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轴式机翼折叠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75757发布日期:2019-04-12 23:17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轴式机翼折叠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飞机机翼折叠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双轴式机翼折叠机构。



背景技术:

中国第一艘航母已经列装海军,中国完全自主设计生产的航母正在稳步推进,迫切需要研发列装相应型号的舰载机组成完整的航母舰队。为了在有限的航母甲板和机库空间条件下搭载更多的舰载机,舰载机需具备机翼折叠功能,在执行任务中机翼处在展开状态,而在入库和系留甲板时机翼处在折叠状态。

舰载机具有展向宽度限制,需要进行机翼折叠,同时由于航母机库高度也具有飞机高度限制,要求机翼折叠状态下机高不超过机库高度限制。舰载机机翼的外翼展向占比约大,折叠后舰载机展向宽度约小,此时要满足机高限制,越大的外翼需要的折叠角度也越大。因此,现代舰载机要求具有大角度的机翼折叠功能,折叠角度往往达到130°以上。

现代战机对飞机气动外形要求不断提高,特别是机翼是飞机气动升力的主要来源,对机翼气动外形要求最高。因此,舰载机机翼上的结构、机构和设备布置在无特殊限制下不能影响机翼气动外形,如尽量避免出现鼓包等影响机翼气动外形的情况。现代舰载机要求机翼折叠机构不能影响机翼气动外形,折叠机构要布置在机翼气动外形内。

目前舰载机机翼折叠机构大多为单轴合页式折叠机构,折叠角度小,且往往要突出机翼外形才能增大折叠角度。国外舰载机型号比较多,而国内只有歼-15舰载机,且机翼折叠机构为单轴合页式折叠机构,迫切需要新的机翼折叠机构来满足现代舰载机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供一种实用性强,满足飞机折叠角度和不影响机翼气动外形要求的双轴式机翼折叠机构。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双轴式机翼折叠机构,包括内翼曲柄、外翼曲柄、设置在内翼曲柄与外翼曲柄之间的且同时双向旋转的旋转作动器、安装在内翼曲柄上且与内翼连接的内翼折叠机构、安装在外翼曲柄上且与外翼连接的外翼折叠机构、多个安装在内翼曲柄和外翼曲柄上的内外翼折叠接头,每个所述内外翼折叠接头分别于内翼、外翼铰接。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外翼折叠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外翼曲柄上的a连接杆、与a连接杆铰接的外翼连杆;所述外翼连杆远离a连接杆的一端与外翼铰接。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外翼折叠机构还包括设置在a连接杆与外翼之间的外翼折叠耳片,所述外翼折叠耳片与a连接杆铰接。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内翼折叠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内翼曲柄上的b连接杆、与b连接杆铰接的内翼连杆;所述内翼连杆远离b连接杆的一端与内翼铰接。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内翼折叠机构还包括设置在b连接杆与内翼之间的内翼折叠耳片,所述内翼折叠耳片与b连接杆铰接。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内外翼折叠接头包括折叠接头本体、分别铰接安装在折叠接头本体上内翼接头耳片和外翼接头耳片;所述内翼接头耳片设置在折叠接头本体靠近内翼的一侧,所述外翼接头耳片设置在折叠接头本体靠近外翼的一侧。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内外翼折叠接头呈三棱柱结构,其中一个端部安装在内翼曲柄或外翼曲柄上;其余两个端部与内翼接头耳片/外翼接头耳片铰接。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外翼折叠机构与内翼折叠机构结构相同;所述外翼折叠机构设置在外翼曲柄靠近旋转作动器的一侧,内翼折叠机构设置在内翼曲柄靠近旋转作动器的一侧。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内外翼折叠接头的数量为三个,其中一个设置在外翼曲柄远离旋转作动器的一端,其余两个设置在内翼曲柄上;相邻且安装在外翼曲柄的内外翼折叠接头与安装在内翼曲柄的内外翼折叠接头通过转轴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还包括设置在相邻外翼曲柄的内外翼折叠接头和外翼曲柄的内外翼折叠接头之间的转轴;所述转轴上安装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旋转作动器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双向反向旋转作动器,采用旋转驱动形式实现折叠和展开,占用空间小;

(2)本发明能够有效的实现机翼外翼在有限折叠空间下进行大角度折叠,折叠角度可达130°以上;

(3)本发明保证了内外翼载荷传递的直接性,降低了对折叠机构的强度限制;

(4)本发明能完全布置于机翼气动外形面内,无需布置气动鼓包,不影响机翼气动外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折叠机构布置示意图;

其中1-内翼接头耳片,2-外翼接头耳片,3-内翼折叠耳片,4-内翼折叠耳片,5-内外翼折叠接头,8-外翼连杆,9-内翼连杆,10-旋转作动器,11-外翼曲柄,12-内翼曲柄,13-外翼旋转轴,14-内翼旋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如图1所示,一种双轴式机翼折叠机构,包括内翼曲柄12、外翼曲柄11、设置在内翼曲柄12与外翼曲柄11之间的且同时双向旋转的旋转作动器10、安装在内翼曲柄12上且与内翼连接的内翼折叠机构、安装在外翼曲柄11上且与外翼连接的外翼折叠机构、多个安装在内翼曲柄12和外翼曲柄11上的内外翼折叠接头5,每个所述内外翼折叠接头5分别于内翼、外翼铰接。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改进,将本发明安装在内翼分离端面和外翼分离端面之间的折叠开口空间内。

所述内翼曲柄12与外翼曲柄11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与旋转作动器10两端的转轴连接。

展开使用时,控制旋转作动器10工作,使得旋转作动器10两端的转轴同时反向旋转,与外翼曲柄11连接的转轴向远离外翼的方向旋转,从而使得与外翼折叠机构在与外翼曲柄11连接的转轴的带动下,使得外翼向远离外翼曲柄11的一侧运动,从而实现外翼相对于内翼展开。反之从而实现折叠。

所述外翼曲柄11、内翼曲柄12、旋转作动器10的转轴的中轴线在同一直线上。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外翼折叠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外翼曲柄11上的a连接杆、与a连接杆铰接的外翼连杆8;所述外翼连杆8远离a连接杆的一端与外翼铰接。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外翼折叠机构还包括设置在a连接杆与外翼之间的外翼折叠耳片3,所述外翼折叠耳片3与a连接杆铰接。外翼折叠耳片3与外翼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内翼折叠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内翼曲柄12上的b连接杆、与b连接杆铰接的内翼连杆9;所述内翼连杆9远离b连接杆的一端与内翼铰接。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内翼折叠机构还包括设置在b连接杆与内翼之间的内翼折叠耳片4,所述内翼折叠耳片4与b连接杆铰接。内翼折叠耳片4与内翼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改进,a连接杆远离外翼曲柄11的一端向内翼一侧靠近并与外翼连杆8铰接,外翼连杆8远离a连接杆的一端外翼折叠片铰接;b连接杆远离内翼曲柄12的一端向外翼的一侧靠近并与内翼连杆9铰接,内翼连杆9远离b连接杆的一端内翼折叠片铰接;在旋转作动器10驱动的情况下,外翼曲柄11和内翼曲柄12进行旋转且旋转方向相反,在折叠时,外翼曲柄11旋转使得安装在外翼曲柄11上的a连接杆、外翼连杆8、外翼折叠片绕旋转作动器10转轴的轴线进行旋转并使得外翼折叠片向外翼曲柄11一侧靠近,从而实现外翼的折叠;由于外翼曲柄11、内翼曲柄12、旋转作动器10的转轴的中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使得外翼与内翼均向旋转作动器10的转轴的中轴线靠近,从而实现外翼和内翼的折叠。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1所示,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内外翼折叠接头5包括折叠接头本体、分别铰接安装在折叠接头本体上的内翼接头耳片1和外翼接头耳片2;所述内翼接头耳片1设置在折叠接头本体靠近内翼的一侧,所述外翼接头耳片2设置在折叠接头本体靠近外翼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改进,内外翼折叠接头5分别与内翼接头耳片1和外翼接头耳片2铰接,其主要参与内翼、外翼间的载荷传递,实现舰载机进行折叠或展开作动时,外翼与内翼均绕外翼曲柄11、内翼曲柄12进行双轴旋转运动。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内外翼折叠接头5呈三棱柱结构,其中一个端部安装在内翼曲柄12或外翼曲柄11上;其余两个端部与内翼接头耳片1/外翼接头耳片2铰接。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改进,三棱柱结构减小占用空间,使得在折叠过程中的折叠角度更大。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外翼折叠机构与内翼折叠机构结构相同;所述外翼折叠机构设置在外翼曲柄11靠近旋转作动器10的一侧,内翼折叠机构设置在内翼曲柄12靠近旋转作动器10的一侧。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内外翼折叠接头5的数量为三个,其中一个设置在外翼曲柄11远离旋转作动器10的一端,其余两个设置在内翼曲柄12上;相邻且安装在外翼曲柄11的内外翼折叠接头5与安装在内翼曲柄12的内外翼折叠接头5通过转轴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还包括设置在相邻外翼曲柄11的内外翼折叠接头5和外翼曲柄11的内外翼折叠接头5之间的转轴;所述转轴上安装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旋转作动器10连接。

内外翼折叠接头5与外翼接头耳片1之间设置有外翼旋转轴13、内外翼折叠接头5与内翼接头耳片2之间设置有外翼旋转轴14。

所述内外翼折叠接头5通过外翼旋转轴13与外翼接头耳片1铰接,所述内外翼折叠接头通过内翼旋转轴14与内翼接头耳片铰接。外翼旋转轴13、内翼旋转轴14的长方向与外翼曲柄11的长方向平行。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改进,本发明采用三棱柱结构的内外翼折叠接头5连接内翼和外翼,在机翼折叠和展开作动时外翼绕外翼旋转轴13、内翼绕内翼旋转轴14进行双旋转轴折叠,实现外翼在有限折叠空间下进行大角度折叠,折叠角度可达130°以上。

在舰载机处于机翼展开状态下,内外翼折叠接头5参与内外翼载荷的传递,其它零部件不参与内外翼载荷传递,保证了内外翼载荷传递的直接性,降低了对折叠机构的强度限制。

采用旋转驱动形式,旋转作动器10采用电动双向反向旋转驱动,占用空间小,电动驱动形式易于控制,易于进行模块化设计,易于进行维护更换。

机构整体采用共点双四连杆驱动外翼完成折叠,共点双四连杆实现了外翼绕两个旋转轴进行折叠的功能,且占用空间小,不影响内外翼折叠分离端面外的空间。

整套折叠机构能完全布置于机翼气动外形面内,无需布置气动鼓包,不影响机翼气动外形。

本发明中的旋转作动器10采用双向反向输出的旋转作动器10,包括电机马达和反向减速器,能同时输出反向的两个旋转运动,驱动外翼曲柄11和内翼曲柄12进行相反方向的旋转运动。

优选的,外翼曲柄11和内翼曲柄12具有机械外部接口,可实现外接手持驱动器进行手动机翼折叠或展开作动。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