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防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65519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的防伪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标识产品及容器的防伪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能够自行锁闭,具有安全防伪功能的防伪装置,该装置环系于产品或者容器的外部,或者固定于产品或容器之上,一次安装后不可拆卸。
背景技术
目前,产品或者容器所用的标识装置多种多样,有的系固定于产品本身,使用是必须将其破坏,且不可恢复,由此形成对产品或者容器的防伪设置,如具有防伪瓶盖的瓶子。由于其结构特点是使用时必须破坏该防伪结构,这些结构适合于一次使用的产品或者容器,对于产品需要多次使用的情况,或者是产品或容器成本较高,必须多次使用的时候,上述的结构就变得不适用。
而且上述的结构需要在制作产品或者容器时增加制作工艺,以便于将防伪结构设置于产品或容器上,这极大地增加了产品或容器的制作复杂程度,且增加了制作成本。
对于盛装液化气的钢瓶、工业用气体或者液体的金属容器,其出口的阀门和容器本身是固定的结构,而且相对于其它容器,其成本比较高,不可能设置单独与出口阀门固定在一起的使用时必须破坏的结构,所以设计一种新的防伪结构,且该结构不妨碍原有容器或产品的使用对于上述的应用场合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防伪装置,该装置可固定设置于容器或者产品的本身,且不影响容器或产品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环系或者固定于容器或产品本身,且除破坏的情况下不能被拆卸的装置,该装置可用于标识真正的产品或容器,且安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设置于产品或者容器缩径部位的防伪装置,该装置在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被打开拆卸的,除非破坏的情况下才可以拆卸,能够极好地起防伪作用,且该装置是另外附着在产品或者容器上,不需在制作时安装或者设置,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防伪装置,其包含有容置腔、翼片,翼片从容置腔的一侧或一端延伸出来,容置腔的适当部位设置有开口且开口处具有阻挡结构,翼片可收缩到容置腔内,同时阻挡结构使得收缩到容置腔内的翼片不能被抽出,这样在使用时可以将翼片通过上述的开口收缩到容置腔内,环设或者固定于所使用的产品或容器上,因为有阻挡结构的作用,使得收缩后的翼片被约束在容置腔内,除非破坏的情况下,是不能将该防伪装置拆卸的。
所述的防伪装置,其容置腔的开口一般设置于与翼片相反的部位,使得翼片可以包覆产品或者容器。
所述的防伪装置,其翼片为弹性的材料制成,可为塑胶、金属等。所述的防伪装置,其翼片上可设置不少于一个的缺口,以便于翼片的弯折,并收缩到容置腔内。
所述的防伪装置,其容置腔在翼片延伸的部位上方或者下方还可设置开口,该开口与收缩翼片时,翼片进入的开口位于同一平面上,以方便加工制作。
所述的阻挡结构,其是从容置腔的外壁延伸出,并与容置腔的外壁呈一定的角度,既方便收缩翼片,又能够稳固地约束收缩后的翼片。
上述的阻挡结构,其一般为阻挡板,与容置腔的外壁呈90°角,且其与容置腔的另一个外壁之间设置有适当的空隙,以收缩翼片。
上述的阻挡结构,其阻挡板的外缘内侧可设置凸起,该凸起的外侧是弧形结构,内侧是平面结构,这样可以顺利地将翼片收缩到容置腔内,且能够很好地防止翼片从容置腔脱出。也可以将凸起设置为方形的结构,以起紧固作用。
所述的的阻挡结构,可以在容置腔开口的两侧设置,且翼片的尾部具有与该阻挡结构配合的卡扣,卡扣可与阻挡结构密切配合,形成严密的扣合。
所述的容置腔的外部可固设有约束容置腔,防止其受外力膨胀或变形的禁锢框架,以防止在外力的作用下容置腔膨胀变大,使得其约束的翼片可轻易被取出。
本实用新型具有上述的特点,该装置可固定设置于容器或者产品的本身,该装置在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被打开拆卸的,除非破坏的情况下才可以拆卸,能够极好地起防伪作用,且该装置是另外附着在产品或者容器上,不需在制作时安装或者设置,使用方便,并不影响容器或产品的使用,可以应用于各种需要防伪的产品及容器上。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A-A的剖视图,图3为图1所示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标明了几种实施方式,对每种实施方式,在附图标记的尾数后面采用“1”“2”“3”的方式标明。
如图1所示,该实用新型的防伪装置设置为同时具有标示功能,其中61为设置标牌的标示部,其与容置腔11相连,同时容置腔11的另一侧固定有翼片51,翼片的尾部为收缩式的结构,即其宽度小于翼片整体的宽度,以在使用时便于收缩到容置腔11内。
图2所示,为了制作方便,容置腔11设置为两侧开口的腔室,其一侧设置方便加工的开口31,同时翼片51从该侧延展出来,另一侧设置半开口21,翼片51可从该处收缩到容置腔内,且被约束住。翼片51位于容置腔11的部位还设置有挡片41,以方便安装使用。
图3为本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使用时,翼片51弯折收缩到容置腔11内,其从开口21伸入到容置腔11内,主要是其第一尾部511和第二尾部521收缩到容置腔内,第一尾部511和第二尾部521对折,因为本身的弹性,在没有约束力的情况下,第一尾部511和第二尾部521会自动打开,因为有容置腔11的外壁111的约束,在容置腔11内第一尾部511和第二尾部521只能以对折的状态存在。
容置腔11的外壁111向下延伸出阻挡片121,阻挡片121与其另一侧的外壁形成开口21,开口21的大小恰好能使第一尾部511和第二尾部521在完全对折的时候进入,且阻挡片121的最下端还设置有向容置腔11内凸伸的凸头131,凸头的外侧为弧形结构,内侧与阻挡片121形成直角,以便于通过弧形结构将第一尾部511和第二尾部521顺利收缩到容置腔11内,且收缩后的第一尾部511和第二尾部521被凸头的内侧卡住,不能从容置腔内将第一尾部511和第二尾部521拉出;在第一尾部511上与凸头131对应的部位,即第一尾部511的外侧前端也设置成弧形的结构,以配合凸头131弧形结构,便于使对折后的第一尾部511和第二尾部521顺利进入容置腔11。
这样的结构容置腔11将收缩到其内的翼片51的第一尾部511和第二尾部521紧密稳固地约束在其腔体内,除非外力破坏阻挡片121的结构,是不能取出第一尾部511和第二尾部521的;使用时可先将翼片51包覆被标识产品或者容器的缩径部分,例如液化气钢瓶的颈部,然后再将第一尾部511和第二尾部521伸入到容置腔11内,即可达到很好的防伪效果。且该装置是另外附着在产品或者容器上,不需在制作时安装或者设置,使用方便,并不影响容器或产品的使用,可以应用于各种需要防伪的产品及容器上。
图4所示,容置腔11的开口32可不设置,即其该侧在封闭端32的部位是封闭的,唯一的开口22设置在用于收缩翼片52的容置腔12的另一侧,翼片52同样从封闭端32的容置腔12的外壁延展出来,包覆所标识的产品或容器后,从开口22将其尾部的卡扣结构522伸入到容置腔12内,翼片52的末端512与容置腔12的外壁112贴紧,以防止从外部破坏卡扣结构,外壁112和122向内具有突出的扣合结构,以配合翼片52尾部的卡扣结构522,使得二者形成稳定的约束。
图5所示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其翼片53从容置腔13封闭端33的下部延展出来,并形成第一尾部513和第二尾部523,第一尾部513和第二尾部523通过开口23收缩到容置腔13内,容置腔13的外壁113向下形成阻挡的结构,以约束第一尾部513和第二尾部523。
本实用新型所列举的实施方式,仅是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具体的方案,并不代表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所有技术方案,凡是能够采取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者近似的方法,达到相同的效果的技术方案,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 一种新型防伪装置,其包含有容置腔、翼片,翼片从容置腔的一侧或一端延伸出来,容置腔的适当部位设置有开口且开口处具有阻挡结构。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防伪装置,其特征在于容置腔的开口一般设置于与翼片相反的部位。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防伪装置,其特征在于翼片为弹性的材料制成。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防伪装置,其特征在于翼片上可设置不少于一个的缺口。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防伪装置,其特征在于容置腔在翼片延伸的部位上方或者下方还可设置开口,以该开口与收缩翼片时,翼片进入的开口位于同一平面上。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防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挡结构,其是从容置腔的外壁延伸出,并与容置腔的外壁呈一定的角度。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防伪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阻挡结构,其为阻挡板,与容置腔的外壁呈90°角,且其与容置腔的另一个外壁之间设置有适当的空隙。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防伪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阻挡结构,其阻挡板的外缘内侧可设置凸起,该凸起的外侧是弧形结构,内侧是平面结构。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防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的阻挡结构,可以在容置腔开口的两侧设置,且翼片的尾部具有与该阻挡结构配合的卡扣。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防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置腔的外部可固设有约束容置腔并防止其受外力膨胀或变形的禁锢框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能够自行锁闭,具有安全防伪功能的防伪装置,其包含有容置腔、翼片,翼片从容置腔的一侧或一端延伸出来,容置腔的适当部位设置有开口且开口处具有阻挡结构,这样在使用时可以将翼片通过上述的开口收缩到容置腔内,环设或者固定于所使用的产品或容器上,因为有阻挡结构的作用,使得收缩后的翼片被约束在容置腔内,除非破坏的情况下,是不能将该防伪装置拆卸的。
文档编号B65D49/12GK2702933SQ20042000292
公开日2005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3日
发明者叶远斌 申请人:叶远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