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货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75746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式货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折叠式货柜,通过可折叠的结构设计,使货柜在无装载货物时,可以折叠收合,以使其所占体积最小化,达到节省堆叠空间及便于运输的目的,进而大幅降低存储及运输成本。
背景技术
一般传统货柜是采用固定式结构,并具有相当大的规格化空间,以装载庞大的货物量。一般货物运输常用的货柜类型为干货柜(dry container),其规格主要有20尺柜(外尺寸约为长20英尺×宽8英尺×高8英尺6寸,即约为长6公尺×宽2.4公尺×高2.5公尺)、40尺柜(即长为40英尺,其余尺寸与20尺柜相同)等。仅当货柜在货物卸出未使用时,常存放于货柜储运场或一般空间,而空货柜硕大的体积造成存储上极大的浪费,且在存放货柜时,往往需要以吊具将货柜堆叠,以达到空间上的利用;因每只货柜的高度达2.5公尺,因此几层货柜叠放的高度相当可观,以致于叠放非常麻烦,且具有潜在的危险性。此外,空柜在转运、移动时,受到空货柜固定体积的限制,其以特定运送方式(如货柜联结车)运送的效益低,只能有限度地运送一定数量的空柜,而造成庞大的运输成本。
目前运输业人士所采用的一种用于装载超高及超重货物的特种U型货柜,其为仅由一底板及二侧板(即仅具有三面)所组成的开放式货柜,二侧板于其底边是以枢轴连接的方式与底板接合,该特种U型货柜使用时,两侧板的底边为垂直固定于底板的两端;而当空柜存放时,二侧板可倒向底板而使该特种U型货柜成一平板,以缩小空柜所占有的体积。仅该特种U型开放货柜的简单倾倒折叠构造无法满足密闭干货柜收合目的,也就是说,该特种U型开放货柜的折叠结构完全无法应用于长方体型的封闭式干货柜,使得运输业人士仍大宗采用的干货柜仍无法达成有效堆叠的节省空间折叠目的。
见于此,减少传统货柜在空柜时所占的体积,以降低存储及运输成本,着实为目前货柜设计上亟待改进的一项重要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可折叠的货柜结构,使得当空柜在未使用时,可加以折叠,以大幅减少空柜所占的体积,以有利于货柜的堆叠存储及运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折叠式货柜结构,其包含
一底板,一相对该底板的顶板,二相对侧板,一前端板及一相对于该前端板的后端板,共同构成一矩形体;其特征为该前端板及后端板分别枢轴地连接到该底板的一前端及一后端,各个侧板具有一上侧板及一下侧板,其中该上侧板的一上端枢轴地连接到该顶板的一侧边,该下侧板地一下端枢轴地连接到该底板的一侧边,该上侧板的一下端就枢轴地连接到该下侧板的一上端;该货柜结构另外包含一固定装置,设于该矩形体的一内部,使该前端板及后端板不随该底板枢转,并使该上侧板及下侧板不互相枢转。
折叠货柜的步骤是以吊具钩住前端板及后端板,作业人员分别打开前端板及后端板的固定组件,缓缓让前端板及后端板倾倒于货柜内侧底板上;再以吊具吊住顶框架,作业人员打开货柜内侧的固定组件,以使货柜框体缓缓折叠。利用固定锁具以固定上框架及下框架四角的货柜角,使货柜固定在收合状态,有利于搬运及存储。而收合状态的上下两货柜也以间隔件设置于上下货柜的货柜角之间以有利于堆叠。收合后的折叠式货柜约占原高度的20%,因此可以节省相当多的体积。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可参阅本案图式及以下较好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而获得清楚地了解。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货柜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侧面图;图3是沿图2的3-3剖面线所得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图3的A部分局部放大图;图5是显示货柜侧板内侧的固定组件示意图;图6是显示货柜前端板的固定组件示意图;图7是显示货柜折叠的过程示意图;图8是货柜完全收合状态的端面示意图;图9是收合后的货柜于堆叠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0是显示货柜于堆叠时所使用的固定锁具的示意图;及图11是货柜于堆叠时所使用的间隔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到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货柜,是包含一货柜架体10,一顶板21,一相对顶板21的底板22,二相对侧板23、24,一前端板25及一相对前端板25的后端板(图中未示出)。货柜架体是呈矩形体,其尺寸可符合或不符合常用干货柜的各种规格,包含一顶框架11,用以容纳顶板21,一与顶框架11相对的底框架12,用以容纳底板22及至少四个连设于顶框架11及底框架12之间的支撑立柱,最好的情形中,包含六个支撑立柱,其中四个支撑立柱是连设于顶框架11及底框架12的四个角落处,以与顶框架11及底框架12共同界定出容纳二侧板23、24,前端板25及后端板的空间;而另二支撑立柱,就分别设于二侧板的中央区域。以一侧板23为例参看图2。各支撑立柱是包含一上支撑立柱131、141、151及一下支撑立柱132、142、152,其中上支撑立柱131、141、151的上端及下支撑立柱132、142、152的下端是分别枢轴地连接到该顶框架11及该底框架12,而上支撑立柱131、141、151枢轴地连接到下支撑立柱131、141、151,使上下支撑立柱可向货柜内侧弯折。顶框架的四个角落及底框架的四个角落较好地各具有货柜角90,各货柜角90外侧面具有一孔槽。
在此必须强调的是设置于二侧板处的支撑立柱,并不限定于本实施例(即二十呎货柜较常用的方面)的于各侧板的中央区域各设置一支撑立柱,而可以不设置支撑立柱或设置多于一个的支撑立柱(即四十呎货柜较好的方面)。
顶板21,底板22,二侧板23、24,前端板25,后端板共同形成这一封闭的货柜。货柜二侧面的侧板23、24,是各由至少一上侧板及至少一下侧板所组成,设置于各上支撑立柱131、151及下支撑立柱132、152之间;也可如图2所示,以货柜的其中一侧面23为例,其是以上支撑立柱141及下支撑立柱142,将上侧板23及下侧板24再分为二上侧板面231、232及二下侧板面233、234。
前端板25包含可开合的二个门251、252,而装设于一门框253上。门251、252是通过常用的门栓装置254以在关闭时固定于门框253上。门框253的底部枢轴地连接到底框架12,使该前端板25可向货柜内侧倾倒。同样地,后端板的底部也枢轴地连接到底框架12,使后端板可向货柜内侧倾倒。前端板25的门框253上及后端板上,最好的情形中,尚可设有至少一钩环(图中未示出),以有利于货柜于折叠过程中,吊具可以钩吊。
再以侧板23为例,如图3上侧板231及下侧板232的上下二端为另外设有一补强管50,以增加上侧板231及下侧板232的刚性,补强管50与补强管50之间、补强管50与顶框架11及底框架12之间,通过胶条,如图4的密封胶条60,以达到缓冲接合及防水的功效。其它如后端板及前端板25的门框253与货柜架体之间,门框253与门251、252之间,左、右门之间等衔接位置也设置有胶条,以达缓冲接合及防水的类似功效。
上支撑立柱131、141、151及下支撑立柱132、142、152之间(或上侧板面231、233及下侧板面232、234之间),上支撑立柱131、141、151(或上侧板面231、233)及顶框架21之间,下支撑立柱132、142、152(或下侧板232、234)及底框架12之间,于货柜的内侧,具有复数个第一固定组件,以使货柜架体于使用中,其上下侧板不相对弯折;后端板及前端板25的门框253于货柜的内侧各具有复数个第二固定组件,以固定于顶框架11(或顶板21),使后端板及前端板25不倾倒。如图5、图6所示,各第一固定组件可由二相互邻近且相接的固定块71及一穿过且安置在其中的固定插销72所组成,第二固定组件是可由任何防止前后端板不慎倾倒的构件,例如一栓件81组成;其中栓件81是由一设置于顶框架11上且含有一孔洞的板件与一设置于门框253上一栓杆所组成,使栓杆可穿入板件的孔洞后固定。
货柜的折叠步骤是以吊具钩住前端板25门框253上及后端板上的钩环,以维持前端板25及后端板不倾倒,待工作人员进入货柜中,解除后端板的第二固定组件后,即可解除后端板的扣钩拉力,并将后端板缓缓倾倒;接着关上并固定前端板25的二个门251、252,再解除门框253的第二固定组件后,即可解除前端板252扣钩拉力,以将前端板25缓缓倾倒;再以吊具钩吊顶框架11,解除货柜侧面的第一固定组件,以将货柜的二侧板23、24向内折叠。如图7所示,其是前端板25及后端板倾倒后,二侧板23、24折叠过程中的端面图;如图8所示,其为收合完成状态的折叠式货柜端面图。
如图9-11所示,货柜于折叠步骤完成后,可利用固定锁具100固定顶框架11及底框架12之间的货柜角90,以维持并固定货柜的收合;在收合的折叠式货柜间,于各货柜角90处垫以一间隔件110,以有利于各堆叠货柜间的定位及缓冲。
固定锁具100是包含一连结杆105,其二端各设有一锁固杆102、104及卡掣件101、103,卡掣件101、103可适切置入货柜角90的孔槽内,通过旋转锁固杆102、104,使卡掣件101、103旋转后卡牢上、下货柜角90,以固定收合后的货柜。
间隔件110是包含一间隔块111及固定件113、114,固定件113、114可由间隔块111的拨杆112连动而左右移动,通过将间隔件110装设于与上、下已折合货柜间的四货柜角之间,可使各货柜相互限定位置而整齐排列,避免各货柜的相对水平位移。
本实用新型也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重要特性下,以其它特定形式来实施。因此上文所列的实施例在各方面都应认为是例示性而非限制性,所有改变只要合乎权利要求的意义和范围或其等效者,例如将前后端板、侧板、顶板及底板的相对位置等定义变更,而以同样或类似方式折叠货柜,及/或将用以折叠的枢接结构设于各板上或货柜架体上等变化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主张的范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式货柜结构,其包含一底板,一相对该底板的顶板,二相对侧板,一前端板及一相对于该前端板的后端板,共同构成一矩形体;其特征为该前端板及后端板分别枢轴地连接到该底板的一前端及一后端,各个该侧板具有一上侧板及一下侧板,其中该上侧板的一上端枢轴地连接到该顶板的一侧边,该下侧板的一下端枢轴地连接到该底板的一侧边,该上侧板的一下端就枢轴地连接到该下侧板的一上端;该货柜结构另外包含一固定装置,设于该矩形体的一内部,使该前端板及后端板不随该底板枢转,并使该上侧板及下侧板不互相枢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货柜,其另外包含一货柜架体,其呈一矩形体,以容纳该底板、顶板、二相对侧板、前端板及后端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货柜,其中该货柜架体具有一矩形的顶框架、一相对该顶框架的底框架、及至少四支撑立柱,连设于该顶框架及底框架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式货柜,其中该货柜架体包含至少六支撑立柱,其中该四支撑立柱是设于该顶框架及底框架的四角落间,以与该顶框架及底框架共同界定出容纳该二侧板、前端板及后端板的空间;而其它支撑立柱就分别大致平均分设于该二侧板处;且各支撑立柱具有一上支撑立柱及一下支撑立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式货柜,其中各该上侧板包含复数个上侧板面,各该下侧板包含复数个下侧板面,该等复数个上侧板面及该等复数个下侧板面,恰由各该等设于侧板上的支撑立柱所间隔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货柜,其中该前端板包含可开合的二门;及供该二门枢转装设于其上的一门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式货柜,其中该前端板的门框及该后端板上另外设有至少一钩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式货柜,另外包含复数个补强管,分别设于各该上侧板的上端及下端,及各该下侧板的上端及下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式货柜,另包含复数个胶条,分别设于各该补强管的至少一侧,以达到缓冲接合及防水的功效。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式货柜,其中该固定装置包含复数个第一固定组件,分别设于各该上侧板面及下侧板面的枢轴地连接之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折叠式货柜,其中该固定装置另外包含复数个第二固定组件,分别设于该顶板与该前端板的门框间,以及该顶板与该后端板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折叠式货柜,其主要包含一具有一底框架、一顶框架、复数个支撑立柱的货柜架体及设置于货柜架体上的一顶板、一底板、二侧板、一前端板、一后端板,其中前端板、后端板为可向货柜内部倾倒,支撑立柱及二侧板为可向货柜内部弯折,以达到收合目的。
文档编号B65D6/16GK2761544SQ20042008423
公开日2006年3月1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23日
发明者许文达, 邱和乐 申请人:顺汇企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