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置于集装箱内的运车框及包含该运车框的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57744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置于集装箱内的运车框及包含该运车框的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装箱,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置于集装箱内的运车框 及包含该运车框的集装箱。
背景技术
现有国内、外的用于运输汽车的集装箱,基本上都是专用集装箱,功能 单一且装卸操作繁杂。在物流中使用时,流转周期长,回程空箱运输,物流 成本高。
图1是中国专利申请99814127.5(公开号CN1329568,
公开日2002.01.02)
中公开的一种用于运车的海陆联运集装箱,其尺寸和结构是这样,即一个堆 在另一个顶上的两个海陆联运集装箱形成一个两层的海陆联运集装箱,该两 层的海陆联运集装箱的结构和尺寸符合ISO标准的需要。该实用新型的海陆
联运集装箱包括 一个运输平台(l),用于在运输过程中装载汽车在运输平
台上的导轨凹坑(4),用于插入汽车的车轮以增加该海陆联运集装箱内的最大 可能运载高度,和在运输过程中锚固该汽车;四个桁条,该四个桁条装在运 输平台的拐角,成为能够承载多个具有30吨承载能力的海陆联运集装箱的受 力结构;以及连接件(7),该连接件的数量和位置符合ISO标准的要求,用于 将一个海陆联运集装箱与另一海陆联运集装箱相连以便装载和与相邻海陆联 运集装箱相连,或与运输装置相连。这种方案的一个明显缺点是轿车-普通货 物运输的通用性不好。
目前运输轿车的专用集装箱有的不能够运输普通货物,有的即使可以运 输普通货物,但在物流流转中,箱体流转周期长,很难回到发箱地,通用性 差。如果能开发出一种可以用于普通集装箱进行轿车运输的运车框,使集装 箱能达到如下技术效果即,在集将箱回程时,运车框从箱中卸出,普通集 装箱可投入到普通物流中使用,而运车框拆解后可集中打包回运,节约物流 成本;若正好有货物运到运车框回程的目的地,运车框车轮支架又可在箱内
升到箱顶,带有运车框的箱体又可用于装运普通货物回程,同样节约物流成 本,那么将是集装箱设计的一项重要突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置于普通集装箱内进行汽车运输的 运车框,使集装箱回程时达到以下技术效果运车框从箱中卸出,普通集装
箱可投入到普通物流中使用,而运车框拆解后可集中打包回运,节约物流成 本;若正好有货物运到运车框回程的目的地,运车框车轮支架又可在箱内升 到箱顶,带有运车框的箱体又可用于装运普通货物回程,同样节约物流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上述运车框的集装箱。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置于集装 箱内的运车框。
本实用新型的运车框可以两套配合使用,即将承载待运轿车车轮的车轮 支架分别用于支承待运轿车的前、后车轮,从而可装运两层汽车,充分利用 集装箱体空间。本实用新型的运车框也可单套使用,车轮支架分别用于支承 汽车的前轮或后轮,以单层方式斜装汽车,充分利用箱体空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置于集装箱内的运车框,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 立柱、车轮支架、连接固定机构,其中
所述的横梁包括抵顶于集装箱顶部的上横梁和抵顶于集装箱底部的下横
梁;
所述的立柱以垂直方式紧贴于集装箱的箱体的两侧壁,并通过其两端分 别与上、下横梁连接,形成框式结构;
所述的车轮支架以可拆卸的方式水平方向设置于两立柱之间,并且其相 对于立柱的高度可以根据需要调节;
所述的连接固定机构将车轮支架固定于立柱的预定高度的位置。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运车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柱上 分布有多个定位孔;所述的车轮支架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固定机构;该连接 固定机构通过所述的定位孔将车轮支架定位于预定高度,并将车轮支架以可 拆卸的方式固定于立柱上。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运车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固定
机构选自螺栓和插销。该连接固定机构还可以是其它类型的器件,只要能方 便地将车轮支架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到立柱上即可。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运车框,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升降机构。 该升降机构可以用于调节车轮支架的位置高度。
进一步的,上述的升降机构选自手动的或电动的葫芦、液压机构或气 动机构之一。该升降机构还可以是其它的机械机构,只要能够提升或降低承 载汽车后的车轮支架的位置高度即可。优选的,该升降机构是电动葫芦,其 悬挂于上横梁并通过钢绳与车轮支架连接。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运车框还可以不包括升降机构,而是借助于外部的 升降机构例如叉车等来提升或降低承载汽车后的车轮支架的位置高度即可。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运车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梁、立柱、 车轮支架和连接固定机构均为可拆卸和组装的单体结构。各单体结构之间可 以通过螺栓或其它器件进行组装或拆解。
另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 一种用于运输汽车的包含上述运车框的 集装箱。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运输汽车的集装箱,其包括箱体和以可拆卸 的方式设置于该箱体内的运车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运车框包括横梁、立 柱、车轮支架、连接固定机构,其特征如上文所述。并且,所述的运车框在 该箱体内的设置位置可以调节,即可根据待运输汽车的尺寸进行调节。这种 调节是非常容易实现的,例如可以参考车轮支架在立柱上的位置调节的方式。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该集装箱在车轮支架升至集装箱的顶部时,或者将 运车框完全拆卸时,该集装箱还可以用于运输普通货物,即用于实现本实用 新型的预期目的。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可用于运输汽车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的运车框中还包括升降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运车框和含有该运车框的集装箱优选地是用于运输轿车。 尽管在实施例中主要是针对轿车运输举例,但是不言而喻,只要尺寸适合, 也可以用于装运其它类型的汽车,例如皮卡汽车等,这些用途也涵盖于本实 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中。
本实用新型效果非常明显,具体表现在采用普通集装箱运输汽车,縮
短了运车的物流流转周期;车轮支架的位置上下可调整,可装运不种型号的 汽车;成组使用双层装运汽车或单套使用斜装汽车,均可充分利用了箱体空 间,多装运汽车;回程时,若运车框从箱中卸出,普通集装箱即可投入到普 通物流中使用,而运车框拆解后可集中打包回运,解决了专用箱空箱回程运 输的问题,节约了物流成本;或者在回程时,若正好有货物运到运车框回程 的目的地,运车框车轮支架又可在箱内升到箱顶,带有运车框的箱体又可用 于装运普通货物回程,节约物流成本。


图1是公知(CN1329568)的一种运车框的集装箱的示意图。
图2是采用两组,每组两套本实用新型的运车框装配的集装箱,在运输 车辆状态下双层装运四辆普通轿车的侧视示意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套运车框的示意图 的运车框的示意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套运车框的示意图 车框的示意图。
图3c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套运车框的示意图 车框的示意图。
图3d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套运车框的连接固定机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其是图3c的Z部位的局部视图。
图4是采用单套本实用新型的运车框装配的集装箱,在运输车辆状态下 单层斜装方式装运三辆皮卡汽车的侧视示意图。
图5是设置有本实用新型的运车框的集装箱,在非运输车辆的状态下, 将运车框的车轮支架上调至集装箱顶部的示意图,此时箱体可以用于装运其 他普通货物。
图6是图5的A-A向视图,可见车轮支架升至集装箱体的顶部。从图可 见集装箱内的空间基本与不包含本实用新型的运车框的集装箱相同。 其中,附图主要符号如下 10:运车框 20:集装箱
,其是由图2正面视图方向 ,其是由图3a俯视方向的运 ,其是由图3a左视方向的运 1:横梁
la:上横梁
lb:下横梁 2:立柱 3:车轮支架 4:连接固定机构 5:升降机构 6:定位孔 7:集装箱的箱体 8:插销
10a、 10al、 10a2:第一组运车框 10b、 10M、薩:第二组运车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并对照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是应当理解, 所述的实施例和附图并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而是为了更清楚地理解本 实用新型。
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的运车框
见图3a 图3d,并参考图2、图4~6。本实用新型的运车框10包括横梁 1、立柱2、车轮支架3、连接固定机构4。横梁1包括抵顶于集装箱顶部的 上横梁la和抵顶于集装箱底部的下横梁lb。立柱2以垂直方式紧贴于集装 箱20的箱体7的两侧壁,并通过其两端分别与上、下横梁连接,形成框式结 构。车轮支架3以可拆卸的方式水平方向设置于两立柱2之间,并且其相对 于立柱的高度可以根据需要(例如根据待运汽车的高度和长度等尺寸)调节; 所述的连接固定机构4将车轮支架3固定于立柱2的预定高度的位置。从图 2和图3a 图3d可以清楚地看出,横梁1和立柱2组装成支撑框架,车轮支 架3通过连接固定机构4与立柱2相连支固,车轮支架3的位置上下可调整, 用于装运不种型号的汽车
所述的立柱2上分布有多个定位孔6。所述的车轮支架3两端分别设置 有连接固定机构4;该连接固定机构4通过所述的定位孔6将车轮支架3定
位于预定高度,并将车轮支架3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于立柱2上。连接固定 机构4选用插销8(尽管螺栓也是很好的选择)。
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运车框IO,还设置有升降机构5,该升降 机构5可以用于调节车轮支架3的位置高度,并且选用电动葫芦(当然,手动 葫芦、液压机构、气动机构或其它机械机构也是很好的选择。并且运车框还 可以不设置升降机,而是采用外部的升降机构例如叉车等来提升或降低承载 汽车后的车轮支架的位置高度即可)。该电动葫芦悬挂于上横梁并通过钢绳与 车轮支架连接。
本实施例的运车框10中,横梁l(含有上横梁la和下横梁lb)、立柱2、 车轮支架3和连接固定机构4均为可拆卸和组装的单体结构。各单体结构之 间可以通过螺栓或其它器件进行组装或拆解。
实施例2——含有本实用新型运车框的集装箱
见图2、图4~6,并参考图3a 图3d。本实用新型用于运输汽车的包含本 实用新型运车框10的集装箱20。
本实施例的用于运输汽车的集装箱20,其包括箱体7和以可拆卸的方式 设置于该箱体内的运车框10,该运车框IO包括横梁l(具体包括上横梁la和 下横梁lb)、立柱2、车轮支架3、连接固定机构4,其特征如实施例l所述。
实施例3—采用含有本实用新型运车框的集装箱装运轿车
先参见图2,本实施例的本运车框IO采用电动葫芦作为升降机构5来调 节车轮支架3,应用于普通箱40'HC,装运四辆普通轿车。
装车过程是(i)根据汽车后轮距、轴距,将两组四件运车框分别组框放 入40'HC内,并进行拴固;后一组的框的放置可以箱内中心线为起点。(ii) 将各运车框10的车轮支架3放到最下端。(iii)将第一辆车退入前端第一组运 车框10a内,前后轮分别与运车框的车轮支架3对应。(iv)利用升降机构5(电 动葫芦)将第一组运车框10a的两件运车框10al、运车框10a2的车轮支架3 提升到位,利用连接固定机构4(插销8),固定车轮支架3,首辆车提升到位。 (v)对首辆车进行捆绑。(vi)将第二辆车开入前端第一组运车框10内底层,就 位,并对车辆进行捆绑。(vii)按同第一组运车框相同装车方法,配合采用第
二组运车框10b及第二组运车框10b的两件运车框10bl、运车框10b2,将第 三辆、第四辆车安装到位及捆绑。(viii)装车结束。
卸车过程(i)按与装车相反的顺序进行卸车。(ii诺卸车后运车框保留箱 内回程运输,则将车轮支架提升到箱顶手动或利用电动葫芦将运车框的车 轮支架分别提升到箱顶位置,利用连接固定机构,固定车轮支架(详见图5和 图6),此时集装箱20空置,运车框10的车轮支架3上调至箱顶,箱体7可 以用于装运其他普通货物。(iii诺卸车后,运车框卸出,运车框集中回运,则 将分别将运车框拆解,集中收集一定数量后,打包回运。
再参见图4,运车框也可单套使用,车轮支架3分别用于支承汽车的前 轮或后轮,单层斜装三辆皮卡汽车,充分利用箱体空间。
通过以上的实施例可以容易地获得本实用新型的预期效果。
尽管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 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进行适当修饰或改动,但是这种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 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可置于集装箱内的运车框,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立柱、车轮支架、连接固定机构,其中所述的横梁包括抵顶于集装箱顶部的上横梁和抵顶于集装箱底部的下横梁;所述的立柱以垂直方式紧贴于集装箱的箱体的两侧壁,并通过其两端分别与上、下横梁连接,形成框式结构;所述的车轮支架以可拆卸的方式水平方向设置于两立柱之间,并且其相对于立柱的高度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所述的连接固定机构将车轮支架固定于立柱的预定高度的位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车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柱上分布有多个 定位孔;所述的车轮支架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固定机构;该连接固定机构通 过所述的定位孔将车轮支架定位于预定高度,并将车轮支架以可拆卸的方式 固定于立柱上。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车框,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用于调节车轮支 架高度的升降机构,所述的升降机构选自手动葫芦、电动葫芦、液压机构和 气动机构之一。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车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机构是悬挂于 上横梁并通过钢绳与车轮支架连接的电动葫芦。
5、 如权利要求1 4任意一项所述的运车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梁、 立柱、车轮支架和连接固定机构均为可拆卸和组装的单体结构。
6、 一种可用于运输汽车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箱体和以可拆卸 的方式设置于该箱体内的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运车框。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其中设置有多个运车框, 所述的运车框在该箱体内的设置位置可以调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置于集装箱内的运车框,包括横梁、立柱、车轮支架、连接固定机构;所述的横梁包括抵顶于集装箱顶部的上横梁和抵顶于集装箱底部的下横梁;所述的立柱以垂直方式紧贴于集装箱的箱体的两侧壁,并通过其两端分别与上、下横梁连接,形成框式结构;所述的车轮支架以可拆卸的方式水平方向设置于两立柱之间,并且其相对于立柱的高度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所述的连接固定机构将车轮支架固定于立柱的预定高度的位置。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含该运车框的集装箱。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地解决集装箱的汽车运输与普通货物运输的通用性不好的问题。
文档编号B65D90/00GK201068303SQ200720150080
公开日2008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1日
发明者丁志春, 章志军, 袁文清 申请人:南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