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身承载式单旋翼无人机

文档序号:36987579发布日期:2024-02-09 12:20阅读:14来源:国知局
机身承载式单旋翼无人机

本技术属于无人机,涉及机身承载式单旋翼无人机。


背景技术:

1、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行器。

2、目前无人机大多是多旋翼,一般为偶数旋翼,但这样需要多个叶片及电机,虽然控制灵活、机体稳定、操作门槛低,但是多个旋翼要耗散掉大量能量,且噪音大,结构复杂,机器体积较大,且旋翼一般都裸露在外,危险性较大,生存能力差。

3、传统的单旋翼无人机为单旋翼长尾梁带尾桨的无人机,也称直升机无人机,简称直机,依靠尾梁上的尾桨来平衡由于主旋翼旋转而导致的自转,其结构复杂,能耗大,且旋翼同样裸露在外,危险性大,生存能力差。

4、涵道风扇类单旋翼无人机相比于普通旋翼无人机,螺旋桨安装于涵道内部,工作时产生的升力更大、气动效果更好,同时涵道风扇不易受损,提高了无人机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其设计构型,多将涵道风扇作为无人机主体,控制舵叶、电池包、电子调速器等部件外漏,带来了安全隐患。其舵机与舵页直连,位于涵道风扇下方,舵机占用涵道风扇下部部分空间,舵页面积减少,导致控制力减小。舵机与舵页直连,无减速机构,对舵机提供的扭矩大小有较高要求。尾部无整流结构,尾部流场混乱且易受外界流场干扰,其抗干扰能力、控制能力与可靠性、安全性还可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机身承载式单旋翼无人机,无部件外漏,舵页提供控制力更大,飞行效率更高。

2、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机身承载式单旋翼无人机,包括一体承载式机身,一体承载式机身中设置有涵道风扇、舵机和舵叶,舵机通过同步带轮组与舵叶连接,一体承载式机身为中空圆柱筒体形状,一体承载式机身内设置有承载平台,舵机设置于承载平台上,且承载平台上还设置有动力支架、电池组、调速计、水平陀螺仪,电池组为舵机、调速计、水平陀螺仪供电。

3、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4、同步带轮组包括同步带连接的大同步轮和小同步轮,小同步轮通过螺纹轴与舵机连接,大同步轮与舵叶的舵叶轴连接,大同步轮设置于承载平台下方。

5、同步带轮组中大同步轮与小同步轮的传动比为1:3。

6、调速计为电子调速计,调速计通过电器接插件分别与涵道风扇、舵机连接。

7、承载平台上固定有调速计支架,调速计通过胶水粘连固定在调速计支架上。

8、承载平台上固定有电池仓,电池组卡接于电池仓内。

9、舵叶为三层叶片叠加结构。

10、一体承载式机身下部设置有导流板,导流板为直径上小下大的筒体,且导流板侧壁为具有弧度的光滑曲面,导流板中设置有位于导流板中心轴上的十字架体,十字架体中心与舵叶的舵叶轴连接。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本实用新型机身承载式单旋翼无人机,相对于现有无人机,本实用新型无人机无部件外漏,舵叶提供控制力更大,飞行效率更高、可靠性更好、安全性更高,不易受到外部环境干扰,受到撞击、掉落等飞行事故后能更好保持机体完整性,且结构简单可靠,制造成本低,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优势。



技术特征:

1.机身承载式单旋翼无人机,包括一体承载式机身(1),所述一体承载式机身(1)中设置有涵道风扇(2)、舵机(5)和舵叶(3),其特征在于,所述舵机(5)通过同步带轮组与舵叶(3)连接,所述一体承载式机身(1)为中空圆柱筒体形状,所述一体承载式机身(1)内设置有承载平台(4),所述舵机(5)设置于承载平台(4)上,且所述承载平台(4)上还设置有动力支架(13)、电池组(6)、调速计(7)、水平陀螺仪(8),所述电池组(6)为舵机(5)、调速计(7)、水平陀螺仪(8)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身承载式单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带轮组包括同步带(15)连接的大同步轮(10)和小同步轮(9),所述小同步轮(9)通过螺纹轴与舵机(5)连接,所述大同步轮(10)与舵叶(3)的舵叶轴(11)连接,所述大同步轮(10)设置于承载平台(4)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身承载式单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带轮组中大同步轮(10)与小同步轮(9)的传动比为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身承载式单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速计(7)为电子调速计,所述调速计(7)通过电器接插件分别与涵道风扇(2)、舵机(5)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身承载式单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平台(4)上固定有调速计支架,调速计(7)通过胶水粘连固定在调速计支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身承载式单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平台(4)上固定有电池仓(14),所述电池组(6)卡接于电池仓(14)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身承载式单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舵叶(3)为三层叶片叠加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身承载式单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承载式机身(1)下部设置有导流板(12),所述导流板(12)为直径上小下大的筒体,且所述导流板(12)侧壁为具有弧度的光滑曲面,所述导流板(12)中设置有位于导流板中心轴上的十字架体,所述十字架体中心与舵叶(3)的舵叶轴(11)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机身承载式单旋翼无人机,包括一体承载式机身,一体承载式机身中设置有涵道风扇、舵机和舵叶,舵机通过同步带轮组与舵叶连接,一体承载式机身为中空圆柱筒体形状,一体承载式机身内设置有承载平台,舵机设置于承载平台上,且承载平台上还设置有动力支架、电池组、调速计、水平陀螺仪,电池组为舵机、调速计、水平陀螺仪供电。本技术无人机无部件外漏,舵叶提供控制力更大,飞行效率更高、可靠性更好、安全性更高,不易受到外部环境干扰,受到撞击、掉落等飞行事故后能更好保持机体完整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杰,雷帅,苏悦,李泽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工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0628
技术公布日:2024/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