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六芒星型多旋翼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5364发布日期:2018-12-18 21:04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六芒星型多旋翼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航模飞行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六芒星型多旋翼无人机。



背景技术:

多旋翼飞行器也称多轴飞行器,是一种具有两个旋翼轴以上的旋翼飞行器,多旋翼飞行器的机动性是通过改变不同旋翼的扭力和转速来实现。目前,常见的多旋翼无人机航模是四轴四旋翼微型无人机,仅能作为航模飞行器使用,用途较为单一,且其稳定性和可操控性都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六芒星型多旋翼无人机,解决了恶劣环境中低空人为不能拾取物品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六芒星型多旋翼无人机,包括六芒星型机身,六芒星型机身由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螺纹连接构成,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连接有呈矩形的飞控板,飞控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飞行控制系统,上壳体设置有电源,下壳体设置有机械臂,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六个角上均分别设置有上安装座和下安装座,上安装座和下安装座中均设置有动力装置,下安装座连接有起落架。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

每个动力装置包括螺旋桨,螺旋桨由桨套和设置在桨套外表面的桨叶构成,桨套连接有电机。

电机与上安装座通过螺纹连接,电机与下安装座也通过螺纹连接,且电机外表面设置有电机卡槽,上安装座和下安装座内表面均设置有与电机卡槽相匹配的凸台和凸台。

每个动力装置还连接有弧形桨叶保护罩,桨叶保护罩位于螺旋桨外侧的,且位于同一竖直方向的两个桨叶保护罩均通过连接杆连接到开口的圆环形第一卡扣件上,第一卡扣件卡接于上安装座和下安装座上,且第一卡扣件的上下端面分别与上安装座、下安装座贴合。

上壳体中心处设置有电池座插孔,上壳体六个悬臂表面分别设置有排列均匀的多个第一散热孔,上壳体的内表面连接有多个第一螺纹杆,上壳体通过第一螺纹杆与飞控板的上表面连接。

电源包括电池座,电池座下表面设置有电池座插头,电池座插头与电池座插孔相匹配,电池座设置有电池插口,电池插口处设置有电池,电池与电池座通过卡扣连接。

下壳体六个悬臂表面分别设置有排列均匀的多个第二散热孔,下安装座表面设置有排列均匀的多个第三散热孔,下安装座外表面设置有起落架卡槽,下壳体六个悬臂表面上均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置有LED灯,下壳体的内表面分别连接有多个第二螺纹杆和多个卡座,下壳体通过第二螺纹杆与飞控板的下表面连接,卡座与飞控板外侧贴合,下壳体中心处设置有圆孔。

机械臂包括第一连杆,第一连杆一侧设置有多个位于同一直线的滑槽,第一连杆一端连接有连接头,连接头设置在圆孔中,第一连杆另一端连接有臂体的一端,第一连杆上固定有驱动电机,第一连杆上固定有L型连接杆一端,L型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在臂体上,驱动电机连接有第二连杆的一端,第二连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三连杆的一端,第三连杆的另一端设置在滑槽中,臂体的另一端连接有三角爪,三角爪与臂体的连接处设置有驱动器。

起落架包括与起落架卡槽相匹配的第二卡扣件,第二卡扣件连接有支撑杆的一端,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月牙形减震片,支撑杆具有弧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六芒星型多旋翼无人机摆脱了传统的四轴飞行器的外形特点,稳定性相对更好,并且外观新颖独特;体积小、质量较轻,结构紧凑特点,外出时方便携带,便于户外操作;本实用新型一种六芒星型多旋翼无人机的桨叶保护罩增加了飞行的安全性能,且不会改变飞行器的气动性能,同时可以实现固定翼的平行与垂直起降这种飞行的操控方式,不需要特定的起飞降落场地;操作简单,可通过机身内部的飞控系统操控起飞降落;本实用新型一种六芒星型多旋翼无人机解决了恶劣环境中低空人为不能拾取物品的问题,如可用机械臂顶端的三角爪对低空高压设备上杂物进行清除,事故救援时,为救援人员无法到达的位置运输求援物资,夹取坠入低谷的物品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六芒星型多旋翼无人机的结构示意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六芒星型多旋翼无人机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六芒星型多旋翼无人机中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六芒星型多旋翼无人机中桨叶保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六芒星型多旋翼无人机中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六芒星型多旋翼无人机中电源的结构示意爆炸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六芒星型多旋翼无人机中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六芒星型多旋翼无人机中机械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六芒星型多旋翼无人机中起落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壳体,2.下壳体,3.上安装座,4.下安装座,5.飞控板,6.桨套,7.桨叶,8.电机,9.电机卡槽,10.桨叶保护罩,11.第一卡扣件,12.电池座插孔,13.第一散热孔,14.第一螺纹杆,15.电池座,16.电池座插头,17.电池插口,18.电池,19.第二散热孔,20.第三散热孔,21.起落架卡槽,22.安装孔,23.LED灯,24.第二螺纹杆,25.卡座,26.螺旋桨,27.圆孔,28.第一连杆,29.滑槽,30.臂体,31.驱动电机,32.L型连接杆,33.第二连杆,34.第三连杆,35.三角爪,36.驱动器,37.第二卡扣件,38.支撑杆,39.减震片,40.连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一种六芒星型多旋翼无人机,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六芒星型机身,六芒星型机身由上壳体1和下壳体2通过螺纹连接构成,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连接有呈矩形的飞控板5,飞控板5的上表面上设置有飞行控制系统,上壳体1设置有电源,下壳体2设置有机械臂,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六个角上均分别设置有上安装座3和下安装座4,上安装座3和下安装座4中均设置有动力装置,下安装座4连接有起落架。

如图3所示,每个动力装置包括螺旋桨26,螺旋桨26由桨套6和设置在桨套6外表面的桨叶7构成,桨套6连接有电机8,电机8设置在上安装座3和下安装座4中。电机8与上安装座3、下安装座4均通过螺纹连接,且电机8外表面设置有电机卡槽9,上安装座3和下安装座4内表面均设置有与电机卡槽9相匹配的凸台。

每个动力装置还连接有弧形桨叶保护罩10,如图4所示,桨叶保护罩10位于螺旋桨26外侧,且位于同一竖直方向的两个桨叶保护罩10均通过连接杆连接到开口的圆环形第一卡扣件11上,第一卡扣件11卡接于上安装座3和下安装座4上,且第一卡扣件11的上下端面分别与上安装座3、下安装座4贴合。

如图5所示,上壳体1中心处设置有电池座插孔12,上壳体1六个悬臂表面分别设置有排列均匀的多个第一散热孔13,上壳体1的内表面连接有多个第一螺纹杆14,上壳体1通过第一螺纹杆14与飞控板5的上表面连接。

如图6所示,电源包括电池座15,电池座15下表面设置有电池座插头16,电池座插头16与电池座插孔12相匹配,电池座15设置有电池插口17,电池插口17处设置有电池18,电池18与电池座15通过卡扣连接。

如图7所示,下壳体2六个悬臂表面分别设置有排列均匀的多个第二散热孔19,下安装座4表面设置有排列均匀的多个第三散热孔20,下安装座4外表面设置有起落架卡槽21,下壳体2六个悬臂表面上均设置有安装孔22,安装孔22内设置有LED灯23,下壳体2的内表面分别连接有多个第二螺纹杆24和多个卡座25,下壳体2通过第二螺纹杆24与飞控板5的下表面连接,卡座25与飞控板5外侧贴合,下壳体2中心处设置有圆孔27。

如图8所示,机械臂包括第一连杆28,第一连杆28一侧设置有多个位于同一直线的滑槽29,第一连杆28一端连接有连接头40,连接头40设置在圆孔27中,第一连杆28另一端连接有臂体30的一端,第一连杆28上固定有驱动电机31,第一连杆28上固定有L型连接杆32一端,L型连接杆32的另一端固定在臂体30上,驱动电机31连接有第二连杆33的一端,第二连杆33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三连杆34的一端,第三连杆34的另一端设置在滑槽29中,臂体30的另一端连接有三角爪35,三角爪35与臂体30的连接处设置有驱动器36。

如图9所示,起落架包括与起落架卡槽21相匹配的第二卡扣件37,第二卡扣件37连接有支撑杆38的一端,支撑杆38的另一端连接有月牙形减震片39,支撑杆38具有弧度。

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一种六芒星型多旋翼无人机摆脱了传统的四轴飞行器的外形特点,稳定性相对更好,并且外观新颖独特;体积小、质量较轻,结构紧凑特点,外出时方便携带,便于户外操作;本实用新型一种六芒星型多旋翼无人机的桨叶保护罩10增加了飞行的安全性能,且不会改变飞行器的气动性能,同时可以实现固定翼的平行与垂直起降这种飞行的操控方式,不需要特定的起飞降落场地;操作简单,可通过机身内部的飞控系统操控起飞降落;本实用新型一种六芒星型多旋翼无人机解决了恶劣环境中低空人为不能拾取物品的问题,如可用机械臂顶端的三角爪对低空高压设备上杂物进行清除,事故救援时,为救援人员无法到达的位置运输求援物资,夹取坠入低谷的物品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