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航测无人机的搭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1537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航测无人机的搭载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航测无人机的搭载装置。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从技术角度定义可以分为:无人直升机、无人固定翼机、无人多旋翼飞行器、无人飞艇、无人伞翼机等,无人机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军用与民用。军用方面,无人机分为侦察机和靶机,无人机+行业应用,是无人机真正的刚需。目前在航拍、农业植保、测绘等领域的应用,大大的拓展了无人机本身的用途。另外,许多模型遥控飞机也被称为无人机。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无人机已经广泛应用于航拍和野外搜救领域,无人机上搭载有高速相机和摄像机,无人机云台就是作为搭载高速相机和摄像机的部件。

在无人机中,自动驾驶仪是无人机的大脑和灵魂,自动驾驶仪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无人机系统全局的工作性能有着重大的影响。所以,无人机自动驾驶仪的减震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无人机自动驾驶仪的体积较小,重量较轻,现有的减震器都不能达到减震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航测无人机的搭载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存在技术问题。

为达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航测无人机的搭载装置,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和减震部件,所述上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一纵向通孔和第一横向空腔,所述第一横向空腔与第一纵向通孔垂直贯通,所述下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二纵向通孔和第二横向空腔,所述第二横向空腔与第二纵向通孔垂直贯通;所述减震部件包括第一减震端头、第二减震端头和连接杆,所述第一减震端头固定连接于连接杆的一端部,所述第二减震端头位于连接杆的另一端部,所述第一减震端头内插接有第一旋转杆,所述第一旋转杆的两端突出于所述第一减震端头,所述第二减震端头内插接有第二旋转杆,所述第二旋转杆的两端突出于所述第二减震端头,所述连接杆的外壁缠绕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减震端头、第二减震端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减震端头插接在所述第一纵向通孔内,并露出于所述第一纵向通孔,所述第一旋转杆插入在所述第一横向空腔内,所述第二减震端头插接在所述第二纵向通孔内,并露出于所述第二纵向通孔,所述第二旋转杆插入在所述第二横向空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板包括平板和凸起板,所述凸起板位于平板的两侧,且所述凸起板突出于所述平板的同一侧面,所述第一横向空腔与第一纵向通孔均开设在所述凸起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一减震端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向内凹陷形成支撑空腔,所述支撑空腔内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二减震端头推出支撑空腔的第二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减震端头的一端设置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插入在所述支撑空腔内,并能够在所述支撑空腔内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杆在远离第二减震端头的端部设置有移动凸起,所述移动凸起突出于所述移动杆;所述支撑空腔的开口处设置有支撑凸起,所述支撑凸起用于将所述移动凸起限制在所述支撑空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震端头上开设有用于插接第一旋转杆的第一旋转通孔,所述第一旋转通孔的一侧为第一弧形件,另一侧为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弧形件的顶部露出于所述第一纵向通孔的顶部,所述第一支撑件与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减震端头上开设有用于插接第二旋转杆的第二旋转通孔,所述第二旋转通孔的一侧为第二弧形件,另一侧为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弧形件的底部露出于所述第二纵向通孔的底部,所述第二支撑件与移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连接板包括纵向板、横向板和斜向板,所述纵向板的一侧边缘和横向板的一侧边缘固定连接,所述横向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固定片,所述第一固定片上开设有弧形缺口,所述斜向板的一端与纵向板的一侧相连,所述斜向板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片,所述弧形缺口内插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住的一端与第二固定片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能够在所述弧形缺口中移动。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航测无人机的搭载装置缓解了无人机工作时发动机引发的垂直于水平方向的震动,并符合无人机的体积与重量要求。而且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部件选材简单、结构制造成本低、适用范围广,而且加工工艺简单、装配容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航测无人机的搭载装置具有结构更稳定、更牢度的优点,而且成本显著降低,减震效果显著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航测无人机的搭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减震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连接板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下连接板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减震端头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减震端头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下连接板的侧视图。

图中,1、上连接板,11、平板、12、凸起板,13、第一纵向通孔,14、第一横向空腔,2、下连接板,21、第二纵向通孔,22、第二横向空腔,23、纵向板,24、横向板,25、固定板,26、第一固定片,27、第二固定片,28、斜向板,29、弧形缺口,30固定柱,3、减震部件,31、第一减震端头,311、第一弧形件,312、第一支撑件,313、第一旋转通孔,32、第二减震端头,321、第二弧形件,322、第二支撑件,323、第二旋转通孔,324、移动杆,325移动凸起,33、第一旋转杆,34、第二旋转杆,35、第一弹簧,36、连接杆,361、支撑空腔,362、第二弹簧,363、支撑凸起,4、连接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航测无人机的搭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用于航测无人机的搭载装置包括上连接板1、下连接板2和减震部件3,所述上连接板1上开设有第一纵向通孔13,所述下连接板2上开设有第二纵向通孔21,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减震部件3的两端分别嵌入在所述上连接板1的第一纵向通孔13、下连接板2的第二纵向通孔21中,从而对上连接板1和下连接板2进行减震。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减震部件3包括第一减震端头31、第二减震端头32和连接杆36,所述第一减震端头31固定连接于连接杆36的一端部,所述第二减震端头32位于连接杆36的另一端部,所述第一减震端头31内插接有第一旋转杆33,所述第一旋转杆33的两端突出于所述第一减震端头31,所述第二减震端头32内插接有第二旋转杆34,所述第二旋转杆34的两端突出于所述第二减震端头32,所述连接杆36的外壁缠绕有第一弹簧35,所述第一弹簧3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减震端头31、第二减震端头3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减震端头31、第二减震端头32分别插接在所述第一纵向通孔13、第二纵向通孔21内,同时在第一弹簧35的配合下,提高减震效果,也使该装置的结构更稳定、更牢度。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上连接板1上还开设有第一横向空腔14,所述第一横向空腔14与第一纵向通孔13垂直贯通,所述下连接板2上开设有第二横向空腔22,所述第二横向空腔22与第二纵向通孔21垂直贯通,所述第一减震端头31插接在所述第一纵向通孔13内,并露出于所述第一纵向通孔13,所述第一旋转杆33插入在所述第一横向空腔14内,所述第二减震端头32插接在所述第二纵向通孔21内,并露出于所述第二纵向通孔21,所述第二旋转杆34插入在所述第二横向空腔22内。因此,所述用于航测无人机的搭载装置可以有效缓解无人机工作时发动机引发的垂直于水平方向的震动。

优选地,所述上连接板1包括平板11和凸起板12,所述凸起板12位于平板的两侧,且所述凸起板12突出于所述平板11的同一侧面,所述第一横向空腔14与第一纵向通孔13均开设在所述凸起板12上,从而提高该上连接板1的减震效果,同时保证装置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连接杆36的一端与第一减震端头3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36的另一端向内凹陷形成支撑空腔361,所述支撑空腔361内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二减震端头32推出支撑空腔361的第二弹簧362。所述第二减震端头32的一端设置有移动杆324,所述移动杆324插入在所述支撑空腔361内,并能够在所述支撑空腔361内移动。在所述第二支撑弹簧362的作用下,所述移动杆324被推出支撑空腔361,同时在第一支撑弹簧35的作用下,又将移动杆324拉回支撑空腔361内,以此提高所述搭载装置的减震效果。

所述移动杆324在远离325第二减震端头32的端部设置有移动凸起325,所述移动凸起325突出于所述移动杆324。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空腔361的开口处设置有支撑凸起363,所述支撑凸起363用于将所述移动凸起325限制在所述支撑空腔361内,以防止移动杆324完全脱离支撑空腔361。

优选地,如图5和6所示,所述第一减震端头31上开设有用于插接第一旋转杆33的第一旋转通孔313,所述第一旋转通孔313的一侧为第一弧形件311,另一侧为第一支撑件312,所述第一弧形件311的顶部露出于所述第一纵向通孔13的顶部,所述第一支撑件312与连接杆36的一端固定连接。相应地,所述第二减震端头32上开设有用于插接第二旋转杆34的第二旋转通孔323,所述第二旋转通孔323的一侧为第二弧形件321,另一侧为第二支撑件322,所述第二弧形件321的底部露出于所述第二纵向通孔21的底部,所述第二支撑件322与移动杆324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下连接板2包括纵向板23、横向板24和斜向板28,所述纵向板23的一侧边缘和横向板24的一侧边缘固定连接,所述横向板24的下表面设置有固定板25,所述固定板25上设置有第一固定片26,所述第一固定片26上开设有弧形缺口29,所述斜向板28的一端与纵向板23的一侧相连,所述斜向板28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片27,所述弧形缺口29内插接有固定柱30,所述固定住30的一端与第二固定片27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30能够在所述弧形缺口29中移动,从而使横向板24与斜向板28、纵向板23之间的震动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纵向板23上还开设有用于将所述搭载装置固定于无人机机身的连接通孔4。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航测无人机的搭载装置缓解了无人机工作时发动机引发的垂直于水平方向的震动,并符合无人机的体积与重量要求。而且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部件选材简单、结构制造成本低、适用范围广,而且加工工艺简单、装配容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航测无人机的搭载装置具有结构更稳定、更牢度的优点,而且成本显著降低,减震效果显著提高。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