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带有热敏粘合剂的标签的方法

文档序号:4200761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制作带有热敏粘合剂的标签的方法
背景技术
发明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背面带有热敏粘合剂层的切断或半切断标签的制作(issuing)方法,更具体的说,该方法是在探测时标(timing mark)的同时,将背面带有热敏粘合剂层和时标的一种长条(例如成卷的条状)标签切开或半切开而制成切断或半切断标签。
相关技术的论述切断的标签一般用以下方法制作(issue),首先将诸如商品的名称、重量和价格及条形码用印刷机(即标签制作设备)记录在长条标签(典型的是成卷标签)的预定位置,然后将长条标签切开而形成切断的标签。
目前,将长条标签粗略地划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标签用附

图1A和1B进行说明。参照附图1A和1B,长标签1由剥离纸2和多个标签片3构成,多个标签片3以均匀的间隔(d)并排设置在剥离纸2(如有机硅树脂涂覆纸)上。标签片3由面纸(或载体)31和粘合剂层32构成,并用粘合剂层32附着在剥离纸2上。在将长标签条切成多个标签片时,印刷机上所提供的刀具将长标签条沿线L切断。在这种情况下,印刷机上所提供的感应器利用剥离纸2上有标签片3的区域和没有标签片3的区域4之间在光传输上的差异来探测区域4。
第二类标签,即在其背面具有热敏粘合剂层的标签片由附图2A和2C说明。正如附图2A和2B所说,长标签条10一般由面纸(或载体)11和热敏粘合剂层12构成。在标签10的背面(即在粘合剂层12上),以规定的间隔印刷上所谓的“眼标记”13(或i-标记,以下称为时标(timing mark))。印刷机上提供的感应器利用标签条10上时标和其它区域之间在光传输上的差异来探测时标,印刷机上所提供的刀具沿线L’将标签条10切开从而制备出一个标签片,即附图2D中所示的标签片100。印刷是按要求用印刷机一般在面纸11的表面上进行的。
这样制得的标签片100包括位于其拐角的时标13。时标13一般在热敏粘合剂层12上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当热敏粘合剂层12上加热而被激活时,位于时标下面的粘合剂层区域就不能得到足够激活,因此,当标签片100被贴到商品上时,时标区就不粘着到商品上,从而出现整个或部分标签从商品上剥离的问题。
在试图解决上述问题时,已提出了诸如降低时标的密度或降低时标的厚度的技术手段,通过采用这些手段,使时标区的粘合剂层的粘结强度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随同这些手段经常出现的问题是不能探测到时标,即,时标不起作用。
另外,有人提出了一种技术手段,就是在粘合剂层和表面纸(即载体)之间形成时标,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避免剥离问题(即标签易于粘附在商品上)。但这种技术的缺点是标签条的尺寸(长度)必须在制备面纸11时预先确定,因此这种标签不能满足大型制品(large item)小规模生产的需要。
另外,也可能使时标在面纸11的表面上形成,但是所得到的标签片(即切断的标签片)的表面上有时标。也就是说,这样的标签条没有商业价值。
由于这些原因,现在需要一种具有热敏粘合剂层的标签条,该标签条能够在预定位置被切开,并易于热激活,热激活的标签片可以粘附在商品上而不引起剥离的问题。
发明概述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稳定而有效地制作一种具有热敏粘合剂层的切断的标签的方法。该标签易于热激活,并且在粘附到商品上时不会产生剥离问题。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本发明试图提供一种制作标签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按预定的速度输送第一个标签条,该标签条包括载体和位于载体背面的粘合剂层,其中的第一个标签条在粘合剂层上有时标;探测时标;和切开或半切开第一个标签条以制备第二个标签片,其中时标的位置不在第二标签片的拐角并且其中时标的面积与第二标签片面积的比率为0.5~35%,因此,当第一标签条为半切断(如穿孔)时,第二标签片是指介于两个相邻穿孔之间的小标签片。
优选的是时标离开第二标签片外边缘(尤其是侧边)至少5mm。
另外,优选使热敏记录层在第一标签条上与具有粘合剂层一面的反面形成。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在该种方法中进一步包括在探测时标的步骤之前,或在切开或半切开步骤之前和探测时标步骤之前的某个时间在热敏记录层上印刷图像。
在该方法中优选进一步包括在切开和半切开步骤之后对热敏粘合剂层进行热激活。
另外,优选将时标印刷在与具有表面材料相反的粘合剂层的一面上,采用紫外线交联油墨或电子束交联油墨。
优选粘合剂层包括有机硅改性的热塑性树脂和固体增塑剂。
优选的是,时标区和非标记区之间对于波长范围为880~920nm的光反射的差异不小于45%,该时标优选包括近红外吸收着色剂(染料或颜料),该着色剂具有在800~1000nm的波长内存在最大吸收峰的吸收特性。近红外吸收着色剂优选的是选自聚甲炔染料、squarilium染料、二硫酚金属络合物、二硫杂环戊二烯基(dithiolene)络合物、铵类染料、亚铵类(imonium)染料和钛菁染料。时标可选地包括白色颜料,该颜料在880~920nm的波长内有吸收。白色颜料优选地选自导电氧化锌、导电氧化钛、导电氧化锡和导电氧化铟。
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与所附的图形组合起来考虑时,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目的、特性及优点将变得很清楚。
附图简述图1A和图1B是说明剥离纸衬底标签(即第一类标签条)的简图;图2A至图2D是说明衬底的第二类标签片的简图;图3A至3D是说明本发明中所采用的第二类标签片的简图,该标签片的背面具有粘合剂层;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标签制作方法中所采用的印刷机的简图,和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标签制作方法中所采用的另一种印刷机的简图。
优选实施方案的说明按照本发明的标签制作方法,可以连续地稳定生产具有可热激活的热敏粘合剂层的标签片。所得的标签片易于粘着于商品上而并不产生上述的剥离问题。
首先,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标签制作方法进行详细解释。
如图3A至3C中的说明,本发明的标签制作方法中所采用的长标签条20(以下有时称为第一标签条)包括载体21,如普通纸、涂覆纸、热敏记录材料、热迁移接收材料、喷墨记录材料和压敏记录材料,热敏粘合剂层22和时标23。时标23与第一标签条20的侧边分离,以均匀的间隔设置。当将第一标签条20沿线L”切开时,就制得了图3D中所示的第二标签片200。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标签制作方法中所采用的印刷机的简图,参照图4,数字R、41、42和43指一卷第一标签条20、如第一标签条20表面上的记录信息的像热印刷头这样的热印刷设备、压印板卷轴、和所配置的用以切断第一标签条20以制备第二标签片200的刀具。另外,数字46、47和48指所配置的用以辐照第一标签条20背面的光源、时标探测器和控制器。更进一步来说,数字44和45指第二压印板卷轴和所配置的用以加热第二标签片200的粘合剂层以激活粘合剂层的加热器。
如图3B和3C的说明,热敏粘合剂层22形成于第一标签条20的背面,时标以均匀的间隔形成于粘合剂层22上。在这种情况下,热敏记录层形成于载体21的前侧面。
将参照图4对制作第二标签200的方法进行解释,以基本恒定的速度沿F方向输送第一标签条20,热记录设备41将信息记录于热敏记录层上,并用刀具43将第一标签条20切开以制备在其上记录信息的第二标签片200。
将第一标签条20沿预定位置(例如,图3C中所示的线L”)切开。切割位置可以根据例如时标探测器47的位置和探测时标与输出控制器48产生的切割信号之间间隔进行变动,该控制器将时标探测信号转换成切割信号。
接着对时标的探测操作和切割操作进行解释,如图4所作的说明,由光源46所发射的光辐照到第一标签条20的背面,热记录设备41在其表面上记录了信息,由背面反射的光被探测器47(即光电管感应器)所接收。当光辐照时标时,由时标反射的光量小于由非时标区反射的光量。这样,探测器47就探测到了时标。探测信号(即电信号)被传送到控制器48(例如计算机)。控制器48将电信号转换成切割信号,通过该切割信号,使刀具43进行切割第一标签条的操作。在接收到探测信号并经过预定时间后输出切割信号。在这一点上,切割信号的输出考虑到了第一标签条20的移动速度和相对于探测器47位置的刀具的位置。
由加热器45对如此切断的标签片200的背面(即热敏粘合剂层)进行加热,使热敏粘合剂层被热激活,这样粘合剂层就产生了粘着性,使第二标签片200粘着到了商品上。
用作热记录设备41的适宜设备包括热印刷头。另外,用作加热器45的适宜设备包括热印刷头、热卷轴、红外辐射设备、热空气吹送设备等。在这些设备中,由于使用安全和耗能低且可使印刷机小型化,优选使用热印刷头。
作为刀具43,可以使用各种刀具。刀具的具体例子包括旋转刀具和切断机刀具。至于切断方法,可以使用像整体切断、穿孔切断和部分切断等多种形式的切断方法。
图5是本发明的标签制作方法中使用的印刷机的另一实施方案的简图。该印刷机与图4所示的印刷机相同,除了光源46和探测器47相对于第一标签20的输入方向F位于热记录设备的前面。在该印刷机中,热敏记录层上的热印刷可以根据探测器47输出的时标探测信号进行启动。
然后,将对带有热敏粘合剂层的第一标签条进行详细解释。
本发明的标签制作方法中使用的第一标签条包括载体和热敏粘合剂层。另外,时标形成于热敏粘合剂层上,第一标签条的宽度通常为10mm~200mm,典型地为40mm~150mm,第一标签条的长度没有特殊限定,但通常为30m~200m,典型地为50m~150m,第一标签条典型地为卷状。
第一标签条典型地通过在载体上形成热敏粘合剂层,然后在热敏粘合剂层上印刷时标来制备。
热敏粘合剂层包括受热时产生粘着性的热塑性树脂和固体增塑剂。用作热塑性树脂的适宜材料包括公知的热塑性树脂,如丙烯酸树脂、由邻苯二甲酸酐、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等得到的醇酸树脂、聚酯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氨酯树脂、蜜胺树脂等,在这些树脂中,优选使用丙烯酸树脂,因为它受热时表现出好的粘着力,并且几乎不会引起灰尘粘附印刷头的问题,这种问题的出现是因为一部分粘合剂层附着到用于热激活粘合剂层的热印刷头上,使灰尘附着的那部分热印刷头不能对粘合剂层施加足够的热量,导致在粘合剂层上形成了未激活区。
丙烯酸树脂为乙烯基聚合物,它是由包括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酯和/或甲基丙烯酸酯的一种或更多的单体作为主成份得到的,可室温固化但受热时表现出粘着性,丙烯酸树脂的具体例子包括聚(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酸2-乙基己基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醋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等。
本发明中,硅氧烷改性热塑性树脂可优选地用于第一标签条的粘合剂层。硅氧烷改性的热塑性树脂指具有连接到热塑性树脂的至少一部份分子上的硅氧烷基团(即有机聚硅氧烷基团)的热塑性树脂。
受热时表现出粘着性的硅氧烷改性的热塑性树脂的具体例子包括上述树脂的硅氧烷改性的品种,在这些硅氧烷改性的树脂中,优选使用硅氧烷改性的丙烯酸树脂。
作为与改性树脂相连的硅氧烷基团,可以使用线形有机聚硅氧烷基团和环状有机聚硅氧烷基团。
硅氧烷改性树脂可以用例如以下方法中的一种进行制备(1)具有硅氧烷长链的大乙烯基单体与另一种乙烯基单体共聚的方法;(2)硅氧烷乙烯基单体与热塑性树脂接枝共聚的方法,和(3)反应性有机聚硅氧烷与热塑性树脂反应的方法;在这些硅氧烷改性树脂中,优选使用通过硅氧烷大乙烯基单体与丙烯酸类乙烯基单体共聚制得的硅氧烷接枝的丙烯酸树脂。
这些硅氧烷改性的丙烯酸树脂是市售的,硅氧烷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典型形式为水乳液或有机溶剂的溶液。
市售的硅氧烷接枝丙烯酸树脂的例子示于表1中。
表1
*1)玻璃化转变温度是硅氧烷接枝丙烯酸树脂构成主成份的丙烯酸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2)通过以下方法测定剥离强度在60℃和40g/cm2的压力下,使玻璃纸带粘附在涂覆膜上20小时,和将玻璃纸带以180°的角度从涂覆膜上剥离以测定剥离强度。
用于粘合剂层的硅氧烷改性热塑性树脂优选具有的摩擦系数为0.4~1.02,采用具有这种摩擦系数的硅氧烷改性热塑性树脂,所得到的粘合剂层表现出好的粘附性且几乎不产生灰尘粘附印刷头的问题。摩擦系数可用JISP8147规定的方法测定。
也可以优选采用由硅氧烷改性的热塑性树脂和未用硅氧烷改性的热塑性树脂组成的树脂复合物作为粘合剂层,在这一点上,树脂复合物是指其中的两种树脂互相紧密接触而结合在一起的树脂,树脂复合物的具体例子包括由硅氧烷改性树脂和未改性树脂熔融共混形成的共混树脂。树脂颗粒具有核一壳结构,其中未改性树脂核被硅氧烷改性树脂等的壳所包覆。
用于树脂复合体的未改性树脂的具体例子包括(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醋酸乙烯酯/丙烯酸酯共聚物、乙烯/氯乙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醋酸乙烯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醋酸乙烯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醋酸乙烯酯/乙烯/苯乙烯共聚物、丙烯酸/丙烯酸2-乙基己基酯共聚物、由丙烯酸丁酯获得的共聚物、天然橡胶、丙烯酸树脂接枝的天然橡胶共聚物、聚丁二烯、聚氨酯等。这些树脂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用于上述核-壳树脂颗粒的核材料的适宜树脂包括未用硅氧烷改性的丙烯酸树脂。用于核-壳树脂颗粒的壳材料的适宜树脂包括硅氧烷改性的丙烯酸树脂。用作硅氧烷改性丙烯酸树脂的丙烯酸树脂的具体例子包括(甲基)丙烯酸酯树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醋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醋酸乙烯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等。
当粘合剂层包括硅氧烷改性热塑性树脂时,粘合剂层具有诸如所得到的粘合剂层在热激活时粘着性好且几乎不会产生灰尘粘附印刷头的问题的优点。
通常,硅油和纯的硅氧烷树脂典型地用于电绝缘漆、防水剂、脱模剂等。通过在粘合剂层中使用硅油和硅氧烷树脂,可以避免灰尘附着印刷头的问题。但由于这些硅油和硅氧烷树脂附着力太差,无法用于粘合剂层。但硅氧烷改性的树脂用于粘合剂层时,所得到的粘合剂层不仅对热印刷头有好的脱离性,而且对要贴附标签的各种商品也有好的粘着性。另外,具有这种粘合剂层的成卷长标签几乎不会产生粘着问题——粘合剂层附着在载体(即表面材料)上,导致形成一种长标签条卷的块,因此这种卷不能用作标签片。这是因为粘合剂层中的硅氧烷改性树脂具有很好的脱离性。
如上面所提到的,考虑到粘着性和防止灰尘粘附印刷头的问题的能力(即脱离性),优选将硅氧烷改性树脂用于粘合剂层。
对于核—壳型树脂颗粒优选采用未改性的丙烯酸树脂作为核材料和采用硅氧烷改性丙烯酸树脂作为壳材料。包含这种核—壳树脂颗粒的粘合剂层具有好的粘附性且几乎不会产生灰尘附着印刷头的问题。这是因为硅氧烷改性的丙烯酸树脂的脱离性和未改性树脂的粘着性被同时赋予了粘合剂层。
本发明的标签制作方法中使用的第一标签条的热敏粘合剂层包括固体增塑剂。粘合剂中采用的适宜的固体增塑剂包括公知的固体增塑剂。
其具体例子包括对羟基苯甲酸苄基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邻苯二甲酸二己酯、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邻苯二甲酸二羟基枞酸酯、邻苯二甲酸二苯酯、N-环己基-对-甲苯磺酰胺、苯甲酸蔗糖酯、三羟甲基乙烷三苯甲酸酯、四苯甲酸季戊四醇酯、八醋酸蔗糖酯、间苯二甲酸二甲基酯、柠檬酸三环己酯、二苯甲酸乙二醇酯、邻苯二酚衍生物,例如邻苯二酚二十六酸酯、邻苯二酚二硬脂酸酯和邻苯二酚二苯甲酸酯;位阻酚化合物,例如硫代双[亚乙基-3-(3,5-二叔丁基-4-羟苯基)丙酸酯]、三乙二醇双[3-(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酸酯]和1,6-己二醇双[3,5-二叔丁基-4-羟苯基]丙酸酯];三唑化合物,例如2-[5’-(1”,1”,3”,3”-四丁基)-2’-羟苯基]苯并三唑、2-[5’-(1”,1”,2”,3”-四甲基丁基)-2’-羟苯基]苯并三唑和2-[3’-叔丁基-5’-甲基-2’-羟苯基]-5-氯三唑;噻唑化合物,例如硫化二苯并噻唑(dibenzothiazylsulfide)和2-巯基苯并噻唑的环己基胺盐;亚磺酰胺化合物例如N-环己基-2-苯并噻唑亚磺酰胺和N,N-二环己基-2-2-苯并噻唑亚磺酰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化合物例如二硫代氨基甲酸哌啶盐和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盐;芳族二级胺化合物例如4,4’-双(α,α-二甲基苯基)二苯胺、对-(对-甲苯磺酰胺)二苯胺和N,N-二苯基-对-亚苯基二胺-N-苯基-N’-(3-甲基丙烯酰氧基-2-羟丙基)-对-亚苯基二胺等。这些化合物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热敏粘合剂层中使用的固体增塑剂优选具有的熔点为40~200℃,更优选为60~160℃。
当热塑性树脂和固体增塑剂的组合物受热时,固体增塑剂在不低于其熔点的温度下熔融,对热塑性树脂进行增塑,从而使这种组合物表现出粘性。粘性的持续时间取决于所用固体增塑剂的品种,对羟基苯甲酸苯酯和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可优先用于热敏粘合剂层,这是因为它们可以长时间保持粘性和在宽范围的环境温度下具有好的粘性。
在热敏粘合剂层中,固体增塑剂与热塑性树脂的重量比为50/100~500/100,优选为100/100~400/100,当重量比太小时,趋向于产生粘着问题,反之,当重量比太大时,粘性变差,并且趋向于产生“粉化(chulking)”问题,即固体增塑剂从粘合剂层渗出并象粉末一样呈现于粘合剂层上。
粘合剂层中可以包括过冷性能改善剂(supercooling ability improver),以提高固体增塑剂尤其是在低环境温度下的过冷性能。
过冷性能改善剂的具体例子包括萘酚衍生物,例如2-苄氧基萘;联苯衍生物,例如间三联苯、乙酰联苯、对苄基联苯和4-烯丙氧基联苯;聚醚化合物,例如1,2-双(3-甲基苯氧基)乙烷、2,2’-双(4-甲氧基苯氧基)二乙醚和双(4-甲氧基苯基)醚、碳酸二苯酯、草酸二苄酯、草酸二(对-氯苄基)酯、草酸二(对-甲基苄基)酯等。
在这些过冷性能改善剂中,优选的是草酸的二酯类。特别优选的是草酸二苄酯、草酸二苯酯和它们的衍生物,因为它们具有使固体增塑剂保持液态、防止出现粘着问题的能力。
粘合剂层中过冷性能改善剂与固体增塑剂的重量比为10/100~50/100,优选为20/100~35/100,当该重量比太小时,所得到的粘合剂层在低温下缺乏好的粘性,反之,当该重量比太大时,所得到的粘合剂层在高温时缺乏好的粘性。
在制备热敏粘合剂层时,典型地使用水分散体形式的固体增塑剂和过冷性能改善剂,这种分散体是通过使用湿型或干型粉碎机,如球磨机,砂磨机,涂料振荡器,DYND MILL,研磨机和HENSCHEL混合器对材料进行粉碎制备的。另外,也可以将材料做成微胶囊使用。水分散体中颗粒的粒径和微胶囊的粒径优选不大于10μm,更优选为不大于5μm,进一步优选为1~2μm。
可以在热敏粘合剂层中包括增粘剂以提高其粘性。增粘剂的具体的例子包括公知的增粘剂如萜烯树脂、脂族石油树脂、芳族石油树脂、苯并呋喃-茚树脂、聚苯乙烯树脂、酚醛树脂、萜酚树脂、松香、松香衍生物等。粘合剂层中增粘剂与热塑性树脂的重量比为不大于200/100,优选为20/100~150/100,当该重量比太大时,所得到的标签片趋向于引起粘着问题。
热敏粘合剂层可以包括添加剂,如颜料。颜料的具体例子包括无机颜料,例如像铝,钙,镁,钡和钛这些金属的碳酸盐,氧化物,氢氧化物,硫酸盐;二氧化硅、沸石、高岭土、锻炼高岭土;和有机颜料,如淀粉、天然蜡类和合成蜡类。
热敏粘合剂层可以包括粘结剂用树脂以提高粘合剂层对载体(即表面材料)的粘着性和提高粘合剂层中的内聚力。粘结剂用树脂的具体例子包括聚乙烯醇、聚醋酸乙烯酯、氧化淀粉、醚化淀粉、纤维素衍生物,如羧甲基纤维素和羟乙基纤维素;酪素、动物胶、海藻酸钠等。这些粘结剂用树脂典型地以水溶液,水分散体或水乳液的形式使用。
粘合剂层中包括一定量的粘结剂树脂,其用量不会降低粘合剂层的原有粘着力。以粘合剂层中固体成份的总重为基准,该用量典型地为不大于30重量%,并优选不小于10重量%。
热敏粘合剂层可以包括添加剂,如固化剂、抗菌剂、染料、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剂、PH值控制剂、消泡剂等。
热敏粘合剂层可以典型地通过使用任一种在常规的纸涂覆和印刷时所用的涂覆或印刷方法在载体上涂覆或印刷涂覆液来形成。涂覆方法和印刷方法的具体例子包括刮涂、照相凹板式涂、照相凹板胶印涂、棒涂、滚涂、刀涂、空气刀涂、comma涂、U-comma涂、平滑涂、微照相凹板涂、反滚涂、滚涂、浸渍涂、帘式淋涂、滑涂、印模涂、橡皮凸版印刷、凸版印刷、照相凹版印刷、胶印等。
当把热敏粘合剂层涂覆液施涂到载体上时,随后进行的是干燥,将涂覆液体在低于粘合剂层涂覆液中所包括的固体增塑剂的熔点的温度下干燥。干燥优选采用热空气、红外线、微波或无线电频率波作为热源的加热方法进行。
热敏粘合剂层的涂覆重量以干基计典型地为2~50g/m2,优选为5~35g/m2。当涂覆重量太小时,所得到的粘合剂层热激活时的粘着力差,反之,当涂覆重量太大时,粘合剂层的制造成本会提高。
本发明的方法中所采用的第一标签条中,热敏粘合剂层的摩擦系数为0.4~1.20,优选为0.5~0.9。粘合剂层的摩擦系数按JIS P8147规定的方法测定。测定时,使一条标签的粘合剂层与另一条标签的粘合剂层接触。
本发明的标签制作方法中所采用的第一标签条可以包括底涂层,该底涂层中包含空气(例如空气泡,空气层等),介于热敏粘合剂层与载体(即表面材料)之间。通过形成这样的底涂层,可以有效地将热能施加到粘合剂层上,尤其是在采用热印刷头加热粘合剂层时,也就是说,通过形成这种底涂层,可以用少量的能量来有效地激活粘合剂层。当第一标签条的载体上具有热敏记录层并用大量能量加热粘合剂层时,施加到粘合剂层上的热能被传递(散布)到热敏记录层上,从而出现使热敏记录层的本底着色的问题。
通过在粘合剂层与载体之间形成底涂层,可以避免这种着色问题,因为底涂层防止了施加到粘合剂层上的热扩散到热敏记录层上。另外,粘合剂层中采用的硅氧烷树脂、硅氧烷改性的热塑性树脂和含硅氧烷的核-壳型树脂颗粒典型地具有高热阻,即粘合剂层具有不良的热敏性。通过形成上述的底涂层,可提高粘合剂层的热敏性。
关于底涂层,底涂层中的空气含量越多,底涂层的热绝缘性越好。
为了在底涂层中包含入空气,可以使用各种公知的方法,但是所采用的典型方法是在底涂中包含空心颗粒。
典型地用于底涂层的空心颗粒具有含热塑性树脂的壳。壳材料的具体例子包括像丙烯酸树脂、偏氯乙烯树脂等的聚合物。用作空心颗粒的壳的聚合物优选具有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0~200℃,更优选为40~150℃。空心颗粒优选具有的平均粒径为0.2~20μm,更优选为0.7~10μm,最优选为1.5~6μm,空心率(即空气体积/空心颗粒体积)优选为30~98体积%,更优选为45~95体积%。
用作标签片载体的适宜材料包括任何公知的载体材料,如纸和塑料片。
用作载体的普通纸典型地包含有木浆和填料。木浆的具体例子包括化学浆,如LBKP和NBCP,机械浆,如GP、PGW、RMP、TMP、CTMP、CMP和CGP,和废纸浆,如DIP。如必要的话,用作载体的纸是通过将浆料与一种或多种公知的添加剂,如颜料、粘合剂、上浆剂、固着剂、产量提高剂、阳离子化剂和纸强度提高剂进行混合来制备的,在酸性、中性或碱性的条件下采用诸如长网造纸机、圆网机和双网造纸机的设备来造纸。进一步来说,可用设备上附带的具有金属辊或合成树脂辊的压延机对基纸进行处理。可选地是,可以使纸经过设备以外的处理,然后用超级压延机进行压延处理以控制纸的平整性。
用于载体的纸中所含填料的具体例子包括白色无机颜料,如轻质沉积碳酸钙、碾磨碳酸钙、高岭土、滑石、硫酸钙、硫酸钡、二氧化钛、氧化锌、缎光白、硅酸铝、硅藻土、硅酸钙、硅酸镁、合成二氧化硅、氢氧化铝、氧化铝、锌钡白、沸石、碳酸镁和氢氧化镁;和有机颜料,如苯乙烯树脂颜料、丙烯酸树脂颜料、聚乙烯树脂颜料、微胶囊颜料、尿素树脂颜料和蜜胺树脂颜料。
纸中可以包含上浆剂,如松香上浆剂(siging agent)(用于酸性或中性的造纸条件)、AKD(即,烷基乙烯酮二聚物)、ASA(即,烯基丁二酸酐)和阳离子聚合物上浆剂。
作为用作载体的纸,也可以采用玻璃纸、加工印刷纸、涂覆纸、造纸(castpaper)等,涂覆纸的具体例子包括喷墨记录纸、热敏纸、压敏纸、升华纸型热迁移记录纸、热熔墨型热迁移记录纸、金属沉积纸等。另外,也可以使用合成纸、叠层纸(其中纸的两面中有一面与塑料片、金属片等叠合)、云母纸、玻璃纸等作为载体。
用作载体的塑料片的具体例子包括诸如聚乙烯、聚丙烯、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和聚酰胺的塑料片材。另外,也可以使用上述聚合物塑料制成的无纺布作为载体。进一步来说,可以对这些塑料片和无纺布进行像涂覆和全息照相的处理。
可以预先将印刷层形成于载体上与具有粘合剂层一侧相对那个侧面上,印刷层的形成可以采用诸如紫外线或电子印刷,橡皮凸版印刷等方法。
当热敏记录层形成于载体(例如用热敏记录材料作为载体)上时,可以采用用于常规热敏记录材料的公知材料,如着色材料(例如无色染料)与显示剂的组合物。
无色染料的具体例子包括荧烷(fluoran)化合物、三芳基甲烷化合物、螺吡喃化合物、二苯基甲烷化合物、噻嗪化合物、内酰胺化合物、芴化合物等。优选在无色染料的吸收光谱中,在550-1000nm的波长内可观察到至少一个最大吸收。
荧烷型无色化合物的具体例子包括以下物质3-二乙氨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3-二丁氨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3-(N-甲基-N-环己氨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3-(N-乙基-N-异戊氨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3-(N-异丁基-N-乙氨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3-(N-乙基-N-(3-乙氧基丙基)氨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3-(N-乙基-N-己氨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3-二戊氨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3-(N-甲基-N-丙氨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3-(N-乙基-N-四氢呋喃基氨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3-二乙氨基-6-甲基-7-(对-氯苯胺基)荧烷、3-二乙氨基-6-甲基-7-(对-氟苯胺基)荧烷、3-(对-甲苯氨基乙氨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3-二乙氨基-6-甲基-7-(对-甲苯氨基)荧烷、3-二乙氨基-6-甲基-7-(3,4-二氯苯胺基)荧烷、3-吡咯烷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3-二乙氨基-6-氯-7-乙氧基乙氨基荧烷、3-二乙氨基-6-氯-7-苯胺基荧烷、3-二乙氨基-7-苯基荧烷、和3-(对-甲苯氨基乙氨基)-6-氯-7-苯乙基荧烷。
三芳基甲烷型无色化合物的具体例子包括以下物质3,3-双(对-二甲氨基苯基)-6-二甲氨基2-苯并[c]呋喃酮(即晶体紫内酯(CVL))、3,3-双(对-二甲氨基苯基)2-苯并[c]呋喃酮、3-(对-二甲氨基苯基)-3-(1,2-二甲氨基吲哚-3-基)2-苯并[c]呋喃酮、3-(对-二甲氨基苯基)-3-(2-甲基吲哚-3-基)2-苯并[c]呋喃酮、3-(对-二甲氨基苯基)-3-(2-苯基吲哚-3-基)2-苯并[c]呋喃酮、3,3-双(1,2-二甲基吲哚-3-基)-5-二甲氨基2-苯并[c]呋喃酮、
3,3-双(1,2-二甲基吲哚-3-基)-6-二甲氨基2-苯并[c]呋喃酮、3,3-双(9-乙基咔唑-3-基)-5-二甲氨基2-苯并[c]呋喃酮、3,3-双(2-苯基吲哚-3-基)-5-二甲氨基2-苯并[c]呋喃酮、和3-对-二甲氨基苯基-3-(1-甲基吡咯基-2-基)6-二甲氨基2-苯并[c]呋喃酮。
螺吡喃型无色化合物的具体例子包括以下物质3-甲基螺二萘并吡喃、3-乙基螺二萘并吡喃、3,3’-二氯螺二萘并吡喃、3-苯基螺二萘并吡喃、3-丙基螺二萘并吡喃、3-甲基萘并-(3-甲氧基苯并)螺吡喃、和1,3,3-三甲基-6-硝基-8’-甲氧基螺(二氢吲哚-2,2’苯并吡喃)。
二苯基甲烷型无色化合物的具体例子包括以下物质N-卤代苯基-白金胺、4,4’-双-二甲氨基苯基二苯甲基苄醚、和N-2,4,5-三氯苯基-白金胺。
噻嗪型无色化合物的具体例子包括以下物质苯甲酰基淡亚甲基蓝和对-硝基苯甲酰基淡亚甲基蓝。
内酰胺型无色化合物的具体例子包括以下物质若丹明B-苯胺基内酰胺和若丹明B-对-氯苯胺基内酰胺。
芴型无色化合物的具体例子包括以下物质3,6-双(二甲氨基)芴螺-(9,3’)-6-二甲氨基2-苯并[c]呋喃酮、3,6-双(二甲氨基)芴螺-(9,3’)-6-吡咯烷基2-苯并[c]呋喃酮、和3-二甲氨基-6-二乙氨基芴螺-(9,3’)-6-吡咯烷基2-苯并[c]呋喃酮。
碱性无色染料的具体例子包括以下物质3-二乙氨基-6-甲基-7-氯荧烷、3-环己氨基-6-氯荧烷、3-二乙氨基-苯并[α]荧烷、3-二丁氨基-苯并[α]荧烷、
3-二乙氨基-7-氯荧烷、3-二乙氨基-7-甲基荧烷、3-N-乙基-N-异戊氨基-苯并[α]荧烷、3-N-乙基-N-对-甲基苯氨基-7-甲基荧烷、3-二乙氨基-6,8-二甲基荧烷、3-二丁氨基-6-甲基-7-溴荧烷、3,6-双(二乙氨基荧烷)-α-(4’硝基)苯胺基内酰胺、双(1-正-丁基-2-甲基吲哚-3-基)2-苯并[c]呋喃酮、双(1-乙基-2-甲基吲哚-3-基)2-苯并[c]呋喃酮、3-(4-二乙氨基苯基)-3-(1-乙基-2-甲基吲哚-3-基)2-苯并[c]呋喃酮、3-(4-二乙氨基-2-乙氧基苯基)-3-(1-乙基-2-甲基吲哚-3基)-4-氮杂2-苯并[c]呋喃酮、3-(4-二乙氨基苯基)-3-(1-甲基-2-甲基吲哚-3-基)2-苯并[c]呋喃酮、3-(4-二乙氨基-2-甲基苯基)-3-(1-乙基-2-甲基吲哚-3-基)2-苯并[c]呋喃酮、3,3-双(4-二乙氨基苯基)-6-二乙氨基2-苯并[c]呋喃酮、3,7-双(4-二甲氨基)-10-苯并吩噻嗪、3,3-双(4-二乙氨基-6-乙氧基苯基)-4-氮杂2-苯并[c]呋喃酮、3-二乙氨基-7-二苯胺基荧烷、3-N-乙基-N-4-甲基苯氨基-7-N-甲苯胺基荧烷、3-二乙氨基-7-N-二苄氨基荧烷、3,6-二甲氧基荧烷、3,6-二丁氧基荧烷、3’-甲氧基-4’-十二碳氧基苯基-2-柠檬基喹啉、和2’,4’-二辛氧基苯基-2-柠檬基喹啉。
热敏记录层中所使用的适宜显色剂包括公知的显色剂,这些显色剂可方便地用于压敏记录纸或热敏记录纸,但不局限于此。
显色剂的具体例子如下酚类化合物,例如双(3-烯丙基-4-羟苯基)砜、α-萘酚、β-萘酚、
对-辛基苯酚、4-叔辛基苯酚、对-叔丁基苯酚、对-苯基苯酚、1,1-双(对-羟苯基)丙烷、2,2-双(对-羟苯基)丙烷(即,双酚A(BPA))、2,2-双(对-羟苯基)丁烷、1,1-双(对-羟苯基)环己烷、4,4’-硫代双酚、4,4’-环亚己基二酚、2,2’-(2,5-二溴-4-羟苯基)丙烷、4,4-异亚丙基双(2-叔丁基苯酚)、2,2’-亚甲基双(4-氯苯酚)、4,4’-二羟基二苯基砜、4-羟基-4’-甲氧基二苯基砜、4-羟基-4’-乙氧基二苯基砜、4-羟基-4’-丁氧基二苯基砜、双(4-羟苯基)乙酸甲酯、双(4-羟苯基)乙酸丁酯、双(4-羟苯基)乙酸苄酯、和2,4-二羟基-2’-甲氧基N-苯甲酰苯胺;和芳香族羧酸酯衍生物、芳香族羧酸及其金属盐,例如对-羟基苯甲酸苄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4-羟基邻苯二甲酸二苯酯、4-羟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5-羟基间苯二酸乙酯、3、5-二叔丁基水杨酸、和3、5-二α-甲基苄基水杨酸。
热敏记录层中所用粘合剂的具体例子如下天然水溶性聚合物,如淀粉;
纤维素衍生物,如羟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和羧甲基纤维素;蛋白质,如酪素和动物胶;氧化淀粉,酯化淀粉和蔗糖衍生物;水溶性树脂,如聚乙烯醇、改性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酰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碱式盐、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碱式盐、聚丙烯酰胺和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树脂乳胶,如聚醋酸乙烯酯、聚氨酯、聚丙烯酸酯、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丙烯酸甲酯/丁二烯共聚物、丙烯腈/丁二烯丙烯酸酯共聚物和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此外,为了改善热敏记录层的热敏性,可以在其中加入敏化剂,敏化剂的具体例子如下蜡,例如N-羟甲基硬脂酰胺,硬脂酰胺和棕榈酸酰胺;萘酚衍生物,例如2-苄氧基萘;联苯衍生物,例如乙酰联苯、对苄基联苯和4-烯丙氧基联苯;聚醚化合物,例如1,2-双(3-甲基苯氧基)乙烷、2,2’-双(4-甲基苯氧基)二乙基醚和双(4-甲氧基苯基)醚;和碳酸二酯或草酸二酯的衍生物,例如碳酸二苯酯、草酸二苄酯和二(对-氯苄基)草酸酯。
热敏性记录层中使用的颜料的具体例子如下硅藻土、滑石、高岭土、煅烧高岭土、碳酸钙、碳酸镁、氧化钛、氧化锌、二氧化硅、氢氧化铝和尿素/福尔马林树脂。
在热敏记录层和载体之间可以形成中间层,以改善热敏记录层的着色性和防止灰尘附着印刷头的问题,即热敏记录层的一部分附着在用于在记录层上印刷信息的印刷头上,从而在所得到的图像上形成不希望得到的空白行图像。另外,可以在热敏记录层上形成一层保护层以防止不希望产生的着色问题——记录层在与有机溶剂接触时被着色,且赋予记录层好的耐水性。
通过各种图像形成方法,如热迁移记录、喷墨记录和印刷来代替上述的热记录法可以将信息记录在载体(表面材料)表面。在这些图像形成方法中,因为可以使用简单的印刷机、以相对低的成本来记录信息,典型地采用热记录法。
将第二标签片(即切断或半切断标签片)的粘合剂层热激活,然后将标签片粘帖到由诸如纸、塑料、金属、陶瓷、木材等材料制成的商品上。
本发明的标签片制作方法包括以下过程(1)探测印刷在第一标签条背面即热敏粘合剂层上的时标;(2)将探测信号转换成切割信号以切开或半切开第一标签条,和(3)根据切割信号在预定位置将第一标签条切开或半切开。
作为所配置的用以探测时标的探测器,用以将探测信号转换为切割信号的控制器和用以切开或半切开第一标签条的刀具,可使用公知的设备。
探测器的具体例子包括能够探测出时标区与非标记区的光反射或光传输差异的设备。控制器的具体例子包括计算机。刀具的具体例子包括可以切开或半切开(如穿孔)标签的公知刀具。在本应用中,切开是指第一标签条被切割成多个第二标签片,半切开是指第一标签条被不完全切断,使形成的的多个第二标签片至少有一部分是相互连接的,半切开的具体例子包括穿孔和部分切断。
在本发明的标签制作方法中,对时标的位置及探测位置与刀具之间的距离进行控制,以使得时标不会处于第二标签片的拐角。优选第二标签片上时标的面积与第二标签片面积之比为0.5~35%,优选为10~20%,也就是说,该比率以下式表示R(%)=(S1/S2)100,其中R表示比率;S1表示第二标签片上时标的面积;S2表示第二标签片的面积。
在制作标签条的常规方法中,时标典型地处于图2D所示的第二标签片的一个拐角上,当该第二标签片受热使热敏粘合剂层激活并使之粘帖到商品上时,由于时标粘合剂层的拐角未被充分激活,因而不能使第二标签片的拐角粘着在商品上,因此使该拐角从商品上剥离。这种标签片看来没有吸引力,且存在其它问题,即整个标签片从商品上剥落和要用另一标签片代替该标签片而损坏了标签片上记录的信息。通过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避免这些问题。
在采用本发明的标签制作方法制备的第二标签片上,优选时标存在离开标签的外边缘的位置。也就是说,没有时标的粘合剂层位于第二标签片的边缘部分。通过热激活第二标签片和将该标签片粘帖到商品,因为可以使粘合剂层的边缘部分充分热激活从而使边缘部分牢固地粘着到商品上,就不会引起上述剥离问题。优选时标的边缘离最近的第二标签片的外边缘5~15mm。通过热激活和粘帖该第二标签片,可以将第二标签片牢固地粘着在商品上,而不引起剥离的问题。
如上面所提到的,当粘合剂层受热激活时,处于粘合剂层一面的时标会使热敏粘合剂层的粘着力变差。通过提高时标的面积可以稳定地检测时标,但会使热激活后的第二标签片的粘着力变差。通过将制得的时标的面积与第二标签片的面积的比率控制在上述范围内,可以使第二标签片牢固地粘着在各种商品上,而不会引起时标被误探测的问题。
在本发明中,优选通过使用紫外线交联油墨或电子束交联油墨的印刷方法来形成时标,这样制得的时标易于探测而不产生粘着问题,即标签片被卷起时,时标粘着在载体上。此外,即使用热敏记录材料作为载体(即在载体表面上形成一层热敏记录层)时,时标不会引起着色问题,因为时标将记录层中包含的使记录层着色的着色剂溶解。当使用油墨作为印刷时标时,会引起这种着色问题。
时标的形状没有特殊限定,各种形状,如方形、矩形、椭圆形和十字形都可以使用。
优选时标区与非标记区对于波长范围在880~920mm的光反射的比率不小于45%,优选不小于55%,光反射差的定义如下RL(%)=(A-B),其中RL表示光反射差;A表示时标区的光反射;B表示非标记区的光反射。
为了使所形成时标的光反射比率不小于45%,可以优选采用如凸版印刷、平版印刷、凹板印刷和丝网印刷的方法。可以采用的油墨例如有照相凹版式油墨、橡皮凸版油墨、紫外线交联油墨、电子束交联油墨、胶印油墨和丝网油墨。这些油墨中典型地包含着色剂(如颜料和染料)、赋形剂(如油,树脂和溶剂)和添加剂,如流动性改善剂、干燥剂、膜强度控制剂、分散剂和湿润剂。如上面所提到的,优选采用紫外线交联油墨和电子束交联油墨。
为了使形成的时标在波长范围为880~920nm的光反射比率不小于45%,时标中优选包含用作着色剂的近红外吸收染料或颜料,该染料或颜料具有在800~1000nm的波长内可观察到最大吸收(λmax)的吸收特性,和/或可吸收波长为880~920nm的光的白色颜料。通过在时标中包含这些着色剂,可使所得到的第二标签片牢固地附着在商品上,而不引起探测不到的问题和剥离问题。
近红外吸收染料和颜料的具体例子包括以下化合物聚甲炔染料,如具有下式(1)结构的化合物 (λmax833nm);squarilium染料,如具有下式(2)结构的化合物 (λmax910nm);二硫酚金属络合物,如具有下式(3)结构的化合物 (当Xn为Cl4时,λmax为885nm;当Xn为(CH3)4时,λmax为925nm);二硫杂环戊二烯基(dithiolene)金属络合物,如具有下式(4)结构的化合物
(当R为H时,λmax为866nm;当R为OCH3时,λmax为925nm;当R为对甲氧基苯基时,λmax为925nm);铵染料,如具有下式(5)结构的化合物 (λmax为920nm);亚铵类(imonium)染料,如具有下式(6)结构的化合物 (λmax为935nm和1475nm) (λmax为935nm和1475nm)钛菁金属络合物,如具有下式(7)结构的化合物 (当R为H时,λmax为828nm,当R为叔丁基基团时,λmax为829nm)用作在850nm~950nm的波长内具有吸收性的白色颜料的适宜颜料包括导电氧化锌、导电氧化钛、导电氧化锡、导电氧化铟等。
用作印刷标签时所采用油墨的赋形剂的适宜材料包括不含溶剂的紫外线交联树脂和不含溶剂的电子束交联树脂。当采用包含这些树脂的油墨作为赋形剂时,仅通过暴露于紫外线或电子束就可以使油墨交联,即不需要干燥过程。另外,由于所得到的时标不会引起粘着问题,使得第一标签条卷易于处理。
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一般说明,参照某些具体的实施例可以获得更进一步的理解,这里提供的实施例仅用于解释,而不是为了限定。在对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数值均为按份表示的重量比。
实施例实施例1(热敏粘合剂层的形成)(1)热敏粘合剂层涂覆液的制备固体增塑剂分散体(A)的制备将以下组分进行混合。
对羟基苯甲酸酯 10份(固体增塑剂)
聚乙烯醇的10%的水溶液10份(分散剂)水20份用球磨机进行对混合物进行粉碎处理,使固体增塑剂的平均粒径为1.0μm,这样就制得了固体增塑剂分散体(A)。
热敏粘合剂层涂覆液(B)的制备将下列组份进行搅拌、混合。
硅氧烷改性聚氨酯树脂的水乳液 5.0份(固含量50%)固体增塑剂分散体(A)24.0份萜酚的乳液 2.0份(固含量50%)这样就制得了热敏粘合剂层的涂覆液(B)。
硅氧烷改性的聚氨酯树脂具有的摩擦系数为0.07。
(2)热敏粘合剂层的制备用拉丝锭将热敏粘合剂层涂覆液(B)涂在宽度为120mm的载体片的一侧上,然后干燥,制备厚度以干基计为3.0g/m2的热敏粘合剂层。
(热敏记录层的形成)(1)热敏记录层涂覆液的制备染料分散体(E)的制备将下列组份进行混合。
3-二丁氨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1.0份(着色剂)聚乙烯醇的10%的水溶液1.0份水2.0份用砂磨机对上述混合物进行粉碎处理,使着色剂的平均粒径为1.0μm。这样就制得了染料分散体(E)显色剂分散体(F)的制备将下列组份进行混合。
4-羟基-4’-异丙氧基二苯基砜 3.0份(显色剂)
二氧化硅 1.0份聚乙烯醇的10%的水溶液4.0份水10.0份用砂磨机对上述混合物进行粉碎处理,使固体组分的平均粒径不大于3μm。这样就制得了显色剂分散体(F)。
热敏记录层涂覆液(G)的制备将下列组份进行搅拌、混合。
染料分散体(E) 4.0份显色剂分散体(F) 18.0份水3.0份这样,就制得了热敏记录层的涂覆液(G)。
(2)保护层涂覆液的制备二氧化硅分散体(H)的制备将以下组份进行混合二氧化硅 1.0份聚乙烯醇的10%的水溶液4.0份水10.0份用砂磨机将混合物进行粉碎处理,使二氧化硅的平均粒径不大于3.0μm,这样就制得了二氧化硅分散体(H)。
保护层涂覆液(J)的制备将以下组份进行搅拌、混合二氧化硅分散体(H) 4.0份聚乙烯醇的10%的水溶液10.0份硬酯酸锌的30%的水分散体 1.0份(Z-730,购自Chukyo Yushi Co.,Ltd.)聚酰胺表氯醇的12.5%水溶液3.2份水5.8份就制得了保护层涂覆液(J)。
(3)热敏记录层和保护层的制备在载体片上与具有粘合剂层的一侧相对的那个侧面上,依次涂覆热敏记录层涂覆液(G)和保护层涂覆液(J),然后干燥,在其上制备热敏粘合剂层和保护层。热敏记录层中染料的重量以干基计为0.5g/m2,保护层的涂层重量以干基计为3.5g/m2,然后对载体面进行压延处理使保护层表面的光滑度为2000s。
这样就制得了在背面具有热敏粘合剂层的热敏记录材料。
粘连性测定(Blocking test)将这样制得的两个标签条进行叠放,使一个标签条的保护层与另一标签条的热敏记录层接触。然后在干燥环境中,在2kg/cm2的压力和60℃的温度下将这两个标签保存24小时。保存后,将两个标签条于室温下固定,使两个标签条相互剥离以测定这两个标签条是否会产生粘着问题。
结果是两个标签条可以被光滑地相互分离,即标签条没有产生粘着问题。
(时标的形成)将时标印刷在热敏粘合剂层上。所印刷的时标的形状和面积比率示于表1中。
这样,就制得了实施例1中的宽120mm,长70m的长标签条。
将长标签条置于如图4所示构成的热印刷机中来制备第二标签片100。
印刷机的条件如下(1)图像记录条件1)热记录设备41热印刷头2)记录能量16.0mJ/mm23)记录方式拍打方式(flap pattern)(2)热激活条件1)加热设备46热印刷头2)加热能量28.8mJ/mm23)加热方式加热粘合剂层的整个表面。
实施例2除了将时标的形状改为表1中实施例2行所示的形状外,重复实施例1中标签片的制备过程。
这样就制得了实施例2的标签片。
实施例3除了将时标的形状改为表1中实施例3行所示的形状外,重复实施例1中标签片的制备过程。
这样就制得了实施例3的标签片。
实施例4除了将时标的形状改为表1中实施例4行所示的形状外,重复实施例1中标签片的制备过程。
这样就制得了实施例4的标签片。
实施例5除了将时标的形状改为表1中实施例5行所示的形状外,重复实施例1中标签片的制备过程。
这样就制得了实施例5的标签片。
实施例6除了将时标的形状改为表1中实施例6行所示的形状外,重复实施例1中标签片的制备过程。
这样就制得了实施例6的标签片。
实施例7除了将时标的形状改为表1中实施例7行所示的形状外,重复实施例1中标签片的制备过程。
然后将宽120mm和长70m的长标签条置于具有图5所示结构的印刷机中来制备第二标签片200。
印刷机条件如下(1)图像记录条件1)热记录设备41热印刷头2)记录能量16.0mJ/mm23)记录方式拍打方式(2)热激活条件1)加热设备46热印刷头2)加热能量28.8mJ/mm23)加热方式加热粘合剂层的整个表面。
实施例8除了将用于印刷机时标记的油墨改为黑色橡皮凸版油墨,重复实施例7中制备标签片的过程。
实施例9除了将用于印刷机时标记的油墨改为黑色紫外线交联油墨,重复实施例7中制备标签片的过程。
比较例1除了将时标的形状改为表1中比较例1行所示的形状外,重复实施例1中标签片的制备过程。
按以下方法对这样制得的每一标签片进行评价(1)粘贴标签的外观将热激活的标签粘贴到商品上,目视观察粘贴的标签以测定是否牢固地粘着在商品上。粘贴标签的外观按以下方式分级○(好)标签粘贴牢固,无剥离或鼓起△(中等)标签的拐角有轻微鼓起,但外观尚可接受。
×(坏)标签的拐角从商品上剥离(2)粘贴标签的剥离性能尝试剥离粘贴的标签片以对标签的剥离性能进行评估,粘贴标签片的剥离性能按以下方式分级○(好)标签被牢固地粘着在商品上,当从商品上强制剥离标签时,标签本身被撕破。
△(中等)当从商品上剥离标签时,标签的一部分被撕破或粘合剂层保留在商品上(即,标签不能被再利用)×(坏)可将标签从商品上彻底剥离(即,标签可以再利用,或可以粘贴新的标签来修正记录的信息)。
(3)时标探测的错误率将长标签连续输送至印刷机,制备10,000个切断标签片来测定时标探测的错误率。
结果示于表1。
表1 实施例10-20和比较例2-4(热敏粘合剂的形成)(1)热敏粘合剂层涂覆液的制备固体增塑剂分散体(A)的制备将下列组份混合2-(3’-叔丁基-2’-羟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 5份(固体增塑剂)2-(3’,5’-二叔丁基-2’-羟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 5份(固体增塑剂)10%的聚乙烯醇水溶液 10份(分散剂)水15份用球磨机将混合物进行粉碎处理,使固体增塑剂的平均粒径为1.0μm。这样就制得了固体增塑剂分散体(K)。
过冷性能改善剂液的制备将下列组份混合草酸二-对甲基苄基酯 10份(过冷性能改善剂)聚乙烯醇的10%水溶液10份(分散剂)水 15份用球磨机将混合物进行粉碎处理,使过冷性能改善剂的平均粒径为1.0μm。这样就制得了过冷性能改善剂分散体(L)。
热敏粘合剂层涂覆液(M)的制备将下列组份搅拌混合。
固体增塑剂分散体(K) 400份聚丙烯酸2-乙基己酯乳液 100份(固含量为50%)萜酚树脂分散体 50份(固含量为50%)过冷性能改善剂分散体(L) 50份这样就制得了热敏粘合剂层涂覆液(M)(2)热敏粘合剂层的制备用拉丝锭将热敏粘合剂层涂覆液(M)涂覆在表2所描述的每一片标签片的一个侧面上,然后干燥,制得热敏粘合剂层。控制涂覆重量,使热敏性树脂(即聚丙烯酸2-乙基己酯)的重量以干基计为3.0g/m2。然后使热敏粘合剂在24℃和65%的相对湿度下,固化12小时。
这样就制得了成卷的热敏粘合剂层。
(3)时标的形成紫外线交联油墨(用于实施例12-20和比较例3和4)的制备将下列组份混合来制备紫外线交联油墨。
不含溶剂的紫外线交联树脂 80份(丙烯酸类预聚物)表2所示的染料或颜料 15份光聚合引发剂 4份稳定剂热固化油墨(用于实施例10,11和比较例2)的制备将下列组份混合以制备热固化油墨。
表2所示的染料或颜料 12份蜜胺/甲醛树脂 30份三羟甲基丙烷马来酸酯 26份三羟甲基丙烷富马酸酯 26份亚麻子油 2份对甲苯磺酸酯 1.5份时标的印刷用凸版印刷树脂版以50mm的间隔将时标印刷在每一标签片的热敏粘合剂层上,然后进行固化处理(即,紫外线辐射或加热)。当使用紫外线交联油墨时,时标的固化采用120W的紫外灯、进料速度为30m/min。当使用热固化油墨时,将时标在温度不高于60℃下加热5分钟。这样就印刷出了厚度为5μm的时标。
表2
*颜料添加量的变化范围为15~3份。
这样制得的长标签条按以下方式评估(1)粘结力将每个长标签条切断制成宽4.0cm,长15.0cm的矩形标签片。用热印刷头在以下条件下将标签片进行热激活施加于热印刷头的能量0.45mJ/dot加热速度4ms/line压印辊的压力58.8N/line(6kgf/line)环境条件24℃,65%的相对湿度当用橡胶辊沿标签的纵向以2kg的压力压标签片时,热激活的标签片就附着到聚烯烃包装膜(购自Mitsubishi Plastics,Inc)上,以180?的角度和300mm/min的速度使附着的标签片剥离来测定粘接力,单位为0.0098N/40mm(gf/40mm)。
(2)附着标签的外观用目测观察在上面的(1)中制备的附着标签以测定在标签的前侧面的时标是否明显。
○(好)时标一点也不明显。
△(中等)时标稍明显,但不刺眼。
×(坏)时标明显得刺眼;(3)对光反射的差异用Hitachi Ltd制造的UV-3100分光光度计测定时标区和非标记区对880~920nm的近红外区的光反射性,从而判定两者的差异。
差异(%)=A-B其中A表示非标记区的光反射,B代表时标区的光反射。
(4)时标的可探测性将每一片标签片放入热标签印刷机UN400(SATO公司制造),进行进料测试以检查是否可探测到时标以及是否能在预定位置使标签片停下。时标的可探测性按以下方式分级○(好)不发生误探测×(坏)发生误探测。
结果示于表3中
表3
本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的标签制作方法,可以稳定地制作具有热敏粘合剂层的切断标签,而几乎不产生探测方面的问题。标签易于热激活,可被粘帖于各种商品上。
根据上述启示,有可能对本发明进行另外的改进和变动,因而可理解为除了这里所作的特别说明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内,本发明都可以实施。
本申请要求在此引用的分别于2003年1月27日和2003年12月16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03-018050和2003-418571的优先权,且包含了与它们有关的主题。
权利要求
1.一种制作标签的方法,包括输送包括载体和覆盖于载体一面的热敏粘合剂层的第一标签条,其中第一标签条在热敏粘合剂层上具有时标;探测时标;和切开或半切开第一标签条来制备第二标签片,其中时标的位置不在第二标签片的拐角,且其中时标的面积与第二标签片的面积的比为0.5-35%。
2.按照权利要求1中的方法,其中时标的外边缘与第二标签片上热敏粘合剂层的外边缘分离。
3.按照权利要求2中的方法,其中时标的外边缘与粘合剂层最近的外边缘至少分开5mm。
4.按照权利要求3中的方法,其中时标的外边缘与热敏粘合剂层最近的边缘至少分开5mm。
5.按照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方法,其中在载体的另一面覆盖有热敏记录层。
6.按照权利要求5中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探测时标之前,加热热敏记录层以在其上记录图像。
7.按照权利要求5中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探测时标之后和切开或半切开第一标签条之前,加热热敏记录层以在其上记录图像。
8.按照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方法,进一步包括在切开或半切开第一标签条之后,加热热敏粘合剂层以激活热敏粘合剂层。
9.按照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方法,其中使用紫外线交联油墨和电子束交联油墨中的至少一种将时标印刷在热敏粘合剂层上。
10.按照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方法,其中热敏粘合剂层中包含硅氧烷改性的热塑性树脂和固体增塑剂。
11.按照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一项方法,其中时标区和非标记区之间对于波长在880~920nm范围内的光反射的差异不小于45%。
12.按照权利要求1-11中的任一项方法,其中时标中包含近红外吸收着色剂,该着色剂具有在800~1000nm的波长内存在最大吸收峰的吸收特性。
13.按照权利要求12中的方法,其中近红外吸收着色剂选自聚甲炔染料、squarilium染料、二硫酚金属络合物、二硫杂环戊二烯基(dithiolene)络合物、铵类染料、亚铵类(imonium)染料和钛菁染料。
14.按照权利要求11-13中的任一项方法,其中时标中包含在880~920nm的波长范围内有吸收的白色颜料。
15.按照权利要求14中的方法,其中白色颜料优选导电氧化锌、导电氧化钛、导电氧化锡和导电氧化铟。
16.按照权利要求1-15中的任一项方法制作的标签。
全文摘要
一种制作标签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输送包括载体和覆盖于载体一面的热敏粘合剂层的第一标签条,其中第一标签条在热敏粘合剂层上具有时标;探测时标;和切开或半切开第一标签条来制备第二标签片,其中时标的位置不在第二标签片的拐角,且其中时标的面积与第二标签片的面积的比为0.5-35%。
文档编号B65C9/08GK1517233SQ20041000509
公开日2004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27日
发明者久乡智之, 后藤宽, 池田俊明, 稻叶宪彦, 彦, 明 申请人:株式会社理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