主要从翼尖后缘处拖出,因此本发明通过设置具备一定后掠角的翼稍小翼,有效减小诱导阻力的大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的机翼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图1的侧视图;

图4为标示有翼尖上反角的机翼侧视图;

图5为图1的主视图;

图6为图5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小翼无人机与本发明有小翼无人机的机翼升力的对比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小翼无人机与本发明有小翼无人机的机翼阻力的对比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小翼无人机与本发明有小翼无人机的机翼升阻比的对比图。

图中:

1机翼,2小翼,3小翼前缘,4水平面的夹角,5小翼后缘,6竖直面,7翼根弦长,8翼稍弦长,a前缘后掠角,b后缘后掠角,c翼尖上反角,d翼尖向机翼内侧扭转角,H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1、图2和图3,一种无人机的机翼,包括机翼1及设置在机翼翼稍的小翼2,小翼2的前缘后掠角a为40°-55°,小翼2的后缘后掠角b为18°-26°。

参见图1,优选地,小翼2的前缘后掠角a为45°,小翼2的后缘后掠角b为22°。前缘后掠角为小翼前缘3与水平面4的夹角;后缘后掠角为小翼后缘5与竖直面6的夹角。

本发明通过设置一定角度的前缘后掠角和后缘后掠角,从而减小机翼下洗的影响,达到降低诱导阻力的效果。

优选地,小翼2的翼根弦长7与翼稍弦长8的长度比为2.0-3.0。更优选的翼根弦长7与翼稍弦长8的长度比为2.6。

优选地,小翼2的高度H为100-200mm。更优选的高度H为150mm。

参见图4、图5和图6,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小翼2的翼尖上反角c为70°-90°。优选的翼尖上反角c为80°。

优选地,小翼2的翼尖向机翼内侧扭转角d为4°-8°。

本发明通过增加一定扭转角,使得机翼翼稍的小翼在飞行前向产生一定力的分量,从而产生一定的推进效果。

本发明翼尖上反角c优选为80°,翼尖向机翼内侧扭转角d优选为6°,保证小翼在减小诱导阻力的同时产生向前的推力分量。

参见图7、图8和图9,通过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模拟分析数据可以得到,在加入翼稍小翼时机翼升阻比大大提高,在巡航阶段(0迎角时)由16.609增加到19.308,效率增加16.2%。此时机翼升力增大10%,阻力减小5.4%。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