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容量承载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72002发布日期:2019-08-07 01:47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容量承载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机领域,涉及一种无人机,尤其涉及一种大容量承载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目前,无人机主要应用在民用与军用方面,包括航拍、农业、快递运输、灾难救援、监控、测绘、巡检、救灾等方面。

但是,无人机体积小也限制了其发展,体积小意味着无人机储物容量小,而体积大的话容易导致质量较大,其结构可能并不稳定,容易造成坠毁。因此,目前亟需一种体积容量大、稳定性好的无人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容量承载无人机,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容量承载无人机,包括机身、机翼系统、起落架和储物组件;机身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上机架板和下机架板;机翼系统安装在上机架板和下机架板之间,包括两个前机翼、两个中机翼和两个后机翼;每个前机翼、中机翼和后机翼均包括支撑杆、驱动电机和螺旋桨,支撑杆的一端固定在上机架板和下机架板之间,驱动电机安装在支撑杆另一端,螺旋桨安装在驱动电机上,驱动电机驱动螺旋桨转动;起落架包括两组弓形支架组件、四个竖直支撑杆和两个起落底架;弓形支架组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弓形支架和两个连接座;弓形支架具有位于中间部分的水平段和位于左右两端的倾斜段;倾斜段相对于水平段倾斜设置,一端与水平段的端部连续相接,另一端朝向外侧下方延伸;两个倾斜段在水平段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连接座固定在两个弓形支架的水平段之间;连接座与机身的下机架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两组弓形支架组件前、后平行设置在下机架板的下表面;竖直支撑杆竖直设置,上端固定在弓形支架组件中的两个弓形支架的端部之间;四个竖直支撑杆呈矩形顶点分布,前侧的两个竖直支撑杆的上端分别固定在前侧的弓形支架组件的左右两端,后侧的两个竖直支撑杆的上端分别固定在后侧的弓形支架组件的左右两端;起落底架固定在竖直支撑杆的底端,两个起落底架左、右平行且水平设置,左侧的起落底架与左前侧和左后侧的两个竖直支撑杆的底端固定,右侧的起落底架与右前侧和右后侧的两个竖直支撑杆的底端固定;储物组件包括储物支撑架和储物箱;储物支撑架水平设置,左侧与两个左侧的竖直支撑杆固定,右侧与两个右侧的竖直支撑杆固定;储物箱固定在储物支撑架上。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容量承载无人机,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两个前机翼、两个中机翼和两个后机翼由机身的中前部位置向周围呈放射性分布设置;前侧的弓形支架组件位于前机翼和中机翼的安装位置之间,靠近中机翼的安装位置;后侧的弓形支架组件位于后机翼的安装位置的后侧。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容量承载无人机,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机身的上机架板具有位于前侧的弯折板部、位于中间部分的安装板部和位于后侧的机尾板部;机尾板部的后端部分呈鱼尾状,后端的边缘呈弧形、朝向后方凸出,左右两侧的边缘呈弧形,朝向内部凹陷;弯折板部和安装板部的最大宽度均小于机尾板部的后端部分的最大宽度;起落架中,两个起落底架之间的距离大于弯折板部和安装板部的最大宽度,小于机尾板部的后端部分的最大宽度。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容量承载无人机,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起落架中,起落底架的前端不超过机身的前端,起落底架的后端不超过机身的后端。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容量承载无人机,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储物支撑架包括两个支撑架固定杆和两个支撑架支撑杆;两个支撑架固定杆前后平行设置,前侧的支撑架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起落架中的两个前侧的竖直支撑杆的下部固定,后侧的支撑架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起落架中的两个后侧的竖直支撑杆的下部固定;支撑架支撑杆的两端固定在两个支撑架固定杆之间,两个支撑架支撑杆左、右平行设置。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容量承载无人机,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竖直支撑杆的横截面呈矩形;支撑架固定杆的纵截面呈圆形;支撑架固定杆的端部穿过竖直支撑杆,并通过螺钉与其固定。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容量承载无人机,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储物箱包括箱体和箱盖;箱体呈长方体,开口朝上;箱体的宽度与左右两侧竖直支撑杆之间的间距相契合;箱体的长度小于起落底架的长度。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容量承载无人机,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箱盖的纵截面呈弓形,与弓形支架的形状相匹配。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容量承载无人机,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起落底架的纵截面呈圆形;起落底架穿过竖直支撑杆的底端,并通过螺钉与其固定。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容量承载无人机,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起落底架的前端上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容量承载无人机,机身由上机架板和下机架板组成,结构简单,既可以减少机身的自身重量,又可以最大限度缩小机身的体积,为大容量的储物组件提供前提基础。同时,起落架的结构合理,保证大承重和无人机稳定性的同时,还可以容纳安装储物组件。本实用新型具有可大容量承重、且稳定性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大容量承载无人机的立体图;

图2是大容量承载无人机的俯视图;

图3是下机架板、起落架和储物组件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容量承载无人机的,包括机身1、机翼系统2、起落架3和储物组件4。

机身1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上机架板11和下机架板12。

机身1的上机架板11具有位于前侧的弯折板部111、位于中间部分的安装板部112和位于后侧的机尾板部113。机尾板部113的后端部分呈鱼尾状,后端的边缘呈弧形、朝向后方凸出,左右两侧的边缘呈弧形,朝向内部凹陷。

弯折板部111和安装板部112的最大宽度均小于机尾板部113的后端部分的最大宽度。

机翼系统2安装在上机架板11和下机架板12之间,包括两个前机翼21、两个中机翼22和两个后机翼23。

两个前机翼21、两个中机翼22和两个后机翼23由机身1的中前部位置向周围呈放射性分布设置。

前机翼21、中机翼22和后机翼23的组成结构均相同,均包括支撑杆、驱动电机和螺旋桨。以前机翼21的组成结构作为说明,前机翼21包括支撑杆211、驱动电机212和螺旋桨213。支撑杆211的一端固定在上机架板11和下机架板12之间,驱动电机212装在支撑杆211另一端,螺旋桨213安装在驱动电机212上,驱动电机212驱动螺旋桨213转动。

机身1仅由上机架板11和下机架板12组成,二者通过机翼的支撑杆端部连接固定,结构简单,既可以减少机身的自身重量,同时又可以最大限度缩小机身的体积,为大容量的储物组件提供前提基础。

起落架3包括两组弓形支架组件31、四个竖直支撑杆32和两个起落底架33。

弓形支架组件31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弓形支架311和两个连接座312。

弓形支架311具有位于中间部分的水平段3111和位于左、右两端的倾斜段3112。倾斜段3112相对于水平段3111倾斜设置,一端与水平段3111的端部连续相接,另一端朝向外侧下方延伸。两个倾斜段3112在水平段3111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弓形支架311的弓形结构可增强其承重能力,同时减少无人机的飞行阻碍。

连接座312呈长方体,固定在两个弓形支架311的水平段3111之间。

连接座312与机身1的下机架板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从而使弓形支架组件31与机身1固定。

两个平行设置的弓形支架311既可以有效保障弓形支架组件31的承重效果,同时也避免过多的增加无人机的自身重量,保证飞行效果。此外,两个弓形支架311通过两者之间的连接座312与机身1固定,这种固定方式在保证弓形支架组件31与机身1稳定固定连接的基础上,不削弱弓形支架311的承重能力。

两组弓形支架组件31前、后平行设置在下机架板12的下表面。

前侧的弓形支架组件31位于前机翼21和中机翼22的安装位置之间,靠近中机翼22的安装位置。后侧的弓形支架组件31位于后机翼23的安装位置的后侧,以保障无人机飞行的稳定性。

竖直支撑杆32竖直设置,上端固定在弓形支架组件31中的两个弓形支架311的端部之间。

四个竖直支撑杆32呈矩形顶点分布,前侧的两个竖直支撑杆32的上端分别固定在前侧的弓形支架组件31的左右两端,后侧的两个竖直支撑杆32的上端分别固定在后侧的弓形支架组件31的左右两端。

竖直支撑杆32的横截面呈矩形。

起落底架33固定在竖直支撑杆32的底端。两个起落底架33左、右平行且水平设置。左侧的起落底架33与左前侧和左后侧的两个竖直支撑杆32的底端固定,右侧的起落底架33与右前侧和右后侧的两个竖直支撑杆32的底端固定。

具体的,起落底架33的纵截面呈圆形。起落底架33穿过竖直支撑杆32的底端,并通过螺钉与其固定。

两个起落底架33之间的距离大于弯折板部111和安装板部112的最大宽度,小于机尾板部113的后端部分的最大宽度。

起落底架33的前端不超过机身1的前端,起落底架33的后端不超过机身1的后端。

上述起落底架33位置关系均有利于加强无人机飞行的稳定性,减少大重量储物所引起的不稳定程度。

起落底架33的前端上翘,便于无人机的降落。

储物组件4包括储物支撑架41和储物箱42。

储物支撑架41水平设置,左侧与两个左侧的竖直支撑杆32固定,右侧与两个右侧的竖直支撑杆32固定。

储物支撑架41包括两个支撑架固定杆411和两个支撑架支撑杆412。

两个支撑架固定杆411前、后平行设置。前侧的支撑架固定杆411的两端分别与起落架3中的两个前侧的竖直支撑杆32的下部固定,后侧的支撑架固定杆411的两端分别与起落架3中的两个后侧的竖直支撑杆32的下部固定。

具体的,支撑架固定杆411的纵截面呈圆形。支撑架固定杆411的端部穿过竖直支撑杆32,并通过螺钉与其固定。

支撑架支撑杆412的两端固定在两个支撑架固定杆411之间,两个支撑架支撑杆412左、右平行设置。

储物箱42固定在储物支撑架41上。

储物箱42包括箱体421和箱盖422。

箱体421呈长方体,开口朝上。箱体421的宽度与左右两侧竖直支撑杆32之间的间距相契合,即箱体421的宽度略小于左右两侧竖直支撑杆32之间的间距,使箱体421可以刚好置于左右两侧竖直支撑杆32之间,有效利用起落架3内的空间。箱体421的长度小于起落底架33的长度,以保障无人机飞行中的稳定性。

箱盖422的纵截面呈弓形,与弓形支架311的形状相匹配,便于储物箱42安装在起落架3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