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层剥离容器及其关联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131618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积层剥离容器及其关联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随着内装液体的减少内层从外层剥离收缩的积层剥离容器及与其关联的周边技术。
背景技术
积层剥离容器是在合成树脂制的外层的内侧可剥离地积层合成树脂制的内层,通常在积层剥离容器的颈部设置泵而被密闭地使用。如果靠这个泵使内装液体从容器中流出,则随着内装液体的减少,内层就会从外层剥离收缩。为了使这种内层的收缩顺利地进行,在外层上设有空气导入孔。
作为这种空气导入孔的形成方法,提出了使积层剥离容器的外层局部地熔融而开孔的方法(例如参见日本专利公开平成6-345069号公报)。在这种方法中,积层剥离容器的内层使用熔点比外层更高的树脂材料,利用设定于比外层树脂熔点高而比内层树脂熔点低的温度范围内的熔融手段,仅使外层树脂熔融而形成空气导入孔。
可是,这种空气导入孔的形成方法存在着以下问题。
在内层与外层树脂的熔点的温度差很小的场合,仅使外层熔融是极其困难的。因此,内层与外层树脂的熔点必须有预定的温度差,这对用于内层与外层的树脂的选择产生了制约。
用熔融手段使外层树脂熔化而开空气导入孔时,很难使空气导入孔轮廓分明地形成预定的形状,为了加工出整洁的孔而必须进行整修加工。
为了把熔融手段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之内,必须进行温度控制,因此使装置复杂化。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按想要的形状在外层上穿孔成空气导入孔的方法和装置。
另外,在积层剥离容器中,有外层与内层的一部分接合者,像日本专利公开平成4-339759号公报、日本专利公开平成5-310265号公报等中所披露的那样。关于使外层与内层接合的接合部的位置虽然有种种考虑,但作为其一种形态,有沿着积层剥离容器的轴线方向按一条直线设置接合部者。
而且,这种积层剥离容器通常用以下所述的方法来制造。
首先,用挤出成形手段成形具有与将要制造的积层剥离容器对应的积层结构的积层型坯或积层料坯(以下称为积层型坯等),在此成形期间,把沿轴线方向延伸的接合部设在预定的位置,使得在接合部以外位置可以把外层与内层剥离。然后,把此积层型坯等置于金属模具中,用吹塑成形法成形为想要的容器形状,并在外层上穿出空气导入孔。
这里,为了使空气确实地从空气导入孔流入,必须把空气导入孔的位置从接合部错开。这是因为在空气导入孔的直径等于或小于接合部的宽度的场合,如果接合部与空气导入孔重叠,则变成空气导入孔被堵塞的状态,空气不能流入外层与内层之间,不能使内层收缩。
可是,在常规的积层剥离容器中,没有专门指示接合部位置的标记,有时把空气导入孔穿成与接合部重叠。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能把空气导入孔确实地设在从接合部错开的位置的积层剥离容器。
而且,在积层剥离容器中,为了在使用时使内层随着内装物的流出而从外层顺利地剥离,在灌装内装物之前,例如像日本专利公开平成6-345069号公报中所披露的那样进行预剥离处理。对于常规的预剥离处理来说,通过从积层剥离容器的空气导入孔强制地吹入空气使内层从外层剥离,剥离后从颈部向容器内吹入空气,把先前吹入两层之间的空气从空气导入孔4排出,使内层再次复原而贴紧外层。
可是,常规的积层剥离容器,由于在内层采用熔点比外层材质高、而且弯曲模量处于10000kg/cm2-50000kg/cm2(按ASTM D790测定方法)范围内、弯曲变形小亦即高弹性的合成树脂材料,故为了在使用时随着内装物的流出使内层顺利地剥离,在进行预剥离处理时,必须在整个积层面上完全剥离。
为此,必须根据容器的大小向两层之间吹入预定数量的空气,如果吹入时调节失误则产生不能使整个积层面完全剥离的问题。
此外,还存在着必须有用来调节空气量的调节装置而使装置复杂化的问题。
此外,如所公知,为了使外层与内层剥离的目的必须用接合性弱的树脂,但在对积层剥离容器挤出吹塑成形的场合,在底部所形成的截坯部处内层与外层不能完全接合,截坯部底下裂开,层间剥离而形成裂缝,造成密封缺陷。
这样,在如上所述内层中采用弯曲变形小亦即弹性高的合成树脂材料的场合,不仅无法克服此缺陷,还会进一步助长它,在潮湿的场所使用容器时,存在着在内装物流出时水份等从底部的密封缺陷处侵入内层与外层之间的问题。
此外,在常规的预剥离处理中,一旦使内层从外层剥离后就向容器内压入空气使内层再次复原,但由于这时内层贴紧到外层上,故内外层的可剥离性被削弱了。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内层能容易地从外层剥离的积层剥离容器,还有一个目的在于,提供用少量空气的局部剥离就足够了的简单的预剥离方法及装置。
再者,在常规的预剥离处理中,一旦使从外层剥离下来的内层再次复原,由于贴紧外层,外观上看不出预剥离处理达到什么程度,检查它也很困难。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容易确认预剥离处理所完成的程度的积层剥离容器。
此外,把液体灌入容器时,由于内装液体相对于容器的灌装比一般是大体上恒定的,故如果容器容量大了则内装液体灌装之后的上部空间也大,液面有时低到容器肩部的下方或接近筒部的上端。
再者,对于在容器的颈部安装泵的场合,考虑到由于泵的插入使液面上升,以及泵插入时的麻烦,有意加大内装液体灌装后的上部空间,因此有时也使液面低下。
像这样加大内装液体灌装后的上部空间,液面低于容器的颈部,如果从容器的肩部下方降低到筒部上端附近,则在搬运容器时液面摇荡、内装液体的摇动等很激烈,结果依内装液体种类的不同而成为产生泡沫或气体的原因。
此外,如果液面低至容器的筒部附近,则即使灌装了所示的预定量的内装液体,对于透明或半透明容器来说也存在着从其外观来看给消费者以灌装量不足,比所示者少的印象。在不透明容器的场合,从摇晃容器时内装液体摇动的大小也给消费者同样的印象。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能使内装液体灌装后的上部空间的容量减小的预剥离方法,和能减小上部空间的容量的带泵的容器。
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第1特征在于积层剥离容器,该容器包括(a)带有空气导入孔的合成树脂制的外层;以及(b)可剥离地积层于所述外层的内侧,仅在所述空气导入孔附近预先局部地从外层剥离的合成树脂制的内层。
在具有此第1特征的积层剥离容器中,在使用时从内装液体流出初期开始,空气就顺利地流入外层与内层之间,内层的剥离很容易地进行。此外,由于在预剥离处理中仅使内层的一部分剥离,所以预剥离处理中的空气量有少量就足够了。
在具有本发明的第1特征的积层剥离容器中,空气导入孔的设置位置没有限制,设在哪里都可以。因而,把空气导入孔设在容器的颈部也可以,设在容器的筒部也可以。此外,空气导入孔的穿孔方法没有限定,是熔融手段也可以,用冲孔器打孔的手段也可以。
在具有本发明的第1特征的积层剥离容器中,虽然内层与外层的树脂材料没有限定,但最好是选择彼此容易剥离的树脂。就内层而言最好是选择柔性高的树脂。
具有本发明的第1特征的积层剥离容器,包括颈部,可在此颈部的外层上设空气导入孔,此空气导入孔可通过从外层的外部打进冲孔器,保留内层而切下外层来形成。
具有本发明的第1特征的积层剥离容器,包括颈部,在此颈部的外层上形成空气导入孔,从颈部附近的外层预先局部地剥离的内层可以向颈部内方鼓出而形成鼓出部。这样一来,由于能从容器颈部的上方观察内层的鼓出部,故可简单地确认预剥离的状态,也可以检查了。在内装液体流出时,从流出开始即确实地引入大气进行剥离,作为整体提高了剥离性。在向容器内灌装一定量的内装液体的场合,由于内装液体灌装后的上部空间减少了内层鼓出的那部分体积,故通过调节预剥离时的空气量,可以使液面上升到想要的高度。尤其是,如果使液面上升到容器的颈部,则可以减少搬运时液面的摇荡。即使从内装液体产生气体, 由于气体压力只是移动内层,故容器的外观形状没有任何变化。
本发明的第2特征在于积层剥离容器,该容器包括(a)带有空气导入孔的合成树脂制的外层;以及(b)由具有弯曲模量为10000kg/cm2以下的柔性的合成树脂形成的,可剥离地积层于所述外层的内侧的内层。
在具有此第2特征的积层剥离容器中,由于作为内层的材料采用具有弯曲模量为10000kg/cm2以下的柔性的合成树脂,故在积层剥离容器的使用时随着内装液体的流出,从外层剥离的内层顺利地收缩变形。
在具有本发明的第2特征的积层剥离容器中,空气导入孔的设置位置没有限制,设在那里都可以。因而,把空气导入孔设在容器的颈部也可以,设在容器的筒部也可以。此外,空气导入孔的穿孔方法没有限定,是熔融手段也可以,用冲孔器打孔的手段也可以。
在具有本发明的第2特征的积层剥离容器中,虽然除了使内层的弯曲模量在10000kg/cm2以下而外,内层与外层的树脂材料没有限定,但最好是选择彼此容易剥离的树脂。
具有本发明的第2特征的积层剥离容器,包括颈部,可在此颈部的外层上形成空气导入孔。
具有本发明的第2特征的积层剥离容器,可以仅空气导入孔附近的内层预先局部地从外层剥离。这样一来,在使用时从内装液体流出初期开始,空气就顺利地流入外层与内层之间,内层的剥离很容易地进行,同时内层的收缩变形也顺利地进行。此外,由于在预剥离处理中仅使内层的一部分剥离,所以预剥离处理中的空气量有少量就足够了。在这种场合也是颈部的设置位置没有限制,穿孔方法没有限定。
具有本发明的第2特征的积层剥离容器,包括颈部,在此颈部的外层上形成空气导入孔,可以仅空气导入孔附近的内层预先局部地从外层剥离。
本发明的第3特征在于积层剥离容器,该容器包括(a)带有空气导入孔,外表面上设有由在成形容器形状之际形成的凸部或凹部构成的标记的合成树脂制的外层;以及(a)可剥离地积层于所述外层的内侧,一部分靠接合层与外层接合,此接合层配置在离开所述空气导入孔的位置的合成树脂制的内层。
在具有此第3特征的积层剥离容器中,由于在成形容器形状之际形成了标记,故接合部与标记的相互关系是明确的。因而,借助于设在外层的外表面上的标记,可以确实地认出积层剥离容器的圆周方向或轴线方向的位置及接合部的位置,通过以标记的位置为基准来设定空气孔的位置,可以确实地错开设置接合部与空气孔的位置。
在具有本发明的第3特征的积层剥离容器中,空气导入孔的设置位置没有限制,设在哪里都可以。因而,把空气导入孔设在容器的颈部也可以,设在容器的筒部也可以。此外,空气导入孔的穿孔方法没有限定,是熔融手段也可以,用冲孔器打孔的手段也可以。
在具有本发明的第3特征的积层剥离容器中,虽然内层与外层的树脂材料没有限定,但最好是选择彼此容易剥离的树脂。就内层而言,最好是选择柔性高的树脂。积层剥离容器的横截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圆形、椭圆形、矩形等各种形状均可以采用。
在具有本发明的第3特征的积层剥离容器中,把接合部沿积层剥离容器的轴线方向直线地设置也可以,或者沿圆周方向环状地设置也可以,在容器的筒部或颈部设成一点也可以。此外,标记设在与接合部一致的位置也可以,设在错开的位置也可以。
具有本发明的第3特征的积层剥离容器中,所述接合层可沿容器的轴线方向延伸。
本发明的第4特征在于带泵容器,该容器包括(a)由互相可剥离地积层的合成树脂的内层与外层构成、在外层上形成空气导入孔、仅使空气导入孔附近的内层预先局部地从外层剥离的容器体;以及(b)把缸体从所述容器体的颈部插入容器体内,借助于盖子气密地安装于所述颈部,在缸体的外圆周上设有与所述颈部的内圆面贴紧的法兰形密封部的泵。
在具有此第4特征的带泵容器中,在使用时从内装液体流出初期开始,空气就顺利地流入容器体的外层与内层之间,内层的剥离很容易地进行。此外,由于在对容器体进行预剥离处理时仅使内层的一部分剥离,所以预剥离处理中的空气量有少量就足够了。
在具有本发明的第4特征的带泵容器中,在容器体的预剥离处理中,使内层向内鼓出。然后,在把内装液体灌装进容器体之后,如把泵的缸体从容器体的颈部插入,则由于法兰密封部插入使颈部密封,所以容器体内的压力上长,先前鼓出的内层恢复原状,吹入内层与外层之间的空气从空气导入孔排出。可以把在预剥离处理时吹入内层与外层之间的空气在安装泵时完全排出,使鼓出的内层接触外层,也可以在泵安装结束后残留一部分空气,使内层与外层处于隔开的位置。
在具有本发明的第4特征的带泵容器中,空气导入孔的设置位置没有限制,设在哪里都可以。因而,把空气导入孔设在容器体的颈部也可以,设在容器体的筒部也可以。此外,空气导入孔的穿孔方法没有限定,是熔融手段也可以,用冲孔器打孔的手段也可以。
在具有本发明的第4特征的带泵容器中,虽然容器体的内层与外层的树脂材料设有限定,但最好是选择彼此容易剥离的树脂。就内层而言最好是选择柔性高的树脂。
本发明的第5特征在于带泵容器,该容器包括(a)由互相可剥离地积层的合成树脂的内层与外层构成、在外层上形成空气导入孔、仅使空气导入孔附近的内层预先局部地从外层剥离的容器体;(b)把缸体从所述容器体的颈部插入容器体内,借助于盖气密地安装于所述颈部的泵;以及(c)带有贴紧于所述泵的缸体外圆周的环形密封部,安装于所述容器体的颈部的中盖。
在具有此第5特征的带泵容器中,在使用时从内装液体流出初期开始,空气就顺利地流入容器体的外层与内层之间,内层的剥离很容易地进行。此外,由于在对容器体进行预剥离处理时仅使内层的一部分剥离,所以预剥离处理中的空气量有少量就足够了。
在具有本发明的第5特征的带泵容器中,在容器体的预剥离处理中,内层向内鼓出。然后,在把内装液体灌装进容器体并把中盖安装在容器体的颈部之后,如把泵的缸体从颈部插入,则由于缸的插入使与中盖的环状密封部之间密封,所以容器体内的压力上升,先前鼓出的内层恢复原状,吹入内层与外层之间的空气从空气导入孔排出。可以把在预剥离处理时吹入内层与外层之间的空气在安装泵时完全排出,使鼓出的内层接触外层,也可以在泵安装结束后残留一部分空气,使内层与外层处于隔开的位置。
在具有本发明的第5特征的带泵容器中,空气导入孔的设置位置没有限制,设在哪里都可以。因而,把空气导入孔设在容器体的颈部也可以,设在容器体的筒部也可以。此外,空气导入孔的穿孔方法没有限定,是熔融手段也可以,用冲孔器打孔的手段也可以。
在具有本发明的第5特征的带泵容器中,虽然容器体的内层与外层的树脂材料设有限定,但最好是选择彼此容易剥离的树脂。就内层而言最好是选择柔性高的树脂。
具有本发明的第5特征的带泵容器,还可以在缸体的外圆周面上从缸体的下端到位于泵安装后的中盖的密封部上方的部位形成窄槽或粗糙表面。
具有本发明的第5特征的带泵容器,也可以在中盖的密封部的密封面上形成窄槽或粗糙表面。
具有本发明的第5特征的带泵容器中,中盖的密封部可以向内向上突出,沿径向可弹性伸缩地形成。
本发明的第6特征在于积层剥离容器中空气导入孔的穿孔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从由相互可剥离地积层的合成树脂的内层与外层形成的积层剥离容器的颈部的外侧打进冲孔器;保留颈部的内层,用所述冲孔器的刀口切下外层而形成空气导入孔。
在具有此第6特征的穿孔方法中,由于用冲孔器的刀口切下外层而保留内层的壁厚,所以可仅在外层穿孔成空气导入孔,可以极其容易地形成大气导入孔。此外,由于用冲孔器的刀口穿孔,所以按筒状冲孔器刀口的形状形成空气导入孔,仅靠穿孔加工即可整洁地将孔整修,不需要整修加工。尤其是,如果成形容器在吹塑成形后在处于预定的温度期间实施本穿孔方法,则可以更容易而正确地形成空气导入孔。
本发明的第7特征在于穿孔装置,该装置包括(a)插入由相互可剥离地积层的合成树脂的内层与外层形成的积层剥离容器的颈部,与颈部的内层接触的座台;(b)支撑成可以接近和远离所述座台的,带有对着座台的筒状刀口的冲孔器;以及(c)把所述冲孔器最接近座台时的筒状刀口与座台之间的距离保持恒定的间隙保持机构。
具有此第7特征的穿孔装置乃是适合于实施具有所述第6特征的穿孔方法的发明的装置。
在具有本发明的第7特征的穿孔装置中,装置结构简单,而且可以简单地形成空气导入孔。此外,由于在切下外层的同时冲孔器挤压内层,所以穿孔时在空气导入孔的周围引起层间剥离,内层变得极易从外层剥离。
具有本发明的第7特征的穿孔装置可以包括调节机构,该机构调节所述冲孔器接近座台时筒状刀口与座台之间的距离。这样一来,通过靠调节机构调节筒状刀口与座台的间隙,即使外层壁厚有误差也能仅在外层穿孔出空气导入孔。
本发明的第8特征在于积层剥离容器的预剥离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在带有相互可剥离地积层的合成树脂的内层与外层的积层剥离容器的外层上开空气导入孔;从这个空气导入孔引入少量空气使仅空气导入孔附近的内层预先局部地从外层剥离。
在具有此第8特征的预剥离方法中,由于仅使内层的一部分剥离,所以预剥离处理中的空气量有少量就足够了,即使积层剥离容器的大小稍有变化也不用每次调节其空气量,操作很容易。从外层剥离了的内层,在剥离后再次与外层接触也可以,就处于从外层隔离的那个状态也可以。
在具有本发明的第8特征的预剥离方法中,空气导入孔的穿孔方法没有限定,通过把外层熔融来穿孔也可以,靠冲孔器仅把外层打通来穿孔也可以。
具有本发明的第8特征的预剥离方法中,作为积层剥离容器的内层最好是采用具有弯曲模量为10000kg/cm2以下的柔性的合成树脂。这样一来,在使用积层剥离容器之际,内层的剥离很容易进行,同时内层的收缩变形可顺利地进行。
本发明的第9特征在于积层剥离容器的预剥离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在带有相互可剥离地积层的合成树脂的内层与外层的积层剥离容器的外层上开空气导入孔;从这个空气导入孔引入少量空气使仅空气导入孔附近的内层预先局部地从外层剥离;然后把空气压入积层剥容器的内部,使引入内层与外层之间的空气排出;以及使剥离了的内层再次与外层接触。
在具有此第9特征的预剥离方法中,由于仅使内层的一部分剥离,所以预剥离处理中的空气量有少量就足够了,即使积层剥离容器的大小稍有变化也不用每次调节其空气量,操作很容易。虽然使一度从外层剥离了的内层再次与外层接触,但一度剥离了的内层可以很容易地再度从外层剥离。
在具有本发明的第9特征的预剥离方法中,空气导入孔的穿孔方法没有限定,通过把外层熔融来穿孔也可以,靠冲孔器仅把外层打通来穿孔也可以。
具有本发明的第9特征的预剥离方法中,作为积层剥离容器的内层最好是采用具有弯曲模量10000kg/cm2以下的柔性的合成树脂。这样一来,在使用积层剥离容器之际,内层的剥离很容易进行,同时内层的收缩变形可顺利地进行。
本发明的第10特征在于积层剥离容器的预剥离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在带有相互可剥离地积层的合成树脂的内层与外层的积层剥离容器的外层上开空气导入孔;从这个空气导入孔引入少量空气使仅空气导入孔附近的内层预先局部地从外层剥离;接着在把内装液体灌装在积层剥离容器中之后,把泵安装在积层剥离容器的颈部;在此泵安装期间,在把泵的缸体插入颈部时一边用密封件来密封缸体与颈部之间一边插入,由此至少把引入内层与外层之间的空气的一部分从空气导入孔排出。
在具有此第10特征的预剥离方法中,从空气导入孔排出的可以是事先引入内层与外层之间的空气的至少一部分,这意味着,可以把引入的空气在安装泵时完全排出,使内层与外层的内表面完全接触,也可以在泵安装后残留引入空气的一部分,使内层与外层处于隔开的位置。
在具有本发明的第10特征的预剥离方法中,由于仅使内层的一部分剥离,所以预剥离处理中的空气量有少量就足够了。而且,由于可以把使剥离了的内层全部或部分复原的工序与把泵安装于积层剥离容器的工序合成一道工序,所以可以简化带泵容器的制造工序。
在具有本发明的第10特征的预剥离方法中,空气导入孔的穿孔方法没有限定,通过把外层熔融来穿孔也可以,靠冲孔器仅把外层打通来穿孔也可以。
具有本发明的第10特征的预剥离方法中,通过调节为使内层从外层局部地剥离而从空气导入孔引入的空气量,可以调节泵安装后残留在内层里的空气量。
具有本发明的第10特征的预剥离方法中,密封件形成在泵的缸体的外圆周上,靠此密封件相对于颈部的滑动范围和所述空气导入孔的设置位置,可以调节在安装泵时从空气导入孔排出的空气量。
具有本发明的第10特征的预剥离方法中,把让泵的缸体插过的中盖固定于积层剥离容器的颈部,由此中盖构成所述密封件,靠插过此密封件的缸体的长度,可以调节在安装泵时从空气导入孔排出的空气量。
具有本发明的第10特征的预剥离方法中,把从空气导入孔引入的空气量与在安装泵时从空气导入孔排出的空气量设定成相同量,可以使剥离了的内层再次与外层接触。
本发明的第11特征在于积层剥离容器的预剥离装置,该装置包括(a)从设在带有相互可剥离地积层的合成树脂的内层与外层的积层剥离容器的外层上的空气导入孔,把空气供给内层与外层之间的第1空气供给部件;(b)把空气从所述积层剥离容器的颈部压入内部的第2空气供给部件;(c)向第1空气供给部件和第2空气供给部件供给压缩空气的压缩空气供给装置;(d)设在第1空气供给部件与压缩空气供给装置之间的压缩空气储存室;(e)分别设在压缩空气供给装置与压缩空气储存室之间、第1空气供给部件与压缩空气储存室之间、以及第2空气供给部件与压缩空气供给装置之间的电磁阀;以及(f)按预定的定时使所述电磁阀动作的控制手段。
具有此第11特征的预剥离装置乃是适合于实施具有第9特征的预剥离方法的装置,首先把压缩空气供给装置的压缩空气在压缩空气储存室中少量储存,接着把储存在压缩空气储存室中的压缩空气经第1空气供给部件从空气导入孔引入积层剥离容器的内层与外层之间,使空气导入孔附近的内层从外层剥离,然后把压缩空气经第2空气供给部件压入积层剥离容器的内部,使从外层剥离了的内层再次与外层的内表面接触。这一系列动作可通过靠控制手段控制电磁阀来正确而容易地进行。
具有本发明的第11特性的预剥离装置还可以包括调节手段,该手段能调节储存在压缩空气储存室中的压缩空气的储存量。如果像这样设置调节手段,则可以根据需要改变用来剥离内层的空气量。
具有本发明的第11特征的预剥离装置中,第1空气供给部件可以包括插入积层剥离容器的空气导入孔的喷嘴,此喷嘴在其前端及前端侧面开口,在把空气从第2空气供给部件压入积层剥离容器内时,供给内层与外层之间的空气可以经此喷嘴排气。这样一来,可以在把第2空气供给部件安装于积层剥离容器的状态下使引入内层与外层之间的空气完全排气,结果可以使剥离了的内层的整个表面复原,与外层的内表面接触。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积层剥离容器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穿孔装置的局部剖切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积层剥离容器的外观斜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积层剥离容器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内层剥离前的横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积层剥离容器的局部剖切主视图。
图7是从右侧看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积层剥离容器的纵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中的预剥离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9是放大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中的预剥离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中的预剥离装置的第1空气供给部件的左侧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中的预剥离装置的第1空气供给部件的局部剖切主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中的预剥离装置的空气配管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中的预剥离装置的空气量调整器的纵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中的预剥离装置的时序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积层剥离容器的局部剖切主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积层剥离容器的俯视图。
图17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积层剥离容器的右侧视图。
图18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预剥离时的积层剥离容器的局部剖切主视图。
图19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中的预剥离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20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的带泵容器的局部剖切主视图。
图21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中的带泵容器的容器体的局部剖切主视图。
图22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中的预剥离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的带泵容器中预剥离处理期间的容器体的局部剖切主视图。
图24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的带泵容器中预剥离处理期间的容器体的右侧视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的带泵容器中开始安装泵时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的带泵容器中泵安装结束时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6实施例的带泵容器中开始安装泵时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2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6实施例的带泵容器中泵安装结束时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29是本发明的第6实施例的带泵容器中的中盖的半剖视图。
图30是本发明的第7实施例的带泵容器中的泵的主视图。
图3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7实施例的带泵容器中泵安装结束时的剖视图。
图32是常规的带泵容器的泵的主视图。
图33是本发明的第8实施例的带泵容器中的中盖的半剖视图。
图3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9实施例的带泵容器中开始安装泵时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3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9实施例的带泵容器中泵安装结束时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36是本发明的第9实施例的带泵容器中的中盖的半剖视图。
图3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9实施例的带泵容器中内装液体的灌装状态的一个例子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形态以下将对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第1实施例〕图1是第1实施例的积层剥离容器A的主视图。积层剥离容器A带有外层1和内层2,是由吹塑成形形成的,由筒部3、颈部4、底部5构成。
外层由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制成,是保持容器的外观形状的部分, 内层由尼龙树脂制成,是可从外层剥离并可变形的内袋。外层1与内层2之间形成剥离部8,外层与内层的一部分纵向地接合形成接合层9。
在容器A的底部5,形成在成形时由模具的截坯部成形的突条6,在该突条6上设有多条压入对置的焊合层中的交错分布的咬入部7。
通过这样地设置突条6,即使用尼龙等接合性弱的树脂来构成内层2也可以牢固地焊合于外层1,能防止发生由层间剥离引起的裂缝,防止水分从容器底部侵入。
在颈部4中的内层2的上端,设有吹塑成形时由空气吹入部件形成的连接部10。
在颈部4的外层1上,设有由本发明的穿孔方法及装置形成的空气导入孔11。此空气导入孔11是用来把大气引入内层2与外层1之间的孔,是为了继续保持容器A的外观形状,顺利地进行内层2的剥离,使内装物完全流出而设的。
接下来,参照图2说明本发明的空气导入孔的穿孔方法和穿孔设备。
穿孔装置B在吹塑成形的容器A的清洗工序中配置,安装于可以上下和左右运动的支持台(未画出)上。
穿孔装置B由安装在支持部件20上的承受部件B1与切刀部件B2构成。
支持部件20设在支持台(未画出)上,包括支持轴21和导向杆22,该杆与支持轴21平行地配置,前端带有止动部23。
承受部件B1由固定于支持轴21并下垂的支持杆24与设在支持杆24的前端的座台25构成。
切刀部件B2由不能转动而能左右滑动地支承于支持轴21和导向杆22的滑动部件30、以滑动部件30下垂的支持杆31、及设于支持杆31前端且对着座台25设置的冲孔器32组成。
冲孔器32中,在前端形成圆筒状的筒状刀口,其内部设有把切片引出的通孔34。
此外,在所述支持杆31的基端设有螺纹孔35,在螺纹孔35中拧有作为止动部件的螺栓36,靠锁紧螺母37固定使之不能从一定位置错动。
当螺栓36的前端38碰到承受部件B1的支持杆24时,在筒状刀口33与座台25的承受面26之间形成间隙t。此间隙t的尺寸可以通过调节螺栓26相对于螺纹孔25的旋合位置来调整。而且,螺栓36与支持杆24构成间隙保持机构,螺纹孔35、螺栓36与锁紧螺母37构成调节机构。
在所述支持台上安装使滑动部件30左右运动的动作手段(未画出),使滑动部件30,在滑动部件30碰到导向杆22的前端的止动部23的待命位置,与螺栓36的前端38碰到承受部件的支持杆24的穿孔位置之间往复运动。
作为动作手段,可以选择可以与所述止动部件关联地驱动控制的电气或机械动作源与适当的传动手段,也可以采用手动机构。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由止动部件来限定滑动部件30的待命位置与穿孔位置,但是也可以不用止动部件而通过控制动作手段的动作范围来限定。
接下来,在说明此穿孔装置B的工作原理的同时,说明本发明的穿孔方法。
如上所述,穿孔装置B在清洗工序中配置,穿孔加工可在穿孔前的容器处于恢复常温之前的预定温度状态时进行。
在穿孔装置B的未工作状态,支持台位于上方以使容器A可以移动,因而支持部件20和承受部件B1、切刀部件B2也位于容器A的上方。
而且滑动部件30位于离支持部件20预定距离的待命位置。
随着穿孔前的容器A移动到预定位置,支持台相对于容器A而移到下方,设在支持部件20上的支持杆24插入容器A的颈部4,座台25被配置于与容器A的内层2接触的位置。
与此同时,该在滑动部件30上的切刀部件B2也与支持部件30一同下降,座台25与冲孔器32的筒状刀口33夹着容器A的颈部4的内层2、外层1对置。
接着,靠动作手段使滑动部件30沿X方向移动,冲孔器32移动到螺栓36的前端38碰到支持杆24。
这时,首先冲孔器32把容器A的颈部的内层2压在座台25的承受面26上,然后筒状刀口33压入容器A的颈部4的外层1,切下外层1而保留内层2,在外层1上穿孔出空气导入孔11。
由于可在容器A处于吹塑成型后的一定温度状态时进行穿孔加工,所以靠冲孔器32的切割是极其容易进行的。
穿孔加工一结束,滑动部件30沿Y方向移动返回待命位置,同时支持部件20向上方移动准备下一个容器的穿孔。
如果把冲孔器32前端的筒状刀口33与承受面26之间的间隙t调节成内层2的厚度,则可以仅在外层1上形成空气导入孔。
此外,虽然在吹塑成形中外层1的壁厚往往产生误差,但是如果使间隙t等于内层2的最小壁厚,则即使存在着壁厚误差也能仅在外层1上穿孔出空气导入孔11。
对于穿孔加工后的容器A,在下一道工序里,为了使外层1与内层2预先层间剥离,把空气从所穿出的空气导入孔11吹入,向内层2与外层1之间引入空气。
这时,由于在穿孔加工时在空气导入孔11的周围开始层间剥离,所以只要引入极少的空气就可很容易地进行全体的层间剥离。
利用本发明的穿孔方法及装置,可以极其容易地在容器A的颈部的外层1上形成空气导入孔11。此外,靠筒状刀口按预定形状形成导入孔,仅靠穿孔加工即可整洁地整修,所以没有后续加工的必要。而且,穿孔装置可以简单地构成。
〔第2实施例〕图3是第2实施例的积层剥离容器A的外观斜视图,图4是其俯视图,图5是筒部的横剖视图。
容器A包括截面呈椭圆形的筒部102,连接于筒部102的上部的肩部103,以及从肩部103的中央向上方直立延伸的圆筒形的颈部104。容器A从颈部104到筒部102的底部105其全体均由外层111与内层112积层构成。外层111与内层112虽然在一个带状的接合层113处相互接合,但在接合层113以外的部位外层111与内层112仅是接触,可以剥离。图5表示内层112从外层111剥离前的状态。
接合层113从颈部104的前端至筒部102的下缘沿容器A的轴线方向直线延伸,一直延伸到底部105的中心。
在容器A的颈部4中的外层111上,在圆周方向离接合层113距离180度的部位设空气导入孔114。空气导入孔14仅贯通外层111,不贯通内层112。
另外,在肩部103的外表面上,在圆周方向离接合层113及空气导入孔114距离90度的位置,并排形成作为圆周方向定位用标记的3个小突起(凸部)115。换句话说,俯视地观看时,在圆周方向上相对于突起115右边90度距离的位置上设接合层113,在圆周方向上相对于突起115左边90度距离的位置上设空气导入孔114。
在此容器A中,在颈部104中安装未画出的喷出泵,喷出泵的吸管从颈部104插入容器A内,把收容在内层112的内部的内装物抽上喷出。
随着内层112内的内装物的减少,内层112从外层111剥离并收缩。虽然从内层112的哪个部位开始收缩由内层112的壁厚分布等来决定,但通常从远离接合层113的位置开始。而且,在施行预剥离处理在灌装内装物之前预先使外层111与内层112剥离的场合,从预剥离处开始。
在内层112收缩之际,空气从空气导入孔114流入外层112与内层111之间,使内层112的收缩确实而顺利地进行。
此容器A如下制造。
首先,用挤出成形等手段形成具有与将要制造的瓶子对应的积层结构的积层型坯或积层料坯(以下称为积层型坯等)。在成形积层型坯等之际,在预定的位置横亘其全长地设置沿轴线方向延伸的接合层,在接合层以外使外层与内层可以剥离。
接着,把此积层型坯等置于吹塑成形模具之内,利用吹塑成形法成形为想要的瓶子形状。在吹塑成形模具中,在俯视呈椭圆形的容器A的肩部3的成形面的短轴侧设3个小凹部。这个凹部用来形成圆周方向定位标记用的突起115,吹塑成形时通过外层被挤入此凹部而形成突起115。
而且,在把积层型坯等置于模具内之际,如果积层型坯等的接合层置于呈椭圆形的肩部103的成形面的长轴位置,可以在圆周方向上离接合层113距离90度位置上形成突起115。
由于像这样在成形瓶子形状之际形成突起115,所以接合层113与突起115的相互位置关系是明确的。
像这样吹塑成形为想要的容器形状之后,利用所述第1实施例的穿孔装置,在颈部104中的外层111上穿出空气导入孔114。这时,俯视地观看把突起115放在前侧,如果在圆周方向上离突起115左边距离90度的位置的颈部104穿出空气导入孔114,则可以把空气导入孔114定位于接合层113的对侧(圆周方向上180度距离的位置),可以确实地避免接合层113与空气导入孔114位置重叠。
就是说,如果能确认肩部103的突起115的位置,则能判别接合层113的位置,而如果以突起115为基准确定空气导入孔114的穿孔位置,则可以把接合层113与空气导入孔114的设置位置确实地错开。
此外,如果用光传感器等探测突起115,则在把容器A置于穿孔装置之际可以根据传感器的探测信号控制容器A的姿势,控制取向,可以适应自动生产线。
再者,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在容器A的颈部104上穿出空气导入孔114用的是上述第1实施例的穿孔装置,但也可以用其他穿孔装置来穿孔,用熔融手段来穿孔也没关系。
用聚乙烯构成外层111,用尼龙构成内层112,用阿多玛( ド -,商品名,三井石油化学工业公司制)把外层111与内层112接合形成接合层113,制造本实施例的容器A时,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此外,为了降低内层112的透水性,在尼龙层的内侧积层一层阿多玛而构成内层112,制造容器A时,在此场合也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第3实施例〕图6是第3实施例的积层剥离容器A的局部剖切主视图,图7是从其侧面观看的纵剖视图。
积层剥离容器A带有外层201和内层202,由筒部203、颈部204和底部205构成。
外层201由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制成,是保持容器的外观形状的部分,内层202由尼龙制成,是可从外层剥离并可变形的内袋。容器A的外层201与内层202通过对共同挤出成形而得到的积层型坯进行吹塑成形来制造。
本实施例中,作为内层202的尼龙树脂,使用具有弯曲模量为650kg/cm2这样的极度柔性的尼龙6共聚体。
对于内层202来说,也可以采用以其他尼龙树脂为首的其他合成树脂材料。可是,如果采用例如弯曲模量为12000kg/cm2的尼龙12,则必须在积层面的整个面上进行预剥离处理,容器A的底部205处产生层间剥离。
因而,弯曲模量为10000kg/cm2以上的亦即弹性大的合成树脂材料,存在着预剥离处理的简易性,底部的层间剥离这样的问题,作为内层202的合成树脂材料,最好是具有起码弯曲模量为1000kg/cm2以下的柔性的材料。
外层201与内层202的一部分靠接合层206纵向接合。此接合层206是根据需要设置的,是在把外层与内层的原料共同挤出而形成积层型坯之际同时形成的。
在设置接合层206的场合,在内层202变形之际,在接合部位阻止高度方向上的变形,允许径向上的减少、收缩,使内装液体容易流出。
在容器A的底部205处设有突条207,在突条207中设有多个在吹塑成形时由模具的截坯部成形的咬入部208。
由于像这样设置带有咬入部208的突条207,即使用尼龙之类接合性弱的树脂来构成内层202,也能把内层202牢固地接合于外层201,防止层间剥离和底下开裂。
在颈部204中的内层202的上端,设有在吹塑成形时由空气吹入部件形成的止挡部209。靠此止挡部209来阻止内层202下沉。
在颈部204的外层201上穿设空气导入孔210。此空气导入孔210是用来把大气引入内层202与外层201之间的孔,是为了继续保持容器A的外观形状,顺利地进行内层202的剥离,使内装液体完全流出而设的。
此空气导入孔210是用上述第1实施例的穿孔装置来穿孔的,在容器A的颈部204的内部设置承受部件213的承受面212,从外部打入冲孔器211,靠冲孔器211前端的筒状刀口保留内层202的壁厚切下外层201而形成。
在此积层剥离容器A中,在灌装内装液体之前预先使内层202从外层201剥离,即施行预剥离处理。
参照图8至图13说明用于预剥离处理的预剥离装置C。
预剥离装置C包括从空气导入孔210引入预剥离用空气的第1空气供给部件220,及把容器A压在预定位置并从颈部204向容器A内送入空气的第2空气供给部件230。
第1空气供给部件220,带有内部设有通孔222的圆柱体221,在圆柱体221的前端设有喷嘴223,在圆柱体221的后端设有安装部224,在安装部224上设有与空气供给管旋合的内螺纹225。
如图10及图11中所示,喷嘴223的前端虽然成为开口222a,但是在端面上设有从通孔222连通到喷嘴223的侧面的开口222b。
在圆柱体221的后端设有圆柱部226,圆柱部226保持着缸C2的活塞杆227前端的连接端部227a,把第1空气供给部件220与缸C2连接起来。在圆柱部226内,在圆柱体221与连接端部227a之间插入弹簧228,当喷嘴223插入空气导入孔210时起缓冲部件的作用。
第2空气供给部件230,带有圆柱形块体231,在该块体内部设有从水平方向弯到垂直方向的通孔232。
在块体231的下端形成与容器A的颈部204连接以防止空气泄漏并压紧容器A的上端的连接部233,在此连接部233的中央设有通孔232的开口部232a。
在块体231的侧部,设有带有与空气供给管旋合的内螺纹235的安装部234。
在块体231的上面设有圆柱部236,圆柱部236保持着缸C1的活塞杆237前端的连接端部237a,把第2空气供给部件230与缸C1连接起来。在圆柱部236内,在块体231与连接端部237a之间插入弹簧238,在起缓冲作用的同时,在活塞杆237的下降位置,起着使块体231的连接部233以一定的弹簧压力压紧容器A的颈部204的作用。图8、图9及图10中X、Y表示空气供给的方向。
接下来参照图12说明空气供给系统。
使第2空气供给部件230上下往复动作的缸C1包括缸筒与活塞P1,从活塞P1延伸的活塞杆237的前端经弹簧238与第2空气供给部件230连接。在此缸C1的缸筒上设有检测活塞P1的下降位置与上升位置的行程开关LS1、LS2。
缸C1经操作用4气口电磁阀V4与恒压气罐(压缩空气供给装置)240连接,根据电磁阀V4的通·断动作向缸C1的2个供气口之一供给空气。
使第1空气供给部件220水平往复动作的缸C2包括缸筒和活塞P2,从活塞P2延伸的活塞杆227的前端经弹簧228与第1空气供给部件220连接。在此缸C2的缸筒上设有检测活塞P2的前进位置与后退位置的行程开关LS3、LS4。
缸C2经操作用4气口电磁阀V5与气罐240连接,根据电磁阀V5的通·断动作向缸C2的2个供气口之一供给空气。
第1空气供给部件220,经减压阀242、2气口电磁阀V1、空气量调整器250及3气口电磁阀V2,与恒压气罐240连接。
电磁阀V1通时,来自气罐240被减压阀242减压的预定压力的空气引入空气量调整器250,电磁阀V1断而电磁阀V2通时,把引入空气量调整器250的空气供给第1空气供给部件220。
第2空气供给部件230,经减压阀243和3气口电磁阀V3与气罐240连接。
电磁阀V3通时,来自气罐240被减压阀243减压的预定压力的空气供给第2空气供给部件230。
空气量调整器250,如图13中所示,由缸251、缸251的盖体252、板形流量设定部件253、安装在流量设定部件253上的环形密封件254、与设在盖体252上的内螺纹旋合且前端与流量设定部件253连接的位置调整螺丝255、调整旋钮安装端256、以及锁紧螺母257构成,在缸251的底壁与流量设定部件253之间形成压缩空气储存室258。
如上所述,根据电磁阀V1、V2的通·断,预定压力的空气被引入空气量调整器250的空气储存室258和管路,然后所引入的空气作为预剥离用空气经第1空气供给部件220引入容器A的外层201与内层202之间。
预剥离用空气的流量,虽然因容器A的大小而异,但即使1cc-3cc左右也足够了,因而空气量调整器250可以很小型的。
空气量的调整通过旋动位置调整螺丝255的调整旋钮安装端256以调整流量设定部件253的位置来进行。但是,由于如图9中所示由预剥离处理形成的剥离部215为容器A的颈部204与肩部的狭窄范围,故没有必要根据容器A的容量每次调整剥离部215的大小,只要开始时设定成预定量,即使容器A的大小稍有变化也没有必要重新调整。
接下来说明预剥离装置C。
预剥离装置C包括作为控制各电磁阀V1-V5的通断的手段的电气控制装置(未画出)。此控制装置在内部包括两个定时器T1-T2,以探测由传输机搬运的容器A是否保持在预定位置的位置信号S1为输入,以在预剥离处理结束时指示容器A的搬出的动作信号为输出。
参照图14的时序图说明预剥离装置C的动作及预剥离方法。
首先电源投入时电磁阀V1通,被减压的空气引入空气量调整器250,具有一定压力的空气被储存一定量。
接着位置信号S1输入,电磁阀V1断,电磁阀V4通,缸C1的活塞P1下降,到达行程终点时,第2空气供给部件230连接并压紧容器A的颈部204,同时行程开关LS1接通。
由于行程开关LS1接通,使电磁阀V5通,缸C2的活塞P2前进,到达其行程终点时,第1空气供给部件200的喷嘴223插入颈部204的空气导入孔210,由喷嘴223的前端挤压内层202,从外层1剥离,同时行程开关LS3接通。
由于行程开关LS3接通,使电磁阀V2和定时器T1接通,空气量调整器250中所储备的空气从第1空气供给部件220的喷嘴223的开口222a、222b引入外层201与内层202之间,使内层202的一部分剥离,形成剥离部215。这时,喷嘴223的前端随着空气导入孔210周围的内层202的剥离而前进,如图9中所示的侧面的开口222b与剥离部215完全连通。
如果定时器T1时间已到,则电磁阀V2断,电磁阀V3和定时器T2接通,从第2空气供给部件230把一定压力的空气压入容器A的内部,同时先前引入剥离部215的空气从喷嘴223的侧面的开口222b经第1空气供给部件220排出,最后使喷嘴223的前端后退到外层201,使内层202完全恢复原状态。
接着如果定时器T2时间已到,则电磁阀V3和电磁阀V5断,由第2空气供给部件230进行的空气压入停止,同时使缸C2的活塞P2后退,使第1空气供给部件220后退。
缸C2的活塞P2后退到行程终点,行程开关LS4接通时,电磁阀V4断,使缸C1的活塞P1上升,使第2空气供给部件230向上移动。
活塞P1到达行程终点的上升位置时,行程开关LS2接通,使电磁阀V1通,同时输出动作信号S2,把容器A从预剥离处理位置搬出。
如上所述,在形成了空气导入孔210的容器A被保持于预定的预剥离处理位置之后,由第1空气供给部件220把预剥离用空气从空气导入孔210引入外层201与内层202之间,使两层的一部分剥离,接着由第2空气供给部件220从容器A的颈部204压入空气,把先前引入的预剥离用的空气排出,内层202恢复原状态,即结束预剥离处理。
此实施例的积层剥离容器A中,由于作为内层202的材料采用具有弯曲模量为10000kg/cm2以下的柔性的合成树脂,所以在使用积层剥离容器A时,随着内装液体的流出,从外层201剥离的内层202顺利地收缩变形。
此外,由于仅使空气导入孔10附近的内层202预先局部地从外层剥离,所以在使用积层剥离容器A时从内装液体的流出初期开始,空气就顺利地流入外层201与内层202之间,内层202的剥离能很容易地进行。
此外,由于在预剥离处理时仅使内层202的一部分剥离,所以预剥离用的空气量有少量就足够了。而且,即使积层剥离容器A的大小稍有变化也没有必要每次调节空气量,操作很容易。
虽然在此实施例的积层剥离容器A中,把空气导入孔设在颈部204上,但是也可以把它们设在筒部203上。此外,虽然在此实施例中用打孔器手段穿孔空气导入孔210,但是也可以用熔融手段穿孔。
〔第4实施例〕图15是第4实施例的积层剥离容器A的局部剖切主视图,图16是俯视图,图17是侧视图。
积层剥离容器A,带有外层301和内层302,由筒部303、肩部304、颈部305和底部313构成。
外层301是保持容器A的外观形状的部分,最好是用高密度聚乙烯树脂来形成。
内层302是可从外层301剥离并可变形的内袋,用尼龙树脂、EVOH(环丙基甲酸乙烯基共聚物乳胶)等具有柔性的树脂来形成。
不言而喻,外层301与内层302的材料不限于实施例的树脂,只要是具有上述性能的材料就可以。
容器A的外层301与内层302,可以通过把共同挤出成形得到的积层型坯吹塑成形来制造。
在颈部305的外层301上穿设空气导入孔306。此空气导入孔306是用来把大气引入外层301与内层302之间的孔,是为了继续保持容器A的外观形状,顺利地进行内层302的剥离,使内装液体完全流出而设的。此空气导入孔306可用上述第1实施例的穿孔装置来穿孔。
在颈部305中的内层302的上端,设有在吹塑成形时靠空气吹入装置的芯模形成的止挡部307。靠此止挡部307可以阻止内层302的下沉。但是,在把外层301与内层302的一部分用接合层接合的场合,也可以设有止挡部307。
在空气导入孔306附近,靠在预剥离处理中吹入的空气,内层302从外层301剥离而向内突出,形成鼓出部309,邻接此鼓出部309在外层301与内层302之间形成空间部308。
现在说明预剥离处理,预剥离处理在把内装液体向容器A灌装之前施行。
在预剥离处理中如图18中所示使用预剥离装置310。如图19中所示,预剥离装置310,在内侧被穿孔出通孔311,在前端部形成喷嘴312。
在喷嘴312中设有开口于前端面的开口311a和与喷嘴侧面连通的开口311b,从开口311b向下方吹出空气。
在预剥离处理时,把预剥离装置310的喷嘴312插入颈部305的空气导入孔306,吹入一定量的预剥离用的空气,首先颈部305周围的内层302剥离,接着肩部304和筒部303的上部进行剥离,由图16及图17中所示的线302b所包围的部分的内层302从外层301剥离,形成鼓出部309。
在预剥离处理中,只要吹入的空气量使剥离了的内层302a至少鼓出到颈部305的内侧,即可形成鼓出部309。
虽然在上述第3实施例中,在使内层从外层剥离之后,由颈部压入空气把预剥离用空气排出,使剥离了的内层恢复原状态与外层接触,但是在此第4实施例中,把由剥离了的内层302a所形成的鼓出部309保持于原封不动的状态。
在此预剥离处理之后,用电视摄像机等从颈部305的上方观测鼓出部309,检查预剥离处理是否确实地进行,然后移出。
接下来说明内装液体对此容器A的灌装。
虽然一般来说内装液体灌装之后容器A的上部空间取决于容器A的容量和内装液体的灌装量,但是把预定量的内装液体灌装于像此实施例这样带有鼓出部309的容器A中时,灌装后的上部空间按鼓出部309的大小相应地减小,此时的液面La如图18中所示与未形成鼓出部309时的液面Lb相比,按鼓出部309所排开的容量上升。
由于鼓出部309处液压很低,而且即使是具有柔性的内层302也有一定程度的保形性,所以即使在内装液体灌装之后预剥离用的空气也极少排出,鼓出部309的形状即使在内装液体灌装之后也大体上保持。
把盖子装于颈部时,由于大气不进入容器A内,所以预剥离用空气不被排出,液面La保持恒定。
此实施例中,由于可以借助鼓出部309的大小即空间部308的容量控制内装液体灌装之后的上部空间的减少,灌装后液面的上升高度,所以通过调整预剥离用的空气量,即使是同一灌装量,也能很容易地使液面上升到颈部305。
对于容器A的容量大者也是如此。因而,虽然常规上如果容器A的容量变大则液面下降到颈部305以下,或者肩部304以下的筒部303的上端附近,内装液体灌装之后的上部空间变大,在搬运容器时液面摇荡,起泡沫,但是在带有鼓出部309的本实施例的容器A中,如果按预定来设定鼓出部309的大小,则可以使液面上升到颈部305,在搬运容器A时可以减少液面摇荡和内装液体摇动等。
而且,由于灌装之后的上部空间小,消费者把容器A拿在手中时可以得到充实感。
此外,在预剥离处理时,不需要为了排出预剥离用的空气而向容器A内压入空气的工序,制造工序简易了。
而且,由于没有通过向容器A内压入空气使内层302与外层301贴紧,所以在使用容器A时内层302的剥离性可以提高。
此外,通过从容器A的颈部305上方观察,可以简单地确认检查预剥离处理的状态。
〔第5实施例〕图20是第5实施例的带泵容器的局部剖切主视图,带泵容器包括带有外层401与内层402的容器体(积层剥离容器)D,和安装在容器体D上的泵E。
首先说明容器体D。如图23和图24中所示,容器体D由筒部403、肩部404、颈部405和底部413构成。
外层401是保持容器A的外观形状的部分,最好是用高密度聚乙烯树脂来形成。
内层402是可从外层401剥离并可变形的内袋,用尼龙树脂、EVOH(环丙基甲酸乙烯基共聚物乳胶)等具有柔性的树脂来形成。
不言而喻,外层401与内层402的材料不限于实施例的树脂,只要是具有上述性能的材料就可以。
容器体D的外层401与内层402,可以通过把共同挤出成形得到的积层型坯吹塑成形来制造。
在颈部405的外层401上穿设空气导入孔406。此空气导入孔406是用来把大气引入外层401与内层402之间的孔,是为了继续保持容器体D的外观形状,顺利地进行内层402的剥离,使内装液体完全流出而设的。此空气导入孔406可用上述第1实施例的穿孔装置来穿孔。
在颈部405中的内层402的上端,设有在吹塑成形时靠空气吹入装置的芯模形成的止挡部407。靠此止挡部407可以阻止内层402的下沉。但是,在把外层401与内层402的一部分用接合层接合的场合,也可以没有止挡部407。
在空气导入孔406附近,靠在预剥离处理中吹入的空气,内层402从外层401剥离而向内突出,形成鼓出部409,邻接此鼓出部409在外层401与内层402之间形成空间部408。
现在说明预剥离处理,预剥离处理在把内装液体向容器体D灌装之前施行。
在预剥离处理中如图21中所示使用预剥离装置410。如图22中所示,预剥离装置410,在内侧被穿孔出通孔411,在前端部形成喷嘴412。
在喷嘴412中设有开口于前端面的开口411a和与喷嘴侧面连通的开口411b,从开口411b向下方吹出空气。
在预剥离处理时,把预剥离装置410的喷嘴412插入颈部405的空气导入孔406,吹入一定量的预剥离用的空气,首先颈部405周围的内层402剥离,接着肩部404和筒部403的上部进行剥离,由图23及图24中所示的线402b所包围的部分的内层402从外层401剥离,形成鼓出部409。
预剥离装置410与包括空气量调整器的空气供给装置连接,利用上述空气量调整器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简单地调整预剥离用空气的供给量。
在此实施例中,空气导入孔406穿孔在颈部405的外层401上, 因此当把泵E安装于容器体D时,有空气导入孔406被泵E的盖420遮盖的效果。但是,也可以把空气导入孔406设在容器体D的肩部404的上端,或者肩部404或筒部403的适当部位。
虽然在上述第3实施例中,在使内层从外层剥离之后,由颈部压入空气把预剥离用空气排出,使剥离了的内层恢复原状态与外层接触,但是在此第5实施例中,把由剥离了的内层402a所形成的鼓出部409保持于原封不动的状态。
把预定量的内装液体灌装于此容器体D时,灌装后的上部空间按鼓出部409的大小相应地减小,此时的液面La如图21中所示与未形成鼓出部409时的液面Lb相比,按鼓出部409所排开的容量上升。
由于鼓出部409处液压很低,而且即使是具有柔性的内层402也有一定程度的保形性,所以即使在内装液体灌装之后预剥离用的空气也极少排出,鼓出部409的形状即使在内装液体灌装之后也大体上保持。
虽然是把泵E安装于像这样灌装了内装液体的容器体D,但首先参照图20和科26说明泵E。
泵E由盖子420、内部包括活塞与阀装置的缸体421及活塞的操作部件422构成。
缸体421的上端固定着带有使活塞杆穿过的通孔的盖423,上部外圆周上设有安装法兰424。
缸体421的下端设有向外突出的法兰形密封部425。密封部425形成为在安装泵E时与容器体D的颈部405的内圆周面405a接触,以便在与颈部405之间保持气密。
在缸体421的下部连接着阀座筒426,吸上管427从阀座筒426向下延伸。排出内装液体的排出管428从操作部422延伸。
由于泵E的内部结构是公知技术,故参照图面的详细说明省略,借助于操作部件422的按压操作和装在缸体421内的压缩弹簧的复位力,活塞上下运动,随着操作部件422的操作而排出一定量的内装溶液。
然后,在下降位置上转动操作部件422,在盖体423上卡住,则把活塞保持在最下降位置,同时把设在缸体421底部的阀部件固定于关闭位置,以便在安装泵E时和不使用时阻止吸上管427与缸体421之间的液体流动。
泵E的安装与一般的带泵容器相同,通过把盖子420固定在颈部405上来进行,与颈部405之间夹着缸体421的安装法兰424,密封圈430。
接下来参照图25和图26说明在安装泵E时密封部425的作用,液面的变动。
图25表示把吸上管427和阀座筒426插入容器体D,缸体421的密封部425与颈部405的内圆周上端405b接触,容器体D被密封时的状态,图26表示泵E的安装结束时的状态。
成为图25中所示的密封状态时,容器体D的上部空间与安装前相比减少了已插入容器体D内的泵部件(阀座筒426和吸上管427)的体积,液面L1从安装前的液面La(参见图21)稍有上升,上升量与已插入液体中的吸上管427的体积相当。
接着,从图25中所示的状态向下按泵E时,密封部425沿着颈部405的内圆周面405a下降,直到到达与空气导入孔406对应的位置,在把存在于空间部408内的预剥离用空气排出的同时使液面下降。
密封部425到达与空气导入孔406对应的位置时,内层402把空气导入孔406堵住,预剥离用空气停止排出。
此后,直到密封部425到达颈部405的内圆周的下端405c之间,预剥离用空气不排出,只是容器体D内的空气被压缩。
密封部425从下端405c向下离开时,容器体D的密封解除,被压缩的空气通过缸体421与颈部405之间流出。
在空气导入孔406在颈部405以外形成的场合,随着泵E的按下,直到密封部425到达颈部405的下端405c,存在于空间部8内的预剥离用空气排出,密封部425从下端405c向下离开时,容器体D的密封解除,预剥离用空气停止排出。
密封部425到达颈部405的下端405c之后,进一步按下泵E时,液面按与插入液体内的缸体421的体积相当的量上升,在把盖子420固定于颈部405时液面成为L2。
泵安装结束之后,由于容器体D被牢固密封,所以预剥离用空气不再排出,容器体D的上部空间和液面保持恒定而不变动。
接下来,说明容器体D的上部空间与预剥离用空气的空气量的关系。
首先说明预剥离用空气的空气量,如令泵安装前由于预剥离处理而充入空间部408的预剥离用空气的初期空气量为Qa,泵安装时从空间部408排出的排出空气量为Qb,泵安装后残留在空间部408中的预剥离用空气的残留空气量为Qc,则它们之间成立下式的关系。
Qa=Qb+Qc初期空气量Qa可由与预剥离装置410连接的空气供给装置的空气量调整器来调节。
排出空气量Qb可根据容器体D的形状、尺寸求出。
另外,虽然泵安装时被密封的容器体D内的空气,随着缸体421的按下而被压缩,但是在空气导入孔406未被堵住的场合,容器体内的空气靠内层402的变形而与大气压等压,空气的压缩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如令颈部405的内圆周405a的半径为r,从颈部405的上端405b至空气导入孔406的高度为h则排出空气量Qb可用下式表达。
Qb=πr2h在空气导入孔406在颈部405以外形成的场合,如令颈部405的内圆周405a的半径为r,从颈部405的上端405b至下端405c的高度为ha则排出空气量Qb可用下式表达。
Qb=πr2ha式中,半径r、高度h、ha都是由容器体D的设计来决定的规定的数值,所以排出量Qb为恒定值。
虽然残留于空间部408的残留空气量Qc可以根据初期空气量Qa与排出空气量Qb之差(Qc=Qa-Qb)求出,但是由于Qb为恒定值,所残留空气量Qc,可以通过调节初期空气量Qa来任意地设定。
接下来说明泵安装之后容器体D的上部空间。
虽然关于泵安装时上部空间与液面的变动也可以定量地解析,但是由于该解析很复杂,而且详细的解析也没有必要,所以通过把本实施例与常规容器的情况,就泵安装之后的上部空间进行比较,即可明白本实施例的作用。
泵安装之后上部空间的容积等于从容器体D的容积减去灌装的内装液体的体积和插入容器体D内的泵部件(缸体421、阀座筒426、吸上管427等)的体积之差。
如令设有鼓出部409的容器体,换句话说内层恢复原状态的容器体的上部空间容积为Vo,则由于容器体的容积、内装液体的体积是已知的,泵部件的体积是可以根据其形状和尺寸确定的值,所以Vo为恒定值。
如令形成鼓出部409的容器体D的上部空间的容积为V,则由于内装液体的体积和插入容器体D内的泵部件的体积与常规者没有变化,所以本实施例的上部空间的容积V由于鼓出部409的存在而减少,减少量为存在于空间部408内的预剥离用空气的残留空气量Qc。
因而,本实施例的上部空间的体积V可用下式求出。
V=Vo-Qc=Vo-(Qa-Qb)上式中,由于Vo是恒定值,Qb也是恒定值,所以上部空间的容积V可以作为随初期空气量Qa而变化的量求出。
这里,上部空间的容积V的值为负值意味着内装液体从颈部溢出,不言而喻必须设定使V>0的Qa。
此外,在设定成Qa<Qb的场合,在缸体420下降的过程中,虽然从当从空间体408排出的空气量变成等于初期空气量Qa的时刻起直到密封部425到达颈部405的内圆周面下端405c为止空气只是被压缩,但是由于内装液体是不可压缩的,所以泵插入时的上部空间的容积必须大于从颈部405的容积减去初期空气量Qa所得到的值。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例的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由于初期空气量Qa可以利用空气供给装置的空气量调整器来调节,所以通过调节Qa可以把泵E安装之后的上部空间的容积V和液面高度很容易地调节到想要的位置。
当使初期空气量Qa等于排出空气量Qb时,空间部408内的预剥离用空气完全排出,内层402的剥离部402a恢复原状态,可以使内层402的剥离部分402a与外层1接触。
因而,在此场合,即使在预剥离处理工序中在把预剥离用空气引入外层401与内层402之间后设有从容器体D的颈部405压入空气,也可以在泵安装时使内层402恢复原状态。
如果加大初期空气量Qa,则残留于空间部408中的残流空气量Qc加大,与使内层402的剥离部402a恢复原状态的场合相比,上部空间减小,液面上升。
如果通过按预定设定初期空气量Qa,使上部空间的容积V等于或小于从颈部405的容积减去存在于颈部405内的泵E的缸体421的体积得到的数值,则可以很容易地使液面位于颈部405内。
因而,即使是容器体D的容量大,泵安装前的上部空间大而液面降低到容器体D的肩部404的下端附近的带泵容器,也能简单地在泵安装之后使液面上升到颈部405,可以在搬运容器体D时减少液面的摇荡,内装物的摇动,阻止泡沫或气体的发生。
〔第6实施例〕参照图27至图29说明第6实施例的带泵容器。
第6实施例的带泵容器与上述第5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不是在泵E的缸体421的外圆周下端设密封部425,而是把密封部件形成在固定于容器体D的颈部405的中盖F上。
中盖F为合成树脂制,由在上端设有法兰431的圆筒部432和设在圆筒部432的下端的向内突出的环形密封部433构成。
密封部433内圆周的配合面434贴紧缸体421的外圆周,在泵安装时起密封容器体D的作用。
在安装泵E时,首先把中盖F固定于颈部405,然后把泵E的缸体421插入中盖F内。
缸体421的下端与密封部433配合时容器体D被密封,如果把泵E进一步按下,则按从密封部433插入的缸体421的体积,空间部409内的预剥离用空气从空气导入孔406排出。
由于容器体D内处于密封状态,在泵E下降的同时液面下降,液面从L1变成L2,但是缸体421到达液面时,插入液体内的缸体421的体积置换从空间体408的排出空气量,液面不再变化。
把缸体421按下到最下降位置后,把盖子420固定于颈部405即把泵E安装于容器体D。
泵安装后,由于容器体D被牢固密封,所以空间体内的空气不再排出,容器体D的上部空间和液面保持恒定而不变动。
接下来说明此实施例的场合中上部空间与预剥离用空气的空气量的关系。
如令泵安装前由于预剥离处理而充入空间部408的预剥离用空气的初期空气量为Qa,泵安装时从空间部408排出的排出空气量为Qb,泵安装后残留在空间部408中的预剥离用空气的残留空气量为Qc,没有鼓出部409的场合的容器体D在泵安装后的上部空间的容积为Vo,有鼓出部409的本实施例的容器体D在泵安装后的上部空间的容积为V(但是,此第6实施例的场合的上部空间是指中盖F的密封部433以下的空间。),泵E安装于容器体D时,从密封部433至缸体421下端的长度为S,缸体421的半径为rc,并且不考虑容器体D内的空气的压缩,则排出空气量Qb可用下式表达。
Qb=πrc2S排出空气量Qb可以根据泵部件(缸体421)的尺寸求出,是恒定值。
在上部空间的体积V、Vo之间,与第5实施例同样,下式的关系成立。
V=Vo-Qc=Vo-(Qa-Qb)式中,由于Vo是恒定值,Qb也是恒定值,所以带有鼓出部409的本实施例的场合的上部空间的容积V就随初期空气量Qa而变化。
因而,在第6实施例的场合通过调节初期空气量Qa也具有与第5实施例同样的作用效果。
而且,在第6实施例中,由于把中盖F固定于颈部405内,所以可以比第5实施例更进一步的减小上部空间。
如上所述,在泵安装时在使泵E降下之际,虽然在从缸体421的下端与环形密封部433配合起至到达液面为止之间液面下降,但是在这以后液面不再变化。
在把内装液体灌装到中盖F的密封部433附近的场合,虽然液面由于吸上管427等的插入而稍有上升,但是因为此后液面的移动很小,所以还具有可以在内装液体灌装时事先预测液面高度的作用效果。
由于通过把泵E安装于容器体D而排出空间部408内的空气,所以在预剥离处理时,不需要为了排出预剥离用的空气而向容器A内压入空气的工序,制造工序简易了。
此外,通过从容器A的颈部305上方观察,可以简单地确认检查预剥离处理的状态。
此外,由于容器体D的上部空间小,所以即使在消费者把带泵容器拿在手中时也没有内装液体的摇动,可以给消费者充实的感觉,可以提高商品价值。
〔第7实施例〕参照图30和图31说明第7实施例的带泵容器。
在上述第6实施例的带泵容器中,在把初期空气量Qa设定得小于排出空气量Qb的场合(Qa<Qb),从成为Qa=Qb时起液面随着缸体421的降下而上升,容器体D内的空气被压缩。
对于第5实施例的带泵容器来说,由于当设在缸体421上的密封部425从颈部405的下端405c下降时密封状态被解除,所以被压缩的空气向大气流出而不产生什么问题。
与此相反,在第6实施例的场合中,由于中盖F的密封部434贴紧缸体421的外圆周面,密封状态一直保持到最后,所以产生容器体D内的空气被压缩,容器体D内的压力升高的问题。
为了回避这个问题,当然必须把初期空气量Qa调节成使上部空间不为负值,另外还可提供被压缩空气逃逸的手段。
第7实施例是提供了此压缩空气逃逸的手段的带泵容器。
在常规的泵中,如图32中所示,为了使内装液体一直流出到最后,有的在缸体421的外圆周面上刻出空气流通的窄槽421a。然而,对常规泵来说,槽421a的上端不达到中盖F的密封部433。
在第7实施例的带泵容器中,如图31中所示从缸体421的下端起起码到达到密封部433之间的缸体421的外圆周面上刻有窄槽421a,以此槽421作为压缩空气逃逸手段。
由于中盖F的环形密封部433的配合面434贴紧槽421a的外圆周面,所以虽然空气在缸体421与密封部433之间流通,但内装液体因为有粘性而不能流通。
因而,当Qa≤Qb而容器体D内的空气被压缩时,压缩空气通过槽421a流出,容器体D内的压力不上升。
虽然在此实施例中,在缸体421的外圆周面上刻出窄槽421a作为压缩空气逃逸手段,但是也可以在缸体421的外圆周面上施行喷丸处理形成粗糙面,以此粗糙面构成压缩空气逃逸手段。
〔第8实施例〕参照图33说明第8实施例的带泵容器。
虽然在上述第7实施例中,在泵E的缸体421的外圆周面上形成槽或粗糙面作为压缩空气逃逸手段,但是在第8实施例中则是在中盖F的配合面434上设窄槽或粗糙面434a,以这些作为压缩空气逃逸手段。
这种场合里,有可以原封不动地使用常规的缸体421的优点。
〔第9实施例〕参照图34至图37说明第9实施例的带泵容器。
第9实施例也是在中盖F上提供压缩空气逃逸手段。
第9实施例的带泵容器中所用的中盖F,如图36中所示,包括法兰431、圆筒部432及从圆筒部432的下端向内向上突出的环形挠性密封部435,此密封部435贴紧泵E的外圆周面。
中盖F用软质的合成树脂形成,密封部435在容器体D内的压力上升时弹性变形,前端435a扩张,与缸体421的外圆周面之间形成间隙,压缩空气或内装液体可以通过此间隙流出。
因而,由于把初期空气量Qa设定成小于排出空气量Qb(Qa<Qb),所以即使容器体D内的空气压缩时,压缩空气也能从上述间隙流出。
对于第9实施例来说,由于挠性密封部435向内向上突出,所以如果把内装液体灌装之后泵安装之前的上部空间设定成等于泵E的阀座筒426与吸上管427的体积,则由于在泵安装之后液面上升到密封部435,此后液面不再变化,所以如图37中所示,具有可以很容易地使内装液体完全充满中盖F的内部这样的特别的作用效果。
这种场合,即使有时液面上升得超过密封部435,只要数量不大也没有问题,因为可以从间隙逃逸。
另外,在第7实施例、第8实施例、第9实施例的带泵容器中,不言而喻,在把初期空气量Qa设定得大于排出空气量Qb的场合(Qa≥Qb),可以具有与第6实施例同样的作用效果。
另外,虽然在第5实施例至第9实施例的带泵容器中,作为泵E表示了一般使用形式的泵,但不限定于实施例的泵结构,只要是泵的缸体部件插入容器体D内,靠操作部件的操作吸上一定量的内装液体并排出之,均可包含于本发明中的泵。
工业实用性本发明的积层剥离容器,内层能从外层确实而容易地剥离,可以用作盛装化妆品液、洗发香波液或染发液等各种液体,特别适用于带泵容器。
权利要求
1.一种积层剥离容器,该容器包括(a)带有空气导入孔的合成树脂制的外层;以及(b)可剥离地积层于所述外层的内侧,仅在所述空气导入孔附近预先局部地从外层剥离的合成树脂制的内层。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积层剥离器,该容器包括颈部,在此颈部的外层上设有空气导入孔,此空气导入孔通过从外层的外部打进冲孔器,保留内层而切下外层来形成。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积层剥离容器,该容器包括颈部,在此颈部的外层上形成空气导入孔,从外层预先局部地剥离的内层向颈部内方鼓出而形成鼓出部。
4.一种积层剥离容器,该容器包括(a)带有空气导入孔的合成树脂制的外层;以及(b)由具有弯曲模量为10000kg/cm2以下的柔性的合成树脂形成的,可剥离地积层于所述外层的内侧的内层。
5.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积层剥离容器,该容器包括颈部,在此颈部的外层上形成所述空气导入孔。
6.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积层剥离容器,其中仅所述空气导入孔附近的内层预先局部地从外层剥离。
7.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积层剥离容器,该容器包括颈部,在此颈部的外层上形成所述空气导入孔,仅空气导入孔附近的内层预先局部地从外层剥离。
8.一种积层剥离容器,该容器包括(a)带有空气导入孔,外表面上设有由在成形容器形状之际形成的凸部或凹部构成的标记的合成树脂制的外层;以及(b)可剥离地积层于所述外层的内侧,一部分靠接合层与外层接合,此接合层配置在离开所述空气导入孔的位置的合成树脂的内层。
9.如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积层剥离容器,其中所述接合层沿容器的轴线方向延伸。
10.一种带泵容器,该容器包括(a)由相互可剥离地积层的合成树脂的内层与外层构成的容器体,其中在外层上形成空气导入孔,仅使空气导入孔附近的内层预先局部地从外层剥离;以及(b)把缸体从所述容器体的颈部插入容器体内,借助于盖子气密地安装于所述颈部,在缸体的外圆周上设有与所述颈部的内圆周面贴紧的法兰形密封部的泵。
11.一种带泵容器,该容器包括(a)由相互可剥离地积层的合成树脂的内层与外层构成的容器体,其中在外层上形成空气导入孔,仅使空气导入孔附近的内层预先局部地从外层剥离;(b)把缸体从所述容器体的颈部插入容器体内,借助于盖子气密地安装于所述颈部的泵;以及(c)带有贴紧于所述泵的缸体外圆周的环形密封部,安装于所述容器体的颈部的中盖。
12.如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带泵容器,其中在所述缸体的外圆周面上,从缸体的下端到位于泵安装后的中盖的密封部上方的部位形成窄槽或粗糙表面。
13.如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带泵容器,其中在所述中盖的密封部的密封面上形成窄槽或粗糙表面。
14.如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带泵容器,其中所述中盖的密封部向内向上突出,沿径向可弹性地伸缩地形成。
15.积层剥离容器中空气导入孔的穿孔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从由相互可剥离地积层的合成树脂的内层与外层形成的容器体的颈部的外侧打进冲孔器;保留颈部的内层,用所述冲孔器的刀口切下外层而形成空气导入孔。
16.一种穿孔装置,该装置包括(a)插入由相互可剥离地积层的合成树脂的内层与外层形成的积层剥离容器的颈部,与颈部的内层接触的座台;(b)支撑成可以接近和远离所述座台的,带有对着座台的筒状刀口的冲孔器;以及(c)把所述冲孔器最接近座台时的筒状刀口与座台之间的距离保持恒定的间隙保持机构。
17.如权利要求16中所述的穿孔装置,该装置包括调节所述冲孔器最接近座台时的筒状刀口与座台之间的距离的调节机构。
18.积层剥离容器的预剥离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在带有相互可剥离地积层的合成树脂的内层与外层的积层剥离容器的外层上开空气导入孔;从这个空气导入孔引入少量空气使仅空气导入孔附近的内层预先局部地从外层剥离。
19.如权利要求18中所述的积层剥离容器的预剥离方法,其中所述积层剥离容器的内层用具有弯曲模量为10000kg/cm2以下的柔性的合成树脂来形成。
20.积层剥离容器的预剥离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在带有相互可剥离地积层的合成树脂的内层与外层的积层剥离容器的外层上开空气导入孔;从这个空气导入孔引入少量空气使仅空气导入孔附近的内层预先局部地从外层剥离;然后把空气压入积层剥离容器的内部,使引入内层与外层之间的空气排出;以及使剥离了的内层再次与外层接触.
21.如权利要求20中所述的积层剥离容器的预剥离方法,其中所述积层剥离容器的内层用具有弯曲模量为10000kg/cm2以下的柔性的合成树脂来形成。
22.积层剥离容器的预剥离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在带有相互可剥离地积层的合成树脂的内层与外层的积层剥离容器的外层上开空气导入孔;从这个空气导入孔引入少量空气使仅空气导入孔附近的内层预先局部地从外层剥离;接着在把内装液体灌装在积层剥离容器中之后,把泵安装在积层剥离容器的颈部;在此泵安装期间,在把泵的缸体插入颈部时一边用密封件来密封缸体与颈部之间一边插入,由此至少把引入内层与外层之间的空气的一部分从空气导入孔排出。
23.如权利要求22中所述的积层剥离容器的预剥离方法,其中通过调节为使内层从外层局部地剥离而从空气导入孔引入的空气量,来调节泵安装后残留在内层里的空气量。
24.如权利要求22中所述的积层剥离容器的预剥离方法,其中所述密封件形成在泵的缸体的外圆周上,靠此密封件相对于颈部的滑动范围和所述空气导入孔的设置位置,来调节在安装泵时从空气导入孔排出的空气量。
25.如权利要求22中所述的积层剥离容器的预剥离方法,其中所述容器包括固定于颈部并让所述泵的缸体插过的中盖,由此中盖构成所述密封件,靠插过此密封件的缸体的长度,来调节在安装泵时从空气导入孔排出的空气量。
26.如权利要求22中所述的积层剥离容器的预剥离方法,其中把从空气导入孔引入的空气量与在安装泵时从空气导入孔排出的空气量设定成相同量,使剥离了的内层再次与外层接触。
27.积层剥离容器的预剥离装置,该装置包括(a)从设在带有相互可剥离地积层的合成树脂的内层与外层的积层剥离容器的外层上的空气导入孔,把空气供给内层与外层之间的第1空气供给部件;(b)把空气从所述积层剥离容器的颈部压入内部的第2空气供给部件;(c)向第1空气供给部件和第2空气供给部件供给压缩空气的压缩空气供给装置;(d)设在第1空气供给部件与压缩空气供给装置之间的压缩空气储存室;(e)分别设在压缩空气供给装置与压缩空气储存室之间、第1空气供给部件与压缩空气储存室之间、以及第2空气供给部件与压缩空气供给装置之间的电磁阀;以及(f)按预定的定时使所述电磁阀动作的控制手段。
28.如权利要求27中所述的积层剥离容器的预剥离装置,该装置还包括调节手段,该手段能调节储存在所述压缩空气储存室中的压缩空气的储存量。
29.如权利要求27中所述的积层剥离容器的预剥离装置,其中所述第1空气供给部件包括插入积层剥离容器的空气导入孔的喷嘴,此喷嘴在其前端和及前端侧面开口,在把空气从第2空气供给部件压入积层剥离容器内时,供给内层与外层之间的空气经此喷嘴排气。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积层剥离容器(A)包括带有空气导入孔(10)的合成树脂外层(1)和可剥离地积层于该外层内侧的合成树脂内层(2),而且仅该空气导入孔附近的一部分内层预先从外层剥离。该空气导入孔可以通过在该积层剥离容器(A)的颈部(4)从外层的外侧打入一个冲孔器,保留内层而仅切下外层来形成,预先局部地从外层剥离的内层可保持向内鼓出。该内层最好由具有不大于10000kg/cm
文档编号G01F11/02GK1150782SQ96190328
公开日1997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1996年3月6日 优先权日1995年3月10日
发明者野本次夫, 后藤孝之, 米山正史, 柴野义雄, 秋山善男 申请人: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