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压力平衡孔的容器的制造方法及所制造的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37272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有压力平衡孔的容器的制造方法及所制造的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容器开口的容器的制造方法。该容器具有基本上为刚性的外容器和放在其内部的、与容器的内容物接触的内袋。这些外容器和内袋包括互相不粘接的不同的热塑性塑料、设在外容器上的平衡外容器和内袋之间压力差的压力平衡孔。其中,包括两根长度足够长的、用于制造容器的同轴的管的初步模制件,是通过在成形模的开放的两个半模之间共同挤压制造的。成形模是封闭的,并带有向外突出的基底缝。在要制造的容器基底区域上的多余材料被挤出去,使得与基底缝区域接触的外容器材料焊接在一起。在外容器的壁面部分之间,夹紧形成内袋的管,将管轴向固定和焊接。内袋受到压力作用,使初步模制件的壁从内部抵靠在成形模的轮廓上。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优选根据本方法制造的容器,它带有容器开口。该容器基本上包括刚性的外容器和放在其内与容器内的内容物接触的内袋。
这里考虑的方法公布在WO 99/11451中。这个方法的特点是平稳外容器和内袋之间的压力差的压力平衡孔优选为作在外容器上的荚状或椭圆形孔,该孔是在完成了实际成形处理后,用切削刀具在外容器的壁上切削出来的。
这意味着,非常薄的挠性内袋靠着的外壁必须在至少是非常小的区域上完全切开,而不会损坏内袋。外容器的加工会造成切削刀具与内袋之间不可避免的接触。因此,不可能同时同样地获得该方法和按照该方法制造的容器的大部分重要的质量特点。在本方法或容器中,这些质量特点是有偏离的。一方面,必须使外容器和内袋之间压力平衡,这是由于随着容器内容物的取出,内袋容积减小所必须的。另一方面,容器必须完全密封,即必须不计一切成本避免内袋损坏,否则容器就不能使用。在WO 99/11451中讨论了满意地完成两个任务的困难。例如,由于加工造成的外容器的壁的允许强度,使外容器壁厚在1~1.5mm范围内变化。实际上,必须设定切削深度,以保证孔能穿过外容器。在每一种情况下,都不能消除内袋的破损。由于这样,在WO 99/11451中公开了为了减小内袋的损坏危险而采用的优选的方法和刀具。
上述方法的另一个缺点是,在成形过程后不能立即作出压力平衡孔。切削工序不能在吹塑机上进行,特别是当成形模封闭时,不能进行。这样,必须为切削方法及其加工工序另外设置加工机械和刀具,这必然使成本增加,生产率降低。
另外,希望将一台泵或喷雾器与所考虑形式的容器的容器开口连接,使材料可通过该开口装入容器的内袋中或从该内袋中取出。根据所用泵或喷雾器结构的不同,该压力平衡孔可以部分或完全地被相应的泵或喷雾器封闭。换句话说,不可能将任何接头与该容器连接,因此,在相应的实施例中必须考虑压力平衡孔的特殊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壁孔的特别不好的位置为在肩部区域和在容器外套表面区域上的位置。壁孔最适合的位置,即容器基底没有提到。
在这个基础上,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方法,通过这个方法可以作出在所讨论形式的容器的外容器上的压力平衡孔,而不会损害容器的整体性。另外,该方法的工序最少,成本比根据现有技术使用的方法低,同时,废品率低,生产率较高。
另外,提供了一种容器,在切削这种容器的外容器上的压力平衡孔时,不会损坏其内袋,并且没有其他缺点。
该方法的目的可由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达到。根据该方法当封闭成形模和相应地形成基底缝时,内袋的缝至少部分地轴向固定在外容器的缝中,并且形成至少一个压力平衡孔,使得在成形后,至少部分地但最好不是全部地切去基底缝;因此,内袋缝的至少一部分区域与保持轴向固定在外容器的缝中,这之后作用在基底缝方向上的径向力引入基底区域,使基底缝撕开,其中,切去基底缝时预模制件的温度为40~70℃,而外容器仍有一定程度的塑性变形,因此,由不能被弹性恢复抵消的力产生永久变形。
包括不同的热塑性塑料的外容器和内袋的壁一般不是焊接在一起的。由于在通过成形模的半模挤出多余的材料的方法中产生的力的作用,在每一种情况下,可使内袋的壁和外容器的壁焊接在一起。另外,在内袋和外容器的壁之间的基底缝区域上产生粘接。在将内袋固定在基底区域方面,这是该方法的一个很大的优点。粘接是这样的当外容器的基底缝撕开时,基底缝中两个侧面之一保持与内袋的缝连接,而外容器的另一缝侧面不与内袋固定。这样,甚至在外容器的缝的全长都撕开的实施例中,尽管撕开多少,仍可保证内袋的轴向固定。在将套管插入容器中和从基底区域上撕下内袋会使套管损坏或堵塞的应用情况下,固定内袋是特别重要的。采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内袋不会损坏,因为基底缝只是部分地切去,且在保持内袋焊缝的条件下,进行切削以后,内袋牢固地封闭。与根据现有技术的方法相反,压力平衡孔不是直接由切削制成的,而是利用力和撕开该基底缝制成的。因此,废品率低。
本方法的变型也是优选的,在至少是部分地撕开基底缝以后和加入径向力使该基底缝至少部分地开放之前,可以简单地引入基本上与容器的纵轴线平行的轴向力。
轴向力主要是用于撕开基底缝,而径向力的作用或目的是使基底缝产生永久变形。尽管这样,两个力都可使容器变形,特别是基底区域变形;而基底缝的撕开过程在一个点上来看是撕开方法,而在另一个点上则是变形,该过程是优先发生的。
轴向力是以吹风形式引入的方法是优选的。
当容器的制造不会形成挤压缝形式的肩部缝的方法变型是较好的。
这个方法最好是这样进行当撕开基底缝时,在基底缝的一侧,形成内袋的材料保持粘在外容器和基底缝的末端,保持内袋轴向固定。在这种情况下,内袋和外容器之间的压力平衡孔位于基底缝的相对一侧上。
当外容器的基底缝只是部分地被撕开,并且内袋的缝由没有撕开的外容器基底缝的一部分固定时,这种方法是较好的。
在优选实施例中,在一个工序内切去基底缝,并施加打开外容器并使外容器永久变形的力。这表示在一个工序中,切削刀具和撕开该缝的工具一起和几乎是同时工作。非常有效的方法变型是,切去基底缝并施加打开外容器并使外容器永久变形的力不仅仅是在一个工序内实现,而且是用一个工具(在这种情况下为切削刀具)完成的。
基底缝的切去和施加打开外容器并使外容器永久变形的力也可以在单独的、紧接的工序中进行。对于一个或另一个变型而言,要制造的容器的尺寸可以是决定性因素。
切去基底缝和施加打开外容器并使外容器永久变形的力的工作在吹塑机上进行的方法变型,特别是当容器仍放置在封闭的成形模内时的方法变型是值得推荐的。这样,切削过程中温度达到40~70℃的容器是稳定的。基本的优点是加工机械和装置减少,不需另外的工序。这样,可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率。
然而,在个别情况下,也可以在与吹塑机连接的机械上进行切去基底缝和施加打开外容器并使外容器永久变形的力的工作。这也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在大多数情况下,该容器作成瓶子形状,并且除了在基底区域固定外,内袋还在瓶颈区域上固定。这里特别优选的是,在形成瓶颈时,内袋至少部分地夹紧在外容器的壁中的方法。在该方法过程中,可以容易地做到这点。如果在未来的瓶颈区域中,预模制件的直径比成形模的相应直径大,则当封闭成形模时,多余的材料被挤出,并且在内袋上形成焊缝或者内袋固定在外容器上。
使用相应的成形模,该方法可以设计成,使在瓶颈的端面上形成沿径向方向向外突出的突出部分。如果在以后的方法中,容器带有与瓶颈连接的泵或喷雾器,则这个突出部分是必须的。
在这种情况下,内袋可利用直立或水平折痕的一部分与外容器连接,达到额外的固定。
该突出部分由外容器的材料制造的方法变型是优选的。
根据上述的方法,在根据本发明的容器中,在基底区域作出至少一个压力平衡孔。该孔由切去基底缝、撕开基底缝和使基底缝变形而形成。该内袋的基底缝的一侧与容器和基底缝的末端粘接,从而内袋可以轴向固定。
该容器的优选实施例表明,该容器是瓶子形状的,并且在瓶颈的端面上有沿径向方向向外伸出的突出部分。该突出部分用于安装泵或喷雾器是必须的。然而,在瓶颈区域中的固定和其如权利要求21和23所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特点是,该突出部分用外容器的材料制成。
下面,参照附图来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容器的第一实施例的,通过容器中心轴线的截面图;图2为根据本发明容器的第二实施例的通过容器中心轴线的瓶颈的截面图3为在切削工序之前,通过容器中心轴线的基底区域的截面图;图4为在切削工序后,通过容器中心轴线的基底区域的截面图;图5为在容器中心轴线方向看的容器基底的正视图;图6为在撕开和变形工序后,在容器中心轴线方向看的容器基底的正视图;和图7为在撕开和变形工序后,在容器中心轴线方向看的通过基底区域的截面图(图1中X部分的详图)。
在下面的说明中,相同的元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
图1表示通过容器的中心轴线9的容器1的第一实施例的截面图。在本实施例中,包括外容器2和内袋3的容器为瓶子形状。在瓶颈6设有容器开口8的一端有突出部分7。基底缝5位于容器1的基底区域4上的容器中心轴线9的延长部分上,围绕着压力平衡孔10。图中清楚地看出,突出部分7用外容器2的材料制成。
图2表示通过第二实施例的容器中心线9的瓶颈6的截面图。在瓶颈6的向着容器开口8的端面上有矩形的突出部分7。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矩形突出部分7的特点是由外容器2和内袋3两种材料制成,因此,除了固定在基底区域上之外,内袋3还固定在瓶颈6区域上。
图3表示在吹制工序后,切削工序前,通过基底区域4和基底缝5的截面图。基底缝5是用成形模的两个半模挤出多余的材料形成的,它的形状在实际成形过程后为龙尾形。在基底缝5区域中,内袋3夹在外容器2的壁面之间。
图4表示在部分切去基底缝5的切削方法后,通过基底区域4的基底缝5的截面图。
图5表示在部分切去基底缝5以后,在容器中心轴线9方向看的基底区域的正视图。图中可清楚地看出基底缝5的结构,其中心是由内袋3的壁形成的,并在两侧受到外容器2的壁的限制。图中还表示了径向力F,它在基底缝的方向上作用在基底区域4上,将基底缝5撕开并使外容器2变形。图中没有表示可以选择性地引入的轴向力,但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有该力。
图6表示在基底缝方向上作用的径向力F的作用下,在容器中心轴线9和位于基底区域4的基底缝5的方向看的基底区域4的正视图。图中可清楚地看出,在力作用下容器如何变形及基底缝5如何断开而形成压力平衡孔10。在这个实施例中,在基底缝5的一侧,内袋3保持粘在外容器2和基底缝的末端11上,从而轴向固定。由外容器2和内袋3限制的压力平衡孔10形成在相对的另一侧上,因此可以补偿内袋3和外容器2之间的压力差。
图7表示通过容器中心轴线9的基底区域4和位于其中的基底缝5的截面图。在内袋3和外容器2之间可以清楚地看见压力平衡孔10。
标号一览表1-容器2-外容器3-内袋4-基底区域5-基底缝 6-瓶颈7-突出部分8-容器开口9-容器中心轴线10-压力平衡孔11-基底缝的末端
权利要求
1.一种制造带有容器开口(8)的容器(1)的方法,该容器(1)具有基本上为刚性的外容器(2)、放在其中的内袋(3)和压力平衡孔(10),该内袋与容器中的内容物接触,这些外容器和内袋包括互相不粘接的不同的热塑性塑料;压力平衡孔(10)设置在外容器(2)上,平衡外容器(2)和内袋(3)之间的压力差,其中,包括制造容器的足够长的两根同轴管的初步模制件,最初是由在成形模的两个开放的半模之间共同挤压制造的,成形模是封闭的,随着形成向外突出的基底缝(5),要制造的容器的基底区域(4)中的多余材料被挤出来,与和该缝的区域接触的外容器(2)的材料焊接在一起,在外容器(2)的壁面部分之间,夹紧、轴向固定和焊接着构成内袋的管;内袋(3)受到压力作用,使初步的模制件从内部靠在成形模的轮廓上,其特征在于,当封闭成形模和相应地形成基底缝(5)时,内袋(3)的缝至少部分地轴向固定在外容器的缝中,并且形成至少一个压力平衡孔(10),使得在成形后,至少部分地切去基底缝(5);沿着基底缝方向作用的径向力作用在基底区域(4)上,使基底缝(5)撕开,其中,预模制件的温度为40~70℃,这时基底缝切去,而外容器(2)仍有一定程度的塑性变形,因此,永久变形是由不能被弹性恢复抵消的力产生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基底缝(5)至少部分地切去和在径向力引入之前,引入基本上与容器纵轴线平行的轴向力,使基底缝至少部分地撕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轴向力是以吹风形式引入的。
4.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容器的制造不形成挤压缝形式的肩缝。
5.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基底缝(5)至少部分地撕开时,构成内袋(3)的材料在基底缝(5)的一侧上仍然粘在外容器(2)和基底缝的末端(11)上,保持轴向固定。
6.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外容器(2)的基底缝(5)只是部分地撕开,而内袋(3)的缝被外容器(2)的基底缝的没有撕开部分固定。
7.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工序中同时切去基底缝(5)和施加打开外容器(2)并使外容器(2)永久变形的力。
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单独的工序中单独地维持切去基底缝(5)和施加打开外容器(2)并使外容器(2)永久变形的力。
9.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切去基底缝(5)和施加打开外容器(2)并使外容器(2)永久变形的力是在吹塑机上进行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容器(1)仍在成形模内。
11.如权利要求1~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切去基底缝(5)和施加打开外容器(2)并使外容器(2)永久变形的力在与吹塑机连接的机器上进行。
12.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容器(1)作成瓶子形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除了在基底区域(4)固定外,内袋(3)在瓶颈(6)区域内也固定。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瓶颈(6)的过程中,内袋(3)至少部分地夹紧在外容器(2)的壁中。
15.如权利要求12~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瓶颈(6)的端面上形成沿径向向外伸出的突出部分(7)。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内袋(3)与外容器(2)利用在突出部分(7)区域中的直立或水平的折痕连接。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突出部分(7)唯一地由外容器(2)的材料制成。
18.带有容器开口(8)、基本上包括刚性的外容器(2)和设置其中的与容器内容物接触的内袋(3)的容器(1),优选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何一项制造,其特征在于,在基底区域(4)上有至少一个由基底缝(5)形成的压力平衡孔(10),基底缝在模制过程中形成,至少部分地切去该缝并借助引入在该基底缝方向作用的径向力撕开该缝而使该基底缝(5)变形形成压力平衡孔;制造内袋(3)的材料,在基底缝(5)的一侧仍然粘在外容器(2)和该缝的末端上,使内袋(3)轴向固定;同时在内袋(3)的外侧和在外容器(2)的内侧之间形成至少一个能提供恒定的压力平衡的压力平衡孔(10)。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容器(1)为瓶子形状。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除了在基底区域(4)固定以外,内袋(3)还在瓶颈(6)区域固定。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在瓶颈(6)区域内,内袋(3)至少部分地夹紧在外容器(2)的壁中。
22.如权利要求19~21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在瓶颈(6)的端面上带有沿径向方向向外伸出的突出部分(7)。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内袋(3)和外容器(2)至少部分地在突出部分(7)区域中连接,并且接头为直立或水平的折痕。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突出部分(7)唯一地由外容器(2)的材料制成。
全文摘要
一种制造包括外容器(2)、放在其中的内袋(3)和作在外容器(2)上的压力平衡孔(10)的容器(1)的方法。另外,本发明还描述了根据该方法制造的容器(1)。首先,利用成形模通过共同挤压,初步制造包括两根共轴的管的初步模制件,形成向外突出的基底缝(5)。该方法可以在容器(1)的外容器(2)上作出压力平衡孔(10),而不破坏容器(1)的整体性。这样,废品率低,生产率高。这点是利用部分地切去基底缝(5)和在预模制件中加入沿该基底缝方向作用的力的方法来达到的。该初步模制件的温度为40~70℃,所述力可撕开基底缝(5)并使基底缝(5)塑性变形,从而在基底区域(4)上形成压力平衡孔(10)。
文档编号B65D1/02GK1419491SQ01807290
公开日2003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01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00年4月7日
发明者托斯坦·库恩, 伯克哈德·P·梅茨格 申请人:贝林格尔英格海姆法玛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