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空两栖救援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85315发布日期:2020-11-20 09:37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空两栖救援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空两栖救援无人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无人机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随着无人机应用领域的扩大,水空两栖无人机是一种既能在空中飞行空中作业,又能在水面巡检的无人设备。但是现有的无人机多为一体化设计,可进行空中及水面巡查,但由于其空间小,并不适用于救援任务,既能在空中也能在水上执行侦查和救援任务的水空两栖救援无人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空两栖救援无人机,通过机身与船艇通整合,形成一个环形救援区域,适用于执行侦查和救援任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空两栖救援无人机,包括机身,所述机身上设有机臂,所述机臂的末端安装有螺旋桨,所述螺旋桨通过设于下方的无刷电机驱动,所述机身下方设有两并行排布的船艇,所述船艇上设有水用推进器,任一船艇通过曲形立杆与机身固定连接,所述两船艇之间通过连接杆相互连接。

优选的,所述机臂包括主臂与支臂,所述主臂与支臂通过尼龙折叠件连接,所述支臂可垂直向下折叠九十度。

优选的,所述尼龙折叠件包括设于主臂的固定件和设有支臂上的紧固旋帽,所述固定件上的第一支座与支臂上的第二支座铰接连接,所述紧固旋帽与固定件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机身下方设有为整机供电的电池。

优选的,所述机身的顶部设有gps仓,所述机身前部设有摄像头。

优选的,所述船艇下方设有支撑座。

优选的,所述船艇上方设有警报灯。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上设有内位把手,所述船艇两侧设有侧位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点是:通过将飞行的无人机与可以在水上运动的船艇整合,可以实现空中飞行和水中行船的功能,且机身与船艇连接采用曲形立杆设计,船艇之间采用连接杆连接,形成一个环形区域,可以增大机身下部的救援区域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水空两栖救援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水空两栖救援无人机的机臂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机身,2-螺旋桨,3-无刷电机,4-支臂,5-主臂,6-尼龙折叠件,61-固定件,62-紧固螺帽,63-第一支座,64-第二支座,7-曲型立杆,8-电池,9-水用推进器,10-侧位把手,11-内位把手,12-警报灯,13-船艇,14-支撑座,15-gps仓,16-摄像头,17-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3所示,一种水空两栖救援无人机,包括机身1,所述机身1上设有机臂,所述机臂的末端安装有螺旋桨2,所述螺旋桨2通过设于下发的无刷电机3驱动,所述机身下方设有两并行排布的船艇13,所述船艇13上设有水用推进器9,任一船艇13通过曲形立杆7与机身1固定连接,所述两船艇13之间通过连接杆17相互连接。

所述机臂包括主臂5与支臂4,所述主臂5与支臂4通过尼龙折叠件6连接,所述支臂4可垂直向下折叠九十度。所述尼龙折叠件6包括设于主臂5上的固定件61和设有支臂4上的紧固旋帽62,所述固定件61上的第一支座63与支臂4上的第二支座64铰接连接,所述紧固旋帽62与固定件61螺纹连接。机臂为折叠结构,减小设备运输空间,便于收纳运输。

所述机身1下方设有为整机供电的电池8。电池设有机身下,不占用空间。所述机身的顶部设有gps仓15,所述机身前部设有摄像头16。

所述船艇13下方设有支撑座14。所述船艇13上方设有警报灯12。所述连接杆17上设有内位把手11,所述船艇13两侧设有侧位把手10。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飞行的无人机与可以在水上运动的船艇整合,可以实现空中飞行和水中行船的功能,且机身与船艇连接采用曲形立杆设计,船艇之间采用连接杆连接,形成一个环形区域,可以增大机身下部的救援区域空间。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水空两栖救援无人机,包括机身,所述机身上设有机臂,所述机臂的末端安装有螺旋桨,所述螺旋桨通过设于下发的无刷电机驱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下方设有两并行排布的船艇,所述船艇上设有水用推进器,任一船艇通过曲形立杆与机身固定连接,所述两船艇之间通过连接杆相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空两栖救援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臂包括主臂与支臂,所述主臂与支臂通过尼龙折叠件连接,所述支臂可垂直向下折叠九十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空两栖救援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尼龙折叠件包括设于主臂的固定件和设有支臂上的紧固旋帽,所述固定件上的第一支座与支臂上的第二支座铰接连接,所述紧固旋帽与固定件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空两栖救援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下方设有为整机供电的电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空两栖救援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的顶部设有gps仓,所述机身前部设有摄像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空两栖救援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艇下方设有支撑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空两栖救援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艇上方设有警报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空两栖救援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上设有内位把手,所述船艇两侧设有侧位把手。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空两栖救援无人机,包括机身,所述机身上设有机臂,所述机臂的末端安装有螺旋桨,所述螺旋桨通过设于下方的无刷电机驱动,所述机身下方设有两并行排布的船艇,所述船艇上设有水用推进器,任一船艇通过曲形立杆与机身固定连接,所述两船艇之间通过连接杆相互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飞行的无人机与可以在水上运动的船艇整合,可以实现空中飞行和水中行船的功能,且机身与船艇连接采用曲形立杆设计,船艇之间采用连接杆连接,形成一个环形区域,可以增大机身下部的救援区域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郑金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飞牛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13
技术公布日:2020.11.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