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教学用智能无人飞行器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68061发布日期:2019-09-13 20:27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教学用智能无人飞行器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陪伴学习类的机器人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教学用智能无人飞行器机器人。



背景技术:

无人现在被广泛应用在诸多领域,如影视行业、科学研究、故事求助等等,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而目前无人机的成本相对较高,大多小学生都是在网络图片、视频中见到,这两种方式皆无法让小学生接触到无人机的内部结构,从而导致该类专业的学生无法轻易地理解、学习和甚至掌握相关技术,因此有推出无人机机器人教学模具,进行拆卸分散零件教学,现有教学模具起落架都是采用双脚进行固定,在教室中,学生的书籍相对较多,高度错落不一,双脚支撑容易被推动产生偏移,不好拆卸,且由于教师讲台的高度不一,讲台过低,操作时,学生就看不到无人飞行器机器人的具体拆卸步骤。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教学用智能无人飞行器机器人,其结构包括马达、桨翼、机架、起落架,所述机架上的四个角落上皆安装有马达,所述马达正上方安装有桨翼,所述机架底面活动安装有起落架,所述机架内部设有飞行控制系统,飞行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内置控制器、陀螺仪、加速度计、气压计,所述起落架由衔接头、3支弧形支架、支撑底球组成,所述衔接头底端外表面均匀等距设有3支弧形支架,所述弧形支架和衔接头采用轴承活动连接,所述弧形支架末端固定有支撑底球。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弧形支架设有转接轴承、第一弧形支架、活动卡槽、第二弧形支架,所述第二弧形支架其中一端开有活动卡槽,所述第二弧形支架另一端则与支撑底球固定,所述第一弧形支架一端和活动卡槽采用活动卡合,所述第一弧形支架另一端通过转接轴承和衔接头活动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转接轴承由主体、嵌合条、空心口组成,所述主体为空心圆柱体并且其内部的空间为空心口,所述主体的两个圆形端面上均匀分布有两个以上的嵌合条,所述嵌合条和主体垂直焊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衔接头由衔接口、安装口、环形主体、轴承接口、锲口组成,所述环形主体正中间开有一个安装口,安装口内表面镌刻有螺纹,所述环形主体顶端面上开有一个环形的衔接口,与衔接口相对的环形主体底部开有一个轴承接口,所述轴承接口内壁上设有与转接轴承相对应的锲口,所述锲口和转接轴承的嵌合条活动配合,所述环形主体底部通过螺纹连接有云台相机。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支撑底球由衔接安装口、扁柱体、半球体组成,所述扁柱体外直径与半球体的球直径等同,所述半球体和半球体为模具一体化结构,即二者的无缝连接,半球体外表面与衔接处表面光滑,所述扁柱体顶端面正中间开有一个衔接安装口,所述衔接安装口和第二弧形支架卡合,所述衔接安装口内壁正中间设有一条卡圈。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教学用智能无人飞行器机器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通过3支弧形支架构成三角结构,三角支撑结构稳定,在书籍高度错落不一的教师内,不会像两脚支撑结构一样,在拆卸过程中让起落架发生单方向的偏移。

2.本发明通过第二弧形支架和第一弧形支架利用活动卡槽进行调节总长,一方面能够适应不同高度的书籍,方便支撑,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不同地讲台高度去调节机架,适用不同的讲台高度。

3.本发明第一弧形支架通过转接轴承的嵌合条和衔接头配合在一起,避免第一弧形支架和衔接头连接容易发生相对滑动。

4.本发明以衔接头作为支弧形支架的衔接结构,固定支撑点稳定,还能用来安装云台相机。

5.本发明支撑底球的设计,支撑底球外表光滑,放置在室内教学桌上发生相对滑动或者被外力干扰而造成的坍塌时,不会对桌面造成刮痕。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教学用智能无人飞行器机器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起落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弧形支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弧形支架展开时的平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弧形支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弧形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衔接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弧形支架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支撑底球的平面示意图。

图中:马达1、桨翼2、机架3、起落架4、衔接头a、弧形支架b、支撑底球c、转接轴承5、第一弧形支架6、活动卡槽7、第二弧形支架8、主体51、嵌合条52、空心口53、衔接口a1、安装口a2、环形主体a3、轴承接口a4、锲口a5、衔接安装口c1、扁柱体c2、半球体c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说明,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9,本发明提供一种教学用智能无人飞行器机器人,其结构包括马达1、桨翼2、机架3、起落架4,所述机架3上的四个角落上皆安装有马达1,所述马达1正上方安装有桨翼2,所述机架3底面活动安装有起落架4,所述机架3内部设有飞行控制系统,飞行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内置控制器、陀螺仪、加速度计、气压计,所述起落架4由衔接头a、3支弧形支架b、支撑底球c组成,所述衔接头a底端外表面均匀等距设有3支弧形支架b,所述弧形支架b和衔接头a采用轴承活动连接,所述弧形支架b末端固定有支撑底球c。

所述弧形支架b设有转接轴承5、第一弧形支架6、活动卡槽7、第二弧形支架8,所述第二弧形支架8其中一端开有活动卡槽7,所述第二弧形支架8另一端则与支撑底球c固定,所述第一弧形支架6一端和活动卡槽7采用活动卡合,所述第一弧形支架6另一端通过转接轴承5和衔接头a活动连接。

所述转接轴承5由主体51、嵌合条52、空心口53组成,所述主体51为空心圆柱体并且其内部的空间为空心口53,所述主体51的两个圆形端面上均匀分布有两个以上的嵌合条52,所述嵌合条52和主体51垂直焊接,嵌合条52的设计,让转接轴承5与衔接头a相互配合的时候不易发生相对滑动,进一步提高支撑的稳定性。

所述衔接头a由衔接口a1、安装口a2、环形主体a3、轴承接口a4、锲口a5组成,所述环形主体a3正中间开有一个安装口a2,安装口a2内表面镌刻有螺纹,所述环形主体a3顶端面上开有一个环形的衔接口a1,与衔接口a1相对的环形主体a3底部开有一个轴承接口a4,所述轴承接口a4内壁上设有与转接轴承5相对应的锲口a5,所述锲口a5和转接轴承5的嵌合条52活动配合,所述环形主体a3底部通过螺纹连接有云台相机。

所述支撑底球c由衔接安装口c1、扁柱体c2、半球体c3组成,所述扁柱体c2外直径与半球体c3的球直径等同,所述半球体c3和半球体c3为模具一体化结构,即二者的无缝连接,半球体c3外表面与衔接处表面光滑,所述扁柱体c2顶端面正中间开有一个衔接安装口c1,所述衔接安装口c1和第二弧形支架8卡合,所述衔接安装口c1内壁正中间设有一条卡圈,增大与第二弧形支架8的摩擦,避免其发生相对滑动,增加二者连接的稳定性。

在教学过程中,机架3被3支弧形支架b成三角结构稳定支撑,三角支撑结构稳定,不会像两脚支撑结构一样,在拆卸过程中让起落架4发生单方向的偏移,若放置的过程中,机架3所处位置太低,学生看不到拆卸的过程,将弧形支架b向衔接头a所在的中轴线位置靠拢成单根直立状态,手握第二弧形支架8,往下拉动第二弧形支架8,减少第二弧形支架8和第一弧形支架6的重合部分,从而增长第二弧形支架8和第一弧形支架6的临时总长度,再反向把第一弧形支架6旋转外扬成三角支撑状态,将机架3抬高,方便演示,且在这个过程中第一弧形支架6通过转接轴承5的嵌合条52和衔接头a活动卡合,在避免第一弧形支架6和衔接头a连接稳定,不易发生相对滑动,也可以根据放置的位置,来调整3支弧形支架b的不同高度,方便放置,且第二弧形支架8的底部安装采用扁柱体c2、半球体c3的无缝连接,表面光滑,即使在外力的作用下也不会对放置位置产生刮痕。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教学模具起落架都是采用双脚进行固定,在教室中,学生的书籍相对较多,高度错落不一,双脚支撑容易被推动产生偏移,不好拆卸,且由于教师讲台的高度不一,讲台过低,操作时,学生就看不到无人飞行器机器人的具体拆卸步骤,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本发明主要通过衔接头a、3支弧形支架b、支撑底球c等共同配合,采用3支弧形支架b构成三角结构作为支撑,放置安装更加稳定,并且可以通过调整3支弧形支架b构成三角结构的重合度来适应不同的放置高度和调整机架3的高度,且采用半球体c3设计,也不会放置的位置造成刮痕等问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或基本特征的前提下,不仅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因此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