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带的自动连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39868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纸带的自动连接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备在制造香烟棒和过滤咀棒的制造机中的纸带的自动连接系统,特别涉及适用于如香烟棒的卷纸的纸带,薄而且拉伸强度比较弱的纸带的自动连接系统。
背景技术
纸带的自动连接系统对于可以连续运转的制造香烟棒和过滤嘴棒的制造机是必不可少的。这样的自动连接系统在从使用中辊向制造机送出纸带的过程中,在使用中辊的剩余量少时,自动地从使用中辊向待机的纸辊切换。为实现该切换,自动连接系统设有储备装置。
具体地说,储备装置具有设在向制造机送出纸带的主进给辊的下游的储备器,该储备器可以储备纸带。在进行所述纸辊的切换之前,储备装置与主进给辊协同动作,以比在制造机上纸带的行进速度快的速度从使用中辊送出纸带,只以储备器要求的长度储备纸带。从而,在从使用中辊向待机辊切换送出纸带时,在将储备在储备器的纸带供给制造机的同时停止使用中辊转动的状态下,连接使用中辊和待机辊的纸带,即可以实现从使用中辊向待机辊的切换。
另外,在从使用中辊送出纸带时,给予使用中辊一定的制动力。因此,伴随着主进给辊的转动,由于使用中辊抵抗其制动力转动,所以纸带可以从使用中辊稳定地送到制造机中。
另外,为了提高制造机的生产能力,必须提高制造机本身的运转速度,即有必要提高主进给辊的转动速度。为此,也有必要增加应给予使用中辊的制动力和自动连接系统的动作速度,即储备器的纸带积累速度。
但是,在制造香烟棒中使用的纸带薄,而且其拉伸强度比较弱。为此,在使使用中辊的制动力增加时,在纸带送出过程中,容易导致纸带的破损断裂,因此,在使纸带送出速度,即主进给辊的转动速度提高时会存在限制。
另外,在纸带的自动连接系统中,纸带的送出速度(制造机内的纸带的消耗速度)越高,往储备器内送纸的积累速度和积累量分别增加。为此,在储备器中整齐地储备大量纸带后,从储备器把积累的纸带顺利地送向制造机是非常困难的。
在纸带向储备器的积累中,储备器中纸带缠绕,在纸带侧边产生裂口,使纸带容易断裂。另外,在完成所述的纸辊切换后,即在储备器内积累的纸带用完后,从待机辊送出纸带,此时,待机辊处于接受制动力的停止状态。为此,从待机辊开始送出纸带时,由于待机辊通过纸带的拉伸力,从停止状态急剧转动,由此给予待机辊的纸带的冲击很大,容易造成纸带的断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纸带的自动连接系统,该纸带的自动连接系统可以高速送出纸带而不使纸带断裂,而且可以稳定地进行从使用中辊向待机辊的切换。
本发明的自动连接系统具有纸带送出源,该纸带送出源具有一对纸辊、将从一方的纸辊的纸带作为使用中纸带导向主送出路径的使用路径、将从另一方的纸辊引出的纸带作为待机纸带而待机的待机路径。
另外,纸带的自动连接系统具有主进给辊,其设置在主送出路径中,将使用中纸带送往消耗装置;剩余量检测装置,其检测在一方纸辊中纸带的剩余量;辅进给辊,其设置在待机路径中,当剩纸带量达到规定值以下时,沿待机路径从另一方的纸辊中送出待机纸带;速度检测装置,其检测待机纸带的送出速度;连接装置,其在待机纸带的送出速度与使用纸带的送出速度一致时,将待机纸带与使用中纸带连接,同时切断在该连接位置的上游侧的使用中纸带,另外在连接位置的下游侧切断待机纸带,将由主进给辊送出的纸带从使用中纸带切换到待机纸带。
另外,所述纸带送出源还具有一对主轴,其上各自安装纸辊;驱动装置,其通过主轴使一对纸辊各自可以独立转动;一对缓冲室,其分别设置在使用路径和待机路径,吸引沿各路径送出的纸带,使纸带可呈U字形引入;一对引入检测装置,其分别检测引入到各缓冲室内的纸带的引入量;控制装置,其通过所述驱动装置,使检测出的纸带的引入量保持在规定范围控制相应一侧的纸辊的转动速度。
按上述纸带的自动连接系统,在从一方的纸辊,将使用中纸带向消耗装置送出的时间内,一方的纸辊的转动速度可以将引入缓冲室的使用中纸带的引入量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从而,使用中纸带不松驰,也不会受到过大的拉力,可以稳定地运行在从一方的纸辊到主进给辊的路径上。
此后,当一方的纸辊的剩余纸量达到规定值以下时,在使用中纸带继续送出的状态,另一方的纸辊在通过自身的驱动装置转动时,同时使辅进给辊转动。由此,开始从另一方的纸辊送出待机纸带。待机纸带的送出速度与使用中纸带的送出速度一致时,连接装置将待机纸带与使用中纸带连接,通过主进给辊送出的纸带从使用中纸带切换到待机纸带中。
在这样的切换过程中,另一方纸辊的转动速度与使用中纸带的情况相同,可以将引入缓冲室的待机纸带的引入量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从而,待机纸带也不松驰,也不会受到过大的拉力,可以稳定地进行使用中纸带和待机纸带的连接。
在上述使用中纸带和待机纸带相互连接时,由于这些纸带都处在送出状态,所以,要求这些纸带承受的张力小。从而,即使使用中纸带的送出速度高,也可以稳定地实施纸带的自动连接。
另外,由于在纸带的自动连接中不需要储备装置,所以不会发生使用储备装置而引起的故障。
纸带送出源最好还具有用于互相交换所述一对纸辊位置的交换装置。具体地说,交换装置在两端部具有主轴,另外还具有在主轴间的中央位置可自由转动地支承着的辊框架、将辊框架在其中央位置周围转动的电机。
此时,当完成纸带的自动连接后,辊框架转动,一对纸辊在这些位置相互交换。更详细地说,另一方的纸辊向配置一方的纸辊的位置移动,由此,待机纸带作为使用中纸带向消耗装置送出。
另外,纸带送出源还具有移动装置,其在一对纸辊相互交换位置时,与所对应一侧的纸辊的移动连动并分别移动缓冲室。此时,即使另一方的纸辊移动,也可以保证稳定地送出待机纸带。
具体地说,各缓冲室可以在沿着一对纸辊移动方向和与该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这两个方向即在前后左右方向移动。此时,在一对缓冲室移动时,这些缓冲室不互相干涉,可以顺利进行纸辊的更换。
另外,纸带送出源还具有压入装置,其向着各缓冲室压入相应侧的纸带。此时,将使用完的纸辊换成新的纸辊以后,压力装置起将从新的纸辊中抽出的待机纸带自动地引入到对应的缓冲室中的作用。
进而,纸带的自动连接系统,还具有贮存使用中纸带的贮存装置。该储备装置配置在位于主进给辊的下游的主送出路径的部位,在进行纸带的自动连接之前,暂时储备使用中纸带。
这样的储备装置,在进行纸带的自动连接时,允许减少使用中纸带和待机纸带的送出速度,可以更稳定地实施纸带的自动连接。另外,由于即使使用储备器也不会停止使用中纸带的送出,所以要求在缓冲装置的储备器内积累的使用中纸带的量很少。
进而,上述的消耗装置是制造香烟棒、过滤咀棒或过滤咀香烟的制造机。自动连接系统向该制造机对在制造香烟棒,过滤咀棒或过滤咀香烟中使用的纸带实行供给和自动连接。


图1是具有纸带的自动连接系统的香烟棒制造机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纸带的自动连接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使图2的辊转动的动力传递路径的图;图4是表示图2的缓冲装置的局部剖开的立体图;图5是用于控制纸带的自动连接系统动作的方框图;图6是表示使图4中缓冲装置前后左右往复运动的装置的示意图;图7是表示纸带的自动连接系统的纸带连接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表示纸带连接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表示香烟棒制造机1,该香烟棒制造机1具有自动连接系统3。
如众所周知的在香烟棒制造机1中,烟丝从送料器5经通道7送到环型烟传送带9。从而,烟丝由烟传送带9的下面吸附为层状,形成烟丝层(图中未示出)。烟丝层与烟传送带9一同前进,然后送到环型的附属带11上的纸带P1上。纸带P1从自动连接系统3中送出。
烟丝层和纸带P上附属带11一起通过制造机1的包卷部13,在该过程中,烟丝层包进纸带P1中,由此,连续形成烟棒(图中未示出)。然后,烟棒经加热器15,经过切断部17,此时,在切断部17切成一根一根的香烟棒。另外,香烟棒具有两根过滤咀香烟的香烟的长度。
在包卷部13和自动连接系统3之间规定了纸带P1的主送出路径。在主送出路径从包卷部13一侧依次配置印刷机19和储备装置21。印刷机19在纸带P1上印刷规定的信息。储备装置21具有储备器21R,在该储备器21R内可储备纸带P1。
更具体地说,储备装置21还具有一对拉伸辊23,这些拉伸辊23配置在储备器21R的入口。拉伸辊23以比制造机1侧的纸带P1的行进速度,即比附属带11的行进速度快的速度向储备器21R内送入纸带P1,由此,在储备器21R内暂时储备规定长度的纸带P1。
图2所示的自动连接系统3具有主框架2,主框架2在其上部有板状的辊框架4。辊框架4安装在其中央的反转电机6的输出轴8上。反转电机6支承在主框架2上。反转电机6的输出轴8转动时,辊框架4以输出轴8为中心转动。
主轴10a,10b分别贯通辊框架4的两端,这些主轴10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辊框架4上。在各主轴10可拆装地安装纸辊R,这些辊R配置在同一垂直面内。
如图3所示,在各主轴10上安装传动轮12a,12b(ギヤプ-リ)。另外,在反转电机6的输出轴8上分别安装具有双重构造的双面传动轮14、16。更具体地说,双面传动轮14(ダブルギャプ-リ)具有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输出轴8上的套筒轴和在该套筒轴两端分别形成的第一、第二传动轮14a,14b。双面传动轮16具有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双面传动轮14的套筒轴和在该套筒轴两端分别形成的第一、第二传动轮16a,16b。
在传动轮12a和双面传动轮14的第一传动轮14a之间通过环形连接带18a连接;在传动轮12b和双面传动轮16的第一传动轮16a之间通过环形连接带18b连接。
另外,在主框架2上驱动电机20a,20b分别支承在反转电机6的两侧,在这些驱动电机20的输出轴上分别安装传动轮22a,22b。在传动轮22a和双面传动轮14的第二传动轮14b之间通过环形连接带24a连接;在驱动马达22b和双面传动轮16的第二传动轮16b之间通过环形连接带24b连接。
从而,驱动电机20a,20b通过上述的动力传递路径分别与主轴10a,10b连接,可以独立于相应的主轴10即相应的辊R转动。
进而,如图2所示,角撑架26a,26b从辊框架4的两端突出设置,在这些角撑架26的前端分别安装可自由转动的导向辊28a,28b。
在图2中,一对辊R中的左侧辊是使用中辊R1,右侧辊是待机辊R2。
在使用中辊R1的纸带P1沿规定的使用路径送出。具体地说,纸带P1的使用路径由导向辊28a、30决定。导向辊30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主框架2上,然后,与纸带P1的主送出路径连接。具体地说,主送出路径的上游侧由导向辊32、34确定,这些导向辊32、34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主框架2上。主送出路径的下游侧由设在主框架2之外的可自由转动的多个导向辊(图中未示出)确定,一直延伸到制造机1。
在主送出路径下游侧部分主进给辊38配置在主框架2的附近,该主进给辊38具有夹紧辊36。主进给辊38通过主进给电机(图中未示出)转动,沿着主送出路径把纸带P1向制造机1送出。
在纸带P1的使用路径配置缓冲装置40a,具体的缓冲装置40a由图4表示。另外,在图4中,缓冲装置40a处于横置状态。
缓冲装置40a具有吸引罩42,该吸引罩42呈较长的矩形形状。吸引罩42水平配置,仅在一端开口。在吸引罩42的开口端附近可自由转动地设置进口辊44和出口辊46。这些辊44、46在上下方向分离,夹住吸引罩42的开口端。
从使用中辊R1送出的纸带P1通过进口辊44进入吸引罩42中之后,通过出口辊46从吸引罩42引出。具体地说,在吸引罩42的另一端延伸吸引管路48,该吸引管路48与鼓风机连接。鼓风机排出吸引罩42中的空气,使吸引罩42中产生负压。此负压将纸带P1吸入到吸引罩42内,吸进的纸带P1如图4所示在吸引罩42内形成U字形,将吸引罩42分成开口端一侧的开放室50和吸引管路48一侧的负压室52,负压室52与吸引管路48连通。
进而,在吸引罩42的背面安装长的盒子54。盒子54在吸引罩42的纵向延伸,在吸引罩42内具有通过缝隙56连通的内部室。从图4可以看出缝隙56从开放室50一直延伸到负压室52。
盒子54通过管路58连接压力传感器60a。压力传感器60a检测盒子54中的压力,将其检测信号如图5所示输出给控制器62。控制器62与所述的驱动电机20a,20b进行电连接,根据压力传感器60a的检测信号控制使用中辊R1侧的驱动电机20a的转动速度。
更具体地说,在所述主进给辊38以规定速度转动时,驱动电机20a也以规定转动速度转动,从使用中辊R1送纸带P1。也就是在通过主进给辊38转动的主送出路径上送出纸带P1的同时,从使用中辊R1送出纸带P1。
由此,在由驱动电机20a的纸带P1的送出速度与由主进给辊38的纸带P1的送出速度一致的状态,向吸引罩42中引入的纸带P1的U字形引入部分的长度是一定的。从而,吸引罩42的缝隙56由纸带P1的U字形引入部分以一定比例分割,结果使盒子54内的压力稳定。
但是,在通过驱动电机20a的纸带P1的送出速度比通过主进给辊38的纸带P1的送出速度低时,纸带P1的U字形引入部分长度减少,缝隙56的分割比变化。此时在吸引罩42的负压室52露出的缝隙56的部分变长,与此相对,在开放室50露出的缝隙56的部分缩短。在这种状态下,盒子54内的空气通过缝隙56和负压室52更多地排出,盒子54内的压力下降。压力传感器60a检测出盒子54中的压力下降,把该检测出的压力下降发送给控制器62。此时,控制器62使所述驱动电机20a的转动速度加速,使从使用中辊R1的纸带P1的送出速度增加。
此后,随着从使用中辊R1的纸带P1的送出速度增加,纸带P1的U字形引入长度增加时,在负压室52露出的缝隙54的部分变短,与此相对,在开放室50露出的缝隙54的部分变长。由此,在盒子54内开放室50和缝隙56相通,可以更多地供给大气压条件下的空气。其结果,使盒子54内的压力上升。压力传感器60a检测出其压力上升,把检测出的压力上升发送给控制器62。此时,控制器62使驱动电机20a的转动速度变慢,减少从使用中辊R1的纸带P1的送出速度。
即是,控制器62根据由压力传感器60a检测的盒子54中的压力变动,控制驱动电机20a的转动速度,将往吸引罩42中引入纸带P1的量,即纸带P1的U字型引入部分的长度保持在规定的范围。从而,从使用中辊R1送出纸带P1时,纸带P1几乎不承受由主进给辊38造成的拉力,可以减少对纸带P1本身所要求的耐拉力。其结果,即使主进给辊38的转动速度很高,也不会使纸带P1断裂,可以稳定地从使用中辊R1送出纸带P1,对香烟棒制造机1的高速运转有很大贡献。特别是作为香烟棒的卷纸而使用的纸带比作为过滤咀的卷纸而使用的纸带还薄,其拉伸强度还低,所以上述纸带P1的送出方式更适合于香烟棒制造机。
如图6所示,例如,缓冲装置40a其整体安装在板状的托架41上,托架41的基端与滑块43连接,滑块43配置在水平导轨45的槽内,水平导轨45在包括纸带P1的使用路径的垂直面内在水平方向延伸。从而,滑块43沿着主框架2在水平导轨45的槽内在水平方向可自由往复运动。
另外,在水平导轨45通过托架安装电机47,在电机47和滑块43之间通过双小齿轮型的齿条和齿轮机构(图中未示出)相互连接。更具体地说,齿条和齿轮机构具有固定在主框架2上且水平方向延伸的齿条,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滑块43上、与齿条分别啮合的两个小齿轮、连接电机47的输出轴和小齿轮之间的动力传递系统。
从而,电机47开动后,滑块43即吸引罩42可在水平方向即图2看的左右方向往复运动。
另外,托架41的中央部和吸引罩42通过支架49与挠性带51连接,挠性带51使吸引罩42的往复运动更顺利。
另外,在水平导轨45的两端和主框架2之间分别配置气缸53(图6仅画出一个),这些气缸53可以使水平导轨45,也就是吸引罩42在其往复运动方向和垂直方向,也就是与主框架2接近或脱离的方向移动。从而,吸引罩42可以在水平面内前后左右移动。
进而,在托架41的前端安装压入缸55,压入缸55与吸引罩42的开口相对。在压入缸55的活塞杆在其前端安装推进器57。推进器57具有引导纸带P1运行的导向槽。
另外,如图2所示待机辊R2的纸带P2沿待机路径引出,导向待机路径的终端。在待机路径的终端配置辅进给辊66,辅进给辊66具有夹紧辊64。辅进给辊66安装在辅进给电机68的输出轴上,辅进给电机68通过前述的控制器62进行转动控制。
如图2所示,在待机路径的途中配置缓冲装置40b,缓冲装置40b安装在前述缓冲装置40a的上方。缓冲装置40b有与缓冲装置40a同样的结构。从而缓冲装置40b的吸引罩42沿着水平导轨45可以在左右方向往复运动,同时也可以与水平导轨45一同在前后方向往复运动。
从待机辊R2导向到辅进给辊66被导引的纸带P2引入缓冲装置40b的吸引罩42内的U字型以后,从吸引罩42引出。如图5所示,缓冲装置40b的压力传感器60b也与所述的控制器62电连接,将压力变动发送到控制器62。
如图2所示,在使用中辊R1侧的使用路径和待机辊R2侧的待机路径之间,配置纸带连接区70。该纸带连接区70的基本构造已在例如特公昭61-53294号公报中公开。因此,在此参照图7对纸带连接区70的构成进行简单说明。
纸带连接区70具有连接辊72,连接辊72配置在前述的导向辊30,32之间。从而,通过导向辊30的纸带P1,经连接辊72导向导向辊32。连接辊72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摇动杆74的上端,摇动杆74其中央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主框架2上。
在摇动杆74的下端连接由气缸形成的连接缸76,通过连接缸76的活塞杆78的伸缩,摇动杆74摇动。另外连接缸76也支承在主框架2上。
在摇动杆74的上端通过支撑杆80安装切断刀82,切断刀82在摇动杆74从图示状态向图6的箭头C的方向,也就是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切断纸带P1。
另外,接受辊84可自由转动地配置在连接辊72的附近,接受辊84离开连接辊72,纸带P1的主送出路径在连接辊72和接受辊84之间延伸。反转辊86、88可自由转动配置在接受辊84的下方,反转辊86、88在上下方向分开。另外,导向辊90可自由转动地配置在反转辊86、88的下方。
在此,接受辊84和反转辊86安装在滑动导轨89上(参照图2)。滑动导轨89与所述的缓冲装置40a、40b同样可以在前后左右方向往复运动。
如图7所示,从待机辊R2引出的纸带P2通过接受辊84、反转辊86、88和导向辊90在所述辅进给辊66和夹紧辊84之间导向。
另外,反转辊88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拉杆92的一端,拉杆92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与摇动杆74共同的轴上。然后,拉杆92如图7的箭头D所示由弹簧(图中未示出)向下施力转动,但拉杆92的向下转动受到挡块94的阻挡。也即,挡块94配置在拉杆92的另一端附近,与拉杆92的另一端卡合,使反转辊88保持图示的位置。在此,挡块94安装在摇动杆74上,摇动杆74从图示的状态以顺时针方向转动时,拉杆92另一端与挡块94之间的卡合脱开,结果,拉杆92向下转动。
在接受辊84和反转辊86之间纸带P2呈现与纸带P1隔开规定间隔的接近状态。
在连接辊72和接受辊84之间的上方配置胶带供给装置96,胶带供给装置96可以依次送出规定长度的两面胶带。具体地说,胶带供给装置96例如从连续的基纸一枚一枚地剥下两面胶带,将其前端送到连接辊72和接受辊84之间。另外,在接受辊84的下方固定配置切断刀98,切断刀98安装在纸带P1、P2之间。
如上所述,在从使用中辊R1送出纸带P1时,待机辊R2侧的驱动马达22b和辅进给辊66的转动同时停止。也就是纸带P2处于停止状态。
但是,当使用中辊R1的纸带P1的剩余量到规定值以下时,所述的纸带连接区70将纸带P2与纸带P1连接,此后将待机辊R2的纸带P2向香烟棒制造机1送出,结果,纸带的送出从使用中辊R1切换到待机辊R2。
为了控制纸带连接区70的动作,如图4所示控制器62与纸带连接区70实行电连接,而控制器62再与检测使用中辊R1中的纸带P1的剩余量的剩余量检测传感器98,检测纸带P2的送出速度的速度传感器100及所述的反转电机6实行电连接。
另外,剩余量检测传感器98可以是接触型或非接触型的任何传感器,配置在使用中辊R1的附近。速度传感器100配置在从缓冲装置40b到辅进给辊66的待机路径上。
当使用中辊R1的纸带P1的剩余量减少到规定值以下时,该减少由剩余量检测传感器98检出,剩余量检测传感器98将辊切换信号发送到控制器62中。
接受到切换信号后,控制器62将驱动信号供给驱动马达22b和辅进给电机68,将辅进给电机68的转速提高到规定的转速。从而,在从待机辊R2送出纸带P2的同时辊66通过送气管(图中未示出)将纸带P2向回收容器排出。
在此,在送出上述纸带P2时,控制器62根据来自缓冲装置40b侧的压力传感器60b的检测信号控制驱动马达22b的转动,将引入缓冲装置40b的吸引罩42中的纸带P2的U字型引入部分的长度维持在规定的范围。从而,纸带P2与纸带P1同样从待机辊R2顺利送出,在送出时,纸带P2就不太需要耐拉力。
此后,在待机路径上的纸带P2的送出速度上升,该送出速度与由主进给辊38的转动速度确定的纸带P1的送出速度一致时,速度传感器100将表示纸带P2的送出速度与纸带P1的送出速度一致的信号发送到控制器62。在此时,控制器62使纸带连接区70的连接缸76收缩,使摇动杆74在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连接辊72向接受辊84移动,这些辊72、84使两面胶带T处在介于在纸带P1、P2之间的状态,夹带着纸带P1、P2。其结果,如图8所示,纸带P1、P2通过两面胶带T相互连接。此后,从胶带供给装置96再引出新的两面胶带T。
另外,随着摇动杆74的转动,切断刀82向纸带P1移动,切断刀82在位于从纸带P1、P2连接部的上游部位切断纸带P1。
另外,摇动杆74转动解除摇动杆74和所述的挡块94之间的卡合,拉杆92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结果反转辊88下降。这样反转辊88的下降,使接受辊84和反转辊88之间的纸带P2产生松驰。该松驰部分在纸带P1、P2连接部通过切断刀98时,通过从切断刀98的下游侧的纸带P1、P2双方拉紧。从而,切断刀98在纸带P1、P2连接部的下游部位切断纸带P2。结果,在主进给辊38侧的主送出路径供给从待机辊R2送出的纸带P2,纸带P的送出从使用中辊R1切换到待机辊R2。
此后,摇动杆74反向转动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连接辊72离开接受辊84。另外,拉杆92也向上方转动回到原来状态,与挡块94卡合。
综上所述,由于辊的切换是在继续送出纸带P1的状态下进行的,所以没有必要使用用于辊的切换所述的储备装置21。
由此,不会发生由在储备装置21内的纸带缠绕而引起的断裂等问题,纸带连接完成后,不用急剧地从停止状态的待机辊R2送出纸带P2,所以可以可靠地防止纸带P2的断裂。
上述的辊切换完成后,控制器62将驱动电机22a和辅进给辊66的转动停止。另外,驱动电机22a反转使处于从辊R1引出状态的纸带P1卷在辊R1上。
辊切换完成后,控制器62基于从压力传感器60b的检出信号,同样可以控制驱动电机22b,即控制处于现在使用状态的辊R2的转动速度。
此后,所述缓冲装置40a从送出纸带P1的使用路径后退。然后,控制器62通过前述的反转电机6将辊框架4在如图2的顺时针方向反转180度。从而,待机辊R2和辊R1相互交换位置。
此时,缓冲装置40b与待机辊R2的移动连动,向待机辊R2的移动方向移动,在缓冲装置40a的上方位置停止。这样缓冲装置40b的移动在保持稳定送出纸带P2的同时,也可以使纸带P2的待机路径即使用路径移动。其结果,来自缓冲装置40b的纸带P2与辊切换前的纸带P1同样通过导向辊30和连接辊72导向主进给辊38一侧。此时,缓冲装置40a由于处于后退状态,所以纸带P2不会与缓冲装置40a干涉。
另外,与所述缓冲装置40b的移动连动,缓冲装置40a也与辊R1的移动连动,向辊R1的移动方向移动,缓冲装置40b在以前配置的位置的上方停止。
此后,使用过的辊R1从主轴10a取出,在该主轴10a上安装新的纸辊作为待机辊。新的待机辊的纸带通过缓冲装置40a的吸引罩42和推进器57引出。然后,经过接受辊84、反转辊86、88和导向辊90导向刀辅进给辊66。此时,由于接受辊84和反转辊86与缓冲装置40a同样处于后退状态,所以从新的待机辊引回纸带不会与纸带P2干涉而容易进行。
此后,缓冲装置40a、接受辊84和反转辊86前进到原来的位置,在接受辊84和反转辊86之间,从待机辊导出的新的纸带与送出中的纸带P2处于接近的状态并且相对。
然后,缓冲装置40a的压入缸55伸长,推进器57在其导向槽内夹入新的纸带。然后,向缓冲装置40a的吸引罩42推出,从吸引罩42其开口端自动引入新的纸带,新的纸带变成与图2所示相同的待机状态。
本发明不仅限于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可以进行多种变形。
例如,在从辅进给电机68向控制器62发送转动速度信号时,控制器62根据来自辅进给电机68的转动速度信号可以检测出纸带P2的送出速度,而不需要上述的速度传感器100。
另外,纸带连接区70仅举出了一例,不限于图7表示的构成。
进一步,上述的实施例在切换辊时使用储备装置21,但在制造机1侧的纸带行进速度过高的状态下,也可以使用储备装置21。
具体地说,在制造机1侧的纸带行进速度过高时,在纸带连接区3的纸带P1和P2连接有可能不稳定。此时,在切换辊之前,储备装置21的拉伸辊23和主进给辊38的转动速度比正常转动时的转动速度增加,在储备装置21的储备器21R内只储备规定的长度。此后,拉伸辊23和主进给辊38的转动速度比正常转动时的转动速度降低。在该状态下,在切换上述辊时,也即实施纸带P1和P2之间的连接动作时,可以稳定地进行纸带的连接。由于在此时可继续从使用中辊R1送出纸带P1,所以不必要在储备装置21中储备大量的纸带P1,可以可靠地避免在储备器21R中的纸带P1的故障。
进一步,本发明的自动连接系统适用于香烟棒制造机,同样也适用于制造过滤咀棒的制造机。
权利要求
1.一种纸带的自动连接系统,其中,具有所述纸带送出源,所述纸带送出源具有一对纸辊;使用路径,其将来自一方的纸辊的纸带作为使用中纸带导向到主送出路径;待机路径,将从另一方的纸辊引出的纸带作为待机纸带而待机;主进给辊,其设置在主送出路径中,将所述使用中纸带送往消耗装置;剩余量检测装置,其检测在所述一方纸辊的纸带剩余量;辅进给辊,其设置在所述待机路径中,当所述纸带剩余量达到规定值以下时,沿所述待机路径从所述另一方的纸辊送出待机纸带;速度检测装置,其检测所述待机纸带的送出速度;连接装置,其在所述待机纸带的送出速度与所述使用纸带的送出速度一致时,将所述待机纸带与所述使用中纸带连接的同时,切断在所述连接位置的上游侧的所述使用中纸带,另外在所述连接位置的下游侧切断所述待机纸带,将由所述主进给辊送出的纸带从所述使用中纸带切换到所述待机纸带,所述纸带送出源还具有一对主轴,其上各自安装所述纸辊;驱动装置,其通过所述主轴使所述一对纸辊可以各自独立转动;一对缓冲室,其分别设置在所述使用路径和所述待机路径,吸引沿所述各路径送出的纸带,使纸带可呈U字型引入;一对引入检测装置,其分别检测引入到所述各缓冲室内的纸带的引入量;控制装置,其通过所述驱动装置,控制相应一侧的纸辊的转动速度,使检测出的纸带的引入量保持在规定范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连接系统,其中,所述纸带送出源还具有用于互相交换所述一对纸辊位置的交换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连接系统,其中,所述交换装置在两端部具有所述主轴,另外还具有在所述主轴间的中央位置可自由转动地支承着的辊框架、使所述辊框架在所述中央位置周围转动的电机。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连接系统,其中,所述纸带送出源还具有移动装置,其在所述一对纸辊的位置相互交换时,与其对应一侧的纸辊的移动连动并分别使所述缓冲室移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连接系统,其中,所述纸带送出源还具有压入装置,其向所述各缓冲室压入相应侧的纸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连接系统,其中,所述系统还具有储备装置,其配置在所述主进给辊的下游的所述主送出路径的部位,所述储备装置在进行从所述使用中纸带向所述待机纸带的切换之前,储存使用中纸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连接系统,其中,所述纸带是用于制造包括香烟棒、过滤咀棒及过滤咀香烟的吸烟物品的纸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连接系统。该系统具有电机(22a),其在香烟棒制造机从使用中辊(R1)送出纸带(P1)时使辊(R1)转动;电机(22b),其在辊(R1)中的剩余量为规定量以下时,使从待机辊(R2)送出纸带(P2)的辊(R2)转动;连接区(70),其在纸带(P1、P2)的送出速度相互一致时,连接这些纸带(P1、P2),从送出纸带的辊(R1)切换到辊(R2);吸引罩(42),其分别配置在纸带(P1、P2)的送出路径,暂时引入纸带。电机(22a、22b)的转动速度控制在往吸引罩(42)中纸带的引入量维持在规定范围之内。
文档编号B65H19/16GK1469834SQ01817471
公开日2004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1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00年10月16日
发明者铃木久雄, 久保文男, 堀川昌三, 三, 男 申请人:日本烟草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