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埋式垃圾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28093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地埋式垃圾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回收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地埋式垃圾回 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住宅小区、以及园林、城市街道、商业步行街、广场、医 疗机构、工业园区、产业园等场所配套的垃圾箱或者垃圾桶及果皮箱 都是显露于外界的,垃圾给环境带来异味,使得人们经过此处时就会 闻到有垃圾的异味,给人带来不适的感觉。特别在夏季,垃圾桶边蚊
蝇在周围到处乱飞和繁衍的现象特别明显;另外,拾荒人员在垃圾桶
内乱翻垃圾,会造成周围环境的二次污染。
背景技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异味不会到处 飘散、拾荒人员无法乱翻的地埋式垃圾回收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埋式 垃圾回收装置,包括有垃圾桶、还包括框体及框体的升降机构,所述 的垃圾桶置于框体上,该框体上朝向垃圾桶上的垃圾口处设有投放 箱,投放箱上设有投放口,所述的升降机构与框体配合构成框体的升 降及垃圾桶与投放箱的同步升降。
此项中的设置将垃圾桶设于框体上,而框体上正对于垃圾桶的垃 圾口处设有投放箱,投放箱上设有投放垃圾的投放口,垃圾可由投放 箱进入垃圾桶内,升降装置便可驱动框体升降,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此种垃圾回收装置放置在地下,安装时首先在地面上开设一个凹坑, 然后将升降装置、框体及垃圾桶放入坑内,只将投放箱显露于地面上, 此时,垃圾回收装置便处于使用状态,人们可将垃圾沿投放箱的投入 口投入到置于地面下的垃圾桶内,解决了异味便不会飘散,拾荒人员也无法拾取垃圾造成二次污染,而且不会影响人们的使用,当垃圾桶 内垃圾储存到一定数量后,便可采用升降装置将垃圾桶升至地面,对 垃圾桶内的垃圾进行处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框体包括有撑托垃圾桶的平台 及撑托投放箱的支撑板,所述的平台与支撑板之间设有支撑杆,所述 的升降机构设于平台的下端,升降机构包括有驱动电机及与驱动电机 连接的传动杆,所述的平台与传动杆呈螺纹连接,所述投放箱的侧边 上设有排水口。
此项中的设置操作件,当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驱动电机可由 遥控或其它控制按钮来控制,投放口上排水口的设置是为了将落入投 放箱上的水沿排水口排出,防止水沿投入箱的投入口进入垃圾桶内, 造成垃圾的腐蚀,产生异味。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平台下端设有支撑铰接架, 该支撑铰接架设于平台的中部位置。
此项中平台下端设有支撑铰接架,这样的设置是为了加强平台升 起后能够保持平衡,起到辅助升降机构将平台及垃圾桶顶起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垃圾桶上设有滚轮。
此项中滚轮的设置是为了使在垃圾桶升到地面后方便将其推出。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收集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投放口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收集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地埋式垃圾回收装置,包括有垃圾桶1、 框体2及框体的升降机构4,垃圾桶1上设有滚轮12,滚轮12的设 置是为了方便推动垃圾桶l,所述的垃圾桶1置于框体2上,该框体
4放箱3,投放箱3上设有投 放口 31,所述的升降机构4与框体2配合构成框体2的升降及垃圾 桶1与投放箱3的同步升降。将垃圾桶1设于一框体2上,而框体2 上正对于垃圾桶1的垃圾口 11处设有投放箱3,投放箱3上设有投 放垃圾的投放口 31,垃圾可由投放箱3进入垃圾桶1内,升降装置4 便可驱动框体2升降,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此种垃圾回收装置放置在 地下,安装时首先在地面上开设一个凹坑5,然后将升降装置4、框 体2及垃圾桶1放入凹坑5内,只将投放箱3显露于地面上,当然, 升降装置4也可置于地面上,这样也是可行的;此时,垃圾回收装置 便处于使用状态,人们可将垃圾沿投放箱3的投入口 31投入到置于 地面下的垃圾桶1内,解决了异味便不会飘散,拾荒人员也无法拾取 垃圾造成二次污染,而且不会影响人们的使用,当垃圾桶1内垃圾储 存到一定数量后,便可采用升降装置4将垃圾桶1升至地面,对垃圾 桶1内的垃圾进行处理;垃圾桶1的个数可根据需要而定,可以设一 个垃圾桶l,地面上设置多个投放箱3,这样也是可行的。
如图1、图2、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的框 体2包括有撑托垃圾桶1的平台21及撑托投放箱3的支撑板22,所 述的平台21与支撑板22之间设有支撑杆23,所述的升降机构4设 于平台21的下端,升降机构4包括有驱动电机41及与驱动电机41 连接的传动杆42,所述的平台21与传动杆42呈螺纹连接,上述设 置需要在平台21的两侧分别设置一组驱动电机41及传动杆42,以 此来保证平台21上升或下降时的平衡,本实用新型为节省材料,在 平台21下端设有支撑铰接架6,该支撑铰接架6设于平台21的中部 位置,这样同样能达到保持平台21平衡的作用;驱动电机41驱动传 动杆42,传动杆42旋转,由于平台21与传动杆42螺纹连接,所以 平台21会随传动杆42的旋转上升,平台21与支撑板22之间设有支 撑杆23,所以平台21上升的同时也会推动支撑板22上升,直至垃 圾桶1完全与地面平行,驱动电机41停止运转,将垃圾桶1推出后, 将垃圾桶1内垃圾处理即可;所述投放箱3的侧边上设有排水口 32,排水口 32的设置是为了将落入投放箱3上的水沿排水口 32排出,防 止水沿投入箱3的投入口 31进入垃圾桶1内,造成垃圾的腐蚀,产 生异味。
如图4、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所述的框体2包 括有撑托垃圾桶1的平台21及撑托投放箱3的支撑板22,所述的平 台21与支撑板22之间设有支撑杆23,所述的升降机构4设于平台 21的下端,升降机构4包括有汽缸43及与汽缸43连接的活塞杆44, 活塞杆44与平台21的下端连接,所述的平台21下端设有伸縮杆7, 该支撑杆7设于平台21的中部位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与 实施例1中不同的为升降机构4,参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后,对升降 机构4的改变是很容易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 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 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列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 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1、一种地埋式垃圾回收装置,包括有垃圾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框体及框体的升降机构,所述的垃圾桶置于框体上,该框体上朝向垃圾桶上的垃圾口处设有投放箱,投放箱上设有投放口,所述的升降机构与框体配合构成框体的升降及垃圾桶与投放箱的同步升降。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垃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框体包括有撑托垃圾桶的平台及撑托投放箱的支撑板,所述的 平台与支撑板之间设有支撑杆,所述的升降机构设于平台的下端,升 降机构包括有驱动电机及与驱动电机连接的传动杆,所述的平台与传 动杆呈螺纹连接,所述投放箱的侧边上设有排水口。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地埋式垃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平台下端设有支撑铰接架,该支撑铰接架设于平台的中部 位置。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垃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框体包括有撑托垃圾桶的平台及撑托投放箱的支撑板,所述的 平台与支撑板之间设有支撑杆,所述的升降机构设于平台的下端,升 降机构包括有汽缸及与汽缸连接的活塞杆,活塞杆与平台的下端连 接。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埋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平台下端设有伸縮杆,该支撑杆设于平台的中部位置。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地埋式垃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垃圾桶上设有滚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回收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地埋式垃圾回收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埋式垃圾回收装置,包括有垃圾桶,还包括有框体及框体的升降机构,所述的垃圾桶置于框体上,该框体上朝向垃圾桶上的垃圾口处设有投放箱,投放箱上设有投放口,所述的升降机构与框体配合构成框体的升降及垃圾桶与投放箱的同步升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异味不会到处飘散、拾荒人员无法乱翻的地埋式垃圾回收装置。
文档编号B65F1/00GK201406164SQ200920116519
公开日2010年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26日
发明者平 孙 申请人:平 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