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容器用包装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99149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罐容器用包装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罐容器用包装体,尤其涉及能够码放多个罐容器并不脱 落地进行包装的罐容器用包装体。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统一包装多个罐容器的称为所谓多件包装的包装方式。该多件 包装是例如捆扎多罐酒类或清凉饮料水等的罐容器,并通过包装体包装为不 使它们脱落的包装方式。作为这种罐容器用包装体的例子,公开有使两侧端部开口的箱体的底板 构成为内底和外底的双重底,在顶板及内底和外底的两端连接防止脱离用的 舌片部,弯折该舌片部使该舌片部与顶板及底板的背面抵接的包装体(参照 专利文献1)。该包装体使底板构成为内底和外底的双重底,在两张底板的 两端部分别连接有防止脱离用的舌片部,因此,即使在罐底部的环状部形状 形成得不规范的情况下,防止脱离用的舌片部也可准确地卡定罐。另外,还公开有在包装箱的底面部设置切起片,拉起该切起片使该切起片与罐容器底面的凹部抵接的包装体(参照专利文献2)。对于该包装箱, 可以在组装后从外部向罐的凹部按压切起片。因此,能够从外部确认切起片 与罐容器的卡定状态,并且能够在卡定状态不适当时,事后从外部适当地修 正卡定状态。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平7-257636号专利文献2:日本国实开昭60-24765号但是,在上述各专利文献所公开的发明中分别存在问题。即,在专利文 献1的发明中, 一旦包装完罐容器,就无法从外部向舌片部施加力。因此, 即使在舌片部与罐容器上面的拉环等接触而未能适当地卡定罐容器时,也很 难对其进行修正。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发明中,虽然可以修正包装后的切起片与罐容器 的卡定状态,但是如图3所示,该文献的切起片虽然卡定罐容器,但是相对包装箱的底面仅稍稍弯折。因此,也可以想到包装箱的材料所生成的弹性力 小,由于振动等切起片会从罐容器的底部脱离。另外,在该文献中,切起片 仅设置在底面侧,在罐容器的上部偏移,罐容器倾斜时,还存在切起片从罐 容器的底部脱离的可能性。发明内容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卡定 罐容器的罐容器用包装体。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结构, 一种罐容器用包装体具有相 互相对的第一及第二侧面部、相互相对的顶面部及底面部和相互相对的开口 部,在所述顶面部及底面部中的至少任意一个上的临近所述开口部的位置 上,设置有与罐容器的上面及下面中的至少任意一个的凹部的侧面抵接来卡 定罐容器的舌片部,在所述顶面部及底面部中的至少任意一个上的对应于所 述舌片部的位置上,设置有能够向所述罐容器用包装体的内部压入的压入 部。通过采用上述构成,在组装罐容器用包装体包装罐容器时,舌片部与罐 容器凹部的侧面抵接,能够卡定罐容器以防止脱落。另外,即使在舌片部的 卡定状态不适当时,也能够通过使压入部进入内部而使舌片部适当地抵接在 罐容器上。因此,即使在拉环等成为阻碍,舌片部没有适当地卡定罐容器时, 也能够在包装后修正卡定状态。另外,通过使压入部进入内部而形成的孔, 能够确认舌片部与罐容器的卡定状态。另外,采用以下结构,所述压入部设置在所述凹部的侧面附近。另外,采用以下结构,所述压入部由直线状的弯折线和与该弯折线连接 的弯曲的齿孔形成。另外,采用以下结构,所述压入部为梯形形状。另外,采用以下结构, 一种罐容器用包装体具有相互相对的第一及第二 侧面部、相互相对的顶面部及底面部以和相互相对的开口部,在所述顶面部 及底面部中的至少任意一个的与罐容器的及下面中的至少任意一个的凹部 的侧面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能够向所述罐容器用包装体的内部压入且与 所述凹部的侧面抵接来卡定罐容器的压入部。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罐容器用包装体的展开图。图2是表示组装图1所示的罐容器用包装体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已包装罐容器的状态的罐容器用包装体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已包装罐容器的状态的罐容器用包装体的剖视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罐容器用包装体己包装罐容器的状态 的剖视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 la-罐容器用包装体;ll-第一侧面部;21-第二侧面部;31-顶面部; 33-舌片部;35、 35A-压入部;41-底面部;43-舌片部;45、 45A-压入部;61-粘接面部;C-罐容器;Cl-侧面;Ll、 L2-弯折线。
具体实施方式
[整体概要]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是可包 装排列为一列的3个罐容器的实施方式,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罐容器用包装 体1的展开图。由该展开图可知,罐容器用包装体1处于第一侧面部11、顶 面部31、第二侧面部21及底面部41依次连接的状态。而且,在底面部41 上还连接有用于与第一侧面部11粘接的粘接面部61。各侧面部11、 21与顶 面部31、底面部41以及粘接面部61的边界为弯折线L1。另外,在顶面部31及底面部41的两端,连接有例如半圆状的舌片部33、 43。而且,在连接于顶面部31及底面部41的舌片部33、 43附近,分别设 置有压入部35、 45。而且,在第一侧面部11上形成有开封部13,该开封部 13在对该罐容器用包装体1开封时被撕开。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侧面部ll、 21、顶面部31、底面部41、粘 接面部61及舌片部33、 43由一张纸剪切而一体地形成。但是,本发明并不 限于此,也可以分别制作各自的部分然后进行连接。[第一侧面部]第一侧面部11是在罐容器用包装体1组装为箱状时,成为一个侧面的部分。第一侧面部ll的形状为矩形,其尺寸如图l所示,为WXH。这里, W是相当于罐容器用包装体1组装后的宽度的尺寸,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罐容 器直径的2倍左右的长度。这是因为3个罐容器中两端的2个罐容器分别露 出大致半径长度。另外,第一侧面部的形状不限于矩形。例如,既可以是梯 形那样的形状,也可以是具有上端部与下端部的宽度宽且中间部的宽度窄的 中间变细的部分的形状。另一方面,H是相当于罐容器用包装体l组装后的高度的尺寸,在本实 施方式中为相当于罐容器高度的长度。另外,形成在第一侧面部11上的开 封部13是由多个"〈"字状的切断线形成的2组齿孔,沿第一侧面部11的 宽度W方向形成。另外,在开封部13的规定位置上,形成有横穿2组齿孔 的切断线15。这是用于最初插入手指来开始进行切断的线。另外,开封部 13并不是本发明所必需的,没有必要一定设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仅 在第一侧面部11上设置开封部13,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在第二侧面 部21上也设置所述开封部13。[第二侧面部]第二侧面部21与第一侧面部11的基本形状、结构等大致相同。但是,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二侧面部21上未形成开封部13。 [顶面部]下面,对顶面部31进行说明。顶面部31是罐容器用包装体1组装后成 为上面的部分,其形状为矩形,尺寸为WXD。尺寸D是相当于罐容器直径 的长度。如上所述,这是为了将罐容器包装码放为一列。另外,在顶面部31的两端部(图1的左右两端),设置有半圆状的舌 片部33。该舌片部33在罐容器用包装体1组装时,向内侧弯折与罐容器上 面的凹部的侧面抵接。因此,舌片部33的曲率与罐容器凹部的侧面的曲率 大致相同。另外,舌片部33的尺寸设定为如下那样的值,g卩,在舌片部33 以弯折线L2为边界弯折时,前端部接触罐容器凹部的侧面。另外,舌片部 33的上述形状(半圆状)只是一个例子,也可以使用其它形状的舌片部。例 如,也可以是椭圆形或四边形、梯形。在采用四边形或梯形的情况下,也可 以使其与罐凹部的侧面接触的部位带圆角。另外,在顶面部31的各舌片部33的附近,形成有大致半圆状的压入部35。该压入部35在收容罐容器,通过舌片部33进行卡定时,为了更切实地 实现舌片部33的卡定状态,从外侧按压舌片部33。因此,压入部35形成于 在舌片部33向内部弯折时与该舌片部33重合的位置上。更加优选形成在舌 片部33所形成的半圆的中心附近,即形成在对应于舌片部33的前端部的位 置附近。对于压入部35,直线部分35b为弯折线,曲线部分35a为齿孔。因此, 在组装罐容器用包装体1后将压入部35向内部压入时,在曲线部分35a破 断,并且沿直线部分35b弯折。因此,大致半圆状的压入部35倾斜进入内 部。另外,上述的"曲线部分"这个词语的含义还包括组合了直线和直线的 折线,或组合了直线和圆弧的折线。另外,"弯曲的"这个词语的含义同样 包括组合了直线和直线的折线,或组合了直线和圆弧的折线。作为组合了直 线和圆弧的折线的例子,是使梯形的角为圆角的形状。另外,压入部35的形状是一个例子,并不局限于半圆形。例如,既可 以是椭圆形或单纯的矩形,也可以是梯形及其它的多边形。另外,在本实施 方式中,针对各舌片部33形成有1个压入部35,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 可以针对各个舌片部33设置2个以上压入部35。[底面部]底面部41与顶面部31的基本形状、结构等大致相同。但是,与底面部 41两端连接的舌片部43是比与顶面部31连接的舌片部半径小的舌片部。这 是因为包装的罐容器的下面凹部的侧面具有比上面的侧面小的曲率半径。但 是,这是本实施方式特有的结构,如果凹部的侧面的曲率半径在上面及下面 相同,则各舌片部33、 43的尺寸也相同即可。另外,舌片部及压入部也可 以不必设置在顶面部31及底面部41两者上,而仅形成在顶面部31及底面 部41中的至少任意一个上。但是,通过设置在顶面部31及底面部41两者 上,可以更稳定地卡定罐容器。[粘接面部]粘接面部61是与底面部41连接的细长的梯形形状的部分,在该粘接面 部61上涂敷粘接剂,并粘接在第一侧面部11上。本实施方式的粘接面部61 具有与第一侧面部11及底面部41相同的宽度W,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即, 可以设置尺寸比宽度W窄的粘接面部,另外其形状也可以不是梯形,而是单纯的矩形形状。 [组装状态]下面,根据图2,对本实施方式的罐容器用包装体1的组装状态进行说 明。如图2所示,若组装罐容器用包装体l,则成为大致六面体状的包装箱。 即,第一侧面部11与第二侧面部21被组装为位于相对的位置,同样,顶面 部31与底面部41被组装为位于相对的位置。而且,在六面体状的包装箱的 侧面部中,除上述的第一及第二侧面部11、 21以外的部分为开口部51。另 外,在顶面部31和底面部41上的临近开口部51的位置上设置有舌片部33、 43,通过向内部弯折,可以卡定罐容器。[卡定状态]下面,根据图3及图4,对卡定罐容器C的状态进行说明。在此,图3 及图4是为了方便进行说明使罐容器用包装体1及罐容器C成为剖面的图。 在罐容器C包装在罐容器用包装体1中的状态下,位于罐容器C上面的舌片 部33抵接在罐容器C凹部的侧面C1上。此时,由于舌片部33的曲率设定 为与罐容器C凹部的侧面Cl的曲率大致相同的值,所以在凹部的侧面Cl 以大致相当于半圆的范围内相互抵接。在这种状态下,即使对两端部的罐容 器C向从罐容器用包装体1脱落的方向施加力,也由于舌片部33卡定罐容 器C而很难脱离,所以罐容器C被稳定地保持。尤其本实施方式的舌片部 33相对顶面部31弯折,利用要恢复为原有状态的复原力,舌片部33可靠地 抵接在罐容器C的上面。因此,即使在施加振动等的情况下,舌片部33也 不会从罐容器C脱离。但是,在罐容器C的上面安装有开封用的拉环(省略图示)等,表面并 不平坦。例如,在舌片部33接触罐容器C的位置上存在拉环等时,还存在 舌片部33没有适当地抵接在罐容器C的上面或凹部的侧面Cl的情况。艮P, 舌片部33在罐容器C的上面悬浮,变得容易从罐容器C凹部的侧面Cl脱 离。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舌片部33以外设置有压入部35,在使 罐容器旋转错开拉环的位置的基础上,只要将压入部压入,就能如下可靠地 实现卡定状态。SP,如图3及图4所示,在舌片部33的与罐容器C抵接的 部位附近形成有压入部35。该压入部35由半圆状的齿孔和直线状的弯折线形成,通过从外部压入,能够使大致半圆状的压入部35进入内部。压入部35进入的位置是舌片部33的前端部(与罐容器C的上面抵接的 部位),通过将压入部35压入,可同时将舌片部33向罐容器C的上面压下。 如此,通过设置压入部35,即使在舌片部33没有适当地卡定罐容器C的情 况下,也能够在包装后适当地修正卡定状态。另外,由于压入部35成为开 口 ,所以通过该压入部35能够确认舌片部33与罐容器C的卡定状态。另外, 由于压入部35通过直线部分(弯折线)35b (参照图1)维持与罐容器用包 装体1的连接状态,所以即使将压入部35压入时也不会成为碎片而散乱。另外,虽然本实施方式的压入部的形状为半圆状,但是如上所述,也可 以为矩形形状或梯形形状。在为上述矩形形状或梯形形状时,具有如下的特 别效果。即,如果将压入部的高度(与直线部分35b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 设定为能够与罐容器凹部的侧面内最远位置接触的值,则能够在压入部35 和罐容器C之间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其理由在于,在压下压入部35时,矩 形或梯形的角部与罐的上端缘接触无法直接容置在罐容器的凹部。但是,在 用更强的力压下压入部35时,压入部35的角部发生变形,并且与罐容器的 侧面接触。而且,压入部35与罐容器C凹部的侧面变为具有较大的接触面 积。如此,由于接触面积变大,产生了较大的摩擦力。但是,在关于矩形或 梯形的角部,在沿齿孔切开压入部35时,可以想到在预想之外的部分上也 可能产生断片,所以为了防止其发生,优选使角部带圆角。另外,在压入部 35为梯形形状时,与矩形时相比角部为钝角,可抑制断片的产生,因此更加 优选为梯形形状。在压入部35与罐容器C之间产生较大的摩擦力时,罐的旋转或移动被 抑制,因此在搬运时等,能够防止罐容器C与罐容器用包装体1的摩擦所引 起的纸末的产生,或罐彼此摩擦所引起的印刷磨损的发生,而且,如果在店 面预先使罐容器外观的想要展示的部分朝向外侧,则由于罐容器不发生旋 转,所以还产生促进销售的效果。另外,对于罐容器C的底面也与上述相同。g卩,罐容器C的底面也形成 有规定的凹部。而且,能够在该凹部的侧面(准确地说是稍稍倾斜的倾斜面) 上抵接舌片部43,将罐容器C卡定于罐容器用包装体1。另外,由于 罐容 器用包装体1的底面部上也形成有压入部45,所以与顶面部31的情况相同,可适当地修正舌片部43的卡定状态。但是,如上所述,在顶面部31和底面 部41两者上设置舌片部和压入部对于本发明并不是必须事项。即,只要在 顶面部31和底面部41中的至少任意一个上设置舌片部和压入部,就能够卡 定罐容器。[第二实施方式]下面,根据图5,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实施方式与第 一实施方式进行比较,不同之处在于省略了舌片部33、 43。 g卩,仅通过压入 部35A、 45A保持罐容器C。因此,在向内部压入压入部35A、 45A时,压 入部35A、 45A的前端与罐容器C的上面及凹部的侧面Cl抵接。对于罐容 器C的下面也是一样的。由此,与使用舌片部的情况相同,能够卡定罐容器 C。如此,在仅通过压入部35A、 45A卡定罐容器C时,基于如下理由可减 少制造罐容器用包装体la时的必要材料。即,如图1所示,在舌片部33、 43也一体地被制造时,需要使用在宽度W的基础上增加了 2个舌片部的宽 度的纸。另一方面,在未形成舌片部时,可使用宽度W的纸。如此,如果 不设置舌片部,则可使用宽度W的长方形的纸,可消除浪费的部分。另外, 只要在顶面部31和底面部41中的至少任意一个上设置压入部即可,这一点 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其它变形例]以上是将3个罐容器排列为一列的情况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例如,也可以适用于同时容纳两列3个排列为一列的罐容器即6个罐容器的 罐容器用包装体。此时,需要将顶面部及底面部的纵深扩展至罐容器直径的 2倍。而且,为了从罐容器用包装体露出4个罐容器,只要在顶面部及底面 部上形成合计4组舌片部和压入部,或者设置4个压入部即可。另外,只要 在顶面部31和底面部41中的至少任意一个上设置舌片部和压入部即可,这 一点与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相同。本发明可利用于用于包装罐容器的包装体。
权利要求
1.一种罐容器用包装体,具有相互相对的第一及第二侧面部、相互相对的顶面部及底面部和相互相对的开口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面部及底面部中的至少任意一个上的临近所述开口部的位置上设置有舌片部,该舌片部与罐容器的上面及下面中的至少任意一个的凹部的侧面抵接来卡定罐容器,在所述顶面部及底面部中的至少任意一个上的对应于所述舌片部的位置上设置有压入部,该压入部能够向所述罐容器用包装体的内部压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容器用包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入部设置在所述凹部的侧面附近。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罐容器用包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入部由直线状的弯折线和与该弯折线连接的弯曲的齿孔形成。
4. 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罐容器用包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入部为梯形形状。
5. —种罐容器用包装体,具有相互相对的第一及第二侧面部、相互相 对的顶面部及底面部和相互相对的开口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面部及底面部中的至少任意一个上的与罐容器的上面及下面 中的至少任意一个的凹部的侧面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压入部,该压入部 能够向所述罐容器用包装体的内部压入且与所述凹部的侧面抵接来卡定罐 容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卡定罐容器的罐容器用包装体。一种罐容器用包装体(1),具有相互相对的第一及第二侧面部(11、21)、相互相对的顶面部(31)及底面部(41)和相互相对的开口部(51),在所述顶面部(31)及底面部(41)中的至少任意一个上的临近所述开口(51)的位置上,设置有与罐容器(C)的上面及下面中的至少任意一个的凹部的侧面(C1)抵接来卡定罐容器(C)的舌片部(33、43),在所述顶面部(31)及底面部(41)中的至少任意一个的对应于所述舌片部(33、43)的位置上,设置有能够向所述罐容器用包装体(1)的内部压入的压入部(35、45)。
文档编号B65D71/18GK101590934SQ20091014183
公开日2009年12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30日
发明者住吉博昭 申请人:三得利控股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