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站可坐可躺的经济舱航空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31909发布日期:2024-02-20 20:22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站可坐可躺的经济舱航空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航空座椅,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站可坐可躺的经济舱航空座椅。


背景技术:

1、现有经济舱航空座椅仅具有乘坐的功能。近年来,航空公司为了提高收益,减小座椅排间距,增加座位数以达到增加载客量已成为趋势。一方面,随着座椅排间距的缩小,乘客的乘坐姿态被压缩,在久坐的情况下,乘客身体容易产生不适感,从而有想站立起来活动筋骨的需求。另一方面,当飞机上座率不高的情况下,后排座椅常有空座的情况,此时在不妨碍其他乘客的前提下,乘客有想把靠背向后尽量放倒以达到接近平躺从而提升乘坐舒适度的需求。

2、因此,为解决上诉两种需求,有必要提供一种可通过结构调节达到乘客可站可坐可躺需求的经济舱航空座椅,来满足提高乘客舒适度体验的需求,从而提升航空公司对乘客的服务质量,缓解经济舱综合征。同时,方便里座乘客出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现有航空座椅难以同时满足乘客的站立和卧躺需要,灵活性较差,不方便调节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站可坐可躺的经济舱航空座椅。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站可坐可躺的经济舱航空座椅,包括:

4、座椅支架;

5、椅座,与所述座椅支架可转动地连接;

6、椅背,与所述椅座可转动地连接;

7、腿靠,与所述座椅支架或椅座可转动地连接;

8、所述椅座与座椅支架转动配合呈第一角度、所述椅背与椅座转动配合呈第二角度且所述腿靠与座椅支架或椅座转动配合呈第三角度时,所述航空座椅形成入座姿态;所述椅座与座椅支架转动配合呈第四角度、所述椅背与椅座转动配合呈第五角度且所述腿靠与座椅支架或椅座转动配合呈第三角度时,所述航空座椅形成站立姿态;所述椅座与座椅支架转动配合呈第六角度、所述椅背与椅座转动配合呈第七角度且所述腿靠与座椅支架或椅座转动配合呈第八角度时,所述航空座椅形成卧躺姿态。

9、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可站可坐可躺的经济舱航空座椅,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

11、第一作动器,两端分别与座椅支架和椅座相连,并至少一端与座椅支架或椅座可转动地连接,用于通过改变自身长度驱动椅座相对座椅支架转动;

12、第二作动器,两端分别与椅背和椅座相连,并至少一端与椅背或椅座可转动地连接,用于通过改变自身长度驱动椅背相对椅座转动;

13、第三作动器,两端分别与腿靠和座椅支架相连,并至少一端与腿靠或座椅支架可转动地连接,用于通过改变自身长度驱动腿靠相对座椅支架转动。

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

15、靠背锁,所述靠背锁设于椅座和椅背之间,用于锁止椅座和椅背的转动配合。

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作动器、第二作动器和第三作动器采用相同的伸缩结构,所述伸缩结构包括:

17、连接杆;

18、伸缩杆,所述连接杆与伸缩杆滑动配合。

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椅背设有:

20、第一连接孔,两个第一连接孔分别设于椅背两侧靠近椅座的位置,所述椅座通过第一连接孔与所述椅背铰接;

21、第一旋转孔,所述第二作动器的一端与第一旋转孔铰接。

2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椅座设有:

23、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二连接孔和第一连接孔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椅座与椅背转动配合时,所述第二连接孔与第一连接孔具有相同中心轴线;

24、第三连接孔,所述椅座通过第三连接孔与座椅支架铰接;

25、第二旋转孔,所述第一作动器的一端与第二旋转孔铰接;

26、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二作动器的另一端相连。

2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座椅支架设有:

28、第四连接孔,所述第四连接孔与第三连接孔对应设置,且所述第四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椅座与座椅支架转动配合时,所述第四连接孔与第三连接孔具有相同中心轴线;

29、第二连接座,与所述第一作动器的另一端相连;

30、第三连接座,与所述第三作动器的一端相连。

3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腿靠设有:

32、第五连接孔,所述第五连接孔与第四连接孔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五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可转动地配合;所述腿靠与座椅支架转动配合时,所述第三连接孔、第四连接孔和第五连接孔具有相同中心轴线;

33、第三旋转孔,与所述第三作动器的另一端相连。

3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

35、扶手,设有连接销,所述连接销与椅背可转动地连接。

3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扶手还包括:

37、调节按钮,所述调节按钮与第一作动器、第二作动器、第三作动器控制连接,用于控制调节第一作动器、第二作动器和第三作动器的伸缩长度。

3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作动器、第二作动器和第三作动器通过液压、气压或电机驱动连接杆与伸缩杆相对运动。

39、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特征,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40、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经济舱航空座椅可实现从站姿到坐姿到躺姿的大范围姿态调节,一方面即使在座椅排间距较小的情况下,乘客仍然可以利用姿态实现姿势转换,避免因为长时间保持同一坐姿产生的不舒适感;另一方面在乘务员的解锁操作后,可以实现转换躺姿状态,既可以避免前后座产生纠纷,还可以有效利用后排空座,实现躺姿乘坐,提高舒适性。本经济舱航空座椅扶手安装在靠背上,并能相对靠背转动,当需要将座椅从坐姿状态调整至其他状态时,扶手位置始终能够保持在较舒适的状态。该款经济舱航空座椅能够在密集排布的情况下,让乘客最大限度的实现姿态调整,提升乘坐舒适性,缓解经济舱综合征。

41、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可站可坐可躺的经济舱航空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站可坐可躺的经济舱航空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站可坐可躺的经济舱航空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作动器(5)、第二作动器(6)和第三作动器(7)采用相同的伸缩结构,所述伸缩结构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站可坐可躺的经济舱航空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椅背(3)设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站可坐可躺的经济舱航空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椅座(2)设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站可坐可躺的经济舱航空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支架(1)设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站可坐可躺的经济舱航空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腿靠(4)设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站可坐可躺的经济舱航空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可站可坐可躺的经济舱航空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9)还包括: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站可坐可躺的经济舱航空座椅,包括:座椅支架、与座椅支架可转动地连接的椅座、与椅座可转动地连接的椅背、与座椅支架或椅座可转动地连接的腿靠;椅座与座椅支架转动配合呈第一角度、椅背与椅座转动配合呈第二角度且腿靠与座椅支架或椅座转动配合呈第三角度时,航空座椅形成入座姿态;椅座与座椅支架转动配合呈第四角度、椅背与椅座转动配合呈第五角度且腿靠与座椅支架或椅座转动配合呈第三角度时,航空座椅形成站立姿态;椅座与座椅支架转动配合呈第六角度、椅背与椅座转动配合呈第七角度且腿靠与座椅支架或椅座转动配合呈第八角度时,航空座椅形成卧躺姿态。实现航空座椅从站姿到坐姿到躺姿的大范围姿态调节。

技术研发人员:刘鲁颂,刘卫东,张瑞庆,陈剑平,刘兴铎,王赢,夏林海,沙丰,吴长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30515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