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翼伞的开伞减载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06622发布日期:2024-02-09 12:53阅读:27来源:国知局
冲压翼伞的开伞减载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冲压翼伞,具体涉及一种冲压翼伞的开伞减载系统。


背景技术:

1、冲压翼伞是依靠冲压空气充气张满而形成机翼型的降落伞,其伞衣采用微透气量材料,在高速开伞情况下,会产生较大的冲击过载。为了减少开伞冲击,一般采用以下方法:

2、1)采用滑布收口的方式,利用滑布约束冲压翼伞的伞绳,使之逐渐展开,从而让冲压翼伞逐渐展开;但是,该方法需要理清翼伞和滑布的匹配关系,精确设计的话,较为复杂,不精确设计的话,降载效果差。

3、2)采用二级开伞的方式,在冲压翼伞的伞衣顶部连接减速伞,利用减速伞先行为冲压翼伞减速,使之在安全开伞速度下开伞;但是,为了将冲压翼伞减速至安全开伞速度,需要较大面积的减速伞,成本和复杂度均提升,而且,由于减速伞面积较大,一般会脱离冲压翼伞,进行高空投放训练时,很难找回,额外增加了成本,若不脱离冲压翼伞的话,较大面积的减速伞拖曳在冲压翼伞顶端,对冲压翼伞的性能将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压翼伞的开伞减载系统,该系统既能延长冲压翼伞充气展开时间,现对于目前的二级开伞的方式,减少了减速伞(7)对冲压翼伞的滑翔性能影响,并且不丢失减速伞(7),现对于目前的滑布收口的方式,降载效果好。

2、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冲压翼伞的开伞减载系统,包括约束环、滑布(3)、释放带(4)、连接带二(5)、连接带一(6)、减速伞(7)、脱离机构(8)、承力带(9)、约束绳(10);约束环分布在冲压翼伞前缘(1)和后缘(2)两侧的气室通道处,四根约束绳(10)分别对应冲压翼伞前缘(1)和后缘(2)两侧区域,约束绳(10)的一端在最远端固定、另一端依次穿过对应区域的所有约束环后与其余约束绳(10)汇集在冲压翼伞顶部中央,约束绳(10)汇集端连接承力带(9)下端;减速伞(7)设有内外两圈伞绳,内外两圈伞绳的绳端分别连接相对长的连接带二(5)上端和相对短的连接带一(6)上端,连接带二(5)下端连接至承力带(9),连接带一(6)下端通过脱离机构(8)连接承力带(9)上端,释放带(4)一端通过拔销与脱离机构(8)配合、另一端穿过冲压翼伞伞衣后连接滑布(3),滑布(3)滑套在冲压翼伞伞绳上,拔销拔出脱离机构(8)时连接带一(6)和承力带(9)脱离。

4、优选地,脱离机构(8)采用三环释放结构。

5、优选地,释放带(4)穿过冲压翼伞伞衣中心后连接滑布(3)的中心约束带。

6、工作时:初始状态下,滑布(3)位于冲压翼伞下翼面附近且松弛,释放带(4)和承力带(9)远离冲压翼伞顶部,减速伞(7)张满时,连接带一(6)拉紧、连接带二(5)松弛,冲压翼伞开伞充气,由于是外圈的伞绳撑起减速伞(7),减速伞(7)的阻力面较大,四根约束绳(10)将冲压翼伞伞衣向中间收拢约束,随着冲压翼伞持续充气,约束绳(10)开始向冲压翼伞两侧移动,下拉承力带(9)、连接带一(6)和减速伞(7),由于承力带(9)和减速伞(7)同步下移,连接带二(5)随之下移但保持松弛,滑布(3)在充气过程中远离下翼面下滑;当冲压翼伞即将完全展开时,滑布(3)下滑至冲压翼伞绳端附近,带动释放带(4)的拔销拔出脱离机构(8),连接带一(6)和承力带(9)脱离,当冲压翼伞完全展开开始滑翔时,连接带二(5)拉紧受力,由于是内圈的伞绳撑起减速伞(7),减速伞(7)的阻力面较小,减速伞(7)对冲压翼伞的滑翔性能影响较小,减速伞(7)离开冲压翼伞顶部拖至尾缘(2)后,冲压翼伞处于稳定滑翔状态。

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8、该系统既能延长冲压翼伞充气展开时间,现对于目前的二级开伞的方式,减少了减速伞(7)对冲压翼伞的滑翔性能影响,并且不丢失减速伞(7),现对于目前的滑布收口的方式,降载效果好。



技术特征:

1.一种冲压翼伞的开伞减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约束环、滑布(3)、释放带(4)、连接带二(5)、连接带一(6)、减速伞(7)、脱离机构(8)、承力带(9)、约束绳(10);约束环分布在冲压翼伞前缘(1)和后缘(2)两侧的气室通道处,四根约束绳(10)分别对应冲压翼伞前缘(1)和后缘(2)两侧区域,约束绳(10)的一端在最远端固定、另一端依次穿过对应区域的所有约束环后与其余约束绳(10)汇集在冲压翼伞顶部中央,约束绳(10)汇集端连接承力带(9)下端;减速伞(7)设有内外两圈伞绳,内外两圈伞绳的绳端分别连接相对长的连接带二(5)上端和相对短的连接带一(6)上端,连接带二(5)下端连接至承力带(9),连接带一(6)下端通过脱离机构(8)连接承力带(9)上端,释放带(4)一端通过拔销与脱离机构(8)配合、另一端穿过冲压翼伞伞衣后连接滑布(3),滑布(3)滑套在冲压翼伞伞绳上,拔销拔出脱离机构(8)时连接带一(6)和承力带(9)脱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翼伞的开伞减载系统,其特征在于:脱离机构(8)采用三环释放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翼伞的开伞减载系统,其特征在于:释放带(4)穿过冲压翼伞伞衣中心后连接滑布(3)的中心约束带。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冲压翼伞的开伞减载系统,其特征在于,工作时:初始状态下,滑布(3)位于冲压翼伞下翼面附近且松弛,释放带(4)和承力带(9)远离冲压翼伞顶部,减速伞(7)张满时,连接带一(6)拉紧、连接带二(5)松弛,冲压翼伞开伞充气,由于是外圈的伞绳撑起减速伞(7),减速伞(7)的阻力面较大,四根约束绳(10)将冲压翼伞伞衣向中间收拢约束,随着冲压翼伞持续充气,约束绳(10)开始向冲压翼伞两侧移动,下拉承力带(9)、连接带一(6)和减速伞(7),由于承力带(9)和减速伞(7)同步下移,连接带二(5)随之下移但保持松弛,滑布(3)在充气过程中远离下翼面下滑;当冲压翼伞即将完全展开时,滑布(3)下滑至冲压翼伞绳端附近,带动释放带(4)的拔销拔出脱离机构(8),连接带一(6)和承力带(9)脱离,当冲压翼伞完全展开开始滑翔时,连接带二(5)拉紧受力,由于是内圈的伞绳撑起减速伞(7),减速伞(7)的阻力面较小,减速伞(7)对冲压翼伞的滑翔性能影响较小,减速伞(7)离开冲压翼伞顶部拖至尾缘(2)后,冲压翼伞处于稳定滑翔状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冲压翼伞的开伞减载系统,包括约束环、滑布(3)、释放带(4)、连接带二(5)、连接带一(6)、减速伞(7)、脱离机构(8)、承力带(9)、约束绳(10)。该系统既能延长冲压翼伞充气展开时间,现对于目前的二级开伞的方式,减少了减速伞(7)对冲压翼伞的滑翔性能影响,并且不丢失减速伞(7),现对于目前的滑布收口的方式,降载效果好。

技术研发人员:李轲,杨锋魁,陈潇,李国斌,苏明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