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线组合吊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16706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座椅线组合吊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座椅线组合吊具,具体地说是用于汽车生产线总装 车间中座椅吊框的运输装置,属于输送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现代化汽车生产线中,总装时需要用到许多座椅。由于座椅通常需要 输送载体一吊框,组合吊具通过对座椅吊框的运输从而完成对座椅的运输。 在已有技术中,其主要采用前小车与前联系杆连接,中小车分别与中联系杆 及承载梁连接,后小车与后联系杆连接,该种结构的座椅线组合吊具只能采 用一只吊具与前后吊臂连接,而吊具每次挂一个吊框进行运输,这样既浪费 动力、财力,又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座椅线组合吊 具,其通过每次两个吊框进行运输,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输送设 备的自动化程度。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前联系杆、中联系杆、后联系杆前后相连接,前小 车与前联系杆连接,中小车分别与中联系杆及承载梁连接,后小车与后联系 杆连接,特征是两个前吊臂及两个后吊臂分别通过轴承座安装在承载梁上, 在承载梁上安装扶正轮,两只吊框分别挂在前吊臂及两个后吊臂上。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通过每次两个吊框的运输,能大大 提高工作效率,工作安全可靠,也提高了输送设备的自动化程度。


图l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前小车1、前联系杆2、中小车3、承载梁4、中联系
杆5、后联系杆6、后小车7、前吊臂8、后吊臂9、吊框IO、扶正轮ll及轴 承座12等组成。
如图l、图2所示前联系杆2、中联系杆5、后联系杆6前后相连,前 小车1与前联系杆2连接,中小车3与中联系杆5连接,后小车7与后联系 杆6连接,四个小车安装在H150的摩擦轨道内。中小车3在与中联系杆5 连接的同时与承载梁4连接,承载梁4的受力全在两个中小车3上。两个前 吊臂8通过轴承座12安装在承载梁4上,两个后吊臂9也通过轴承座12安 装在承载梁4上。扶正轮11安装在承载梁4上,两个吊框10分别挂在两个 前吊臂8及两个后吊臂9上。
本实用新型动作过程
组合吊具在运行到座椅上件处,吊具开合机构打开吊臂,吊臂将两个吊 框同时挂住,在摩擦驱动的动力下组合吊具运行到座椅下件处,完成座椅的 下件,空吊具返回。反复以上动作。
权利要求1、一种座椅线组合吊具,主要采用前联系杆(2)、中联系杆(5)、后联系杆(6)前后相连接,前小车(1)与前联系杆(2)连接,中小车(3)分别与中联系杆(5)及承载梁(4)连接,后小车(7)与后联系杆(6)连接,其特征是两个前吊臂(8)及两个后吊臂(9)分别通过轴承座(12)安装在承载梁(4)上,在承载梁(4)上安装扶正轮(11),两只吊框(10)分别挂在前吊臂(8)及两个后吊臂(9)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座椅线组合吊具,具体地说是用于汽车生产线总装车间中座椅吊框的运输装置,属于输送机技术领域。其主要采用前联系杆、中联系杆、后联系杆前后相连接,前小车与前联系杆连接,中小车分别与中联系杆及承载梁连接,后小车与后联系杆连接,两个前吊臂及两个后吊臂分别通过轴承座安装在承载梁上,在承载梁上安装扶正轮,两只吊框分别挂在两个前吊臂及两个后吊臂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通过每次两个吊框的运输,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工作安全可靠,也提高了输送设备的自动化程度。
文档编号B65G17/20GK201071209SQ20072004080
公开日2008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23日
发明者夏俊红, 孙晋军, 张元兴 申请人:江苏天奇物流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