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盖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58934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盖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盖的容器,特别涉及一种连盖瓶。
背景技术
现有的带盖的瓶,其盖与瓶往往为分离结构,使用时取下盖,使用完后盖上盖,因此容易丢失盖。
经过改进,也有连盖的瓶出现,如中国专利专利文献CN2156145Y公开的一种连盖式瓶(壶),其由瓶(壶)、带有密封块的盖,以及连接瓶(壶)和盖子的连杆组成,杆的一端通过铰链与瓶(壶)连接成一体,杆的另一端通过活动环圈与盖子成滑动连接,与盖的中部成滑动连接,盖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有凸环,这二个凸环将上述环圈限位在盖的中部上。这种结构的瓶子虽能将盖与瓶体连在一起,但结构较复杂,而且杆与活动圈仅是将盖与瓶体连接在一起,起密封作用的仍只是盖,因此盖与瓶体扣合时不够紧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连盖瓶,使其密封更好、开合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连盖瓶,由瓶体、瓶盖及瓶体和瓶盖间的连接机构组成,所述的连接机构为一“凵”形杆和二“匚”形钩,“凵”形杆的二转角处带插孔,“凵”形杆二侧轴连在瓶盖的二侧上,相应的瓶口的二侧分别轴连一所述的“匚”形钩的一端,“匚”形钩的另一端插入“凵”形杆的插孔中,瓶盖扣紧瓶口时“匚”形钩涨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瓶盖和瓶体间用连接机构连接,这样开启瓶盖特别方便,合上瓶盖时密封好。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打开瓶盖使用时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连盖瓶,由瓶盖1、瓶体2及连接机构3组成,瓶体1上带密封圈4。
连接机构由一“凵”形杆31和二“匚”形钩32组成,“凵”形杆31的二转角处带插孔321,“凵”形杆二侧312轴连在瓶盖1的二侧上,相应的瓶口21的二侧分别轴连一“匚”形钩32,“匚”形钩的一端321插入“凵”形的插孔311中,瓶盖1扣紧瓶体口时“匚”形钩32涨紧,见图1、图2。
上述“凵”形杆31的直杆部分313其弧度最好与瓶颈22的弧度一致,这样直杆部分313能紧贴在瓶颈22上。
盖上盖时,“凵”形杆31的直杆部分313扣在瓶体颈上,二“匚”形钩32将瓶盖1牢牢扣住,密封圈4更好的密封了瓶盖1与瓶口21。
使用时,向外拉开“凵”形杆31的边,“凵”形杆31便由其连接轴沿瓶口旋转,同时上提二“匚”形钩32将瓶盖1提起而拉开瓶盖1,见图3。
由于二“匚”形钩32轴连在瓶盖2二侧,因此瓶盖可以随时旋转而调整其与瓶口的位置,确保瓶盖方便塞入瓶口中。
权利要求1.连盖瓶,由瓶体、瓶盖及瓶体和瓶盖间的连接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机构为一“凵”形杆和二“匚”形钩,“凵”形杆的二转角处带插孔,“凵”形杆二侧轴连在瓶盖的二侧上,相应的瓶口的二侧分别轴连一所述的“匚”形钩的一端,“匚”形钩的另一端插入“凵”形杆的插孔中,瓶盖扣紧瓶口时“匚”形钩涨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盖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凵”形杆的直杆部分与瓶颈弧度一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盖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瓶体与瓶盖间有密封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盖的容器,特别涉及一种连盖瓶。连盖瓶,由瓶体、瓶盖及瓶体和瓶盖间的连接机构组成,所述的连接机构为一“凵”形杆和二“匚”形钩,“凵”形杆的二转角处带插孔,“凵”形杆二侧轴连在瓶盖的二侧上,相应的瓶口的二侧分别轴连一所述的“匚”形钩的一端,“匚”形钩的另一端插入“凵”形杆的插孔中,瓶盖扣紧瓶口时“匚”形钩涨紧。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瓶盖和瓶体间用连接机构连接,这样开启瓶盖特别方便,合上瓶盖时密封好。
文档编号B65D53/00GK2923549SQ20062010579
公开日2007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19日
发明者沈迎峰, 宋建伟, 郑思忠 申请人:郑思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