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空飞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66190发布日期:2021-01-15 14:05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航空飞行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航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航空飞行器。



背景技术:

人类很早就有在空中像鸟类一样飞行的理想,古希腊的阿尔希塔斯所制造的机械鸽、远至澳大利亚的飞去来器、中国的孔明灯和风筝都有关系,航空飞行器是由人类制造、能飞离地面、在空间飞行并由人来控制的在大气层内或大气层外空间飞行的器械飞行物,在大气层内飞行的称为航空器,在太空飞行的称为航天器,空中飞行爱好者常使用滑翔伞、三角翼和跳伞等方式进行空中飞行,但是现有技术中,航空飞行器的灵活性低,无法进行长途飞行和旅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航空飞行器,具有灵活性高,可以长途飞行和旅行,翅膀升空后发动机不工作的状态下用手动力量继续飞行等优点,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航空飞行器,包括头部框架、翅膀框架、身体框架和尾翼,头部框架和尾翼分别设置在身体框架的前后两端,翅膀框架设置有两个,两个翅膀框架对称分布设置在身体框架的左右两侧,身体框架的背部设置有背部双层羽毛;

头部框架远离身体框架的头端设置有螺旋桨,螺旋桨由安装在头部框架内部的发动机驱动,发动机的输出轴端通过输出连杆与螺旋桨彼此连接,输出连杆上设置有浮空受拉力轴承;

所述翅膀框架的背部分别设置有主承载背部拉伸羽翼、人力推进羽翼和承载跟随羽翼,主承载背部拉伸羽翼和承载跟随羽翼设置在翅膀框架背部靠近身体框架的一侧,人力推进羽翼设置在翅膀框架远离身体框架的一端背部,主承载背部拉伸羽翼、人力推进羽翼和承载跟随羽翼之间通过封口羽翼彼此连接;

所述身体框架的正部靠近翅膀一侧均设置有手臂动力拉动结构,两个手臂动力拉动结构之间设置有身体吊装结构,手臂动力拉动结构的一端通过球形装置与翅膀彼此连接,手臂动力拉动结构的另一端与身体框架彼此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浮空受拉力轴承包括两个以上固定套,这些固定套沿内轴的轴向均匀分布,每个固定套的一侧均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磁铁环,紧邻两个固定套之间的内轴上固定设置有隔离环,隔离环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四磁铁环,内轴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发动机输出部连接轴,发动机输出部连接轴的外侧固定设置有第二磁铁环,内轴靠近发动机输出部连接轴的一端外侧固定设置有内轴螺丝,内轴螺丝的两端固定设置有第三磁铁环,固定套和第一磁铁环与内轴采用间隙配合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球形装置包括上下分布设置的上部安装块和下部安装块,上部安装块和下部安装块彼此通过螺栓连接,上部安装块和下部安装块彼此靠近的一端中部位置分别开设有上半球凹槽和下半球凹槽,上部安装块和下部安装块彼此远离的一端中部位置分别开设有上开口孔和下开口孔,上半球凹槽和上开口孔彼此连通,下半球凹槽和下开口孔彼此连通,上半球凹槽和下半球凹槽组合形成球形转动腔,球形转动腔内转动设置有球形内轴,球形内轴的中部位置固定设置有轴杆,轴杆的两端分别穿过上开口孔和下开口孔,所述上开口孔的开口端一侧边沿开设有上弧形倒口,所述下开口孔的开口端一侧边沿开设有下弧形倒口,上弧形倒口和下弧形倒口彼此相背一侧。

作为优选,所述头部框架由若干个杆体彼此连接构架形成,这些杆体之间设置有头部防风防撕布,所述头部框架的左右两侧开设有侧部进风口,头部框架和身体框架之间的连接处背部形成有背部进风口,所述身体框架靠近尾翼处设置有尾部排风口。

作为优选,所述手臂动力拉动结构包括握杆,握杆转动滑动设置在身体框架下侧固定设置有的横力杆受力支架上,横立杆受力支架呈弧形,所述横立杆受力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对握杆前后滑动进行限位的卡扣,握杆靠近身体框架的一侧铰接有横向使力杆的一端,横向使力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轴杆的下端。

作为优选,所述身体框架的下部左右两侧固定设置有平行分布的落地防撞支柱,每个翅膀的下侧均固定连接有内拉助力支撑杆,内拉助力支撑杆分别通过弹性内拉绳与落地防撞支柱和轴杆彼此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身体吊装结构包括腿部放置支架、脚部放置支架和上身吊装背带,所述上身吊装背带固定设置在身体框架正部靠近翅膀位置,腿部放置支架设置有两个,两个腿部放置支架分别设置在身体框架靠近尾翼的左右两侧,每个腿部放置支架远离上身吊装背带的一侧均固定设置有脚部放置支架。

作为优选,所述身体框架的背部固定设置有背部防风翼支架,背部双层羽毛设置在背部防风翼支架上,背部双层羽毛靠近头部框架一侧设置有背部羽毛封口,背部防风翼支架设置有两个,两个背部防风翼支架分别通过十字万向结与身体框架彼此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主承载背部拉伸羽翼和封口羽翼的前侧设置有翅膀羽毛封口,所述翅膀框架的后侧沿其边沿设置有用于安装承载跟随羽翼的插杆,所述翅膀框架靠近插杆一侧的后侧边沿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若干个与承载跟随羽翼彼此连接的弹性拉筋,所述球形装置上固定设置有用于安装人力推进羽翼的三角支架。

作为优选,所述身体框架由若干个杆体彼此连接构架形成,这些杆体之间设置有背部防风防撕布,身体框架的尾端连接有用于安装尾翼的尾翼连接杆,尾翼连接杆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实现弯折转动的铰接头。

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螺旋桨、发动机和手臂动力拉动结构等配合可以长途飞行和旅行,翅膀升空后发动机不工作的状态下用手动力量继续飞行;

2、手臂动力拉动结构和球形装置配合可以实现对翅膀框架的转向以及手动助力,便于操作人员进行刚好的操作,弹性内拉绳便于助力,省力方便;

3、主承载背部拉伸羽翼、封口羽翼、人力推进羽翼、承载跟随羽翼和背部双层羽毛等采用人造羽毛材料制成,可以在风里凌乱的情况下具备更好的适应能力,且单片掉落或损坏不影响整体飞翔能力,更加安全牢靠;

4、浮空受拉力轴承减小内轴的摩擦力,使用寿命更长,在飞翔过程中更加牢靠稳固,增加了飞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整体框架图;

图3是本发明图2的右视图;

图4是本发明图2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图2的另一方向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浮空受拉力轴承结构图;

图7是本发明的球形装置立体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图7的球形装置另一方向立体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头部框架;101、头部防风防撕布;102、螺旋桨;103、侧部进风口;104、安装支架;105、发动机;106、内轴;107、浮空受拉力轴承;107a、固定套;107b、第一磁铁环;107c、连接头;107d、第二磁铁环;107e、第三磁铁环;107f、发动机输出部连接轴;107g、内轴螺丝;107h、隔离环;107i、第四磁铁环;108、背部进风口;2、翅膀框架;201、主承载背部拉伸羽翼;202、封口羽翼;203、人力推进羽翼;204、承载跟随羽翼;205、翅膀羽毛封口;206、弹性拉筋;207、球形装置;207a、上部安装块;207b、下部安装块;207c、下半球凹槽;207d、球形内轴;207e、轴杆;207f、上弧形倒口;207g、上开口孔;207h、上半球凹槽;207i、下开口孔;207j、下弧形倒口;208、插杆;209、三角支架;3、身体框架;301、背部双层羽毛;302、尾翼羽毛安装板;303、尾翼连接杆;304、背部防风防撕布;305、背部防风翼支架;4、尾翼;5、背部羽毛封口;6、十字万向结;7、手臂动力拉动结构;7a、握杆;7b、横向使力杆;8、身体吊装结构;8a、腿部放置支架;8b、脚部放置支架;8c、上身吊装背带;8d、降落伞包;9、落地防撞支柱;10、弹性内拉绳;11、尾部排风口;12、内拉助力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航空飞行器,包括头部框架1、翅膀框架2、身体框架3和尾翼4,头部框架1和尾翼4分别设置在身体框架3的前后两端,身体框架3的尾端连接有用于安装尾翼4的尾翼连接杆303,尾翼连接杆303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实现弯折转动的铰接头,承载膝盖和脚,膝盖和脚扭曲的时候,尾翼4起到转向的作用,膝盖和脚向内收,尾翼4变小,受风阻面积就小。膝盖和脚向外显八字型,尾翼4变大,受风阻面积就越大,身体框架3由若干个杆体彼此连接构架形成,这些杆体之间设置有背部防风防撕布304,防止背部的风进入下方,也不让下方的风进入背部。翅膀框架2设置有两个,两个翅膀框架2对称分布设置在身体框架3的左右两侧,翅膀框架2通过十字万向结6与身体框架3彼此连接,十字万向结6与身体框架3通过扁圆连接口连接,扁圆连接口的内口套住主承载背部拉伸羽翼201前端的杆,杆也是扁圆的,这个扁圆的连接口作用让承载背部拉伸翼201可以上下活动,但幅度有限,主要配合臂膀后上方拉扯的十字万向结6接起到缓冲作用,身体框架3的背部设置有背部双层羽毛301;头部框架1远离身体框架3的头端设置有螺旋桨102,螺旋桨102由安装在头部框架1内部的发动机105驱动,发动机105的输出轴端通过输出连杆106与螺旋桨102彼此连接,输出连杆106上设置有浮空受拉力轴承107,发动机工作起到牵引的作用;翅膀框架2的背部分别设置有主承载背部拉伸羽翼201、人力推进羽翼203和承载跟随羽翼204,主承载背部拉伸羽翼201用于承载整个翅膀框架2在飞行时的大多数重量,主承载背部拉伸羽翼201和承载跟随羽翼204设置在翅膀框架2背部靠近身体框架3的一侧,承载跟随羽翼204承载整个翅膀飞行时的小部分重量,主要能将主承载背部拉伸羽翼201背部的风顺利从排出,将主承载背部拉伸羽翼201和人力推进羽翼203下面的来风部分导入斜三角空间,在承载拉升翼做任何大动作时都会跟随着一起做,人力推进羽翼203设置在翅膀框架2远离身体框架3的一端背部,人力推进羽翼203在手臂动力拉动结构7的使力时,起到前进的动力,横力杆向外使力,人力推进羽翼203向上,受风阻人力推进羽翼203的每片羽毛的后部分都会向后下方倾斜,当每片羽毛向下倾斜时,羽毛与羽毛之间就有较大缝隙,手臂动力拉动结构7的使力就减缓了许多,同时每根羽毛杆都有向前拉的力量,缝隙会将上方的风部分导入斜下方,主承载背部拉伸羽翼201、人力推进羽翼203和承载跟随羽翼204之间通过封口羽翼202彼此连接,封口羽翼202主要封住主承载背部拉伸羽翼201、人力推进羽翼203和承载跟随羽翼204汇合处的缝隙;身体框架3的正部靠近翅膀2一侧均设置有手臂动力拉动结构7,两个手臂动力拉动结构7之间设置有身体吊装结构8,手臂动力拉动结构7的一端通过球形装置207与翅膀2彼此连接,手臂动力拉动结构7的另一端与身体框架3彼此连接。

浮空受拉力轴承107包括两个以上固定套107a,这些固定套107a沿内轴106的轴向均匀分布,每个固定套107a的一侧均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磁铁环107b,紧邻两个固定套107a之间的内轴106上固定设置有隔离环107h,隔离环107h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四磁铁环107i,内轴106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发动机输出部连接轴107f,发动机输出部连接轴107f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方头,内轴106端部开设有与方头配合滑动的滑孔,发动机输出部连接轴107f的外侧固定设置有第二磁铁环107d,内轴106靠近发动机输出部连接轴107f的一端外侧固定设置有内轴螺丝107g,内轴螺丝107g的两端固定设置有第三磁铁环107e,固定套107a和第一磁铁环107b与内轴106采用间隙配合连接。在头部框架1最尖角先将浮空受拉力轴承107的固定套107a从头部框架1内部先装好固定,然后把内轴106插入固定套107a中,内轴106前端伸出框架的前端一部分,然后将内轴螺丝107g在内轴106的尾部拧紧,在把发动机输出部连接轴107f插进内轴106并安装固定,内轴106的外径要比固定套107a的内环偏小一点,留下可转动空间,第一磁铁环107b的内径要比固定套107a的内径大,防止磁铁环被磨损,第四磁铁环107i粘贴固定在隔离环107h上,第三磁铁环107e粘贴固定在内轴螺丝107g上,发动机输出部连接轴107f和内轴螺丝107g之间通过第二磁铁环107d和第三磁铁环107e两个磁铁环的作用起到排斥的作用,当内轴向另一端拉升时,第二磁铁环107d和第三磁铁环107e把发动机输出部连接轴107f排斥在原来的地方,内轴106和发动机输出部连接轴107f分开,但在发动机输出部连接轴107f突出的方轴仍然有一部分在内轴106的方孔里面,突出的方头主要是在内轴106和发动机输出部连接轴107f分开时依然保持将发动机105转动的力量通过分离轴方轴转递给内轴106,内轴106转动时连接在内轴106另一端的螺旋桨102会对内轴106产生拉力,此时第四磁铁环107i和第一磁铁环107b产生极大的排斥力,使得始终保持一个浮空的距离,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各个磁铁环的数量,从而改变磁铁环之间排斥力大小。

球形装置207包括上下分布设置的上部安装块207a和下部安装块207b,上部安装块207a和下部安装块207b彼此通过螺栓连接,上部安装块207a和下部安装块207b彼此靠近的一端中部位置分别开设有上半球凹槽207h和下半球凹槽207c,上部安装块207a和下部安装块207b彼此远离的一端中部位置分别开设有上开口孔207g和下开口孔207i,上半球凹槽207h和上开口孔207g彼此连通,下半球凹槽207c和下开口孔207i彼此连通,上半球凹槽207h和下半球凹槽207c组合形成球形转动腔,球形转动腔内转动设置有球形内轴207d,球形内轴207d的中部位置固定设置有轴杆207e,轴杆207e的两端分别穿过上开口孔207g和下开口孔207i,上开口孔207g的开口端一侧边沿开设有上弧形倒口207f,下开口孔207i的开口端一侧边沿开设有下弧形倒口207j,上弧形倒口207f和下弧形倒口207j彼此相背一侧。球形装置207固定安装在翅膀框架2上,内装置以外装置为中心,球形内轴207d可以在球形转动腔内进行360度旋转,在上部安装块207a和下部安装块207b的上弧形倒口207f和下弧形倒口207j作用下,轴杆207e可以左右摇摆,当球形装置207通过三角支架209装上人力推进羽翼203时,轴杆207e通过球形内轴207d左右摇摆就相当于人力推进羽翼203左右挥舞,当三角支架209进行顺时针参考说明书附图1旋转时,人力推进羽翼203就向内收,向内收的羽毛会到承载跟随羽翼204的下方,和承载跟随羽翼204重叠在一起,当人力推进羽翼203和承载跟随羽翼204重叠时,受风阻面积就比原来小,手臂动力拉动结构7的外端连接在球形装置207的下端,内端在手能抓住朝外可以使力推,朝内可以使劲拉的地方,将手臂动力拉动结构7连接在横力杆支架上,手动横力杆朝外朝内使力就有了支撑点,有了支撑点,横力杆朝内外使力时连接横力杆的球形装置207就左右摇摆,当球形装置207左右摇摆时,连接球形装置207的人力推进羽翼203就上下挥舞,横力杆支架连接手动横力杆的杆是弧形的,手动横力杆可以在这根弧形的杆上向前向后滑动,当手臂动力拉动结构7的握杆7a向前滑动时,连接横力杆的球形装置207进行旋转时,当球形装置207顺时针旋转时,连接在球形装置207上的人力推进羽翼203就向内收,球形装置207逆时针旋转,人力推进羽翼203展开。

主承载背部拉伸羽翼201、封口羽翼202、人力推进羽翼203、承载跟随羽翼204、背部双层羽毛301和尾翼4等采用人造羽毛材料制成。

头部框架1由若干个杆体彼此连接构架形成,这些杆体之间设置有头部防风防撕布101,头部框架1的左右两侧开设有侧部进风口103,头部框架1和身体框架3之间的连接处背部形成有背部进风口108,身体框架3靠近尾翼4处设置有尾部排风口11。侧部进风口103在头部框架1左右都有一个,主要是发动机105工作的时候起到换气通风不让头部框架1的头部防风防撕布101被烫坏,侧部进风口103和背部进风口108的进风会通过尾部排风口11排出。

手臂动力拉动结构7包括握杆7a,握杆7a转动滑动设置在身体框架3下侧固定设置有的横力杆受力支架上,横立杆受力支架呈弧形,横立杆受力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对握杆7a前后滑动进行限位的卡扣,握杆7a靠近身体框架3的一侧铰接有横向使力杆7b的一端,横向使力杆7b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轴杆207e的下端。

身体框架3的下部左右两侧固定设置有平行分布的落地防撞支柱9,每个翅膀2的下侧均固定连接有内拉助力支撑杆12,内拉助力支撑杆12分别通过弹性内拉绳10与落地防撞支柱9和轴杆207e彼此固定连接。落地防撞支柱9的上端通过弹性结构与身体框架3连接,两个落地防撞支柱9呈八字形设置,落地防撞支柱9落地受阻力的话会朝外显八字形缓冲。

身体吊装结构8包括腿部放置支架8a、脚部放置支架8b和上身吊装背带8c,上身吊装背带8c固定设置在身体框架3正部靠近翅膀2位置,腿部放置支架8a设置有两个,腿部放置支架8a用于对使用者的腿部进行支撑,两个腿部放置支架8a分别设置在身体框架3靠近尾翼4的左右两侧,每个腿部放置支架8a远离上身吊装背带8c的一侧均固定设置有脚部放置支架8b,脚部放置支架8b用于放置使用者的脚部,用于对脚部进行支撑。人体胸部是悬挂上身吊装背带8c上,降落伞在背上。

身体框架3的背部固定设置有背部防风翼支架305,背部双层羽毛301设置在背部防风翼支架305上,背部防风翼支架305用于对背部双层羽毛301进行加固,背部双层羽毛301靠近头部框架1一侧设置有背部羽毛封口5,背部防风翼支架305设置有两个,两个背部防风翼支架305分别通过十字万向结6与身体框架3彼此连接。

主承载背部拉伸羽翼201和封口羽翼202的前侧设置有翅膀羽毛封口205,翅膀框架2的后侧沿其边沿设置有用于安装承载跟随羽翼204的插杆208,翅膀框架2靠近插杆208一侧的后侧边沿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若干个与承载跟随羽翼204彼此连接的弹性拉筋206,球形装置207上固定设置有用于安装人力推进羽翼203的三角支架209。

采用上述结构,启动头部框架1内的发动机105,把发动机105加大油门的线和熄火开关绑在手比较好接触的身体框架3支架上,然后人的背部背好降落伞包8d,身体胸部进入上身吊装背带8c,用上身吊装背带8c将身体的胸、肩、手臂跨部扣紧。用手把手臂动力拉动结构7抬起,将头部框架1抬高起来,让头部框架1比尾翼4的位置偏高,人处于站立状态,用手臂动力拉动结构7将处于内收的左右人力推进羽翼203向外打开,当两个翅膀框架2打开形成平衡状态时,用手将发动机105油门加大,发动机105的输出轴端通过内轴106及浮空受拉力轴承107带动螺旋桨102转动起来,当螺旋桨102产生拉力让人的身体向前倾斜时,身体向前小跑几步,当脚离开地面时,也就是翅膀已经开始升空了,这时脚可以收到膝盖的腿部放置支架8a上和脚的脚部放置支架8b上;

手臂可以在手臂动力拉动结构7上向外推和向内拉,让人力推进羽翼203上下挥舞起来,人力推进羽翼203和螺旋桨102的双重动力,整个翅膀可以快速升空,尤其是从低洼处向高处飞时双重动力的作用非常大,在空中需要右转向时,脚和膝盖先向右扭,脚和膝盖向右扭时,翅膀的尾翼4就会向右倾斜,当尾翼4向右倾斜时,翅膀的头部和人的身体也会跟着向右倾斜,当头部框架1和尾翼4和人的身体都形成右倾斜时,就会拉着右部翅膀框架2向右边倾斜一点点,这个时候翅膀框架2的整个重心都偏向右翼,这个时候左翼重量减少就会升高,这个时候左臂的手臂动力拉动结构7朝下推,让左翼受风阻力大些,就形成了右转。左转向时,脚和膝盖先向左扭,脚和膝盖向左扭时,翅膀的尾翼就会向左倾斜,当尾翼4向左倾斜时,翅膀的头部和人的身体也会跟着向左倾斜,当翅膀的头部和尾翼4和人的身体都形成左倾斜时,就会拉着左翼向左边倾斜一点点,这个时候翅膀的整个重心都偏向左翼,这个时候左翼重量减少就会升高,这个时候右臂的手臂动力拉动结构7朝下推,让右翼受风阻力大些,就形成了左转。当飞行需要急剧拉升高度时,左右手往下推手臂动力拉动结构7,这个时候翅膀的头部和尾翼4和人的身体都会以背部防风翼支架305为中心向后移动,这个时候翅膀的整个重心都处于偏向后的状态,主承载背部拉伸羽翼201前端就会向前端翘起,当主承载背部拉伸羽翼201前端翘起时,飞行的翅膀就向上拉升。遇右横风:右手的手臂动力拉动结构7朝右微微推点力,让动力翼向右边上面稍微翘起,这时右翼偏高受的风阻面积就偏大,然后脚和膝盖向右稍微扭曲,让尾翼向右倾斜,这个时候正在前行的翅膀遇右横风时的就会向左前方前进,遇左横风:左手的手臂动力拉动结构7朝左微微推点力,让动力翼向左边上面稍微翘起,这时左翼偏高受的风阻面积就偏大,然后脚和膝盖向左稍微扭曲,让尾翼4向左倾斜,这个时候正在前行的翅膀遇左横风时的就会向右前方前进,顺风时,也就是后面的风向翅膀前行的方向走且比翅膀向前的移动速度快时,左右手臂动力拉动结构7向外推,让人力推进羽翼203左右都向上显v字型,人力推进羽翼203羽毛外后端翘起的部分会被后面的来风吹得更加翘起,翘起的羽毛起到将翅膀抬升的力量,让飞行翅膀不会急剧下降,尾翼4上的羽毛在受后面风吹来时,就会形成向下的折向,向下折向的羽毛会顶在脚板底部,尾翼4折向后受风阻面积就大,当后面的风吹向尾翼4时,尾翼4就得到了前进的动力。当高度需要急剧下降且快速向前飞行时,将左右手臂动力拉动结构7向前滑动,当左右手臂动力拉动结构7到最前方时,左右的人力推进羽翼203都会向内收,收到承载跟随羽翼204的下面,同时脚向内并拢,当脚并拢时,尾翼4变小,在人力推进羽翼203想内收和尾翼4变小的时候,整个翅膀受风阻面积就小,下降的速度就快,前进的速度也会加快。

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螺旋桨102、发动机105和手臂动力拉动结构7等配合可以长途飞行和旅行,翅膀升空后发动机不工作的状态下用手动力量继续飞行;

2、手臂动力拉动结构7和球形装置207配合可以实现对翅膀框架2的转向以及手动助力,便于操作人员进行刚好的操作,弹性内拉绳10便于助力,省力方便;

3、主承载背部拉伸羽翼201、封口羽翼202、人力推进羽翼203、承载跟随羽翼204和背部双层羽毛301等采用人造羽毛材料制成,可以在风里凌乱的情况下具备更好的适应能力,且单片掉落或损坏不影响整体飞翔能力,更加安全牢靠;

4、浮空受拉力轴承107减小内轴106的摩擦力,使用寿命更长,在飞翔过程中更加牢靠稳固,增加了飞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