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轻的高强度座椅椅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5832发布日期:2018-12-07 22:19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轻的高强度座椅椅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座椅设计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轻的高强度座椅椅盆。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运输类飞机座椅多为纯金属结构,具有成品整体强度不高,重量也较重的问题,从而影响其在飞机上的使用性能。例如,参考图1和图2,为国内某型直升机驾驶员座椅椅盆,图1和图2示意椅盆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重量较重,成品重量约4.6kg,未取得适航批准证书。图3示意椅盆形状怪异,重量较重,成品重量约5kg,,与座椅金属结构连接孔太多,大大降低了座椅承载能力,未取得适航批准证书。

因此,如何研发一种重量轻、强度高的座椅椅盆,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轻的高强度座椅椅盆,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轻的高强度座椅椅盆,包括椅盆本体(9)以及U型翻边框架(1);所述椅盆本体(9)和所述U型翻边框架(1)通过模压一体成型;

所述椅盆本体(9)的内部采用碳纤维,表层采用1mm厚的芳纶纤维,所述芳纶纤维通过模具复合的方式压合在碳纤维外层;所述椅盆本体(9)的四周一体成型U型翻边框架(1);所述U型翻边框架(1)的内部采用碳纤维,表层采用1mm厚的芳纶纤维,所述芳纶纤维通过模具复合的方式压合在碳纤维外层;

其中,所述椅盆本体(9)包括座面(10)和靠背(11);所述座面(10)具有座面支撑结构(3);所述靠背(11)具有背部支撑结构(2)。

优选的,所述椅盆本体(9)还一体成型有安全带固定突起(4)和安全带后连接孔(5);

所述椅盆本体(9)的后部中间位置设置所述安全带固定突起(4);所述安全带固定突起(4)上开设所述安全带后连接孔(5)。

优选的,所述U型翻边框架(1)还一体成型有安全带侧连接孔(6)、座椅结构件右侧连接孔(7)和座椅结构件左侧连接孔(8);

所述U型翻边框架(1)的靠近座面(10)的左右两侧,各开设所述安全带侧连接孔(6);所述U型翻边框架(1)的靠近靠背(11)的左右两侧,各开设所述座椅结构件左侧连接孔(8)和所述座椅结构件右侧连接孔(7)。

优选的,所述U型翻边框架(1)包括:位于座面(10)前侧的朝下形式的框架单元、位于座面(10)左右两侧的朝下形式的框架单元、位于靠背(11)左右两侧的朝后形式的框架单元以及位于靠背(11)顶部的朝后形式的框架单元。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轻的高强度座椅椅盆具有以下优点:

除满足正常的乘坐需要外,提高座椅乘坐舒适性;提高椅盆整体强度;减轻椅盆重量。具有椅盆重量轻,结构简单,承载高,乘坐舒适性有所提高,表面美观,无需再进行喷漆等后续处理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国内某型座椅椅盆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国内某型座椅椅盆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国内另一种座椅椅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椅椅盆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椅椅盆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椅椅盆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椅椅盆的后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截面1的剖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截面2的剖面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截面3的剖面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截面4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轻的高强度座椅椅盆,适用于各型飞机驾驶员,机械师,乘员座椅及汽车座椅设计制造技术领域,充分发挥了复合材料重量轻,强度高的这一些特性,是一种碳纤维和芳纶纤维复合座椅椅盆。该椅盆具有结构简洁,大方;内部采用高强度的碳纤维,表层采用疲劳强度和韧性较好的芳纶纤;座面和乘员背部倚靠部位仅靠1mm芳纶纤进行支撑,提高了座椅乘坐的舒适性;整个椅盆形成框架结构,大大提高椅盆的整体强度;椅盆随适航取证座椅一起经各项试验考核,强度满足要求;椅盆采用轻量化设计,重量大大减轻,仅为2.9kg。

参考图4-图11,结构简单重量轻的高强度座椅椅盆,包括椅盆本体9以及U型翻边框架1;椅盆本体9和U型翻边框架1通过模压一体成型;

椅盆本体9的内部采用碳纤维,表层采用1mm厚的芳纶纤维,芳纶纤维通过模具复合的方式压合在碳纤维外层;椅盆本体9的四周一体成型U型翻边框架1;U型翻边框架1的内部采用碳纤维,表层采用1mm厚的芳纶纤维,芳纶纤维通过模具复合的方式压合在碳纤维外层;

其中,椅盆本体9包括座面10和靠背11;座面10具有座面支撑结构3;靠背11具有背部支撑结构2。椅盆本体9还一体成型有安全带固定突起4和安全带后连接孔5;具体的,椅盆本体9的后部中间位置设置安全带固定突起4;安全带固定突起4上开设安全带后连接孔5。通过设置安全带固定突起和安全带后连接孔,方便安全带的安装。

U型翻边框架1包括:位于座面10前侧的朝下形式的框架单元、位于座面10左右两侧的朝下形式的框架单元、位于靠背11左右两侧的朝后形式的框架单元以及位于靠背11顶部的朝后形式的框架单元。

U型翻边框架1还一体成型有安全带侧连接孔6、座椅结构件右侧连接孔7和座椅结构件左侧连接孔8;具体的,参考附图,U型翻边框架1的靠近座面10的左右两侧,各开设安全带侧连接孔6;U型翻边框架1的靠近靠背11的左右两侧,各开设座椅结构件左侧连接孔8和座椅结构件右侧连接孔7。通过设置座椅结构件左右侧连接孔,方便将椅盆装配到座椅上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轻的高强度座椅椅盆,设计特点如下:

1)椅盆表层采用疲劳强度和韧性较好的芳纶纤,座面和乘员背部倚靠部位仅靠表层的1mm芳纶纤维进行支撑。经加工成型后此处具有较好的柔韧性,提高了座椅乘坐的舒适性;

2)椅盆整体采用框架式结构,承载时让周边的U型框架去承担。优化了图1、图2和图3所示的厚承载面的受力情况,U型框架结构的采用在较小壁厚的情况下却大大增加了承力部位的抗弯截面模量,大幅提高承载能力;

3)座面和乘员背部倚靠部位的1mm芳纶纤维与椅盆表层的芳纶纤维为整体布置,并通过模具复合的方式用高强度树脂压合在碳纤维外层。由于芳纶纤维是连续的,当座面和椅背承受外力时能有效传递到周边的U型框架上;

4)座面和靠背采用的1mm芳纶纤维,优化了图1、图2所示的等厚设计,在有效保证承载的情况下,减少复合材料的用量。同时椅盆整体采用框架式结构,合理的结构设计有效避免上材料的浪费。大大减轻了椅盆重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轻的高强度座椅椅盆,除满足正常的乘坐需要外,提高座椅乘坐舒适性;提高椅盆整体强度;减轻椅盆重量。具有椅盆重量轻,结构简单,承载高,乘坐舒适性有所提高,表面美观,无需再进行喷漆等后续处理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