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控制飞行背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30121发布日期:2024-02-20 20:18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控制飞行背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飞行背包装置,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控制飞行背包装置。


背景技术:

1、飞行背包的控制装置全部由手动操控飞行,使用者并且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及拥有一定的体能才能使用。

2、现有喷气式飞行背包,经过试飞及实战化演练,其中只有理查德·布朗宁研发的“反重力套装”最为实用,达到战场及救援场景的使用效果。但飞行背包总共由5台喷气式发动机提供动力,后背为主发动机,另外4台分别位于双手,其中手臂需进行支撑、方向控制及推力控制,需经过基础训练才能控制稳定飞向,并且在飞行过程中及悬停状态,飞行人员双手必须稳定控制,易造成飞行状态无作战及救援能力的缺陷。尤其在海上拦截作战及高层建筑救援时,由于双手必须时刻控制飞行姿态,占用双手无法作战及伸出援助之手,导致飞行人员在飞行状态时无法再操作作战轻兵器及直接靠近紧急避险人员将其带至安全区域;只能将飞行背包做为交通工具,将士兵或救文援人员经飞行带至作战及救援现场,并进行下一步工作。

3、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自动控制飞行背包装置,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控制飞行背包装置,包括:背包主体,所述背包主体上设置有主控制器,所述背包主体内设置有主发动机,所述背包主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轴机械臂,所述多轴机械臂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副发动机,所述背包主体的内侧设置有两组束缚带,所述主发动机、多轴机械臂、副发动机与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

2、优选的是,所述的自动控制飞行背包装置中,所述主控制器的正面和背面设置有传输天线,所述背包主体的右侧设置有两组蓄电池组,所述背包主体顶部的正面和背面嵌入设置有转换板,所述转换板的外侧设置有输油管线,所述背包主体的右侧嵌入设置有发动机油箱,所述发动机油箱的背面设置有油箱注油口,所述背包主体的右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侧设置有两组内支架。

3、优选的是,所述的自动控制飞行背包装置中,所述内支架的内侧嵌入设置有主发动机,所述主发动机的顶部设置有喷油点火器,所述喷油点火器的顶部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顶部设置有连接盘,所述连接盘位于 发动机油箱的底部,所述主发动机的底部设置有喷射口。

4、优选的是,所述的自动控制飞行背包装置中,所述多轴机械臂的底部设置有组合连杆,所述组合连杆的底部设置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套管,所述固定套管的底部设置有角度调节组件,所述角度调节组件用于控制底部结构外展角度。

5、优选的是,所述的自动控制飞行背包装置中,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组合板,所述组合板的两侧嵌入贯穿设置有定位轴,所述定位轴的外侧设置有旋转套,所述旋转套的外侧设置有翻转板,所述翻转板的外侧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外侧设置有副发动机,所述副发动机的底部设置有火焰挡圈。

6、优选的是,所述的自动控制飞行背包装置中,所述组合板的顶部嵌入设置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设置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底部设置有组合套,所述组合套的内部贯穿设置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两侧设置有推动支架,所述推动支架正面和背面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位于翻转板的内侧。

7、优选的是,所述的自动控制飞行背包装置中,所述推动支架的正面和背面设置有嵌合柱,所述嵌合柱位于固定块的内侧。

8、优选的是,所述的自动控制飞行背包装置中,所述束缚带的内侧设置有两组连带,所述连带的外侧设置有组合卡扣,所述束缚带的底部设置有腿部束带,所述腿部束带的外侧设置有调节器。

9、优选的是,所述的自动控制飞行背包装置中,所述多轴机械臂包括主体轴,所述主体轴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内转盘,所述第一内转盘的正面和背面设置有第一外转盘,第一外转盘的正面和背面嵌入设置有第一扭力电机,第一外转盘的底部设置有副体轴,所述副体轴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内转盘,所述第二内转盘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外转盘,第二外转盘的外侧嵌入设置有第二扭力电机,所述第二外转盘的底部设置有组合连杆。

10、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控制飞行背包装置,该自动控制飞行背包装置包括:背包主体,该背包主体上安装有主控制器,在背包主体内安装有主发动机,而背包主体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多轴机械臂,在多轴机械臂的底部安装有两个副发动机,进一步地,在背包主体的内侧设置有两组束缚带,所以使用人员可以通过两组束缚带将背包主体穿戴在身上。使用人员通过头盔终端对主控制器进行语音控制,这样主控制器则可以对上述的主发动机、多轴机械臂、副发动机进行控制飞行,以便利用头盔终端进行遥控飞行,可实现自动控制飞行姿态,从而既能在飞行状态中解放双手进行握持轻武器作战,又能提高多场景救援性能,又能降低人员训练成本。

1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控制飞行背包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控制飞行背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包主体(1),所述背包主体(1)上设置有主控制器(101),所述背包主体(1)内设置有主发动机(2),所述背包主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轴机械臂(3),所述多轴机械臂(3)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副发动机(4),所述背包主体(1)的内侧设置有两组束缚带(6),所述主发动机(2)、多轴机械臂(3)、副发动机(4)与所述主控制器(101)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控制飞行背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器(101)的正面和背面设置有传输天线(102),所述背包主体(1)的右侧设置有两组蓄电池组(103),所述背包主体(1)顶部的正面和背面嵌入设置有转换板(104),所述转换板(104)的外侧设置有输油管线(105),所述背包主体(1)的右侧嵌入设置有发动机油箱(106),所述发动机油箱(106)的背面设置有油箱注油口(107),所述背包主体(1)的右侧开设有安装槽(108),所述安装槽(108)的内侧设置有两组内支架(2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控制飞行背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架(204)的内侧嵌入设置有主发动机(2),所述主发动机(2)的顶部设置有喷油点火器(203),所述喷油点火器(203)的顶部设置有连接管(202),所述连接管(202)的顶部设置有连接盘(201),所述连接盘(201)位于 发动机油箱(106)的底部,所述主发动机(2)的底部设置有喷射口(2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控制飞行背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轴机械臂(3)的底部设置有组合连杆(307),所述组合连杆(307)的底部设置有转动盘(308),所述转动盘(308)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套管(309),所述固定套管(309)的底部设置有角度调节组件,所述角度调节组件用于控制底部结构外展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控制飞行背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组合板(401),所述组合板(401)的两侧嵌入贯穿设置有定位轴(402),所述定位轴(402)的外侧设置有旋转套(403),所述旋转套(403)的外侧设置有翻转板(404),所述翻转板(404)的外侧设置有固定座(405),所述固定座(405)的外侧设置有副发动机(4),所述副发动机(4)的底部设置有火焰挡圈(40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动控制飞行背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板(401)的顶部嵌入设置有电动推杆(501),所述电动推杆(501)的输出端设置有活塞杆(502),所述活塞杆(502)的底部设置有组合套(503),所述组合套(503)的内部贯穿设置有固定轴(504),所述固定轴(504)的两侧设置有推动支架(5),所述推动支架(5)正面和背面设置有固定块(506),所述固定块(506)位于翻转板(404)的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动控制飞行背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支架(5)的正面和背面设置有嵌合柱(505),所述嵌合柱(505)位于固定块(506)的内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控制飞行背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缚带(6)的内侧设置有两组连带(601),所述连带(601)的外侧设置有组合卡扣(602),所述束缚带(6)的底部设置有腿部束带(603),所述腿部束带(603)的外侧设置有调节器(604)。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控制飞行背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轴机械臂(3)包括主体轴(301),所述主体轴(301)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内转盘(302),所述第一内转盘(302)的正面和背面设置有第一外转盘(303),第一外转盘(303)的正面和背面嵌入设置有第一扭力电机(304),第一外转盘(303)的底部设置有副体轴(300),所述副体轴(300)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内转盘(305),所述第二内转盘(305)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外转盘(310),第二外转盘(310)的外侧嵌入设置有第二扭力电机(306),所述第二外转盘(310)的底部设置有组合连杆(307)。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控制飞行背包装置,包括:背包主体,背包主体上设置有主控制器,背包主体内设置有主发动机,背包主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轴机械臂,多轴机械臂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副发动机。该背包主体上安装有主控制器,在背包主体内安装有主发动机,而背包主体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多轴机械臂,在多轴机械臂的底部安装有两个副发动机,在使用人员可以通过两组束缚带将背包主体穿戴在身上。使用人员通过头盔终端对主控制器进行语音控制,主控制器则可以对上述的主发动机、多轴机械臂、副发动机进行控制飞行,可实现自动控制飞行姿态,从而既能在飞行状态中解放双手进行握持轻武器作战,又能提高多场景救援性能,又能降低人员训练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张银合,王金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银合
技术研发日:20230619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