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盘桨作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31416阅读:951来源:国知局
电动盘桨作动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直升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电动盘桨作动器。



背景技术:

目前,已有应用的盘桨装置为液压式,液压式盘桨对伺服阀可靠性和液压油杂质含量均有极高的要求。且体积较和重量较大,从实际应用来看,液压式盘桨可靠性能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可靠性高的舰载直升机用盘桨作动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电动盘桨作动器,包括盘桨齿轮、拨叉螺母、行星架、行星轮、太阳轮、盘桨减速箱、盘桨制动器、盘桨伺服电机、对齿伺服电机、对齿减速箱、对齿制动器和丝杆;

盘桨伺服电机输出端连接于盘桨减速箱,并通过齿轮传动与盘桨制动器连接,盘桨制动器接受指令打开后,盘桨伺服电机通过盘桨减速箱将动力传递给太阳轮,太阳轮与行星轮啮合,行星减速机构输出端为行星架,行星架上设有花键并通过花键连接盘桨齿轮,盘桨齿轮与直升机上的刹车盘齿轮啮合,盘桨齿轮与直升机上的刹车盘齿轮对齿接触面设计为斜面,

对齿伺服电机通过对齿减速箱连接于丝杆,并通过齿轮传动与对齿制动器连接,执行对齿动作时,对齿制动器和盘桨制动器同时打开,对齿伺服电机带动丝杆旋转,丝杆与拨叉螺母为螺旋连接,拨叉螺母具有滑动导向,丝杆旋转,拨叉螺母沿丝杆轴向方向做直线运动;拨叉螺母的拨叉端面与盘桨齿轮上的环形凹槽上下端面滑动贴合,拨叉螺母做直线运动时带动盘桨齿轮执行对齿或脱齿动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丝杆为梯形丝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步改进,行星架与花键一体化设计。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该盘桨作动器的设计,实现了舰载直升机着舰后驱动主旋翼旋转至特定位置的功能。采用齿轮传动原理,盘桨作动器输出齿轮与直升机刹车盘齿轮啮合输出动力。盘桨齿轮与直升机刹车盘的啮合由单独的对齿驱动控制。

主要特点包括:

1、采用双电机驱动,实现对齿与盘桨动作,控制简单,工作可靠。

2、采用了行星轮系减速。盘桨作动器体积小,质量轻,承载能力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盘桨作动器对齿传动原理;

图2为本实用新型盘桨作动器盘桨传动原理;

图3为本实用新型盘桨作动器盘桨传动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盘桨作动器对齿部分结构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电动盘桨作动器包括盘桨齿轮1、拨叉螺母2、行星架3、行星轮4、太阳轮5、盘桨减速箱6、盘桨制动器7、盘桨伺服电机8、对齿伺服电机9、对齿减速箱10、对齿制动器11 和丝杆12。

传动原理:对齿原理,对齿伺服电机9通过对齿减速箱10减速驱动丝杆12转动,使得拨叉螺母2向上移动,拨叉螺母2推动盘桨齿轮1一起向上移动与直升机上的刹车盘齿轮进行对齿,对齿传动原理如图1所示。

盘桨伺服电机8通过盘桨减速箱6将动力传给行星轮4的太阳轮,行星轮4的输出为行星架3,行星架3通过花键将动力传递给盘桨齿轮1,从而驱动刹车盘转动,实现盘桨动作;盘桨传动原理如图2所示,其剖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

执行盘桨对齿动作时,盘桨控制器得到指令发出信号。盘桨制动器7、对齿制动器11得电打开。对齿伺服电机9得电执行对齿动作,动力经对齿减速箱10、丝杆12传递到拨叉螺母2。拨叉螺母2带动盘桨齿轮1沿着花键做直线运动到达对齿到位位置。对齿过程中,盘桨齿轮1与直升机上的刹车盘齿轮接触面设计为斜面,当盘桨齿轮1与刹车盘齿轮接触位置不在啮合位置时,斜面接触,产生径向分力使盘桨齿轮1转动,到达啮合位置后顺利完成对齿。对齿到位后,对齿制动器11失电制动,对齿任务完成,盘桨作动器对齿部分结构展开图如图4所示。

对齿动作完成后,盘桨伺服电机8开始执行盘桨动作,转矩经盘桨齿轮减速箱6、太阳轮5、行星轮4传递到花键,花键带动盘桨齿轮1转动,执行盘桨任务。盘桨到位后,盘桨制动器失电制动7。

对齿制动器得电11打开,对齿伺服电机9执行退齿动作,退齿到位后,对齿制动器11 失电制动,整个盘桨作动器的所有任务完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