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升机的串翼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56091发布日期:2024-05-20 11:37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升机的串翼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串翼,尤其涉及一种直升机的串翼机构。


背景技术:

1、直升机的串翼是指安装在直升机旋翼上方的水平翼面。串翼的设计可以提供额外的升力,增加直升机的升力系数,从而提高其升力性能和操纵性能。串翼通过产生升力来提高直升机的升力系数。当直升机在飞行过程中,串翼产生的升力可以减轻旋翼叶片的升力负荷,从而减少旋翼叶片的阻力和功耗。这样可以提高直升机的升力效率和燃油效率。

2、然而,当直升机旋翼产生升力时,会形成一个旋转的气流环绕整个直升机,传统的直线型串翼处于旋翼产生的气流中,进而会受到旋翼气流的干扰,造成串翼的升力减小,降低直升机的升力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直升机的串翼机构。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直升机的串翼机构,包括机身,所述机身的顶部设置有旋翼,且机身的前后分别设置有前翼和后翼,前翼和后翼呈x型结构前后排列,所述机身与前翼之间通过卡接组件相连接,且后翼的两端设置有垂尾。

4、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接组件包括插槽、支撑杆、卡槽、l型导槽、导凸、卡柱和连接柱;

5、插槽开于机身靠近前翼前后端的侧面。

6、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杆穿过机身固定连接于机身的两侧。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槽开于插槽内侧。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l型导槽开于插槽的圆周内壁。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柱套接于连接柱的圆周上,且卡柱的末端开有内螺纹,卡柱的圆周内壁开有插孔,插孔与连接柱相适配。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凸焊接于卡柱远离连接柱一端的圆周上,且导凸与l型导槽形成滑动卡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升机的串翼机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该一种直升机的串翼机构,当直升机旋翼产生升力时,会形成一个旋转的气流环绕整个直升机,而x型的串翼设置是饿的前后翼面错开,减少了气流在串翼之间的相互干扰,降低串翼启动干扰的同时提高了串翼的升力性能和操纵性能,同时x型串翼的设置改善了其上下表面的升力分布,通过优化前后翼面的相对位置和角度,使其可以产生更均匀的升力分布,增加直升机的侧向稳定性,提高直升机的侧向控制能力,减小侧风和横向扰动对直升机的影响,克服了传统直线型串翼的弊端。

13、2.该一种直升机的串翼机构,工作时,支撑杆穿插于前翼的固定槽中,使得前翼置于机身前端的两侧,并卡柱套接于连接柱的圆周,同时,推动前翼靠近机身前侧,使得卡柱卡入到插槽中,并让导凸卡入到l型导槽的底部,此时,连接柱的顶端卡入到插槽内侧的卡槽中,导凸旋入到l型导槽的l端,卡柱末端内螺纹与连接柱通过螺纹连接固定,由此,通过旋转实现了前翼与机身的连接固定,克服了传统的焊接不可拆卸问题和螺栓连接效率低的问题,方便了前翼与机身的安装固定,提高了实用性。

14、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技术特征:

1.一种直升机的串翼机构,包括机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的顶部设置有旋翼(3),且机身(1)的前后分别设置有前翼(2)和后翼(5),前翼(2)和后翼(5)呈x型结构前后排列,所述机身(1)与前翼(2)之间通过卡接组件相连接,且后翼(5)的两端设置有垂尾(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升机的串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组件包括插槽(6)、支撑杆(7)、卡槽(8)、l型导槽(9)、导凸(10)、卡柱(11)和连接柱(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直升机的串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7)穿过机身(1)固定连接于机身(1)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直升机的串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8)开于插槽(6)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直升机的串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导槽(9)开于插槽(6)的圆周内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直升机的串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柱(11)套接于连接柱(13)的圆周上,且卡柱(11)的末端开有内螺纹(12),卡柱(11)的圆周内壁开有插孔,插孔与连接柱(13)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直升机的串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凸(10)焊接于卡柱(11)远离连接柱(13)一端的圆周上,且导凸(10)与l型导槽(9)形成滑动卡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直升机的串翼机构,包括机身,所述机身的顶部设置有旋翼,且机身的前后分别设置有前翼和后翼,前翼和后翼呈X型结构前后排列,所述机身与前翼之间通过卡接组件相连接,且后翼的两端设置有垂尾,所述卡接组件包括插槽、支撑杆、卡槽、L型导槽、导凸、卡柱和连接柱,插槽开于机身靠近前翼前后端的侧面,所述支撑杆穿过机身固定连接于机身的两侧,所述卡槽开于插槽内侧,所述L型导槽开于插槽的圆周内壁。本技术当直升机旋翼产生升力时,会形成一个旋转的气流环绕整个直升机,而X型的串翼设置是饿的前后翼面错开,减少了气流在串翼之间的相互干扰,降低串翼启动干扰的同时提高了串翼的升力性能和操纵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李铁军,吕超,张廷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桢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07
技术公布日:2024/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