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升机电动尾桨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36983发布日期:2018-11-07 07:58阅读:6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直升机尾桨驱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直升机电动尾桨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直升机在军事、救援、农业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直升机智能化、长航时等特点,直升机电动化成了必然的发展趋势。直升机电动尾桨技术的发展可以为直升机全电驱动打下基础,成为电动飞机的技术积累。

直升机飞行过程中,尾部桨叶的功率在不同飞行姿态下变化很大,如图1所示为某型号直升机在某一飞行剖面下的尾桨载荷谱,直升机水平直飞的过程中,尾桨功率一般比较低,仅仅为峰值功率的五分之一,而在急转弯和急速侧风的情况下,尾桨往往能够达到峰值功率,需要尾桨有短时高功率的输出才能保持直升机的稳定飞行。在设计尾桨电机的过程中,如果按照峰值功率设计,虽然能满足电机尾桨功率需求,但是直升机绝大部分的飞行状态在平飞,电机长时间工作在额定工作点以下,效率偏低,如果按照正常平飞所需功率来设计,虽然能保证电机大部分时间在额定工作点工作,但无法满足峰值功率的需求,在长时间的急转弯或者侧风环境下可能会烧毁电机,酿成事故。

因此,我们需要一种直升机电动尾桨驱动方案,满足直升机在特定飞行剖面下的各姿态尾桨功率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升机电动尾桨驱动装置,通过三个驱动电机实现桨叶的旋转推动,从而保证各个电机都在高效的范围内工作,节省用电的需求,提高系统的效率,满足直升机在特定飞行剖面下的各姿态尾桨功率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直升机电动尾桨驱动装置,包括直升机机身尾梁10,直升机机身尾梁10上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包括驱动电机一31,驱动电机二32和驱动电机三33,驱动电机一31,驱动电机二32和驱动电机三33串联安装在直升机机身尾梁10末端的一个轴上,且在轴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支撑轴承21和第二支撑轴承22,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尾桨轴34直接相连,尾桨轴34顶部设置有尾桨51,所述的尾桨轴34上安装变桨距机构41,变桨距机构41通过拉杆42与尾桨51相连。

所述的驱动电机一31,驱动电机二32和驱动电机三33设置在尾桨轴34上且为相互独立的动力结构。

所述的驱动电机一31,驱动电机二32和驱动电机三33外侧设置有外壳,外壳为沿着尾桨轴34轴向有通风道的结构形式。

所述的直升机机架尾梁10的直升机机架尾梁末端11采用轮辐式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支撑轴承一方面可以减少摩擦,另一方面,尾桨在旋转过程中所产生的径向力、轴向力、径向不平衡力和弯矩通过轴承传递到直升机尾梁上,避免电机承受轴向力和弯矩,提高电机的工作稳定性,通过三个驱动电机实现桨叶的旋转推动,从而保证各个电机都在高效的范围内工作,节省用电的需求,提高系统的效率,满足直升机在特定飞行剖面下的各姿态尾桨功率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某型号直升机飞行剖面尾桨载荷谱。

图2是直升机电动尾桨驱动方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驱动方案由驱动电机一31,驱动电机二32和驱动电机三33产生驱动力,经过尾桨轴34带动尾桨35完成旋转。

驱动电机一31,驱动电机二32和驱动电机三33串联安装在直升机机身尾梁10末端。

驱动电机一31,驱动电机二32和驱动电机三33在动力上是并联方式。驱动电机一31按照常规飞行功率进行设计,正常平飞的情况下,利用驱动电机一31就满足了驱动的要求;驱动电机二32按照5分钟的短时工作模式(扭矩满足要求,工作平稳工作时间为5分钟)进行设计,在起降过程中,驱动电机二32投入工作,保证起降过程中的尾桨载荷增加的需求;驱动电机三33是为了满足临时的峰值功率而进行设计,其工作时间为1分钟以下,以满足直升机瞬时峰值功率很高的要求。

驱动电机一31,驱动电机二32和驱动电机三33与直升机机身尾梁10末端之间通过第一支撑轴承21和第二支撑轴承22连接。第一支撑轴承21和第二支撑轴承22一方面可以减少摩擦,另一方面,尾桨在旋转过程中所产生的径向力、轴向力、径向不平衡力和弯矩通过轴承传递到直升机尾梁上,避免电机承受轴向力和弯矩,提高电机的工作稳定性。

变桨距机构41安装在尾桨轴上,可以完成轴向运动,通过拉杆42完成对尾桨35攻角的改变。

直升机机身尾梁末端部分11为轮辐式机构,保证螺旋桨产生的气流能够顺利流过,减少气流对直升机尾部的影响。

驱动电机一31,驱动电机二32和驱动电机三33外壳设计为沿着轴向有通风通道的结构形式,利用尾部桨叶产生的轴向气体的流通,进行强制风冷。

通风道处通过增加电机表面积的方式增加机体与气流的接触面积,有效增加散热效率,提高电机的散热性能,合理控制电机温升。

该变桨距机构41采用传统的变桨距机构设计,所以并没有在本专利中详细的进行叙述。

本发明工作原理:

该直升机电动尾桨驱动方案,由直升机机身尾梁10、驱动电机、尾桨轴34、支撑轴承、变桨距机构41、尾桨51等结构组成。使用图2作为一个设计实例,直升机电动尾桨相比传统的机械尾桨,省掉了尾桨传动轴和尾减速器,驱动电机一31,驱动电机二32和驱动电机三33结构上采用串联安装,通过第一支撑轴承21和第二支撑轴承22固定在直升机机身尾梁10上,这样安装布置一方面可以减少摩擦,另一方面,尾桨在旋转过程中所产生的径向力、轴向力、径向不平衡力和弯矩通过轴承传递到直升机尾梁10上,避免电机承受轴向力和弯矩,提高电机的工作稳定性。驱动电机输出轴与尾桨轴34直接相连,尾桨轴34上安装变桨距机构41,变桨距机构41通过轴向移动带动拉杆42的移动,进而改变尾桨51攻角,调整尾桨作用力,改变直升机飞行状态。

根据图1所示的飞行剖面下的尾桨载荷谱可以看到,尾桨的输出功率变化范围很大,但在稳定飞行状态下大部分时间功率并不高。因此,我们设计了三个电机来驱动尾部桨叶,驱动电机一31按照常规飞行功率进行设计,正常平飞的情况下,利用驱动电机一31就满足了驱动的要求;驱动电机二32按照5分钟的短时工作模式(扭矩满足要求,工作平稳工作时间为5分钟)进行设计,在起降过程中,驱动电机二32投入工作,保证起降过程中的尾桨载荷增加的需求;驱动电机三33是为了满足临时的峰值功率而进行设计,其工作时间为1分钟以下,以满足直升机瞬时峰值功率很高的要求。

三个驱动电机,从结构上看,是串联安装在一个轴上,从力的角度看,是并联的方式,实现桨叶的旋转推动,从而保证各个电机都在高效的范围内工作。节省用电的需求,提高系统的效率。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直升机电动尾桨驱动装置,包括直升机机身尾梁,直升机机身尾梁上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包括驱动电机一,驱动电机二和驱动电机三,驱动电机一,驱动电机二和驱动电机三串联安装在直升机机身尾梁末端,固定驱动电机一,驱动电机二和驱动电机三两端设置有第一支撑轴承和第二支撑轴承,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尾桨轴直接相连,尾桨轴顶部设置有尾桨,尾桨轴上安装变桨距机构,变桨距机构通过拉杆与尾桨相连,本发明通过三个驱动电机实现桨叶的旋转推动,从而保证各个电机都在高效的范围内工作,节省用电的需求,提高系统的效率,满足直升机在特定飞行剖面下的各姿态尾桨功率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王洋;索双富;杨义勇;郝金顺;王文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清华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05.25
技术公布日:2018.11.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