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砷玻璃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93298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无砷玻璃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砷玻璃器皿,具体涉及一种无砷玻璃瓶。
背景技术
玻璃工艺是一项传统的行业,由于玻璃本身所具有的一系列优良性能,使其应用 极其广泛,几乎遍及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然而在玻璃的生产、加工和使用过程 中,也会造成一些负面的效应。比如在现有玻璃的生产中,由于使用对人体有害的砷、锑物 质,容易对人体造成危害。砷和锑分别以As203、Sb203的形式广泛存在于各种玻璃中,作为澄清剂,起到消除 气泡的作用。在用砷氧化物作为澄清剂时,低温As203吸收NaN03分解放出的氧气变成As205, As205高温时再分解放出氧气,氧气进入气泡中,使气泡体积增大而从玻璃中排出,即600_1200°c 时 as203+02 — as2051300°c 以上时 as205 — as203+02一般来讲,玻璃中的砷锑氧化物通过两条途径来对人和环境造成危害,一是在玻 璃的熔制过程中,在高温环境下,一部分会挥发形成气体,挥发形成的气体随烟气进入大 气,对大气造成污染;一是部分砷锑氧化物留在了玻璃中,在使用过程中逐步溶出,从而危 害人体的健康。由于砷锑氧化物在玻璃体中的溶出量较低,所以对人的危害并不是很明显,长期 以来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它们对人体的危害是客观存在的。现在随着人们的健康意 识和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绿色环保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2005年,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国家 标准管理委员会共同制定了 GB19778-2005有关食品包装使用的有关玻璃容器砷、锑等溶 出量的强制性标准。为了控制食品包装玻璃中砷锑含量,一般采取两种办法,一是不使用含砷锑的原 料,仅靠提高熔化温度,延长澄清时间来进行生产,这种方法不仅大幅提高耗能,增加生产 成本,而且会降低产量;另一种方法是依据氧化锑的毒性比氧化砷的毒性低的特性,以增加 氧化锑用量来代替氧化砷,从而达到低砷的目的,但是这种玻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砷 玻璃,而且尽管氧化锑的毒性低,但是其毒性依然不能忽视。直到目前为止,在食品包装使 用的玻璃容器方面,对砷锑溶出量一直没有很好的控制,很难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食品包装玻璃中由于砷、锑溶出量比较高,不利于人体健 康和环保,不能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无砷玻璃瓶。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无砷玻璃瓶,是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为原料制备的石英砂51-63锂(或钠、钾)长石3-9方解石12-19白云石0-20
硝酸钠1-3萤石0-2. 2氟硅酸钠0-3纯碱15-21硫酸钠0. 1-0. 5 硫酸钙0. 3-1氧化铈0.1-0. 5。将上述各组分混合均勻,按照现有玻璃瓶制造方法,经混勻、熔制、成形、退火,即 得一种无砷玻璃瓶。进一步地,一种无砷玻璃瓶,是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为原料制备的石英砂56-58锂长石5. 1方解石14白云石2. 7硝酸钠1. 6-2. 2萤石 0. 6-1. 2纯碱16-19硫酸钠 0. 1-0. 3硫酸钙0. 4-0. 7氧化铈 0. 15-0. 4。进一步地,所述原料中还可以加入脱色剂。在生产过程中,硫酸钠、硫酸钙和氧化铈混合使用,作为澄清剂,代替原有砷锑氧 化物。首先是硫酸钙,在1300-140(TC时,发生如下分解反应CaS04 — Ca0+S03S03 — S02+02此时产生的氧气进入气泡,使得气泡体积增大,然后排出;在1400-1460°C时,硫酸钠和氧化铈共同作用,作为澄清剂,发生如下分解反应Na2S04 — Na20+S03S03 — S02+02Ce02 — Ce0+02此时产生的氧气进入气泡,使得气泡体积增大,进一步排出高温下玻璃中的气泡, 起到澄清的目的。GB19778-2005包装玻璃容器铅、镉、砷、锑溶出允许量规定,砷的溶出允许量为 0. 2ppm,将依据本发明所述组分生产的玻璃,以4%乙酸溶液(体积分数)在22+2°C的条件 下浸泡24小时后检测,砷的溶出量仅为0. 002-0. 004PPm之间,完全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一种无砷玻璃瓶,其砷含量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溶出允许量,对人体无 任何毒副作用,不会产生环境污染;(2)本发明一种无砷玻璃瓶,在同样的熔化温度下,澄清时间缩短到使用砷锑氧化 物所用时间的二分之一,生产能力提高10%左右。(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无砷玻璃瓶组分选择合理、配比精确,不使用砷锑氧化物, 但可达到与使用砷锑氧化物作澄清剂的玻璃同样的质量标准,在500-650nm的波长中,本 发明玻璃的透光率大于97%。(4)本发明与现有使用砷锑氧化物作澄清剂的玻璃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没有增 加,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取石英砂306Kg,锂长石18Kg,方解石114Kg,白云石16Kg,硝酸钠12Kg,萤石 13. 2Kg,纯碱lOOKg,硫酸钠1. 5g,硫酸钙6Kg,氧化铈1. 8Kg,硒粉9g,钴粉0. 5g,按现有玻 璃瓶生产工艺流程进行配料、熔化、成形、退火即可生产出一种无砷玻璃瓶。实施例2取石英砂338Kg,钠长石34Kg,方解石72Kg,,硝酸钠6Kg,萤石4. 6Kg,氟硅酸钠 18Kg,纯碱90Kg,硫酸钠0. 6Kg,硫酸钙1. 8Kg,氧化铈3Kg,硒粉8g,钴粉0. 5g,按现有玻璃 瓶生产工艺流程进行配料、熔化、成形、退火即可生产出一种无砷玻璃瓶。实施例3取石英砂378Kg,钾长石54Kg,方解石lOOKg,白云石120Kg,硝酸钠18Kg,氟硅酸钠 3Kg,纯碱126Kg,硫酸钠3Kg,硫酸钙3Kg,氧化铈0. 6Kg,按现有玻璃瓶生产工艺流程进行配 料、熔化、成形、退火即可生产出一种无砷玻璃瓶。
权利要求
一种无砷玻璃瓶,其特征是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为原料制备的石英砂51-63锂(或钠、钾)长石3-9方解石12-19白云石0-20硝酸钠1-3 萤石0-2.2氟硅酸钠0-3纯碱15-21硫酸钠0.1-0.5 硫酸钙0.3-1氧化铈0.1-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砷玻璃瓶,其特征是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为原料 制备的石英砂56-58锂长石5. 1方解石14白云石2. 7硝酸钠1. 6-2. 2萤石0. 6-1. 2纯碱16-19硫酸钠0. 1-0. 3硫酸钙0. 4-0. 7氧化铈0. 15-0. 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无砷玻璃瓶,其特征是所述原料中还可以加入脱色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砷玻璃瓶,是为解决现有食品包装玻璃中由于砷、锑溶出量比较高,不利于人体健康和环保,不能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问题,是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为原料制备的石英砂51-63、锂(或钠、钾)长石3-9、方解石12-19、白云石0-20、硝酸钠1-3、萤石0-2.2、氟硅酸钠0-3、纯碱15-21、硫酸钠0.1-0.5、硫酸钙0.3-1、氧化铈0.1-0.5。将上述各组分混合均匀,按照现有玻璃瓶制造方法,经混匀、熔制、成形、退火,即得一种无砷玻璃瓶。本发明砷含量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溶出允许量,对人体无毒副作用,不产生环境污染;在同样的熔化温度下,澄清时间缩短到使用砷锑氧化物所用时间的二分之一,生产能力提高10%左右。
文档编号B65D1/02GK101850867SQ20101015630
公开日2010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2日
发明者刘文明, 张秉杰 申请人:忻州鑫洋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