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级涵道动力组及具有其的三级或多级涵道动力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6126发布日期:2019-04-29 12:54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级涵道动力组及具有其的三级或多级涵道动力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涵道动力组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级涵道动力组及具有其的三级或多级涵道动力组。



背景技术:

涵道风扇由于风螺旋桨尖处受涵道限制,冲击噪声减小。诱导阻力减少,而效率较高。在同样功率消耗下,涵道风扇较同样直径的孤立螺旋桨,会产生更大的推力。同时由于涵道的环括作用,其结构紧凑、气动噪声低、使用安全性好,因此作为一种推力或升力装置, 被应用于飞行器、管道通风和散热风扇设计当中。主要组成由一个螺旋桨和一个涵道风筒组成,在加上适配的动力马达,即可组成一个涵道风扇组。

当前主流的涵道动力组均为单动力涵道组,即一个动力马达驱动一个螺旋桨在一个风筒里快速旋转,进而产生推力。但是当前主流设计存在一些缺陷:额定尺寸内动力(空气流量)有极限。产品尺寸主流以风筒直径为标准,也就是风筒直径代表安装标准,在同样尺寸的风筒中,一个动力马达产生的推力有限。最常规提升动力的方式,就是优化螺旋桨 /风筒的空气动力学,或者使用更大的动力马达来带动螺旋桨产生推力。但这两点均有局限性;螺旋桨优化改变的推力较小,并不能满足较大推力的需求;受限于风筒的尺寸、桨叶面积各强度,动力马达也只能在有限的尺寸和功率范围内增加。所以部分时候并不能满足当前尺寸下所需要的动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级涵道动力组及具有其的三级或多级涵道动力组。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二级涵道动力组,包括第一风筒以及两个第一螺旋桨和两个第一电机,所述第一风筒为内部中空两端开口的圆筒,两个所述第一螺旋桨分别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一风筒内,两个所述第一电机分别一一对应与两个所述第一螺旋桨传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电机分别驱动对应的所述第一螺旋桨反向旋转,以使两个所述第一螺旋桨的吹风方向均朝向所述第一风筒的任意一端。

优选的是,所述的一种二级涵道动力组中,所述第一风筒由连接圆环和两个第二风筒组成,两个所述第二风筒同轴设置,所述连接圆环同轴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风筒之间,且其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风筒靠近其的一端端部连接固定,两个所述第一螺旋桨分别设置在一个所述第二风筒中。

优选的是,所述的一种二级涵道动力组中,所述第二风筒中均同轴设有第一支撑架、支撑圆环和多个导流板,所述支撑圆环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二风筒内,其用于承载所述第一螺旋桨和对应的所述第一电机,多个所述导流板沿周向均布在所述支撑圆环的外周和所述第二风筒的内壁之间,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圆环的外周和所述第二风筒的内壁连接固定,任意一个所述导流板上开有供所述第一电机的导线穿过的导线通道,所述第一电机的导线穿过所述导线通道并延伸至所述第二风筒外。

优选的是,所述的一种二级涵道动力组中,所述第一螺旋桨的桨毂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所述桨毂的内部设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中部设有用于安装对应的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的安装孔,其远离对应的所述第一电机的设有离心风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三级涵道动力组,包括上述的一种二级涵道动力组和一个第三风筒,所述第三风筒为内部中空两端开口的圆筒,所述第三风筒内同轴设有第二螺旋桨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二螺旋桨与所述第二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第三风筒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风筒的一端同轴连接并连通,且所述第二螺旋桨的吹风方向与所述第一螺旋桨的吹风方向相同。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多级涵道动力组,包括上述的一种二级涵道动力组和第四风筒,所述第四风筒由多个第三风筒同轴依次拼接而成,所述第三风筒内均同轴设有第二螺旋桨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二螺旋桨与对应的所述第二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第四风筒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风筒的一端同轴连接并连通,且所述第二螺旋桨的吹风方向均与所述第一螺旋桨的吹风方向相同。

优选的是,所述的一种多级涵道动力组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螺旋桨的转动方向相反。

优选的是,所述的一种多级涵道动力组中,位于所述第四风筒与所述第一风筒连接部的所述第二螺旋桨与所述第一螺旋桨的桨叶的转动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相邻的两个桨叶同轴反转设置,同时二者的倾斜方向相反,两个桨叶相互消除了叶尖的空气涡流,能增加约6%-16%的效率,且没有了常规螺旋桨带来的扭矩,也就是随着螺旋桨的旋转方向而带来的无用扭力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二级涵道动力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二级涵道动力组的一种结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二级涵道动力组的另一种结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二风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螺旋桨的桨毂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级涵道动力组的一种结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级涵道动力组的一种结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二级涵道动力组,包括第一风筒1以及两个第一螺旋桨2和两个第一电机3,所述第一风筒1为内部中空两端开口的圆筒,两个所述第一螺旋桨2分别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一风筒1内,两个所述第一电机3分别一一对应与两个所述第一螺旋桨2传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电机3分别驱动对应的所述第一螺旋桨2 反向旋转,以使两个所述第一螺旋桨2的吹风方向均朝向所述第一风筒1的任意一端。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改变涵道动力组之间的连接方式,将两个的涵道动力组串联为二级涵道动力组,两个第一螺旋桨2的桨叶的倾斜方向相反,转动方向也相反,两个第一螺旋桨2转动时产生的气流方向相同,两个第一螺旋桨2的桨叶相互消除了桨叶叶尖的空气涡流,没有了常规螺旋桨带来的扭矩也就是随着螺旋桨的旋转方向而带来的无用扭力的问题,以达到在单位体积内,能更大的增加空气流动的效果,增加约6%-16%的风力。两个所述第一螺旋桨2的螺距可设置为不同,以提高效率,后桨叶气流由于经过前级加速后,后桨叶的实际工作迎角会相应增加,通过加大螺距,从而工作在高效桨叶迎角下,提高效率。

如图2-图3所示,所述的一种二级涵道动力组中,所述第一风筒1由连接圆环6和两个第二风筒7组成,两个所述第二风筒7同轴设置,所述连接圆环6同轴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风筒7之间,且其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风筒7靠近其的一端端部连接固定,两个所述第一螺旋桨2分别设置在一个所述第二风筒7中。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第一风筒1由连接圆环6和两个第二风筒7组成,两个第二风筒7的一端分别与连接圆环6的两端同轴连接,这样便于第一风筒1的拼装,以及第一螺旋桨2和第一电机3的安装;具体的,如图2所示,两个第一螺旋桨2采用镜像分布,两个第一电机3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螺旋桨2相互远离的一端上,如图3所示,两个第一螺旋桨2采用顺像分布。

如图4所示,所述的一种二级涵道动力组中,所述第二风筒7中均同轴设有第一支撑架、支撑圆环8和多个导流板9,所述支撑圆环8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二风筒7内,其用于承载所述第一螺旋桨2和对应的所述第一电机3,多个所述导流板9沿周向均布在所述支撑圆环8的外周和所述第二风筒7的内壁之间,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圆环8的外周和所述第二风筒7的内壁连接固定,任意一个所述导流板9上开有供所述第一电机3的导线穿过的导线通道10,所述第一电机3的导线穿过所述导线通道10并延伸至所述第二风筒7 外。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在第二风筒7中均同轴设有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包括用于承载第一螺旋桨2和对应的第一电机3的支撑圆环8和多个导流板9,其中一个导流板9 内开有供第一电机3的导线穿过的导线通道10,第一电机3的导线穿过导线通道10并延伸至第二风筒7外,避免电机的导线暴露在第二风筒7内造成风阻,以提高二级涵道动力组的效率。

如图5所示,所述的一种二级涵道动力组中,所述第一螺旋桨2的桨毂4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所述桨毂4的内部设有第二支撑架13,所述第二支撑架13的中部设有用于安装对应的所述第一电机3的转轴的安装孔,其远离对应的所述第一电机3的设有离心风叶 5。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将第一螺旋桨2的桨毂4设置为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桨叶中心形成散热通道,并内置离心风叶5,在不增加额外阻力的情况外,通过散热通道,离心桨叶离心转动时加压,气流引入后部马达电机,从而为电机提供高效的散热。

如图6-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三级涵道动力组,包括上述的一种二级涵道动力组和一个第三风筒11,所述第三风筒11为内部中空两端开口的圆筒,所述第三风筒 11内同轴设有第二螺旋桨12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二螺旋桨12与所述第二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第三风筒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风筒1的一端同轴连接并连通,且所述第二螺旋桨12 的吹风方向与所述第一螺旋桨2的吹风方向相同。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三风筒11的尺寸和规格可与第二风筒7完全相同,这样便于拆卸,将多个涵道动力组根据实际需要串联,以达到在单位体积内,能更大的增加空气流动的果,并且通过模块化的组件,可以自由的组合产品以达到最佳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多级涵道动力组,包括上述的一种二级涵道动力组和第四风筒,所述第四风筒由多个第三风筒11同轴依次拼接而成,所述第三风筒11内均同轴设有第二螺旋桨12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二螺旋桨12与对应的所述第二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第四风筒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风筒1的一端同轴连接并连通,且所述第二螺旋桨12的吹风方向均与所述第一螺旋桨2的吹风方向相同;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螺旋桨12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的一种多级涵道动力组中,位于所述第四风筒与所述第一风筒1连接部的所述第二螺旋桨12与所述第一螺旋桨2的桨叶的转动方向相反。

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涵道动力组根据实际需要串联,以达到在单位体积内,能更大的增加空气流动的果,并且通过模块化的组件,可以自由的组合产品以达到最佳效果。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