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中转站的垃圾压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87872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垃圾中转站的垃圾压缩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的压缩装置,具体说是用于垃圾中转站的垃圾压缩装置。
随着城市的扩大,垃圾的运输距离也越来越远,每吨垃圾的处理成本也越来越高。在城市中垃圾的收运形式有固定式、堆放式、移动式垃圾桶等。这几种方式在运输中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又不符合废弃物减量化的要求。为了降低垃圾的处理费用和解决二次污染问题,人们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法,如采用垃圾压缩车或在垃圾中转站配备压缩装置等。前者不太适于中国的国情,因为它处理纸张、塑料、空塑料瓶效果较好,或者垃圾分类收集后进行有目的的压缩。但我国的垃圾是以厨房垃圾为主,其含水量较大,不能用垃圾压缩车进行压缩。后者是在现有的垃圾中转站配备压缩装置,一般采用地上形式,其一占有较大的面积,其二倾倒垃圾十分不便,其三密封不好,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有效地减少垃圾的体积,密封式的,采用地下结构的垃圾中转站的压缩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依据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垃圾中转站的压缩装置由行车起吊架、垃圾压缩箱、油缸组成行车起吊架置于地面上,垃圾压缩箱、滑道、滑块、油缸等均低于地面;泵站通过油管与油缸相连接,最后一级油缸置于滑块内,油缸、滑块均置于低于地面的滑道内;
垃圾压缩箱的上面设有进料口,设置在侧面进料口与滑道相通。
本实用新型的优越之处在于由于将垃圾压缩运输,提高了垃圾的运输效率,降低了处理费用,而密封式的集装式的运输,可以有效的防止二次污染问题,采用地下式结构减少了占地面积,便于垃圾的投入。
附图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垃圾中转站的压缩装置由行车起吊架1、垃圾压缩箱4、油缸8组成行车起吊架1置于地面2上,垃圾压缩箱4、滑道6、滑块5、油缸8等均低于地面;泵站7通过油管与油缸8相连接,最后一级油缸8置于滑块5内,油缸8、滑块5均置于低于地面2的滑道6内;垃圾压缩箱4的上面设有进料口3,设置在侧面进料口3与滑道6相通。
使用时先将垃圾压缩箱4上面的进料口3盖子打开,垃圾可投入,当箱内的垃圾较满时,将进料口3盖子关上,将垃圾从滑道6投入,此时可开启泵站7,油缸8带动滑块5将垃圾从压缩箱4侧面的进料口3压入箱内,直至箱内的垃圾压实为止。运输车来后,用行车起吊架1将压缩箱4吊出装车。
权利要求1.一种垃圾中转站的垃圾压缩装置,由行车起吊架(1)、垃圾压缩箱(4)、油缸(8)组成,其特征在于A.行车起吊架(1)置于地面上,垃圾压缩箱(4)、滑道(6)、滑块(5)、油缸(8)等均低于地面(2);B.泵站(7)通过油管与油缸(8)相连接,最后一级油缸(8)置于滑块(5)内,油缸(8)、滑块(5)均置于低于地面(2)的滑道(6)内;C.垃圾压缩箱的上面设有进料口(3),设置在侧面进料口(3)与滑道(6)相通。
专利摘要垃圾中转站垃圾压缩装置,由行车起吊架、垃圾压缩箱、油缸组成,行车起吊架置于地面上,泵站通过油管与油缸相连接,最后一级油缸置于滑块内,油缸、滑块均置进料口与滑道相通。此装置能有效地减少垃圾的体积,采用密封式的,地下结构压缩装置,提高了垃圾的运输效率,降低了处理费用,可以有效的防止二次污染问题。
文档编号B65F9/00GK2429492SQ0022994
公开日2001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00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2000年5月17日
发明者杜本智, 张龙, 刘建中, 张新天 申请人:郑州市环卫机械修配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