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切装置的改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67377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裁切装置的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裁切装置的改良,尤指一种对诸如报表纸、盛药袋等需要撕裂线等物件进行裁切的裁切装置的改良。
按利用戳点或短戳线与非戳点或非戳线交错连续形成一撕裂线,已泛见于日常生活中随手可得的纸制品,诸如电脑报表纸或己包裹药物的盛药袋,即为显著的例子。即以电脑报表纸为例,其两侧等距的孔洞是供印表机内定位滚轮所突设的卡榫穿越,以便在列印时,藉由定位滚轮的转动,可将已列印的报表纸逐渐由印表机导出。由于报表机两侧的孔洞不利于纸张的收纳,及有碍阅读。因此,该等两排孔洞内侧大抵是藉由滚轮式的裁切装置进行戳点或短戳线与非戳点或非戳线的连续交错成型,以形成一撕裂线,而即经由撕裂线的撕取,而将该附有孔洞的纸张余边撕除。



图1A及
图1B所示,乃习用滚轮式裁切装置的平面、局部放大示意图以及剖面图,该裁切装置A是由硬质的钢材制成薄片状,然后利用线切割方式,在其周缘切割成若干彼此呈交错等距的线槽A1和刀模A2,且各刀模A2的自由端两面再经由研磨,并形成尖锐部A3。使用时当裁切装置A滚压过纸张后,会在其表面上由尖锐部A3形成戳点,而线槽A1则形成非戳点,进而构成一撕裂线,由于交错状的戳点与非戳点非常精细,故有沿著撕裂线撕下纸张余边时,不致产生毛边,并形成平整的边缘。唯该裁切装置A使用一段时日后,会因尖锐部A3的磨耗而变钝,于是会由戳点逐渐变成戳线,以致在撕下纸张余边时,除会产生毛边外,亦有参差不齐的现象发生。因此,相关业者为确保纸张撕除余边后的美观性,就必须不断研磨刀模A2的尖锐部A3,以确保其尖锐度。
有鉴于此,申请人本所多年来从事相关物品产销的经验,期能克服前述习用裁切装置的不便现象,经再三实验与测试,进而发展出本实用新型的“裁切装置的改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裁切装置的改良,其具有结构合理及不易磨损的优点,其在使用一段时日后,不会因磨耗而变钝,于是不会由戳点逐渐变成戳线,以致在撕下纸张余边时,不会产生毛边和参差不齐的现象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裁切装置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一硬度适中的金属制成圆形薄片体,中央具一供连结于传动装置的穿孔,该片体第一表面周缘经冲压,形成彼此交错的凹陷部与平直部,而另面的第二表面相对于凹陷部与平直部的位置经研磨后,则形成一切面部,随即将片体进行表面硬化处理,使第一和第二表面各具一硬化层,其间则包夹软质的切面部;藉第一表面的硬化层与切面部两者的磨耗程度差异,进而使凹陷部与平直部均较切面部凸出而成。
其中所述的金属以生铁为佳。
其中所述的表面硬化处理是指经渗碳或氮化处理。
其中所述的裁切装置亦得以具硬化层和软质层的复合金属为之,以便取代表面硬化处理步骤。
本实用新型一种裁切装置装置的改良,其是由一硬度适中的金属制成平直的片体,其内侧固定端是连结于传动装置,该片体外侧的第一表面自由端经冲压,以便依序形成凹陷部与平直部,而另面的第二表面相对于凹陷部与平直部的位置经研磨后,则形成一切面部,随即将片体进行表面硬化处理,使第一和第二表面各具一硬化层,其间则包夹软质的切面部;藉第一表面的硬化层与切面部两者的磨耗程度差异,进而使凹陷部与平直部均较切面部凸出而成。
为进一步揭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内容以及所能达成的功效,首先请参阅图式,其中
图1A为习用裁切装置的平面和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B为
图1A的剖面图;图2A为本实用新型裁切装置的平面和局部放大示意图;图2B为图2A的剖面图2C为本实用新型使用一段时日后的磨耗示意图;图3A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平面和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B为图3A的剖面图。
如图2A和图2B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裁切装置1是由硬度适中的金属,诸如生铁制成圆形薄片状,其第一表面11周缘经冲压方式,以便形成彼此呈交错的凹陷部111和平直部112,随即在另面的第二表面12相对于凹陷部111和平直部112的位置进行研磨,以便形成一切面部121。然后将整片裁切装置1进行表面硬化处理,诸如使用渗碳或氮化处理,使该第一及第二表面11和12均呈现相当的硬度,而其间的切面部121相较于第一和第二表面11和12则属软质,即完成裁切装置1的制备。
使用时,是将裁切装置1中央的穿孔13与传动装置连结,使本实施例形成一滚轮式的裁切装置,当其受到一压力后,会持续与一输送装置的滚轮顶靠着,而被裁切的物件,诸如纸张,即连续通过裁切装置1与滚轮之间。而在此碾压的过程中,平直部112在物件上会形成戳点或短戳线,而其相邻的凹陷部111则会在物件上形成非戳点或非短戳线,进而构成一撕裂线,以供使用者的撕取。
请再参阅图2C,当裁切装置1经过一段时间的碾压后,会产生磨耗,由于第一表面11具有一硬化层,而切面部121属于软质,故两者间的磨耗程度即有所不同,亦即切面部121相较于第一表面11的磨耗会较为严重,使凹陷部111和平直部112能保持较为凸出状态,故能有效增加裁切装置1的使用寿命,以及延迟须磨利的日程,进而增加工作效率。
请再参阅图3A及图3B,所揭示裁切装置2是为一硬度适中的金属,唯其与前述实施例的差异在于,本实施例所揭示的裁切装置2是为平直的片体,其第一表面21外侧的自由端经冲压后,会依序形成一凹陷部211和一平直部212,另在第二表面22相对于凹陷部211和平直部212的位置经研磨后,则形成一切面部221。然后将裁切装置2如前所述进行表面硬化处理,诸如使用渗碳或氮化处理,即完成本实施例的制备。欲使用时,直接将裁切装置2的固定端连结于传动装置的滚轮,以便与输送装置共同进行裁功作业。
尤有进者,前述的实施例所揭示的裁切装置均需经由表面硬化处理的步骤,以便使其具备硬化层和软质层。然,事实上,通过对金属材料的选用,该裁切装置亦得以具硬化层和软质层的复合金属为之,以便取代表面硬化处理步骤,亦即第一表面的凹陷部与平直部是为诸如钢材的硬化层,而第二表面的切面部则为诸如铝材的软质层,以便可获致如前述实施例相同的目的与功效。
故经由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裁切装置籍由对材料的选用,然后经冲压、表面硬化处理和研磨等步骤的加工,可使经冲压的硬化层与切面部的软质层产生不同的磨耗程度,进而使硬质层的凹陷部与平直部较为凸出,而能持续裁切物件,以便增加裁切装置的使用寿命,并延迟研磨切面部的日程,进而增加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者,乃较佳实施例的一种,举凡局部的变更或修饰而源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而为熟习该项技艺的人所易于推知者,俱不脱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权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裁切装置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一硬度适中的金属制成圆形薄片体,中央具一供连结于传动装置的穿孔,该片体第一表面周缘经冲压,形成彼此交错的凹陷部与平直部,而另面的第二表面相对于凹陷部与平直部的位置经研磨后,则形成一切面部,随即将片体进行表面硬化处理,使第一和第二表面各具一硬化层,其间则包夹软质的切面部;藉第一表面的硬化层与切面部两者的磨耗程度差异,进而使凹陷部与平直部均较切面部凸出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裁切装置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金属以生铁为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裁切装置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表面硬化处理是指经渗碳或氮化处理。
4.一种裁切装置装置的改良,其是由一硬度适中的金属制成平直的片体,其内侧固定端是连结于传动装置,该片体外侧的第一表面自由端经冲压,以便依序形成凹陷部与平直部,而另面的第二表面相对于凹陷部与平直部的位置经研磨后,则形成一切面部,随即将片体进行表面硬化处理,使第一和第二表面各具一硬化层,其间则包夹软质的切面部;藉第一表面的硬化层与切面部两者的磨耗程度差异,进而使凹陷部与平直部均较切面部凸出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裁切装置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金属以生铁为佳。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裁切装置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表面硬化处理是指经渗碳或氮化处理。
专利摘要一种裁切装置的改良,是由一金属制成的片体,片体表面周缘经冲压,形成彼此交错的凹陷部与平直部,而另面的第二表面则形成一切面部,将片体进行表面硬化处理,使第一、二表面各具一硬化层,其间则包夹软质的切面部;当裁切时,平直部在物件上形成戳点或短戳线,而其相邻的凹陷部则会在物件上形成非戳点或非短戳线,构成一撕裂线;藉第一表面的硬化层与切面部两者的磨耗程度差异,进而使凹陷部与平直部均较切面部凸出而成。
文档编号B65B61/02GK2430367SQ0023655
公开日2001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00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00年5月31日
发明者洪天来 申请人:浮田事务用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