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棒状香烟的舌盖型包装盒及其坯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99532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棒状香烟的舌盖型包装盒及其坯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香烟和过滤嘴香烟等棒状香烟的舌盖型包装盒及其坯料。
背景技术
一般的合页盖型包装盒,例如,发表于特开平11-49134号公报。该公报的包装盒包括具有内框和外壳的盒体、开闭该盒体的开口端的盖和收容在盒体内的内装物。内框和外壳共同作用形成盒体的开口端,盖合页连接于开口端的后边缘、即外壳上。内装物包括多根棒状香烟的束和包入该束的包裹材料。
包装盒还由透明的薄膜包入,该薄膜包裹有开封带。
上述的薄膜包裹在包装盒的顶端和底端分别有封闭端面,由薄膜的折入和热封形成该封闭端面。
但是,热封的粘接力比较弱,因此,在封闭端面的薄膜的折入容易散开,恐怕会发生因恶作剧打开封闭端面。之后,通过再折入薄膜,比较容易把封闭端面回复原状。
如上所述,一旦打开封闭端面,包装盒开封也容易,就可能对包装盒的内装物搞恶作剧。
另外,包装盒的薄膜包裹能长期保持棒状香烟的质量。可是,具有薄膜包裹的包装盒的场合,用于棒状香烟的包装的形态为包括上述包裹材料、包装盒的坯料和薄膜的三层结构。这样的三层结构的包裹方式,从现在的省资源化的趋势看是过剩包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具有防止恶作剧功能,同时不需要薄膜包裹的用于棒状香烟的舌盖型包装盒及其坯料。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舌盖型包装盒具有盒体,其包括前壁、开口端、两侧壁、底壁和形成于上述前壁的插入缝;收容在上述盒体内的内装物,其包括多根棒状香烟和包入上述棒状香烟的包裹材料;通过自体合页连接于上述盒体的开口端的后边缘、能开闭上述开口端的舌盖,其包括,在上述舌盖的闭状态,覆盖上述盒体的上述开口端的盖和通过折入线连接于上述盖并且能够以覆盖上述插入缝的状态与上述盒体的上述前壁重合的舌片;以及,在上述舌盖处于初次被打开前的状态时,能够互相分离地连接于上述舌盖和上述盒体之间并且在上述舌盖一旦被打开时,把上述舌盖已处于开状态作为痕迹残留的接口。
根据上述舌盖型包装盒,当最初打开舌盖时,舌盖在接口与盒体分离,在该接口残留表示舌盖已经被打开的痕迹。这种痕迹在防止对内装物的棒状香烟物品的恶作剧上是有效的。
另外,在舌盖被初次打开之前,盒体的插入缝处于被舌盖覆盖的状态。因此,也减少盒体内的内装物通过插入缝接触外部大气,对于保持内装物内的棒状香烟的质量有用。因此,不需要包装盒的薄膜包裹。
舌盖可以在舌的尖端有插入片。当舌盖一旦被打开之后再合上时,插入片通过插入缝被插入盒体内。这样,插入片的插入把舌盖稳定保持于其闭位置。
具体的是,接口能够包括,分别被粘接于盒体的两侧面的一对护耳和当舌盖处于初次被打开之前的状态时在舌的对应侧的侧缘能够连接各护耳的切开线。
此时,舌盖被初次打开时,舌和一对护耳之间的切开线分别分撕断。被撕断的切开线形成痕迹残留于盒体的外面,这些痕迹对防止恶作剧有用。
盒体能够包括形成于其前壁、从开口端的前缘向插入缝延伸的取出开口和用于形成取出开口通过切开线区划的开口预定区域中之一个,并且,包裹材料能够包括在对应于取出开口的部分,由切除线能够分离地区划的可分离区域。该场合,包装盒还包括通过取出开口或开口预定区域互相粘接舌的背面和包裹材料的可分离区域的第一浆糊涂敷区域。
上述的包装盒的场合,当舌盖被初次打开时,包裹材料的可分离区域单独从从包裹材料的残留部分切除,或者,伴随开口预定区域的切除而从包裹材料的残留部分切除,内装物的棒状香烟通过盒体的取出开口露出于外部,从盒体内容易抽取棒状香烟物品。
可分离区域和开口预定区域的切除形成分离片。但是,这样的分离片以粘接在舌盖的背面的状态被保持住,因此,分离片不成为垃圾。
盒体具有开口预定区域的场合,通过初次打开舌盖,形成盒体的取出开口。因此,包装盒制造之后,直到初次打开舌盖之前,在盒体的前壁上不存在取出开口。因而,这种盒体与舌盖共同起作用,能够有效地密封内装物,不需要进行包装盒的薄膜包裹。
进而,内装物包括配置于盒体的开口端侧并且由包裹材料的折入形成的上侧封闭端面,该上侧封闭端面具有一对端片和依次与这些端片重合的内外片以及形成上述可分离区域的一部分的外片。该场合,理想的是,包装盒还包括互相粘接外片和上述盖的背面的第二浆糊涂敷区域。
包裹材料的可分离区域通过第一和第二浆糊涂敷区域与舌盖粘接因而,可分离区域的切去更容易并且更确实。
另外,内装物还包括配置于盒体的一侧壁侧并且由包裹材料的折入形成的封闭侧面,该封闭侧面互相重合包裹材料的两端边缘而形成。该场合,理想的是,包装盒还包括互相粘接封闭侧面和盒体的内面的第三浆糊涂敷区域。
另外,内装物还包括配置于盒体的底壁侧并且由包裹材料的折入形成的下侧封闭端面,该场合,理想的是,包装盒还包括互相粘接下侧封闭端面和盒体的底壁的第四浆糊涂敷区域。
上述的第三和第四浆糊涂敷区域提高内装物的密封性,不需要进行包装盒的薄膜包裹。
理想的是,上述的插入缝形成向盒体的上述开口端侧展开的大体V字形。由于形成这样的插入缝,舌盖向盒体内容易插入。
上述接口能够包括在盒体的前壁上通过切开线区划的预定切去区域和第五浆糊涂敷区域,该第五浆糊涂敷区域,其形成于舌盖,舌盖处于初次被打开之前的状态时,把预定切去区域粘接于舌盖。或者,接口还能够包括在舌上通过切开线区划的预定切去区域和第五浆糊涂敷区域,该第五浆糊涂敷区域,其形成于盒体的前壁,舌盖处于初次被打开之前的状态时,把预定切去区域粘接于上述前壁。
另外,接口还能够包括粘接于盖的背面的一对增强部件和切开线,该切开线,其在舌盖处于初次被打开前的状态时,把增强部件在盒体的两侧壁能分别切开地连接。
用于上述的预定切去部或增强部件的切开线,在舌盖初次被打开时被撕断,结果,在包装盒的外面残留表示舌盖已经被打开的痕迹。
用于形成上述的带护耳的包装盒的坯料具有长轴线;主片,其包括沿上述长轴互相通过折入线毗连的后板、外底板和前板,这些板分别形成上述盒体的后壁、底壁和前壁;在上述后板的两侧缘分别通过折入线连接的一对内侧片;位于上述外底板的两侧、并且在上述各内侧片通过折入线连接的一对内底片,其形成用于上述盒体的底壁的增强部件;在上述前板的两侧缘、分别通过折入线连接的一对外侧盖,其与相对应侧的上述内侧片一起形成上述盒体的侧壁;从上述主片,沿上述长轴延伸,在上述后板通过作为自体合页的折入线连接的副片,其包括通过折入线区划的外顶板和舌板,这些板分别形成上述盒体的上述盖和上述舌片;在上述舌板的两侧缘分别通过切开线连接的一对耳盖,其与对应侧的外侧盖粘接时,形成作为第一接口的上述护耳。
该场合,坯料还能够包括一对内顶片,其分别配置于外顶板的两侧,通过切开线连接于其对应侧的上述内侧片,舌盖处于被初次打开之前的状态时,上述内顶片与上述舌盖的上述盖粘接,形成第二接口。


图1是一实施例的舌盖形包装盒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的包装盒被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收容于图1的包装盒内的内装物的立体图;图4是展开表示图3的内装物包裹材料的图;图5是表示用于成形第一和第二图的包装盒的坯料的图;图6~图8是依次表示图5的坯料的折入顺序的图;图9是变形例的舌盖形包装盒的立体图;图10是变形例的舌盖型包装盒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图10的包装盒被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2是变形例的舌盖型包装盒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图12的包装盒被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4是变形例的舌盖型包装盒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图14的包装盒被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和图2表示用于过滤嘴香烟的舌盖型包装盒。
该包装盒包括立方体形的盒体2,该盒体2有开口端4。在盒体2内收容内装物6,该内装物6包括20根过滤嘴香烟的束CB和包入该香烟束CB的包裹材料8。包裹材料8有由纸等形成的基层和形成于该基层表面的金属的薄膜。从垃圾分类处理的观点考虑,包裹材料8作为与盒体2相同的可燃物废弃处理。
具体是,内装物6以包裹材料8的折入方式看,具有双点端折叠的两端面、即封闭端面10、12和侧长接缝的侧面14。
另一方面,舌盖16通过自体合页连接于盒体2中的开口端4的后端,舌盖16能够开闭开口端4。当舌盖16位于闭位置时,舌盖16具有覆盖开口端4的盖18和通过折入线连接于该盖18的舌片22,舌片22覆盖盒体2的前壁20的一部分。另外,舌片22的尖端部形成端部窄的形状,具有由折入线24区划的插入片26。
另外,盒体2的两侧壁分别有护耳30,该护耳30被粘接于其对应侧的盒体2的侧壁。舌盖16尚未被打开时,如图1所示,这些护耳30处于分别通过切开线28与舌片22的基部连接的状态。但是,当舌盖16初次被打开时,舌片22以切开线28从护耳30分离。
而且,当舌盖16被初次打开时,如图2所示,在盒体2的前壁20形成取出开口32。该取出开口32形成大体U字形,从盒体2的开口端4延伸。
在与取出开口32形成同时,内装物6中的包裹材料8的一部分被切去,这样,内装物6的香烟束CB通过取出开口32部分地露出。结果,内装物6内的过滤嘴香烟通过取出开口32容易抽出。被切去的包裹材料8的一部分具有与取出开口32相同的形状。
另外,当舌盖16被打开时,插入缝34露出,该插入缝34预先形成于盒体2的前壁20。在舌盖16被初次打开前,舌盖16的舌片22处于覆盖插入缝34的状态。
从图2可知,插入缝34形成向取出开口32展开的大体V字形,能够容易插进舌片22的插入片26。因此,当舌盖16一旦被打开之后,舌片22的插入片26通过插入缝34被插入盒体2内,舌盖16被保持于闭位置。另外,插入缝34的形状不限于V字形,可以是凹形。
为了能够进行上述取出开口32的形成和包裹材料8的切去,如图3所示在包裹材料8上形成切开线36。该切开线36具有大体U字形的穿孔列36a和从该穿孔列36a的两端分别延长的开缝36b。穿孔列36a位于内装物6的上侧封闭端面10侧,在形成内装物6的前面的包裹材料8上区划区域。该区域具有与取出开口32相同的形状和大小。开缝36b位于上侧封闭端面10上。
更详细说明,从图3可知,上侧封闭端面10包括左右端片40、依次与这些端片40重合的内片42和外片44,外片44由开缝36b预先从包裹材料8的残留部分分离。
图4表示包裹材料8的展开图。从该展开图可知,形成外片44的部分和形成端片40的部分由缝36b预先互相分离。
切开线36在包裹材料8上区划可分离区域38,可分离区域38包括由穿孔列36a区划的区域和外片。另外,切开线36也可以全体由穿孔列形成。另外,图4中的虚线表示包裹材料8的折入线,包裹材料按照这些折入线在香烟束CB的周围折入,形成内装物6。
图5表示用于形成上述的盒体2和舌盖16的坯料46。
坯料46包括形成盒体2的主片46m和形成舌盖16的副片46s。该主片46m和副片46s通过形成上述的自体合页的虚线的折入线48互相连接,沿坯料46的长轴方向毗连配置。
以下说明中的另外的折入线,在图5中全部用虚线表示。
主片46m由两条折入线,在坯料46的长方向看,被区分成三块板。这些板从副片46s则依次称为后板50、外底板52和前板54。这些板50、52、54是用于分别形成盒体2的后壁、底壁和前壁20的部分。
在后板50的两则缘,通过折入线连接一对内侧片56,在这些内侧片56的下缘,通过折入线分别连接内底片58。这些内底片58配置于外底板52的两侧,形成外底板52的增强部件。
在前板54的两侧缘也通过折入线连接一对外侧盖60,这些外侧盖60与对应侧的内例片56共同作用,能够形成盒体2的侧壁。
副片46s由折入线区划为两块板,这些板从后板50侧依次被称为外顶板62和舌板64。外顶板62是用于形成舌盖16的盖18的部分。舌板64有上述的插入片36和折入线24。
在舌板64的两侧缘通过切开线28分别形成耳盖66,这些耳盖66是用于形成上述的护耳32的部分。
另外,在外顶板62的两侧配置一对内顶片68,这些内顶片68通过切开线69与内侧片5的上缘连接。内顶片68是成为盖18的增强部件的部分。
另外,在前板54上预先形成上述的插入缝34和切开线70。切开线70在前板54的下缘区划预定开口区域72,该预定开口区域72是用于形成上述的取出开口32的部分。
上述的板和盖,在其背面的规定位置分别有浆糊涂敷区域74,这些浆料涂敷区域74在图5中画影线表示。浆糊涂敷区域74用于板和/或片与内装物6之间的粘接或者片相互的粘接。
在一般的包装盒的坯料上具有上述浆糊涂敷区域74,本发明的坯料46上,除浆糊涂敷区域74之外又增加多个浆糊涂敷区域76。这些浆糊涂敷区域76也分别形成于坯料46的背面,在图5中画格影线表示。
具体地,浆糊涂敷区域76分别形成于预定开口区域72、外底板52的两侧缘部、对应于内装物6的侧缝侧的一方的内侧片56、外顶板62的两侧缘部、一对内顶片68和一对耳盖66上。
浆糊涂敷区域76的作用,通过以下参照图6~图8说明的包装盒的制作过程能够明确。
如图6所示,首先,在坯料46的背面上放置内装物6。该内装物6重合在后板50上、后板50的浆糊涂敷区域76与内装物6和后板50相互粘接。
此后,一对内侧片56被向着内装物6的两侧面折入,与该两侧面重合。一方的内侧片56的浆糊涂敷区域76与内装物6的一侧面和一方的内侧片56相互粘接,另一方的内侧片56的浆糊涂敷区域74与内装物6的另一侧面和另一方的内侧片56相互粘接。
从图6可以明确,内侧片56折入之后,内底片58和内顶片68与对应的内侧片56排列在同一线上。
如上所述,一方的内侧片56通过浆糊涂敷区域76粘接于内装物6的封闭侧面14(参照图3),因而,覆盖封闭侧面14的侧缝,使侧缝的密封性提高。
在此,封闭面14的侧缝,是通过把在香烟束CB的周围卷成U字形的包裹材料8的两端缘,在香烟束CB的侧面上互相重合获得。
之后,如图7所示,向内装物6的下侧封闭面12折入一对内底片58,使其与该下侧封闭面12重合。另外,与折入内底片58同时,从切开线69(参照图5)向内装物6的上侧封闭端面10(参照图3)也折入一对内顶片68,并且重合于上侧封闭端面10。内顶片68的浆糊涂敷区域76粘接该内顶片68和上侧封闭端面10的外片44。一对内顶片68对外片44的粘接位置,在图3中,用标志M表示。
之后,如图8所示,外底板52伴随前板54向内装物6的下侧封闭面12折入,通过已折入完的内底片58重合在该下侧封闭面12。外底板52的浆糊涂敷区域76粘接外底板52和一对内底片58。到此,形成盒体2的底壁。
这样粘接一对内底片58和外底板52,于是,盒体2的底壁使内装物6的密封性提高。
之后,前板54与一对外侧盖60一起向内装物6的上面折入,重合在内装物6的上面。前板54的浆糊涂敷区74与前板54和内装物6互相粘接,前板54的浆糊涂敷区域76与上述的预定开口区域72和内装物6中的包裹材料8的可分离区域38互相粘接。预定开口区域72和可分离区域72的粘接位置,在图3中,也用标志M表示。
当前板54的折入完成时,外顶板62与舌板64一起向内装物6的上侧封闭面10折入,通过已经折入完的一对内顶片68重合于该上侧封闭面10。外顶板62的一对浆糊涂敷区域76分别粘接外顶板62和内顶片68。到此,形成舌盖16的盖18。
在此,外顶板62通过一对内顶片68,与包裹材料8的外片44粘接,应该注意,各内顶片68通过切开线69与对应的内侧片56连接着。
之后,如图8所示,舌板64向内装物6的上面折入,与已经折入的前板54重合,并且,覆盖前板54的插入缝34。舌板64的浆糊涂敷区域76与舌板64和前板54的预定开口区域72互相粘接。因而,形成舌板64通过预定开口区域72,与内装物6的可分离区域38粘接的状态。
随着舌板64的折入,一对耳盖66与前板54的外侧盖60重合,舌盖66的浆糊涂敷区域76与舌盖66和对应侧的外侧盖60互相粘接。该状态,表示于图8。
之后,从图8所示的状态,一对外侧盖60与耳盖68一起向内装物6的两侧面折入,在该两侧面分别重合于已经折入完的一对内侧片56上。各外侧盖60的浆糊涂敷区域74与该外侧盖60和所对应的内侧片76相互粘接。至此,形成盒体2的两侧壁,图1的包装盒制造完成。制造包装盒时,两侧壁分别具有护耳30,成为这些护耳30通过切开线成为28连接于舌盖16的状态。
上述的坯料46的折入顺序与通常的包装盒的坯料的折入顺序实际上相同。因此,只在通常的包装盒包裹机上增设用于浆糊涂敷区域76的浆糊涂敷装置(没图示)就可以制造本发明的包装盒。
在初次打开本发明的包装盒时,首先,从盒体2的前壁20向上拉起舌盖16的舌片22。随该舌片22向上拉起,从盒体2的前壁20切开预定开口区域72,在前壁20形成取出开口32。预定开口区域72通过浆糊涂敷区域76也与内装物6的可分离区域38的一部分粘接着,因而,可分离区域38也沿着切除线36的穿孔列被切除。
当继续向上拉舌片22时,舌片22被沿着切开线28从一对护耳30切开。之后围绕自体合页转动舌盖16,于是,盖18(一对内顶片68)被沿着切开线69从盒体2的两侧壁(一对内侧片56)切开(参照图1),从盒体2成为自由状态。
切开线28、69都露出于盒体2的外侧,因而,舌片22和盖18一旦从护耳30和盒体2的侧壁切开,切开线28、69分别作为虚线残留于盒体2的外面。这种虚线痕迹在防止对内装物6的恶作剧上有效。
如图2所示,当舌盖16完全打开盒体2的开口端4时,内装物6的香烟束CB通过盒体2的取出开口32和开口端4的一部分露出于外侧。结果,允许取出内装物6的滤沮香烟,能够容易从盒体2取出过滤嘴香烟。
上述预定开口区域72的切开和可分离区域38的切除,形成对应于这些区域72、38的分离片72a、38a。然而,这些分离片72a、38a处于由浆糊涂敷区域76互相粘接的状态,并且,分离片72a处于通过浆糊涂敷区域76与舌32的背面粘接的状态。因而,如图2所示分离片72a、38a维持粘接于舌32背面的状态不变。
结果,切去片72a和分离片38a不作为单独的垃圾与盒体2分开处理,能实现减少垃圾。
另外,可分离区域38的外片44通过浆糊涂敷区域76粘接于盖18的内顶片68,因而,能顺利地进行可分离区域38的切除。外片44粘接于盖18的内面(内顶片68),因而,可分离区域38一部分也不会从舌盖16脱出。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能够作各种变更。例如,一对内底片58可以在其背面有浆糊涂敷区域。此时,内底片58直接粘接于内装物6的下侧封闭端面14,提高下侧封闭端面14的密封性。
另外,坯料46不一定要有内顶片68。此时,外顶板62通过一对浆糊涂敷区域76粘接于内装物6的包裹材料8的外片44。
另一方面,在上述实施例,当初次打开舌盖16时,在盒体2的前壁20上形成取出开口32。然而,这种取出开口32也可以预先在坯料46的前板54上形成。此时,舌板64通过浆糊涂敷区域76粘接于可分离区域38。因而,当初次打开舌盖16时,如图9所示只可分离区域38从包裹材料8切除,形成分离片38a。该分离片38a以粘接于舌盖16的背面的状态被保持。
另外,一对护耳30也可以通过图10所示的脆弱的折入线78,代替切开线28与舌片22连接。此时,在最初打开舌盖16时,舌片22沿折入线78从护耳30撕断,撕断线80在舌片22和护耳30双方残留痕迹。
另外,图12所示的包装盒,能够在舌片22的背面有,例如,圆形的浆糊涂敷区域82,另外,在盒体2的前壁20可以有圆形预定切开区84。预定切开区84由切开线区划,位于取出开口32(或者预定开口区域72)和插入缝34之间。而且,在制造包装盒时,舌片22处于通过浆糊涂敷区域82粘接于预定切开区84的状态。
此时,当初次打开舌盖16时,如图13所示,舌片22的浆糊涂敷区82,从前壁20切开预定切开区84,在前壁20上形成对应于区域84的圆孔86。该圆孔86成为表示舌盖16已经被打开的痕迹。因而,舌盖16一旦被打开,舌盖16就不是最初粘接于盒体20的前壁20,因而,能够防止对于内装物6的过滤嘴香烟的恶作剧。因此,图12和图13的舌盖型包装盒的场合,上述一对护耳30不一定必要。
另外,图12和图13的场合,舌片22也可以有预定切开区84并且盒体2的前壁20有浆糊涂敷区82。该场合,一旦打开舌盖16时,在舌片22上形成圆形孔86,因此,该圆孔成为用于防止恶作剧的明显的痕迹。
另外,从图14和15可知,预定切开区域84能够置换为与浆糊涂敷区域82相同的浆糊涂敷区域88。该场合也是,当一旦打开舌盖16时,舌盖16就不是最初粘接于盒体2的前壁20状态,另外,浆糊涂敷区82、88互相剥离的痕迹残留于区域82、88的粘接面。因而,该场合也在防止对于内装物6的过滤嘴香烟的恶作剧上有效。结果,在图14和15的包装盒中,同样,一对护耳30也不一定必要。
权利要求
1.一种棒状香烟的舌盖型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具有盒体,其包括前壁、开口端、两侧壁、底壁和形成于上述前壁的插入缝;内装物,其收容在上述盒体内,其包括多根棒状香烟和包入上述棒状香烟的包裹材料;舌盖,其通过自体合页连接于上述盒体的上述开口端的后边缘,能开闭上述开口端,其包括盖和舌片,该盖在上述舌盖的闭状态覆盖上述盒体的上述开口端;该舌片通过折入线连接于上述盖并且能够以覆盖上述插入缝的状态与上述盒体的上述前壁重合;接口,其在上述舌盖处于初次被打开前的状态时,能够互相分离地连接于上述舌盖和上述盒体之间,并且,在上述舌盖一旦被打开时,把上述舌盖已处于开状态而作为痕迹残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上述舌盖还包括,在上述舌的尖端,通过上述插入缝能够插入上述盒体内的插入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上述接口包括,分别被粘接于上述盒体的两侧面的一对护耳和当上述舌盖处于初次被打开之前的状态时,在上述舌的对应侧的侧缘能够分离地连接上述各护耳的切开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上述盒体包括,形成于上述前壁并且从上述开口端的前缘向上述插入缝延伸的取出开口和用于形成上述取出开口通过切开线区划的预定开口区域的一个;上述包裹材料包括,在对应于上述取出开口的部分,由切除线能够分离地区划的可分离区域;上述包装盒还包括,通过上述取出开口或上述预定开口区域互相粘接上述舌的背面和上述包裹材料的上述可分离区域的第一浆糊涂敷区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上述内装物包括,配置于上述盒体的上述开口端侧,并且,由上述包裹材料的折入形成的上侧封闭端面;上述上侧封闭端面具有一对端片和依次与这些端片重合的内外片以及形成上述可分离区域的一部分的外片;上述包装盒还包括,互相粘接上述外片和上述盖的背面的第二浆糊涂敷区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上述内装物还包括配置于上述盒体的一侧壁侧并且由上述包裹材料的折入形成的封闭侧面,互相重合上述包裹材料的两端缘形成上述封闭侧面;上述包装盒还包括互相粘接上述封闭侧面和上述盒体的内面的第三浆糊涂敷区域。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上述内装物包括配置于上述盒体的上述底壁侧,并且,由上述包裹材料的折入形成的下侧封闭端面;上述包装盒还包括相互粘接上述下侧封闭端面和上述盒体的上述底壁的第四浆糊涂敷区域。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上述插入缝形成向上述盒体的上述开口端侧展开的大体V字形。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上述接口还包括预定切去区域,其在上述盒体的上述前壁上通过切开线区划;第五浆糊涂敷区域,其形成于上述舌盖,并且在上述舌盖处于初次被打开前的状态时,把上述预定切去区域粘接于上述舌盖。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上述接口还包括预定切去区域,其在上述舌上通过切开线区划;第五浆糊涂敷区域,其形成于上述盒体的上述前壁,在上述舌盖处于初次被打开前的状态时,把上述预定切去区域粘接于上述前壁。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上述接口还包括一对增强部件,其粘接于上述盖的背面;切开线,其在上述舌盖处于初次被打开前的状态时,把上述增强部件在上述盒体的上述两侧壁能分别切开地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上述接口还包括预定切去区域,其在上述盒体的上述前壁通过切开线区划;第五浆糊涂敷区域,其形成于上述舌盖,在上述舌盖处于初次被打开前的状态时,把上述预定切去区域粘接于上述舌盖。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定切开区域,其在上述舌上通过切开线区划;第五浆糊涂敷区域,其形成于上述盒体的上述前壁,在上述舌盖处于初次被打开前的状态时,把上述预定切去区域粘接于上述前壁。
14.一种坯料,其用于成形权利要求3的舌盖型包装盒,上述包装盒具有盒体和舌盖,该坯料的特征在于,具有长轴线;主片,其包括沿上述长轴通过互相折入线毗连的后板、外底板和前板,这些板分别形成上述盒体的后壁、底壁和前壁;一对内侧片,其在上述后板的两侧缘分别通过折入线连接;一对内底片,其位于上述外底板两侧,并且,在上述各内侧片通过折入线连接,其形成用于上述盒体的底壁的增强部件;一对外侧盖,其在上述前板的两侧缘,分别通过折入线连接,其与对应侧的上述内侧片一起形成上述盒体的侧壁;副片,其从上述主片,沿上述长轴延伸,在上述后板通过作为自体合页的折入线连接,其包括通过折入线区划的外顶板和舌板,这些板分别形成上述盒体的上述盖和上述舌片;一对耳盖,其在上述舌板的两侧缘分别通过切开线连接,其与对应侧的外侧盖粘接时,形成作为第一接口的上述护耳。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坯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对内顶片,其分别配置于上述外顶板的两侧,通过切开线连接于内顶片对应侧的上述内侧片,上述舌盖处于被初次打开之前的状态时,上述内顶片与上述舌盖的上述盖粘接,形成第二接口。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过滤嘴香烟的舌盖型包装盒,其具有盒体(2)和收容在盒体(2)内、由包裹材料(8)包入香烟束(CB)的内装物(6)和开闭盒体(2)的开口端的舌盖(16)和分别粘接于盒体(2)的两侧壁的护耳(30),舌盖(16)处于初次被打开前的状态时,各护耳(30)通过切开线(28)连接于对应侧的舌盖(16)的侧缘。
文档编号B65D85/10GK1738553SQ20038010903
公开日2006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20日
发明者仙道诚 申请人:日本烟草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