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式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36098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袋式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使用模具的成形而形成合成树脂制的容器主体的袋式容器。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有通过由吹塑成形等的模具进行成形而形成,由底部和具备吐出 口形成部的躯干部构成,并可以将底部作为承载面而承载于被承载面的自立袋等的袋式容 器。在这些袋式容器中,通过切掉吐出口形成部而形成吐出口,从而吐出被封入的内容物。在此情况下,用刀或者剪刀等来进行切掉吐出口形成部的作业,是非常麻烦的,对 于不习惯的使用者来说,会成为非常费事的作业。因此,公开了下述的吹塑成形容器在将 由薄壁的切口部或者细槽状凹部构成的环状易破坏部设置于吐出口形成部并设置把手片, 由撕开去除操作而使易破坏部破坏,从而可以容易地进行形成吐出口的开口的作业(例如 参照日本特开2004-59141号公报、日本特开2007-912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袋式容器为,通过利用模具对具有躯干部的合成树脂制的容器主体进行 成形而形成,并由所述吐出口形成部的易破坏部的破坏而除去切除预定部,从而形成吐出 口,该躯干部具备底部和吐出口形成部;所述吐出口形成部被设置成,具有垂直或者大致垂 直于由所述底部构成的承载面的中心轴并且从所述躯干部向上方突出。在所述切除预定部 上,具有卡止指腹部的卡止孔或者卡止凹部的开封把手部相对于所述吐出口形成部的所述 中心轴,向所述躯干部的侧面方向单侧突出。所述卡止孔或者卡止凹部具备在破坏所述易 破坏部的时候,以朝向将相对于所述中心轴而言位于与所述开封把手部所突出的一侧相反 的一侧的所述易破坏部的端部作为中心的大致圆周方向,将指腹部卡止于该卡止孔或者卡 止凹部的周缘部分的方式进行引导的形状。


图1 (a)是本发明的优选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袋式容器的正面图。图1 (b)是从右侧看图1 (a)所看到的侧面图。图2是本发明的优选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袋式容器的主要部分的正面图。图3是本发明的优选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袋式容器的主要部分的正面图。图4(a)是例示设置于开封把手部的卡止孔或者卡止凹部的其它形状的正面图。图4(b)是例示设置于开封把手部的卡止孔或者卡止凹部的其它形状的正面图。图4(c)是例示设置于开封把手部的卡止孔或者卡止凹部的其它形状的正面图。图4(d)是例示设置于开封把手部的卡止孔或者卡止凹部的其它形状的正面图。图4(e)是例示设置于开封把手部的卡止孔或者卡止凹部的其它形状的正面图。图5(a)是本发明的优选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袋式容器的正面图。图5(b)是从右侧看图5(a)所看到的侧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优选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袋式容器的主要部分的正面图。图7是图5(a)的III-III线的放大截面图。图8(a)是从上方看图5(a)所示的袋式容器的切除预定部所看到的放大平面图。图8(b)是图6的Y-Y线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日本特开2004-59141号公报的吹塑成形容器中,以上下夹着颈部(吐出口形成 部)的环状凹槽(易破坏部)的方式邻接地设置一对把手片,例如通过分别把持上下的把 手片并在拉开方向上施加力,从而使环状凹槽破坏而开口形成吐出口。另外,在日本特开 2004-59141号公报中公开了下述容器将具有圆形的指孔的把手片设置于颈部的环状凹 槽的上方的部分,并在竖起容器的状态下抓住把手片而撕开环状凹槽。然而,日本特开2004-59141号公报的吹塑成形容器中,在将把手片设置成上下夹 着环状凹槽的情况下,由于上下的把手片彼此接近,因而难以分别把持该把手片,另外,由 于把手片本身具有大致平滑的表面,因而难以确定使环状凹槽破坏的力的最佳作用方向, 并且由于主要在拿起容器的状态下进行开封作业,因而使容器不稳定而会担心在开口时容 器摇晃而使内容物洒落。另外,即使在设置具有圆形的指孔的把手片的情况下,在该圆形的 指孔也不能确定使环状凹槽破坏的力的最佳作用方向,并且由于容易进行向正上方拉起把 手片的操作,从而拉起时的力难以作为使环状凹槽破坏的力而效率良好地传递,因而除了 上述的问题点之外,还存在很多需要转手腕等的多余的动作的情况。再有,日本特开2004-59141号公报的吹塑成形容器中,在把持环状凹槽的下方的 颈部或者把手片并将容器的底部按压于被承载面的状态下,通过拉起上方的把手片的操作 而使环状凹槽破坏,但是,由于按压力成为大致沿着颈部的轴方向的方向上的力,因而不能 够有效地抵抗在拉起上方的把手片的时候的力矩,且缺乏开口时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日本特开2007-91259号公报中所记载的袋式容器是通过从吐出口形 成部的易破坏部切开前端区域的切除预定部,从而可以形成吐出口的袋式容器,但是,为了 使用于形成吐出口的破坏变得容易,在吐出口形成部的圆周方向上非连续性地将凹陷部或 者隆起部形成于切除预定部。然而,在日本特开2007-91259号公报中所记载的袋式容器中,由于凹陷部或者隆 起部的形成而使切除预定部的内部成为复杂的形状,并且在切除预定部中容易产生液体滞 留。该液体滞留是由于因流通中的振动造成内容液的溅出、飞散而产生的。即如果在切除 预定部的内部产生液体滞留,那么在破坏易破坏部而使吐出口开口的时候,存在切除预定 部内部的液体飞散到周围的情况。本发明涉及袋式容器,该袋式容器在将指腹部卡止于设置于吐出口形成部的把手 部的卡止孔或者卡止凹部的时候,能够将拉起的力作为使易破坏部破坏的力而效率良好地 传递,从而容易且平滑地进行形成吐出口的开口的操作。另外,本发明涉及袋式容器,该袋式容器能够在将底部按压于被承载面且稳定的 状态下,进行通过把持设置于吐出口形成部的把手部并向上方拉起从而开口形成吐出口的 操作。再有,本发明涉及袋式容器,该袋式容器在为了形成开口部,通过扯掉或者撕开吐出口形成部的易破坏部等,从而进行破坏的时候,能够防止切除预定部等的延伸并能够容 易地进行用于形成开口部的破坏,并且液体等的内容物难以滞留于切除预定部的内部,且 由模具得到的成形性良好。本发明的袋式容器为,通过利用模具对具有躯干部的合成树脂制的容器主体进行 成形而形成,并通过破坏所述吐出口形成部的易破坏部而除去切除预定部从而形成吐出 口,该躯干部具备底部和吐出口形成部;所述吐出口形成部被设置成,具有垂直或者大致垂 直于由所述底部构成的承载面的中心轴并且从所述躯干部向上方突出。在所述切除预定部 上,具有卡止指腹部的卡止孔或者卡止凹部的开封把手部被设置成,相对于所述吐出口形 成部的所述中心轴,向所述躯干部的侧面方向单侧突出。所述卡止孔或者卡止凹部具备以 在破坏所述易破坏部的时候,朝向将相对于所述中心轴而言位于与所述开封把手部所突出 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所述易破坏部的端部作为中心的大致圆周方向,将指腹部卡止于该卡 止孔或者卡止凹部的周缘部分的方式进行引导的形状。另外,本发明的袋式容器优选为,在所述开封把手部所突出的一侧的所述躯干部 的肩部,按压把手部被设置成与所述吐出口形成部分离并向上方突出。再有,本发明的袋式容器优选为,在所述切除预定部上形成有内部为空洞的扁平 形状的圆顶部,开封把手部被设置成相对于所述吐出口形成部的中心轴向所述躯干部的侧 面方向单侧突出并且连续设置于该圆顶部的顶面部,所述开封把手部中的连续设置于所述 圆顶部的顶面部的部分成为具有空洞部的连续设置基部。图1 (a)、(b)所示的本发明的优选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袋式容器10是通过作 为由模具得到的成形的例如直接吹塑成形或者注射吹塑成形等的吹塑成形而形成的容器。 另外,本第1实施方式的袋式容器10在封入的状态下容纳作为内容物的例如液体试剂、特 别是毛发清洗剂或者身体清洗剂、液体洗剂或者清洁剂等,在使用时作为用于开封而将内 容物重装于其它容器中的重装用袋式容器而使用。再有,本第1实施方式的袋式容器10具 备以下结构能够容易且在稳定的状态下平滑地进行切断从容器主体11的躯干部12突出 设置的吐出口形成部13的一部分从而形成吐出口的开口的操作。而且,本第1实施方式的袋式容器10是通过利用模具对具有躯干部12的合成树 脂制的容器主体11进行成形而形成,并且由吐出口形成部13的易破坏部15的破坏而除去 比易破坏部15更靠近前端的前端区域的切除预定部16,从而形成吐出口的可自立的袋式 容器,躯干部12具备底部14和吐出口形成部13 ;吐出口形成部13被设置成,具有垂直或 者大致垂直于承载面Pl的中心轴并且从躯干部12向上方(例如在将底部14朝下而承载 于水平面的时候成为垂直向上的方向)突出。另外,如图2所示,在切除预定部16上,作为 具有卡止指腹部的卡止孔24的开封把手部的开封把手片17被设置成,相对于吐出口形成 部13的中心轴X,向所述躯干部12的侧面方向单侧(本实施方式中是相对于图2的吐出口 形成部的中心轴X的右侧)突出。卡止孔24可以具备以在破坏易破坏部15的时候,朝向 包含将相对于吐出口形成部13的中心轴X而言位于与开封把手片17所突出的一侧相反的 一侧的易破坏部15的端部15a作为中心的开封把手部(开封把手片17)的假想面上的圆 周方向L(换言之,是与连接端部15a和所述卡止孔或者卡止凹部的中心的轴线Y垂直或者 大致垂直地交叉的方向Z),将指腹部卡止于该卡止孔24的周缘部分24a的内侧的方式进行 引导的形状。
另外,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开封把手片17被设置成,以与作为包含易破坏部15 且平行于所述承载面Pl的面的面P2成5 35度的倾斜角度θ而向斜上方突出,卡止指 腹部的卡止孔24的周缘部分24a成为与垂直或者大致垂直于向斜上方突出的方向Y的方 向(在卡止孔24具有椭圆形状的情况下,为椭圆形状的短轴方向Z)相交叉的部分。再有, 卡止孔24具有椭圆形状,并且其短轴方向沿着将易破坏部15的端部15a作为中心的圆周 方向L进行设置。即所述短轴方向Z与所述圆周方向L的切线方向大致一致。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合成树脂制的容器主体11优选通过吹塑成形而被形成为具 有躯干部12的形状,躯干部12具备底部14和吐出口形成部13。作为吹塑成形,可以采用 直接吹塑成形或者注射吹塑成形等的公知的各种成形方法。另外,作为用于形成容器主体11的合成树脂材料,可以将LDPE(低密度聚乙烯)、 L-LDPE (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OPP (延伸聚丙烯)等的聚烯烃类树脂等的软质合成树脂 材料、或者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的聚酯类树脂等作为单层来加以使用。也可以 采用这些合成树脂与其它的合成树脂的层叠树脂。例如,可以采用将LDPE或者L-LDPE作 为内侧层并且将HDPE (高密度聚乙烯)作为外侧层的层叠树脂。另外,也可以使用对EVOH 树脂(乙烯_乙烯醇共聚树脂)、EVA树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树脂)、尼龙树脂等进行 层叠的树脂、或者将EVA、EV0H以及尼龙等的树脂与PE(聚乙烯)等的树脂相混合的树脂。而且,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上述的合成树脂材料的吹塑成形,容器主体 11的躯干部12在横断该躯干部12的截面上,经由模具的模缝线21而连接正面部12A的侧 缘与背面部12B的侧缘,从而具备椭圆或者得到R角的长方形的中空截面形状,并且被形成 为正面看以及背面看时为宽幅且侧面看时为窄幅的扁平形状。另外,容器主体11在躯干部 12的下端缘由所述吹塑成形而与底部14 一体化的同时,被形成为躯干部12的上部作为肩 部19逐渐地缩小直径且从肩部19的中央部分向上方突出而将吐出口形成部13作为口颈 部的形状。在此,合成树脂制的容器主体11的躯干部12以及底部14优选以能够确保稳定的 自立性的方式成形为100 μ m以上的厚度。另外,以在具备适度的可挠性的同时,可以弄扁、 折断和弯曲,并且可以成为大致平坦的方式,优选被成形为例如700μπι以下的厚度、更加 优选为500 μ m以下的厚度的薄壁。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从躯干部12的肩部19的中央部分向上方突出的吐出口形 成部13具有基部20、以及在基部20的上端部经由易破坏部15而连续设置的闭塞基部20 的上端开口(吐出口)的切除预定部16。基部20具备向着前端逐渐地变窄的中空的大致 圆锥台形状,以其中心轴X朝向垂直于承载面Pl的方向的方式,从躯干部12的肩部19向 上方突出。另外,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吐出口形成部13通过具有以沿着其外周面而围绕成 环状的方式形成的细槽状凹部的易破坏部15,从而被划分成其下方的基部20和其上方的 切除预定部16。通过从基部20割断比易破坏部15更靠近前端的前端区域的切除预定部 16而形成吐出口,从而袋式容器10从密封状态变成开放状态。在此,构成易破坏部15的细槽状凹部由例如具备大致V字形的截面形状的细槽, 并优选为沿着与由底部14构成的承载面Pl平行的面P2而加以形成。另外,细槽状凹部的 最深部或者成为槽状的两个面所相交的部分优选以容易破坏的方式成为薄壁。
经由易破坏部15而被连续设置于基部20的上端部的切除预定部16具有圆盘形 状,通过以覆盖基部20的上端开口(吐出口)的方式进行配置并与基部20以及易破坏部 15 —体成形,从而闭塞吐出口。在沿着由成形用模具得到的模缝线21的面的直径方向(正 面部12A或者背面部12B的侧缘方向)上相对于吐出口形成部13的中心轴X向单侧延伸 设置且具有卡止孔24的开封把手片17,被连接于切除预定部16的上面并被一体成形地设 置。在此,所谓沿着模缝线21的面,是指包含模缝线21的假想面。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开封把手片17是起到作为破坏易破坏部15而进行开封的 时候的开封把手部的作用的部分。开封把手片17具有平板形状,该平板形状具有接合基端 部22、以及以从接合基端部22相对于吐出口形成部13的中心轴X向单侧突出的方式设置 的切掉与吐出口形成部13相重叠的部分的大致长圆形状的突出卡止部23。接合基端部22是沿着切除预定部16的外周面而被连接的部分,连接于切除预定 部16的上面的部分成为厚壁段差部22a。通过将厚壁段差部22a设置于接合基端部22的 连接于切除预定部16的上面的部分,从而有效地加强与切除预定部16的连接部,并可以使 拉起开封把手片17并使易破坏部15破坏的时候的拉起负载作为压缩负载而效率良好地传 递到切除预定部16的相对于吐出口形成部13的中心轴X而言为与突出卡止部23所突出 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部分。由此,可以将相对于吐出口形成部13的中心轴X而言位于与突 出卡止部23所突出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易破坏部15的端部15a作为支点,从相对于吐出 口形成部13的中心轴X而言位于突出卡止部23所突出的一侧的易破坏部15的端部15b 开始破坏,从而更加平滑地进行易破坏部15的破坏。突出卡止部23是以从接合基端部22突出至容器主体11的肩部19的上方的方式 突出设置的部分,外周缘部成为厚壁的镶边部23a。另外,在突出卡止部23上,在其突出前 端部侧的部分上开口形成有开口周缘部由厚壁的镶边部24b镶边的椭圆形状的卡止孔24。另外,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椭圆形状的卡止孔24以其短轴方向Z大致沿着圆周 方向L的方式进行设置,该圆周方向L将成为易破坏部15的支点的端部15a作为中心。即 椭圆形状的卡止孔24的短轴是与将端部15a作为中心的圆周的切线大致一致的轴。由此, 在将手指插入卡止于卡止孔24并进行拉起第1把手片17的操作的时候,一边可以将指腹 部抵接到卡止孔24的弯曲最缓的部分24z (短轴方向Z与厚壁的镶边部24a的内周面的交 点),一边可以容易地将力施加于将成为易破坏部15的支点的端部15a作为中心的圆周方 向L,从而可以更加平滑地使易破坏部15破坏。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椭圆形状的卡止孔24在以成为例如短轴为10 15mm、长轴 为10 20mm左右的大小的方式开口形成的同时,如以上所述,以其短轴方向Z沿着将成为 易破坏部15的支点的端部15a作为中心的圆周方向L的方式配置。另外,在本第1实施方 式中,开封把手片17的大致长圆形状的突出卡止部23和椭圆形状的卡止孔24以其长轴方 向Y相对于成为与承载面Pl平行的面(成为与吐出口形成部13的中心轴X垂直的面)的 形成有易破坏部15的面P2,成为以优选为5 35度的倾斜角度θ进行倾斜的方向的方式 进行设置。通过使该倾斜角度θ为5 35度,从而可以将拉起开封把手片17并使易破坏部 15破坏的时候的拉起负载作为压缩负载而效率良好地传递到切除预定部16的相对于吐出 口形成部13的中心轴X而言为与突出卡止部23所突出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部分。由此,可以将相对于吐出口形成部13的中心轴X而言位于与突出卡止部23所突出的一侧相反的 一侧的易破坏部15的端部15a作为支点,从相对于吐出口形成部13的中心轴X而言位于 突出卡止部23所突出的一侧的易破坏部15的端部15b开始破坏,从而更加平滑地进行易 破坏部15的破坏,并且得到所谓的能够减小拉起负载的优点。如果对上述的角度θ的优选范围进行详细的说明,那么从能够不发生扭转破坏 并可靠地进行开封的观点出发,角度θ优选为35度以下,更优选为30度以下,更加优选为 25度以下。另一方面,从减小开封力的观点出发,角度θ优选为5度以上,更优选为10度 以上,更加优选为20度以上。而且,根据具备上述结构的本第1实施方式的袋式容器10,在将指腹部卡止于在 吐出口形成部13的开封把手片17上设置的卡止孔24并拉起开封把手片17的时候,可以 将拉起力作为破坏易破坏部15的力而效率良好地进行传递,从而可以容易且平滑地进行 形成吐出口的开口的操作。即根据本第1实施方式,在切除预定部16上,卡止指腹部的优选具有椭圆形状的 卡止孔24的开封把手片17相对于吐出口形成部13的中心轴X,在沿着由成形用模具得到 的模缝线21的直径方向(正面部12Α或者背面部12Β的侧缘方向)上向单侧突出,卡止孔 24以椭圆形状的短轴方向Z沿着将成为易破坏部15的支点的端部15a作为中心的圆周方 向L的方式加以配置。因此,在通过将手指插入卡止于卡止孔24并拉起开封把手片17从 而进行破坏易破坏部15的操作的时候,指腹部以在卡止孔24的弯曲最缓的与短轴方向Z 相交叉的部分(24z)的周缘部分24a从内侧被卡止的方式被自然地引导。由此,可以由指 腹部而容易地承担朝向将相对于吐出口形成部13的中心轴X而言位于与开封把手片17所 突出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易破坏部15的端部15a作为中心的圆周方向L,拉起开封把手片 17的力,并将该拉起的力作为破坏易破坏部15的力而效率良好地传递到切除预定部16,从 而可以容易且平滑地进行形成吐出口的开口的操作。另外,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卡止孔24的开口周缘部因为由厚壁的镶边部24b镶 边,所以可以将指腹部经由该厚壁的镶边部24b而抵接到与短轴方向Z相交叉的部分的周 缘部分24a,由此,可以在更加稳定的状态下承担拉起开封把手片17的力。图3是本发明的优选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袋式容器30的主要部分的图。在 本第2实施方式的袋式容器30中,除了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袋式容器10的结构之外,在开 封把手片17相对于吐出口形成部13的中心轴X而朝向沿着由成形用模具得到的模缝线21 的直径方向(正面部12A或者背面部12B的侧缘方向)突出的一侧,在与吐出口形成部13 相邻接的躯干部12的肩部19上,作为按压把手部的按压把手片18与吐出口形成部13相 分离并向上方突出。另外,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按压把手片18以其中心轴C被配置成与吐出口形成 部13的中心轴X平行或者大致平行的方式进行设置,开封把手片17和按压把手片18被设 置于沿着由成形用模具得到的模缝线21的面。在此,所谓沿着模缝线21的面,是指包含模 缝线21的假想面。即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在开封把手片17的突出卡止部23所突出的一侧与吐出 口形成部13邻接设置的按压把手片18是起到作为破坏易破坏部15而进行开封的时候的 按压把手部的作用的部分。按压把手片18与开封把手片17相同,以平板形状设置于沿着由成形用模具得到的模缝线21的面。另外,按压把手片18在容器主体11的躯干部12的 肩部19上,在与吐出口形成部13的周面之间保持优选为8 12mm左右的间隔而分离的状 态下,在与开封把手片17的突出卡止部23不缓冲的高度,向上方突出设置。通过在按压把 手片18与吐出口形成部13的周面之间保持8 12mm左右的间隔,从而例如在从通过除去 切除预定部16而形成的吐出口形成部13的吐出口、经由其它的容器的口颈部而注入被填 充容纳于容器主体11的内容物的时候,可以以将其它的容器的口颈部夹持于吐出口形成 部13与按压把手片18之间的方式加以配置,从而可以在稳定的状态下使内容物注入到其 它的容器中。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按压把手片18以其中心线C被配置成与吐出口形成部13 的中心轴X平行或者大致平行的方式进行设置。再有,按压把手片18在其周缘部分成为厚 壁的镶边部18a的同时,在镶边部18a的内侧的表面背面上优选由压花加工等来施以适当 的防滑处理。而且,根据具备上述的结构的第2实施方式的袋式容器30,除了可以实现与上述 第1实施方式的袋式容器10相同的作用效果之外,还可以通过把持在吐出口形成部13上 设置的开封把手片17并向上方拉起,从而在将底部14按压于被承载面上且稳定的状态下 进行形成吐出口的开口的操作。即根据本第2实施方式,吐出口形成部13被设置成,具有垂直或者大致垂直于由 底部14构成的承载面Pl的中心轴X并且向上方突出;在切除预定部16上,开封把手片17 相对于吐出口形成部13的中心轴X,在沿着由成形用模具得到的模缝线21的直径方向(正 面部12A或者背面部12B的侧缘方向)上向单侧突出;在开封把手片17所突出的一侧,在 与吐出口形成部13相邻接的躯干部12的肩部19上,按压把手片18与吐出口形成部13相 分离并向上方突出。因此,例如在将袋式容器10竖立承载于被承载面的状态下,将手指卡 止于卡止孔24并把持开封把手片17,而进行拉起把持的开封把手片17的操作的时候,通 过把持离开与从成为支点的端部15a到对开封把手片17的拉起负载的作用点为止的距离 (15a到24z之间的距离)相同的距离以上的按压把手片18并将袋式容器10的底部14按 压于被承载面,从而可以容易地得到将相对于吐出口形成部13的中心轴X而言位于与突出 卡止部23所突出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易破坏部15的端部15a作为支点的抵抗由拉起负载 得到的力矩的相当大小的力矩。由此,可以一边有效地抵抗拉起开封把手片17的时候的力 矩,一边在稳定的状态下破坏易破坏部15,从而可以更加容易地对封入有内容物的袋式容 器30进行开封。另外,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按压把手片18以其中心线C被配置成与吐出口形成 部13的中心轴X平行或者大致平行的方式进行设置,所以把持按压把手片18并将袋式容 器30的底部14按压于被承载面的力容易被传递到被承载面,由此,可以更加有效地抵抗拉 起开封把手片17的时候的力矩,从而可以在更加稳定的状态下破坏易破坏部15。还有,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例如,开封把 手部并不一定必须具有大致长圆形状,也可以是大致圆形、大致椭圆形、大致矩形等的其它 各种各样的形状的开封把手部。另外,将指腹部卡止于周缘部分的部分除了贯通开封把手 部的表面背面而设置的卡止孔之外,例如也可以是以相当的厚度形成开封把手部且不贯通 表面背面而设置的卡止凹部等。再有,被封入于袋式容器中的内容物除了毛发清洗剂或者身体清洗剂等的液体试剂之外,还可以是凝胶状的物质或者粒状物、粉状物等的具有流动 性的其它各种各样的内容物。另外,开封把手部和按压把手部并不一定必须在沿着由成形用模具得到的模缝线 的面上设置,只要是在能够获得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即使是偏离于沿着模缝线的面也 是可以的。即开封把手部和按压把手部也可以相对于吐出口形成部13的中心轴X,而在躯 干部12的侧面方向单侧设置。在此,所谓躯干部12的侧面,在正面看以及背面看时为宽幅 且侧面看时为窄幅的扁平形状的容器(本实施方式的容器)的情况下,是指侧面看的情况 下的能够目视的躯干部面,在圆筒容器等的非扁平形状的容器的情况下,是指任意的躯干 部面。另外,朝向将易破坏部的端部作为中心的圆周方向将指腹部卡止的卡止孔或者卡 止凹部的形状,可以沿着将易破坏部的端部作为中心的圆周方向设置短轴方向,并不一定 必须是椭圆形状。另外,该卡止孔或者卡止凹部的形状相对于通过所述易破坏部的端部的 轴(长轴),拉起把手部的一侧(图3中是24z侧)的部分成为重要的部分,相对于所述轴 的与拉起把手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形状不重要。如图4(a) (e)所示,可以采用以下所 述的形状等的其它各种各样的形状,即相对于通过所述易破坏部的端部的长轴,拉起把手 部的一侧的部分与指腹部的轮廓大致一致,并且该轮廓为以朝向将所述易破坏部的端部作 为中心的大致圆周方向,将指腹部卡止于该卡止孔或者卡止凹部的周缘部分的方式进行引 导的形状的大致半指型形状(参照图4(a)),将所述椭圆形状的一部分取为直线状的泪型 形状(参照图4(b))或者柠檬型(参照图4(c)),将所述椭圆形状的上半部分置换成与Y方 向一致的直线的半圆型(参照图4 (d)),将所述椭圆形状的上下部分的一部分置换成与Y方 向大致平行的直线的长圆型(参照图4(e))等的其它各种各样的形状。即只要是以朝向所 述圆周方向L,将指腹部卡止于该卡止孔或者卡止凹部的周缘部分的方式进行引导的形状 即可。另外,在卡止孔或者卡止凹部的形状为正圆形的情况下,如上所述,不能确定破坏的 力的最佳的作用方向,容易进行将把手部向正上方拉起的操作,从而难以将拉起的时候的 力作为破坏的力而效率良好地传递,但是,只要是在能够解决本发明的课题的范围内,也可 以是大致圆形。再有,被封入到袋式容器中的内容物除了毛发清洗剂或者身体清洗剂等的 液体试剂之外,还可以是凝胶状的物质或者粒状物、粉状物等的具有流动性的其它各种各 样的内容物。另外,本发明的袋式容器也可以不是自立袋。再有,开封把手部并不一定必须是设置有卡止孔的环状的把手片,例如也可以在 板状的把手部的表面背面上设置防滑用的凹部或者凸部。开封把手部和按压把手部也可以 是板状以外的突起状或者棒状的抓手部等。图5 (a)、图5 (b)是表示本发明的优选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袋式容器40的图。 本第3实施方式的袋式容器40除了具有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袋式容器10大致相同的结 构之外,在切除预定部16上,形成有邻接于易破坏部15且内部为空洞的扁平形状的圆顶部 41。另外,在切除预定部16上,开封把手片17作为开封把手部,被设置成向着吐出口 形成部13的单侧(本第3实施方式中是相对于图2的吐出口形成部13的中心轴X的所述 躯干部12的侧面方向、右侧)突出并且连续设置于圆顶部41的顶面部41a以及外周部41b的状态。开封把手片17与圆顶部41的顶面部41a以及外周部41b —体地设置。另外,开 封把手片17的一部分(下部)以横跨易破坏部15并向着吐出口形成部13的基部20延伸 的方式加以设置,但是,仅与切除预定部16连接。开封把手片17在袋式容器40的成形时,与圆顶部41和切除预定部16 —体成形。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开封把手片17被形成为具备相对于与承载面Pl平行的面P2大致垂直 的面的平板状,另外,被设置于沿着由成形用模具得到的模缝线21的面。在此,所谓沿着模 缝线21的面,是指包含模缝线21的假想面。圆顶部41形成切除预定部16的一部分,经由易破坏部15而被连续设置于基部20 的上方。如图7所示,圆顶部41以吐出口形成部13的突出方向的高度T比垂直于该突出 方向的方向上的宽度W1、W2[参照图8(a)]小的方式形成为扁平的形状。圆顶部41的顶面部41a被形成为大致平坦状。具体来说,被形成为中央部稍微向 上方隆起的弯曲面状。另外,开封把手片17在沿着由成形用模具得到的模缝线21的方向(正面部12A 或者被面部12B的侧缘方向)上延伸并被一体地设置于顶面部41a的上面。如图8(a)所示,本第3实施方式中的圆顶部41的平面视形状为大致圆形,但是, 开封把手片17所延伸的方向上的宽度W2比与其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Wl稍大。圆顶部41为,吐出口形成部13的突出方向的高度T优选为垂直于该突出方向的 方向上的最小宽度(本第3实施方式中为所述宽度Wl)的20 80%,特别优选为25 50%。垂直于突出方向的方向上的最小宽度是开封把手片17所延伸的方向上的宽度W2 和与其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Wl中的小的一方的宽度。另外,圆顶部41为,开封把手片17 所延伸的方向上的宽度W2优选为与其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Wl的100 150%,特别优选为 110 130%。如图8(b)所示,圆顶部41在由垂直于吐出口形成部13的中心轴X的平面形成的 截面上或者在由垂直于圆顶部41的高度方向的平面形成的截面上,圆顶部41的内外面均 为大致圆形,内面与外面为相似形状。在圆顶部41的内部,形成有具有与圆顶部41的外形 大致相同的形状的扁平的空洞。圆顶部41的空洞经由被易破坏部15包围的窄径部,而与 吐出口形成部13的基部内部的空洞相连通。具有圆顶部41的切除预定部16以覆盖基部20的上端开口(吐出口)的方式进 行配置,从而使吐出口闭塞。具有圆顶部41的切除预定部16、基部20以及易破坏部15被 一体成形。开封把手片17是起到作为破坏易破坏部15而进行开封的时候的开封把手部的作 用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封把手片17具有平板形状,该平板形状具有形成与圆顶部 41的连接部的接合基端部22、以从接合基端部22向吐出口形成部13的单侧突出的方式设 置的突出卡止部23。突出卡止部23成为切掉了与吐出口形成部13相重叠的部分的大致长 圆形。即如以上所述,开封把手片17的一部分(下部)以横跨易破坏部15并向着吐出口 形成部13的基部20延伸的方式加以设置,但是,开封把手片17仅与切除预定部16连接。接合基端部22是沿着圆顶部41的外面连续设置的部分,连接于圆顶部41的顶面 部41a的上面的部分成为具有空洞部22b的连续设置基部22a。所谓连续设置基部,是指接合基端部22被连接于所述顶面部41a的上面的根部分,如图7所示,在截面视图(看到用 包含吐出口形成部的中心轴X的面在所述宽度Wl的方向上进行切断的时候的截面的状态) 的情况下,其外周部分的宽度Bl比开封把手片17的宽度B2宽。所述开封把手片17的宽 度B2与连续设置基部22a的外周部分的宽度Bl的差能够适当地决定,但是,在本第3实施 方式中,B1-B2被设定为1 2mm。另外,在本第3实施方式中,Bl被设定为2 3mm。在接合基端部22的连接于圆顶部41的上面的部分,设置有具有空洞部22b的连 续设置基部22a,从而不增大连续设置基部22a的厚度,有效地加强与圆顶部41的连续设置 部分,将拉起开封把手片17并使易破坏部15破坏的时候的拉起负载作为压缩负载而效率 良好地传递到圆顶部41的相对于吐出口形成部13的中心轴X而言为与突出卡止部23所 突出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部分。由此,将相对于吐出口形成部13的中心轴X而言位于与突 出卡止部23所突出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易破坏部15的端部15a作为支点,从位于突出卡 止部23所突出的一侧的易破坏部15的端部15b开始破坏,从而可以更加平滑地进行易破 坏部15的破坏。前面所述的通过将具有空洞部22b的连续设置基部22a设置于接合基端部22的 连接于圆顶部41的上面的部分、从而不增大连续设置基部22a的厚度(与前面所述的Bl 相同)、能够有效地加强与圆顶部41的连续设置部分的理由为在如图7所示在截面视图 看连续设置基部22a的情况下,该部分成为大致二字形,并成为强度高的构造(与钢材的C 型通道相同的构造)。再有,因为具有空洞部22b,所以能够得到比较好地缩短成形周期等、 由模具得到的成形性变得良好等的效果。另外,在将圆顶部41的平均壁厚设为1的情况下,连续设置基部22a的平均壁厚 为0. 8 2左右。因此,因为没有过于增大连续设置基部22a的壁厚,所以能够得到比较好地缩短 成形周期等、由模具得到的成形性变得良好等的效果。所谓连续设置基部22a以及圆顶部 41的壁厚,是指隔开空洞部22b或者圆顶部41内的空洞与袋式容器40的外部的壁的厚度。本第3实施方式的袋式容器40中的空洞部22b在由垂直于吐出口形成部13的中 心轴X的平面形成的截面上,沿着模缝线21的方向的尺寸比垂直于模缝线21的方向的尺 寸大。所述空洞部22b和圆顶部41内的空洞能够通过对模具凹腔(Cavity)形状下一定 的功夫,并在容器成形工序中用一对模具夹持圆筒状的型坯(Parison)来进行吹塑,从而 被形成。突出卡止部23是以从接合基端部22突出到容器主体11的肩部19的上方的方式 突出设置的部分,周缘部分成为厚壁的镶边部23a。另外,在突出卡止部23上,在其突出前 端部侧的部分,开口形成有开口周缘部由厚壁的镶边部24a镶边的椭圆形状的卡止孔24。还有,所述中空的圆顶部41在利用吹塑成形来制造袋式容器40的情况下,是为了 形成所述吐出口 13a所必需的部分。根据第3实施方式的袋式容器40,通过用手抓住被设置于吐出口形成部13的开封 把手片17并向上方拉起,从而能够平滑地进行形成吐出口的开口的操作。即根据第3实施方式,在切除预定部16上,形成有内部为空洞的扁平形状的圆顶 部41,起到作为开封把手部的作用的开封把手片17在上述的方式中加以设置,所以例如在将手指卡止于卡止孔24并拉起开封把手片17,而进行为了形成开口部使易破坏部15破坏 的操作的时候,圆顶部41与非扁平形状的部件相比,难以发生变形,由于防止了圆顶部41 等的延伸,所以能够容易且平滑地破坏易破坏部15。另外,根据本第3实施方式,在切除预定部16的扁平形状的圆顶部41的内部,难 以产生液体滞留。因此,例如在将袋式容器40作为重装容器使用的情况下,从将内容物填 充于容器内的工序到消费者购入该容器并破坏吐出口的易破坏部为止的期间内,能够防止 内容物滞留于吐出口形成部的切除预定部16内,并能够防止在破坏易破坏部而使吐出口 开口的时候,滞留于切除预定部16内的内容物向周围飞散等的不良情况。再有,通过将具有空洞部22b的连续设置基部22a设置于接合基端部22的连接于 圆顶部41的上面的部分,从而不增大连续设置基部22a的厚度(与前面所述的Bl相同), 并能够有效地加强与圆顶部41的连续设置部分。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第3 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例如,圆顶部的平面视图形状能够取为把角部做成圆 角的正方形或者长方形、菱形等来替代大致圆形。另外,在从两侧对中空圆顶部41的一部 分加压以将其压扁的时候,也可以以残留空隙的方式进行压扁,从而形成如图7所示那样 的具有空洞部22b的连续设置基部22a。再有,圆顶部41的顶面部41a并不一定必须被形成为中央部向上方稍微隆起的弯 曲面状,也可以是平坦状。另外,开封把手部也可以被设置成仅与所述圆顶部的顶面部连续设置的状态。所述开封把手片17的宽度B2与连续设置基部22的外周部分的宽度Bl的差B1-B2 也可以是0。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根据本发明的袋式容器,在将指腹部卡止于在吐出口形成部的把手部上设置的卡 止孔或者卡止凹部并拉起把手部的时候,能够将拉起的力作为使易破坏部破坏的力而效率 良好地传递,从而能够容易且平滑地进行形成吐出口的开口的操作。另外,如果在开封把手部所突出的一侧,将按压把手部设置于躯干部的肩部,那么 能够通过把持在吐出口形成部设置的把手部并向上方拉起从而在将底部按压于被承载面 且稳定的状态下进行形成吐出口的开口的操作。再有,如果将内部为空洞的扁平形状的圆顶部形成于切除预定部,并将开封把手 部连续设置于圆顶部的顶面部,将开封把手部中的连续设置于圆顶部的部分作为具有空洞 部的连续设置基部,那么在为了形成开口部而通过扯掉或者撕开吐出口形成部的易破坏部 等从而进行破坏的时候,能够防止切除预定部等的延伸,并能够容易地进行用于形成开口 部的破坏,并且液体等的内容物难以滞留于切除预定部的内部。另外,本发明的袋式容器能够比较好地缩短成形周期等,且由模具得到的成形性 良好。
权利要求
1.一种袋式容器,其特征在于,通过利用模具对具有躯干部的合成树脂制的容器主体进行成形而形成,并通过所述吐 出口形成部的易破坏部的破坏而除去切除预定部,从而形成吐出口,所述躯干部具备底部 和吐出口形成部,所述吐出口形成部以具有垂直或者大致垂直于由所述底部构成的承载面的中心轴并 且从所述躯干部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切除预定部上,以相对于所述吐出口形成 部的所述中心轴,向所述躯干部的侧面方向单侧突出的方式设置有开封把手部,所述开封 把手部具有卡止指腹部的卡止孔或者卡止凹部,所述卡止孔或者卡止凹部具备以在破坏所述易破坏部的时候,朝向将所述易破坏部的 端部作为中心的大致圆周方向,将指腹部卡止于该卡止孔或者卡止凹部的周缘部分的方式 进行引导的形状,所述易破坏部的端部相对于所述中心轴而言位于与所述开封把手部所突 出的一侧相反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式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封把手部被设置成,以与形成有所述易破坏部的面成5 35度的倾斜角度向斜 上方突出。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袋式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止孔或者卡止凹部具有椭圆形状,并且被设置成使其短轴方向沿着将所述易破 坏部的端部作为中心的圆周方向。
4.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袋式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开封把手部所突出的一侧,在与所述吐出口形成部相邻接的所述躯干部的肩部 上,以与所述吐出口形成部分离并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有按压把手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袋式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把手部以将其中心轴配置成与所述吐出口形成部的中心轴平行或者大致平 行的方式设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袋式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封把手部和所述按压把手部被设置于沿着由成形用模具形成的模缝线的面上。
7.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袋式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切除预定部上,形成有内部为空洞的扁平形状的圆顶部,所述开封把手部以相 对于所述吐出口形成部的中心轴,向所述躯干部的侧面方向单侧突出,并且与该圆顶部的 顶面部连续设置的方式设置,所述开封把手部中的连续设置于所述圆顶部的顶面部的部分成为具有空洞部的连续设置基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袋式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顶部的在所述吐出口形成部的突出方向上的高度为与其垂直的方向上的最小 宽度的20 80%。
9.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袋式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易破坏部具有以环状围绕所述吐出口形成部的细槽状凹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袋式容器(10)通过使用模具对具有躯干部(12)的合成树脂制的容器主体(11)进行成形而形成,并通过吐出口形成部(13)的易破坏部(15)的破坏而除去切除预定部(16),从而形成吐出口,躯干部(12)具备底部(14)和吐出口形成部(13),吐出口形成部(13)被设置成从躯干部(12)朝向垂直于由底部(14)构成的承载面(P1)的向上方向突出。具有卡止指腹部的卡止孔(24)的开封把手片(17)被设置成向吐出口形成部(13)的单侧突出。卡止孔(24)具备以在破坏易破坏部(15)的时候,朝向将易破坏部(15)的端部(15a)作为中心的圆周方向(L),将指腹部从内侧卡止于卡止孔(24)的周缘部分(24a)的方式进行引导的形状。
文档编号B65D33/00GK102007041SQ20098011356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21日
发明者川又重之, 相良幸一, 稻川义则, 藤波进, 镰田茂夫, 黑泽孝雄 申请人: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 花王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