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翼可拆卸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12371发布日期:2020-06-23 21:22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翼可拆卸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机翼可拆卸无人机。



背景技术:

地形测绘指的是测绘地形图的作业,即对地球表面的地物、地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置和高程进行测定,并按一定比例缩小,用符号和注记绘制成地形图的工作,地形图的测绘基本上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利用航空像片主要在室内测图。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中广泛运用了先进的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我国地形测绘行业在无人机领域也有了较大的进展。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无人机在航拍、农业、植保、微型自拍、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救灾、影视拍摄、制造浪漫等领域中应用,大大的拓展了无人机本身的用途,发达国家也在积极扩展行业应用与发展无人机技术。但是现在地质测绘的无人机还存在一些问题。

无人机的主翼由多个部件组合而成,uav的主翼包括连接到无人机的机臂和机臂外侧边缘安装座及对外侧机翼。机臂的外侧边缘是由金属制成的方形槽和圆形槽。主翼的组装是将每个外侧机翼的内侧边缘具有由金属制成的方形插入件和圆形引入件分别插入到槽中。弹簧锁设置在插入件的表面上,以将插入件锁定到机臂下侧的孔中。

但是,弹簧锁设置在插入件的表面,在实际插入槽的过程中难以扣紧,由于插入件和插入槽是机臂和外侧机翼之间的唯一接合点,使得机翼安装不牢固,容易使得无人机在飞行时与机臂接合的后缘外侧机翼趋向于向外扭转,从而影响无人机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翼可拆卸无人机,其能够有效提高无人机使用寿命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机翼可拆卸无人机,包括机身以及安装于机身中部两侧的机翼,所述机身的尾端设置有螺旋桨,所述机身的中部设置有供机翼靠近机身的端部伸入的滑槽,所述滑槽沿机身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延伸至机身中部靠近螺旋桨的一端,所述滑槽的上下两个侧壁上均设置有导向槽,所述机翼上设置有可伸入导向槽的导向块;所述滑槽的底壁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机翼上设置有可伸入连接孔的连接杆,所述连接孔内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伸出限位杆的一端呈半球状的端部,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供限位杆呈半球状的端部伸入的限位槽,所述限位孔内设置有用于对限位杆施加朝向限位槽的作用力的弹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导向块与导向槽能够将机翼放置在滑槽内,当导向块与导向槽远离螺旋桨的侧壁相抵时,连接孔与连接杆相对应。此时,对机翼施加朝向机身方向的力,机翼与滑槽的底壁相抵,连接杆伸入连接孔内,限位杆在弹性件的弹性作用力下伸入限位槽内,从而能够将机翼牢牢固定住。机翼的导向块位于导向槽内,能够避免机翼从机身中部的两侧脱离机身,且机翼的端部位于滑槽内,增加了机身与机翼的接触面积,在增加机翼稳定性的前提下,能够有效提高无人机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翼靠近机身的端部上设置有卡块,所述滑槽的底壁上设置有用卡块伸入的卡槽,所述卡块呈凸形设置,所述卡槽呈与卡块相适配的凸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块伸入卡槽内,能够进一步提高增加机翼的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翼靠近机身的端部设置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内设置有第一弹性销,所述第一弹性销的一端穿出定位杆的外侧壁且呈半球状的端部,所述滑槽的底壁上设置有供定位杆伸入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设置有供第一弹性销伸入的连接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杆伸入定位槽内,且第一弹性销伸入连接槽内,从而能够进一步进机翼牢牢固定住,从而进一步增加机翼的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翼的下端面且远离机身的一端设置有尾翼,所述尾翼上设置有卡扣孔,所述机翼的端部设置有与卡扣孔卡嵌配合的卡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机翼的卡销与卡扣孔卡嵌配合,能够便于尾翼的安装和拆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扣孔包括长圆孔以及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长圆孔相连通,所述定位孔的直径大于长圆孔的直径;所述卡销包括销杆以及设置在销杆端部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直径小于定位孔的直径且大于长圆孔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将销杆与固定板伸入对应的定位孔内,并使得固定板穿出定位孔,然后向长圆孔处移动销杆与固定板。此时,销杆位于长圆孔内,固定板与尾翼的端面相抵。从而能够将尾翼牢牢固定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尾翼靠近机翼的端面上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呈弧形设置,所述机翼的端部设置有伸入固定槽的第二弹性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销杆位于长圆孔内,且固定板与尾翼的端面相抵时,第二弹性销伸入固定槽内,从而能够进一步固定尾翼。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翼包括固定翼板与控制翼板,所述固定翼板与机身连接,所述控制翼板与固定翼板相铰接,所述固定翼板内设置有供控制翼板转动的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翼板的转动,能够便于控制无人机飞行的方向,能够便于控制翼板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有驱动板,所述驱动板位于固定翼板的下端面上,所述驱动板的底面上沿其径向活动连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远离驱动板的一端与控制翼板活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件驱动驱动板转动,且驱动杆与驱动板活动连接,从而能够打动驱动杆沿驱动板的径向移动,驱动杆与控制翼板活动连接,且控制翼板与固定翼板相铰接,从而能够便于控制翼板的转动,从而能够便于进一步便于控制翼板的转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导向槽、导向块、限位槽、限位杆的设置,能够有效提高无人机的使用寿命;

2、通过卡块、卡槽、第一弹性销、连接槽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机翼的稳定性;

3、通过长圆孔、定位孔、卡销的设置,能够便于尾翼的安装和拆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机翼可拆卸无人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另一个机翼可拆卸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用于体现固定翼板与控制翼板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1、机身;11、机翼;12、螺旋桨;13、固定翼板;14、控制翼板;2、滑槽;22、导向块;23、连接孔;231、连接杆;24、限位孔;25、限位杆;26、限位槽;27、弹簧;28、凹槽;29、凸块;3、卡块;31、卡槽;32、定位杆;33、第一弹性销;34、定位槽;35、连接槽;4、尾翼;41、卡扣孔;42、长圆孔;43、定位孔;44、卡销;45、销杆;46、固定板;47、固定槽;48、第二弹性销;5、电机;51、主动锥齿轮;52、从动锥齿轮;53、从动杆;54、驱动板;55、驱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机翼可拆卸无人机,包括机身1以及安装于机身1中部两侧的机翼11,机身1的尾端设置有螺旋桨12。机翼11包括固定翼板13与控制翼板14,且控制翼板14位于固定翼板13靠近螺旋桨12的一端,控制翼板14与固定翼板13相铰接。机身1的中部设置有供机身1靠近机身1的端部伸入的滑槽2,滑槽2沿机身1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沿延伸至机身1中部靠近螺旋桨12的一端,滑槽2的上下两个侧壁上均设置有导向槽(图中未示出),且导向槽沿滑槽2的长度方向设置,固定翼板13上设置有可伸入导向槽的导向块22。

参照图2和图3,滑槽2的底壁上设置有连接孔23,固定翼板13上设置有可伸入连接孔23的连接杆231,且连接杆231呈多边形设置,连接孔23呈与连接杆231相适配的多边形。连接孔23的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孔24,限位孔24内设置有限位杆25,限位杆25伸出限位孔24的一端呈半球状的端部,且连接杆上设置有供限位杆25呈半球状的端部伸入的限位槽26,限位孔24内设置有弹性件,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为弹簧27,弹簧27的一端与限位孔24的底壁相连接,弹簧27的另一端与限位杆25相连接。且限位孔24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凹槽28,限位杆25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伸入凹槽28的凸块29,用于防止限位杆25脱离限位孔24。

参照图2和图3,固定翼板13靠近机身1的端部设置有卡块3,滑槽2的底壁上设置有用于卡块3伸入的卡槽31,卡块3呈凸形设置,卡槽31呈与卡块3相适配的凸形,且卡块3采用塑料材质,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将卡块3伸入卡槽31内并与卡槽31牢牢固定住。固定翼板13靠近机身1的端部设置有定位杆32,定位杆32内设置有第一弹性销33,且第一弹性销33的一端穿出定位杆32的外侧壁且呈半球状,滑槽2的底壁上设置有供定位杆32伸入的定位槽34,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杆32呈多边形设置,且定位槽34呈与定位杆32相适配的多边形。且定位槽34的内壁上设置有供第一弹性销33伸入的连接槽35,且连接槽35呈弧形设置。

参照图2和图4,固定翼板13的下端且远离机身1的一端设置有尾翼4,尾翼4靠近固定翼板13的端面上设置有卡扣孔41,在本实施例中,卡扣孔41包括相连通的长圆孔42以及定位孔43,且定位孔43的直径大于长圆孔42的直径。固定翼板13的端部设置有伸入卡扣孔41的卡销44,卡销44包括销杆45以及固定板46,销杆45的一端与固定翼板13相连接,销杆45远离固定翼板13的一端与固定板46相连接,且固定板46的直径小于定位孔43的直径且大于长圆孔42的直径。且尾翼4靠近固定翼板13的端面上设置有固定槽47,固定槽47呈弧形设置,且固定翼板13的端部设置有伸入固定槽47的第二弹性销48。首先将销杆45与固定板46伸入对应的定位孔43内,并使得固定板46穿出定位孔43,然后向长圆孔42处移动销杆45与固定板46。此时,销杆45位于长圆孔42内,固定板46与尾翼4的端面相抵。从而能够将尾翼4牢牢固定住。当销杆45位于长圆孔42内,且固定板46与尾翼4的端面相抵时,第二弹性销48伸入固定槽47内,从而能够进一步固定尾翼4。

参照图5和图6,固定翼板13内设置有控制翼板14转动的驱动件,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为电机5,电机5的输出端连接有主动锥齿轮51,主动锥齿轮51与从动锥齿轮52相啮合,且从动锥齿轮52连接有从动杆53,从动杆53的一端穿出固定翼板13连接有驱动板54,驱动板54位于固定翼板13的下端面上,且驱动板54的底面上且远离圆心的一侧沿其径向活动连接有驱动杆55,驱动杆55远离驱动板54的一端与控制翼板14活动连接。启动电机5,电机5会驱动主动锥齿轮51与从动锥齿轮52转动,从而能够改变传动方向,从动锥齿轮52会带动从动杆53转动,使得驱动板54转动,从而能够带动驱动杆55沿驱动板54的径向移动,且驱动杆55与控制翼板14活动连接,从而能够带动控制翼板14转动,从而能够控制无人机的飞行方向。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通过固定翼板13上的导向块22与导向槽能够将机翼11放置在滑槽2内,当导向块22与导向槽2远离螺旋桨12的侧壁相抵时,连接孔23与连接杆相对应。此时,对机翼11施加朝向机身1方向的力,机翼11与滑槽2的底壁相抵,连接杆伸入连接孔23内,限位杆25在弹性件的弹性作用力下伸入限位槽26内,从而能够将机翼11牢牢固定住。机翼11的导向块22位于导向槽内,能够避免机翼11从机身1中部的两侧脱离机身1,且机翼11的端部位于滑槽2内,增加了机身1与机翼11的接触面积,在增加机翼11稳定性的前提下,能够有效提高无人机的使用寿命。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