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飞手防护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32953阅读:5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人机飞手防护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保证无人机飞手的人身安全的防护机构。



背景技术:

无人机飞行测试是无人机研发的重要环节,新型无人机在飞行测试完成前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不够成熟,存在许多安全隐患。无人机飞手在测试无人机时要尽可能的远离飞机,以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但是距离飞机过远,会不便于观察和操作无人机,容易因为人为操作原因造成无人机坠机,造成较大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无人机飞手防护机构,其在能保证无人机飞手便于观察和操作无人机的距离下,有效地保证无人机操作人的人身安全,具有快速组装和拆卸的功能,具有移动灵活和方便运输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人机飞手防护机构,包括:

下防护结构,其包括下防护支架和与所述下防护支架可拆卸连接的下防护挡板组件;

上防护结构,其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下防护结构的上方,所述上防护结构包括与所述下防护支架可拆卸连接的上防护支架和与所述上防护支架可拆卸连接的上防护挡板组件。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下防护支架包括两个下防护支架单体,每个下防护支架单体包括:

框座,其下端面安装有至少一个脚轮;

下边框,其设置在所述框座上端面的中心处,所述下边框的侧壁上开设有延伸至其上端的下滑槽;

用于固定所述下边框的两个加强框,其分设在所述下边框的两侧。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下防护挡板组件包括:

下框架;

多个下滑块,其分别固定在所述下框架的两个相互对称的外侧壁上,并可在所述下滑槽内滑动;

下不锈钢孔板,其焊接在所述下框架的内侧壁上。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上防护支架包括两个上防护支架单体,所述两个上防护支架单体分别与所述两个下防护支架单体可拆卸固定连接,每个上防护支架单体包括:

上边框,所述上边框的侧壁上开设有延伸至其上端的上滑槽;

导向板,其焊接在所述上边框的下端,所述导向板从所述下边框上端插入所述下滑槽,并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下边框上。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上防护挡板组件包括:

上框架;

多个上滑块,其分别固定在所述上框架的两个相互对称的外侧壁上,并可在所述上滑槽内滑动;

上不锈钢孔板,焊接在所述上框架的内侧壁上,所述上不锈钢孔板上具有一安装孔;

钢化玻璃,其安装在所述安装孔上。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框座的下端面安装有两个脚轮。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下防护挡板组件包括四个下滑块。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上防护挡板组件包括四个上滑块。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人机飞手防护机构具有上下两层不锈钢板孔,可以有效地阻挡无人机飞行测试脱落飞出的零件,在保证无人机飞手便于观察和操作无人机的前提下,保证了无人机飞手的人身安全。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人机飞手防护机构上防护结构和下防护结构组装而成,组装和拆卸十分方便,并且在下防护结构底部安装有脚轮,移动灵活,方便运输。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人机飞手防护机构的上防护结构中集成有钢化玻璃,在保护无人机飞手人身安全时,可以近距离观察和操控无人机,减少人为原因造成的无人机坠机,避免较大损失。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人机飞手防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人机飞手防护机构中下防护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人机飞手防护机构中上防护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人机飞手防护机构中下防护挡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人机飞手防护机构中上防护挡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人机飞手防护机构,包括:

下防护结构,其包括下防护支架1和与所述下防护支架1可拆卸连接的下防护挡板组件2;

上防护结构,其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下防护结构的上方,所述上防护结构包括与所述下防护支架1可拆卸连接的上防护支架3和与所述上防护支架3可拆卸连接的上防护挡板组件4。

如图2所示,下防护支架1包括两个下防护支架单体,每个下防护支架单体包括下端面安装有两个脚轮107的框座103、设置在框座103上端面的中心处下边框101和分设在下边框101两侧的加强框102,下边框101的侧壁上开设有延伸至其上端的下滑槽;

其中,框座103、下边框101和加强框102之间通过第一加强板104、第二加强板105和第三加强板106铆接组装而成。

如图4所示,下防护挡板组件2包括下框架201、四个下滑块203和下不锈钢孔板202,四个下滑块203分别固定在下框架201的两个相互对称的外侧壁上,并可在下滑槽内滑动;下不锈钢孔板202焊接在下框架201的内侧壁上。

如图3所示,上防护支架3包括两个上防护支架单体,两个上防护支架单体分别与所述两个下防护支架单体可拆卸固定连接,每个上防护支架单体包括上边框301、焊接在上边框301下端的导向板302,上边框301的侧壁上开设有延伸至其上端的上滑槽,导向板302从下边框101上端插入下滑槽,并通过螺栓固定在下边框101上。

如图5所示,上防护挡板组件4包括上框架401、四个上滑块404、上不锈钢孔板402、钢化玻璃403,四个上滑块404分别固定在上框架401的两个相互对称的外侧壁上,并可在上滑槽内滑动;上不锈钢孔板402焊接在上框架401的内侧壁上;钢化玻璃403安装在上不锈钢孔板402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机飞手防护机构由下防护支架1、下防护挡板组件2、上防护支架3和上防护挡板组件4组装而成,通过下防护挡板组件2和上防护挡板组件4阻挡无人机测试飞行时意外脱落飞出的零部件,保护飞手的人身安全,并可通过钢化玻璃403来观察和操作无人机的飞行。

本实用新型各组件之间可以方便拆装,下防护支架1上设计有下滑槽,上防护支架3上设计有上滑槽,下防护挡板组件2设有下滑块,上防护挡板组件4设计有上滑块,将下滑块203卡入下滑槽中,将上滑块404卡入上滑槽内,从而将下防护支架1和下防护挡板组件2组装在一起形成下防护结构,将上防护支架3和上防护挡板组件4组装在一起形成上防护结构;将导向板302插入下滑槽内,并用螺栓固定,无人机飞手防护机构组装完成。

本实用新型移动灵活,运输方便,移动灵活,各组件可快速拆卸,可拆卸后打包,占地少,运输方便。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与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