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纸装置和具有这种供纸装置的图像记录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41523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供纸装置和具有这种供纸装置的图像记录设备的制作方法
供纸装置和具有这种供纸装置的图像记录设备
分案申请说明
本申请是申请号是200610071013. 3、申请日是2006年3月30日且发明名称是“供 纸装置和具有这种供纸装置的图像记录设备”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日本专利申请Nos. 2005-99607、2005-99608、2005-99609、2005-99610 的优先权,这些专利申请都于2005年3月30日提交,它们的全部公开内容在这里被引用作 为参考。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上涉及一种供纸装置,它包括第一纸盒和设置在该第一纸盒上的第二 纸盒,并且选择性地供给设置在第一纸盒中的纸张(记录介质)或设置在第二纸盒中且与 第一纸盒中的纸张不同例如更小的纸张。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这种供纸装置的图像记录 设备。
背景技术
例如在日本特许公开实用新型公开No. 6-49439中披露了一种用在已知图像记录 设备例如打印机和/或传真机中的供纸装置。在这种公知的供纸装置中,用于容纳一叠记 录介质(例如记录纸张和裁切纸张)的纸盒设置在设备本体(外壳)的下侧中。覆盖着纸 盒的后半部的盖子构件设有一对沿着供纸方向拉长的导孔,并且该盖子构件在其上表面上 还设有一对用于使手动供给的纸张的左右侧边定位的调节板。在纸盒的容纳部分中设置分 隔板,从而将前部开口划分为上下两个空间。从分隔板的后部的上表面伸出的一对操作杆 松散地配合在该对导孔中。在纸盒的该前部开口上方设置供纸辊。在用于在手动供给的纸 张上记录图像的这种装置的情况下,纸张放置在分隔板的预定位置处,并且使分隔板向前 运动,从而将分隔板的上前部放置在供纸辊下方。因此,可以通过该供纸辊供给纸张。另一 方面,在分隔板向后运动时,通过该供纸辊与设置在纸盒的前角部附近的一对分离件配合, 堆叠在纸盒中的纸张被一张接一张地供给。
在日本特许公开专利公开No. 11-59925中披露了另一种供纸装置。在该已知的供 纸装置中,在第一纸盒的前端上方设置供纸辊。该第一供纸盒具有放置有一叠纸张的板状 盒底,并且该盒底由设置在盒底的下前部处的盘簧向上朝向该供纸辊推动。该盒底设置在 一对侧调节板之间,该对侧调节板能够运动以与第一盒中的纸张的左右侧边接触并使它们 定位。板状第二纸盒可拆卸地连接到盒底上。第二纸盒具有固定的侧调节板和固定的后端 调节板,这些调节板与第二纸盒中的纸张接触并使它们定位。第二纸盒中的纸张在尺寸方 面小于第一纸盒中的纸张。
但是,在日本特许公开实用新型公开No. 6-49439中所披露的供纸装置中,因为分 隔板不包括任何用于使一张手动供给的纸张与另一张手动供给的纸张分离的分离件,所以 只允许在分隔板上放置单张较小规格的纸张例如明信片。因此,为了在多张明信片上记录图像,用户必须一次将一张明信片放置在分隔板上,并且使分隔板来回运动,这对用户而言 比较麻烦。
而且,在日本特许公开专利公开No. 11-59925中所披露的供纸装置中,虽然可以 将多张较小规格的纸张容纳在第二纸盒中,但是当在较大规格的纸张上进行图像记录时必 须将第二纸盒从第一纸盒中拆开。例如,当在第一纸盒中的普通纸上进行试验记录时,为了 检查所记录的图像在实际记录在明信片上之前的位置和色彩状况,必须将第二纸盒从第一 纸盒中拆开,然后重新连接到第一纸盒上。换句话说,在将第二纸盒设置在第一纸盒中的状 态下,不能供给第一纸盒中的规格与第二纸盒中的那些供给纸张不同的纸张。因此,用户在 每次要切换所要使用的纸张时必须连接和拆卸第二纸盒,这对用户而言比较麻烦。发明内容
因此,已经出现对克服现有技术的这些和其它缺点的供纸装置的需求。本发明的 一个技术优点在于,供纸装置在结构上相对简单,并且能够在减少用户交互操作纸盒的同 时从两个纸盒中选择性地供给不同类型的纸张例如具有不同规格的纸张。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供纸装置包括第一纸盒,该第一纸盒包括构造成用来 容纳第一多张纸张的容纳部分;和第二纸盒,该第二纸盒设置在第一纸盒上并构造成用来 容纳第二多张纸张,其中第一多张纸张的至少一个特征与第二多张纸张的至少一个特征不 同。该供纸装置还包括供纸器,该供纸器构造成用来沿着供纸方向朝向记录单元供给第一 多张纸张和第二多张纸张;和分纸器,该分纸器构造成用来使供纸器所供给的纸张一张接 一张地分离。具体地说,第二纸盒构造成在容纳部分上方相对于供纸器从第一位置运动到 第二位置和从第二位置运动到第一位置,并且供纸器选择性地供给第一多张纸张和第二多 张纸张。在该供纸装置中,可以选择性地供给不同类型的纸张、或不同规格的纸张、或类型 规格都不同的纸张。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上述供纸装置可以结合到图像记录设备中。该图像记 录设备包括外壳;记录单元,该记录单元在纸张上记录图像;和供纸通道,通过该供纸通 道将纸张供给到记录单元。记录单元、供纸通道、和供纸装置的供纸器容纳在该外壳中。供 纸装置的第一和第二纸盒设置在比记录单元低的位置处,并且可以相对于外壳向内和向外 运动。
在该图像记录设备中,通过使第一和第二纸盒相对于外壳向外运动可以很容易将 纸张重新装载在第一和第二纸盒中。
优选的,供纸装置具有设置在供纸位置处的第一纸盒和可动地设置在第一纸盒上 的第二纸盒。第一纸盒容纳较大规格的纸张,而第二纸盒容纳较小规格的纸张。因此,可以 很容易通过使第二纸盒在离供纸器较近的供纸位置和离供纸器较远的非供纸位置之间运 动来切换供给不同规格的纸张。当第二纸盒在供纸位置处时,供纸器供给在第二纸盒中的 纸张,并且当第二纸盒设置在非供纸位置处时,供纸器供给在第一纸盒中的纸张。该结构允 许用户避免装载和卸载纸张或从第一纸盒中拆去第二纸盒。
优选的,第一和第二纸盒中的每个纸盒设有引导纸张的与供纸方向平行的侧缘的 引导单元,并且因此第一和第二纸盒中的纸张可以正确地定位和取向。第二纸盒可以设有 切口,这些切口允许用户接近把手以便操作第一纸盒的引导单元,而不用从第一纸盒中拆去第二纸盒,由此便于第一纸盒中的纸张定位和供纸方向的调节。
优选的,第二纸盒可以可动地且可枢转地连接到导孔中,这些导孔在第一纸盒的 侧板中形成为沿着供纸方向拉长。因此,第二纸盒不容易离开第一纸盒,并且可以容易与第 一纸盒整体地插入到外壳中以及从外壳中拆去。第二纸盒可以枢转以在第一和第二纸盒之 间提供更大的垂直空间,从而便于将纸张重新装载在第一纸盒中。
优选的,第二纸盒中的纸张以及第一纸盒中的纸张通过供纸辊与设置在第一纸盒 的沿着供纸方向看的下游端处的主倾斜分离板的配合而被分离和供给。因此,供纸装置的 结构可以简单而紧凑。
优选的,第二纸盒可以在其沿着供纸方向看的下游端处设有辅助倾斜分离板,该 辅助倾斜分离板与供纸辊配合以将这些纸张一张接一张地向记录单元供给。因此,第二纸 盒中的纸张不容易移位,并且容易被分离和供给。
优选的,当第二纸盒在第一纸盒上沿着与供纸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到非供纸位置 时,如沿着供纸方向看到的那样,第二纸盒的上游端位于与第一纸盒的上游端大致相同的 位置处,或者位于比该上游端更上游的位置处。因此,很容易通过改变第二纸盒的相对于第 一纸盒的位置来切换供给第一或第二纸盒中的纸张。
优选的,当将第二纸盒设置在第一纸盒上的供纸位置处时,通过将从第二纸盒的 沿着供纸方向看的下游端伸出的接合件接合到形成于主倾斜分离板中的定位孔中,可以将 第二纸盒保持到第一纸盒上。因此,可以防止第二纸盒从供纸位置移位,由此确保第二纸盒 中的纸张的稳定可靠的分离和供给。
优选的,第二纸盒包括用于保持要供给到记录单元的纸张的保持部分和用于接收 从记录单元排出的纸张的纸张接收器。纸张接收器可以与保持部分一体地形成,并且纸张 接收器和保持部分可以形如平板。因此,不单独需要任何附加的纸张接收器,并且纸张保持 和接收部分能够结构简单并且尺寸紧凑。当第二纸盒在供纸位置处时,较小规格的纸张由 纸张接收器接收,并且当第二纸盒在非供纸位置处时,较大规格的纸张在前侧上由纸张接 收器支撑。因此,纸张接收器可以接收不同规格的纸张。
优选的,在根据本发明的供纸装置中,通过在凸轮随动件和辅助凸轮之间的接触, 当第二纸盒相对于供纸辊来回运动即在供纸位置和非供纸位置之间运动时,由供纸臂保持 的供纸辊能够相对于第二纸盒中的纸张上下运动。当第二纸盒处于第一纸盒上的供纸位置 处时,允许供纸辊接触第二纸盒中的纸张的最上面一张。另一方面,当第二纸盒离开供纸位 置时,供纸辊升起并且不能接触第二纸盒中的纸张。因此,只有当第二纸盒在供纸位置处时 才进行供给第二纸盒中的纸张,由此防止误供纸或卡纸。
优选的,在供纸装置中,通过在凸轮随动件的端部和主凸轮之间的接触,当第一纸 盒与第二纸盒整体地相对于供纸辊运动时,由供纸臂保持的供纸辊能够相对于主倾斜分离 板上下运动。因此,当将第一和第二纸盒整体地插入到外壳中以及从外壳中拆去时,供纸辊 不与倾斜分离板碰撞。
优选的,在根据本发明供纸装置中,第一纸盒中的纸张由第一供纸器供给,而第二 纸盒中的纸张由第二供纸器供给。当第二纸盒相对于第一纸盒来回运动时,第一和第二供 纸器在操作位置和非操作位置之间变换以便供纸。因此,防止了这些供纸器误起动,由此防 止误供纸或卡纸。
优选的,第一供纸器和第二供纸器中的每个供纸器包括供纸辊和凸轮随动件。第 一和第二供纸器的凸轮随动件可以分别沿着彼此相反且与供纸方向垂直的方向布置。能够 与第一供纸器的凸轮随动件接触的主凸轮及副凸轮以及能够与第二供纸器的凸轮随动件 接触的主凸轮及副凸轮可以分开形成在第一和第二纸盒的不同位置处。因此,可以单独地 控制这些供纸器中的每个供纸器的上下运动。
优选的,与第二供纸器的凸轮随动件接触的辅助凸轮具有的形状使得当第二纸 盒相对于第一纸盒往回运动到沿着供纸方向看的上游侧时,第二供纸器的供纸辊保持在上 部位置处。因此,防止了第二纸盒的供纸辊被误起动而供给第二纸盒中的不期望的纸张。
优选的,与第一供纸器的凸轮随动件接触的辅助凸轮具有的形状使得当第二纸 盒相对于第一纸盒向前运动到沿着供纸方向看的下游侧时,第一供纸器的供纸辊保持在上 部位置处。因此,防止了第一纸盒的供纸辊被误起动而供给第一纸盒中的不期望的纸张。
在可以结合有根据本发明的供纸装置的图像记录设备中,记录单元、供纸通道和 供纸器容纳在外壳中,并且第一和第二纸盒设置在比记录单元低的位置处,并能够相对于 外壳向内以及向外运动。因此,通过将设置在外壳中的第一和第二纸盒向外拉能够容易地 将纸张重新装载在第一和第二纸盒中。
另外,图像记录设备可以包括检测从第一及第二纸盒供给到记录单元的纸张的宽 度的介质传感器和检测第二纸盒的位置的盒传感器。因此,防止图像记录在错误规格的纸 张上,并且在记录之前检测出设置在供纸位置处的错误纸盒,由此避免浪费纸张以及供纸 所需的时间。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考虑本发明的以下详细说明和附图时将显而易见本发明 的其它优点。


为了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以及由此所满足的需求,现在参照结合附图给出的以下 说明。
图1为图像记录设备的透视图。
图2为该图像记录设备的侧剖视图。
图3为在拆去图像读取装置时暴露出的记录装置的透视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的供纸装置的透视图,其中第二纸盒设置在第一 纸盒上的供纸位置处。
图5为该供纸装置的透视图,其中第二纸盒运动回到非供纸位置。
图6A为沿着图4的VIA-VIA线剖开的供纸装置的剖视图。
图6B为沿着图5的VIB-VIB线剖开的供纸装置的剖视图。
图7A为图4的供纸装置的左侧视图。
图7B为该供纸装置的左侧视图,其中处于供纸位置中的第二纸盒的沿着供纸方 向看的上游部分升起。
图8A为图5的供纸装置的左侧视图。
图8B为该供纸装置的左侧视图,其中处于非供纸位置中的第二纸盒的沿着供纸 方向看的上游部分升起。
图9A为平面图,显示出在第二纸盒中使用倾斜(后角部)引导件的状态。
图9B为平面图,显示出在第二纸盒中使用该倾斜引导件的另一种状态。
图IOA为平面图,显示出在第二纸盒中使用后引导件和可动的侧引导件的状态。
图IOB为平面图,显示出在第二纸盒中使用后引导件和可动的侧引导件的另一种 状态。
图11为滑架的底视图,显示出传感器。
图12为透视图,显示出第一纸盒的倾斜分离板。
图13为沿着图9A的XIII-XIII线剖开的倾斜分离板的剖面图。
图14A为处于图4所示状态中的供纸器的凸轮随动件和第二纸盒的凸轮的侧视 图。
图14B为处于图5所示状态中的供纸器的凸轮随动件和第二纸盒的凸轮的侧视 图。
图14C为在第二纸盒位于供纸位置和非供纸位置之间时供纸器的凸轮随动件和 第二纸盒的凸轮的侧视图。
图15为改进的第一和第二纸盒的透视图,其中具有辅助倾斜分离板的第二纸盒 设置在第一纸盒上的供纸位置处。
图16为改进的第一和第二纸盒的透视图,其中第二纸盒运动回到第一纸盒上的 非供纸位置。
图17A为沿着图15的XVIIA-XVIIA线剖开的第一和第二纸盒的剖视图。
图17B为沿着图16的XVIIB-XVIIB线剖开的第一和第二纸盒的剖视图。
图18为改进的第一和第二纸盒的透视图,其中背负式第二纸盒设置在第一纸盒 上的供纸位置处。
图19为改进的第一和第二纸盒的透视图,其中第二纸盒运动回到第一纸盒上的 非供纸位置。
图20A为沿着图18的XXA-XXA线剖开的第一和第二纸盒的剖视图。
图20B为沿着图19的XXB-XXB线剖开的第一和第二纸盒的剖视图。
图21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的供纸装置的透视图,其中第二纸盒设置在第 一纸盒上的供纸位置处。
图22为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供纸装置的从与图21中不同的方向看的透视图。
图23为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供纸装置的平面图。
图M为沿着图23的XXIV-XXIV线剖开的供纸装置的剖视图。
图25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案的供纸装置的透视图,其中第二纸盒设置在第 一纸盒上的供纸位置处。
图沈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案的供纸装置的从与图25中不同的方向看的透视 图。
图27为根据第三实施方案的供纸装置的平面图。
图28为沿着图27的XXVIII-XXVIII线剖开的供纸装置的剖视图。
图29k为沿着图27的XXIXA-XXIXA线剖开的供纸装置的剖视图。
图^B为沿着图27的XXIXB-XXIXB线剖开的供纸装置的剖视图。
图29C为在第二纸盒运动回到非供纸位置的状态中根据第三实施方案的第一供 纸器的侧视图。
图29D为在第二纸盒运动回到非供纸位置的状态中根据第三实施方案的第一供 纸器和第二供纸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参照图1-29D可以理解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在各个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 记用于类似的对应部件。
图1显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图像记录设备1。该图像记录设备1可以为 多功能装置(MFD),它具有打印、复印、扫描和传真功能。如图1和2所示,图像记录设备1 可以具有外壳2作为该设备的主体。外壳2可以通过合成树脂材料的注射成型而形成。能 够从位于外壳2前部处(在图2中的左边)的开口加插入的第一纸盒3可以设置在外壳 2的底部处。第二纸盒30可以可动地连接到或者放置在第一纸盒3的上表面上。以下,开 口加所处的侧面被称为图像记录设备1的“前”侧,而与开口加相反的侧面被称为图像记 录设备1的“后”侧。
在外壳2的上部上,可以设置图像读取装置12用于在图像记录设备1的复印和传 真操作期间读取文档。该图像读取装置12可以布置成能够借助铰链(未示出)绕着外壳2 的一端向上和向下枢转。文档盖子构件13可以在其后端借助铰链1 连接到图像读取装 置12的后端上,以便能够绕着铰链12a向上和向下枢转。
在图像读取装置12的前侧上,在外壳2的上侧上可以设置设有各种操作按键的操 作面板14和液晶显示器。在图像读取装置12的上表面上可以设置玻璃板16。可以通过沿 着向上方向打开文档盖子构件13来将文档放置在玻璃板16上。在玻璃板16下方,可以按 照能够沿着在与图2的纸面垂直的方向(图1、2和3中的主扫描方向或Y轴线方向)上延 伸的导轴17a往复运动的方式设置用于读取文档上的图像的图像扫描装置(CIS 接触式图 像传感器)。
在图像读取装置12和操作面板14下方,在图像读取装置12和操作面板14的投 影区域内可以设置记录单元7、排纸部分10和设置在排纸部分10的一侧上的墨水存储部分 15。
如图2和3所示,记录单元7可以由具有向上打开的箱形结构的主框架21、和第一 引导构件22及第二引导构件23限定,第一引导构件22及第二引导构件23包括由主框架 21的侧板支撑的细长板并且沿着Y轴线(主扫描方向)延伸。在滑架5上可以安装记录单 元7的记录头4,该滑架5可以由位于滑架5的如沿着排纸方向(由箭头B表示)看的上游 处的第一引导构件22和位于滑架5的下游处的第二引导构件23支撑,从而能够在第一引 导构件22和第二引导构件23上滑动运动。因此,滑架5能够沿着Y轴线方向往复运动。
为了使滑架5往复运动,如沿着排纸方向看可以在第二引导构件23的上表面上设 置同步皮带M。该同步皮带M沿着主扫描方向(Y轴线方向)延伸,并且缠绕在皮带轮上。 用来驱动同步皮带M的滑架马达25(图幻可以固定到第二引导构件23的下表面上。滑 架马达25可以为DC马达、步进马达等。第二引导构件23可以设有编码器条带47,该编码 器条带47沿着主扫描方向延伸并且检测滑架5的沿着Y轴线方向(主扫描方向)的位置。编码器条带47可以是带状的,并且编码器条带47的检测表面可以沿着Y轴线方向以规则 的间隔形成有狭缝,并且该检测表面可以沿着垂直方向设置。
压板沈可以具有平坦形状,并且可以沿着Y轴线方向延伸以便面对滑架5上的记 录头4的底面。压板沈可以在第一引导构件22和第二引导构件23之间固定在主框架21 的底板21b上方。
如图2和3所示,分隔板四例如由合成树脂制成的板可以与外壳2形成为一体,从 而从第二引导构件23的下表面延伸至位于外壳2的前端处的开口 2a(也用作排纸开口), 从而覆盖排纸部分10。
墨水存储部分15可以从外壳2向上打开,并且可以容纳用于全色记录的墨盒 19 (图3中的黑色、青色、品红色和黄色墨盒19a-19d),这些墨盒19可以从上方沿着X轴线 方向成排可拆卸地连接到墨水存储部分15上。每个墨盒19可以具有矩形箱子形状,并且 可以具有相对较小的面积(如在平面图中所看到的一样)和相对较大的高度。
墨水可以从墨盒19a_19d通过多个墨管20例如(四个墨管)供应给喷墨式记录 头4。在采用多于四种墨水颜色例如6-8种墨水颜色时,墨水存储部分15可以设计成容纳 在数目上与墨水颜色数目对应的墨盒,并且可以使墨管20的数目与墨盒数目对应地增加。
如图3所示,多个墨管20的根部可以连接到墨水存储部分15的一个端部15a上, 并且可以沿着Y轴线方向从一侧(图3中的左侧)延伸至另一侧(图3中的右侧)。墨管 20的根部可以沿着分隔板四的上表面成排水平布置,该上表面可以是大致水平的。墨管 20的至少一个部分例如中间部分可以由分隔板四的上表面支撑。
然后,可以使墨管20例如在它们的中部处扭转以沿着分隔板四的横向拉长的竖 直分隔板32的垂直侧面延伸,并且可以在竖直分隔板32的该垂直侧面和由可由合成树脂 制成的保持器33之间垂直成排地固定例如保持或夹到垂直板中,并且用螺钉等固定以面 对该垂直侧面。保持器33和竖直分隔板32用作用来固定(保持)墨管20的中间保持器。
在记录单元7的位于所要供给的纸张P的宽度(较短边)的外侧处的一侧处可以 设置墨水接收器(未示出),并且在记录单元7的另一侧处可以设置维护单元(未示出)。 当在记录操作期间周期性地进行喷墨以防止喷嘴堵塞时,墨水接收器在设置成面对墨水接 收器的冲洗位置处接收从记录头4喷射出的墨水。维护单元在滑架5处于等待位置处时对 记录头4进行维护。该维护单元用其盖帽部分(未示出)从底部覆盖记录头4的喷嘴表面, 并且选择性地抽吸每种颜色的墨水或者从位于记录头4上方的缓冲容器(未示出)中消除 气泡。在滑架5朝向维护单元侧向运动时,清洁器(擦拭刮片)擦拭喷嘴表面。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在当滑架5沿着Y轴线方向往复运动时 墨管20经过的区域处,即在墨管20的可动区域或非成束区域处,可以与墨管20的延伸方 向大致平行地布置柔性扁平电缆40,该柔性扁平电缆40从设置在外壳2中的控制部分将用 于从记录头4的喷嘴进行选择性喷墨的命令信号传送给记录头4。
墨管20的中间弯曲部分和柔性扁平电缆40的中间弯曲部分可以相对于滑架4的 往复运动方向沿着相反的方向突出。这种布置允许墨管20和柔性扁平电缆40在垂直方向 上位于大致同一高度处,即位于大致同一水平面上。因此,图像记录设备1可以相对较薄。
如图2所示,在压板沈的沿着排纸方向看的上游处可以设置一对对准辊(输送 辊),用来将纸张P供给到记录头4的底面,并且在压板沈的下游处可以设置排出辊观,用来将打印好的纸张P排出到排纸部分10上。
现在将对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的供纸装置100的结构进行说明。在该实施方 案中,供纸装置100包括第一纸盒3和第二纸盒30。第一纸盒3具有构造成用来容纳一叠 纸张P的容纳部分3b,并且在该容纳部分北中的纸张P可以由供纸器6沿着供纸方向(由 箭头A所示)朝向记录单元7—张接一张地供给。第二纸盒30可以设置在容纳部分北上 方,并且能够相对于供纸器6来回运动。第二纸盒30可以构造成用来容纳在规格上与容纳 在第一纸盒3中的纸张P不同的一叠纸张P1,例如纸张Pl可以为较小规格的纸张,例如明 信片和L规格的相片纸。第二纸盒30中的纸张Pl可以沿着与纸张P的供给方向相同的方 向供给。在第二纸盒30相对于第一纸盒3沿着与供纸方向相反的方向即沿着排纸方向运 动回(被拉回)时,第二纸盒30的上游端位于第一纸盒3的沿着供纸方向看的上游端的后 面(上游)。
如图2、4和5所示,由合成树脂制成的驱动轴6d由形成在侧板(未示出)中的轴 孔和主框架21的一对轴支撑板(未示出)可转动地支撑。该驱动轴6d可以插入到这些轴 孔中,从而驱动轴6d的端部从供纸臂6a的基部侧向伸出。在驱动驱动轴6d转动时,供纸 辊6b可以通过设置在该供纸臂6a中的齿轮传动机构6c沿着预定方向(图2中的逆时针 方向)转动。该供纸辊6b可以由推压构件例如扭转弹簧(未示出)向下推压。
第一纸盒3可以构造成用来容纳一叠较大的裁切纸张P例如A4规格的纸张、信纸 规格的纸张和公文纸规格的纸张,从而裁切纸张P的较短边沿着Y轴线方向(主扫描方向) 延伸。在本发明的该实施方案中,第一纸盒3的容纳部分北的最大容量可以为大约100张 普通纸、或高度(Hl)大约为IOmm的一叠。如图1所示,辅助支撑构件3a可以沿着供纸方 向(副扫描方向或X轴线方向)可动地设置在位于第一纸盒3的沿着供纸方向看的上游端 处(位于外壳2的前侧处)的凹槽3d中,以支撑较长纸张例如公文纸规格的纸张的后缘。 如图1、4、9A和9B所示,在该辅助支撑构件3a的上游端附近可以形成梯形孔以提供抓握件 3f,利用该抓握件3f能够很容易通过外壳2的开口加插入和拆去第一纸盒3。
用于使一张纸与其它纸张分离的主倾斜分离板8可以设置在第一纸盒3的沿着供 纸方向看的下游端处(在图2中的右侧)。堆叠在第一纸盒3中的纸张P由供纸辊6b和弹 性分离垫片8a(在该实施方案中由金属弹簧形成)一张接一张地分离,该弹性分离垫片8a 设置在倾斜分离板8的沿着宽度方向(Y轴线方向)的中央处的内表面上。分离出的纸张 P借助限定了向上延伸的U形回转通道(供纸通道)9a的供纸通道构件9来供给到位于比 第一纸盒3高的位置处的记录单元7。然后,可以将记录单元7所记录过的纸张P排出到与 开口加连通的排出部分10上,并且所记录的表面面向上。
如图4和9所示,主倾斜分离板8可以具有曲面,从而如沿着与供纸方向垂直的方 向看,在弹性分离垫片8a附近的以锯齿为形式的部分更靠近纸张P的前缘的宽度的中央, 并且更远离纸张P的前缘的宽度的端部。因此,在纸张P的前缘在宽度的端部处与主倾斜 分离板8接触之前,纸张P的前缘在宽度的中央处与弹性分离垫片8a滑动接触,由此使纸 张P可靠地分离。如图4和5所示,在弹性分离垫片8a的两侧上,在与主倾斜分离板8的 上端邻近处可以设置可自由转动的辊观,用来将纸张P平稳地引导到供纸通道构件9。主 倾斜分离板8可以可拆卸地连接到第一纸盒3的沿着供纸方向看到的下游端上。
一对左右侧弓I导件34a、34b分别可以作为引导单元设置在第一纸盒3的容纳部分3b中,并且可以沿着与供纸方向垂直的方向运动以定位和引导与供纸方向平行的纸张侧 缘。那对侧引导件34a、34b可以是可滑动的,从而使它们之间的距离变宽或变窄。分别连 接到那对侧引导件34a、34b的底部上的齿条(未示出)可以与位于第一纸盒1的底板的宽 度(沿着与供纸方向垂直的方向)的中心线处的小齿轮啮合。因此,这些纸张P在第一纸 盒3中对中,也就是说这些纸张P的宽度的中心线与第一纸盒3的宽度的中心线对应。这 些侧引导件34a、34b中的至少一个侧引导件可以设有把手38 (图4和幻,该把手38与形成 在第一纸盒3的上表面上的齿条形接合部分37 (图9A和9B)接合并保持在该齿条形接合 部分37处。
如沿着供纸方向看,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的第二纸盒30可以包括设置在下 游侧上的底板30a、和与该底板30a形成为一体并设置在上游侧上的纸张接收器30b。该 底板30a如在平面图中看到的那样可以具有大致矩形形状,并且作为保持部分保持一叠纸 张。在底板(保持部分)30a上,可以堆叠比堆叠在第一纸盒3中的那些纸张小的纸张P,例 如明信片和L规格的相片纸。而且,不仅可以采用具有不同规格的纸张,而且还可以采用与 堆叠在第一纸盒3中的那些纸张不同类型的纸张。例如,可以将专用于喷墨打印的纸张和 用于相片质量打印的砑光纸堆叠在底板(保持部分)30a上。
底板30a的宽度W2可以比第一纸盒3的宽度Wl小,并且底板30a可以放置在第 一纸盒3的沿着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处。在底板30a中可以设置切口 70,从而底板30a的 一端在宽度上较窄。该结构允许用户很容易接近侧引导件34b的把手38,而不用拆去第二 纸盒30,并且便于第一纸盒3中的纸张P的在宽度方向上的定位。纸张接收器30b可以与 底板30a形成为一体,并且从底板30a开始具有与第一纸盒3的宽度大致相等的连续较宽 的宽度。如图4、5、6A、6B、9A和9B中所示,纸张接收器30b可以形成有朝向图像记录设备 1的前部打开的切口 39,以便于允许用户用其手指夹住纸张P(Pl)的边缘。
因为纸张接收器30b通过台阶连接到底板30a上,从而纸张接收器30b抬高于底 板30a,所以进行过记录并从记录单元7排出的纸张P (Pl)容易在堆叠于底板30a上的空白 纸张P(Pl)上通过并到达纸张接收器30b。
第二纸盒30可以连接到第一纸盒3上,并且可以沿着供纸方向来回运动且可以在 如沿着供纸方向看的其上游端处向上枢转。更具体地说,如在图4、5、7A、7B、8A和8B中所 示,可以在第一纸盒3的与供纸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左右侧板3c中形成沿着供纸方向拉长的 导孔35。从第二纸盒30的下游部分(例如,底板30a)的两侧一体地伸出的圆轴36可以配 合到相应的导孔35中,从而这些圆轴36能够沿着供纸方向运动,并且第二纸盒30能够绕 着圆轴36枢转。这些导孔35中的每个导孔35的直径在沿着供纸方向看的其下游端3 处可以形成为相对较大且向上倾斜。因此,通过使圆轴36相对于Y轴线方向倾斜,可以很 容易将圆轴36插入到导孔35中。
如图5、6A、6B、9A和9B所示,如沿着供纸方向看到的那样,在设置于第二纸盒30 的下游侧上的底板(保持部分)30a的下游端处,可以形成可以具有向上钩形的一对接合件 31。在将第二纸盒30推到供纸位置时,那对接合件31分别与形成在第一纸盒3的主倾斜 分离板8中的一对定位孔8b (图9A、9B、IOA和12)接合。如图13所示,接合件31在形成 于其下表面中的凹槽31a处与定位孔8b的下缘接合,由此使第二纸盒3保持在被推到供纸 位置的状态中从而不沿着垂直方向和宽度方向移位。接合件31和定位孔8b可以沿着主倾斜分离板8的纵向方向即沿着纸张宽度方向以适当的间隔设置在弹性分离垫片8a的两侧 上。因此,当将第二纸盒30相对于第一纸盒3设置在供纸位置处时,可以防止第二纸盒30 沿着垂直方向或沿着纸张宽度方向移位并防止它相对于垂直方向倾斜。第二纸盒30可以 在供纸位置处保持与垂直方向和供纸方向平行,从而以稳定的方式可靠地进行纸张Pl的 分离和供给。
第二纸盒30的左右侧板30c可以与底板30a形成为一体以沿着供纸方向延伸。用 于使纸张Pl定位成与供纸方向平行的引导单元可以设置在底板30a的上表面上的中间部 分中。如图4-9B中所示,该引导单元包括与每张纸Pl的后角部及其中一块侧板30c接触 的倾斜引导件41,作为引导每张纸Pl的侧缘的固定的侧引导件。该倾斜引导件41包括后 板41a和侧板41b,该后板41a与一个侧缘放置成与所述一块侧板30c接触的每张纸Pl的 后缘接触,该侧板41b与侧板30c平行地延伸且与每张纸Pl的另一个侧缘接触。倾斜引导 件41可以配合到倾斜地形成在底板30a中的导槽42中,从而能够沿着导槽42运动。
如图9A所示,导槽42的倾斜程度设定成使得在纸张Pl为L规格的纸张时,该纸 张Pl在其后缘处与后板41a接触,并且同时在其侧缘处与侧板41b接触。当纸张Pl为在 较长边和较短边的比率方面与L规格的纸张不同的明信片时,如图9B所示,纸张Pl在其后 缘处与后板41a接触,或者在其侧缘处与侧板41b接触。导槽42的倾斜程度可以设定为与 在图9A和9B中不同,从而在纸张Pl为明信片时,纸张Pl在其后缘处与后板41a接触,并 且同时在其侧缘处与侧板41b接触。在图9A和9B中,第一纸盒3的侧引导件34a、34b被 省略。
当第一纸盒3的辅助支撑构件3a容纳在容纳部分北中并且第二纸盒30被推到 第一纸盒3的如沿着供纸方向看的下游端时,第一纸盒3及第二纸盒30的沿着X轴线方向 的长度与图像读取装置12及操作面板14的沿着X轴线方向的长度大致相等。图像记录设 备1可以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并且在平面图中看可以大致为正方形。因此,该图像记录设备 1可以很容易包装以便运输,并且包括该图像记录设备1在内的包装箱可以很紧凑。
第一纸盒3和第二纸盒30可以在第二纸盒30被推进第一纸盒3的沿着供纸方向 看的下游端中的状态下整体地插入外壳2的底部和从该底部中拆去。在插入和拆去第一纸 盒3和第二纸盒30时,供纸臂6a可以自动地上下运动。现在将对这种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4和5所示,形如平板的凸轮随动件43沿着与驱动轴6d平行的方向从由合成树脂制 成的供纸臂6a —体地伸出,并且在形成于第二纸盒30的其中一块侧板30c的上表面上的 辅助凸轮44上延伸。
如图14A、14B和14C中所示,该辅助凸轮44包括第一引导件44a,该第一引导件 44a按照在第二纸盒30的沿着供纸方向的最下游侧上更低并且朝向第二纸盒30的上游侧 逐渐变高的方式倾斜;第二引导件44b,该第二引导件44b连接到第一引导件4 上并且具 有大致均勻的高度;以及第三弓I导件Mc,该第三弓I导件Mc连接到第二引导件44b上并且 凹入成大致V形。
当从在外壳2的前部处的开口加将第一纸盒3和第二纸盒30整体地插入并且凸 轮随动件43在其下表面处与辅助凸轮44的设置在离主倾斜分离板8较近的一侧上的第一 引导件4 接触时,凸轮随动件43可以随着第二纸盒30向前(向内)运动而升起,并且供 纸臂6a和供纸辊6b可以与凸轮随动件43 —起向上枢转,并且供纸辊6b和供纸臂6a在主倾斜分离板8上通过。
在通过与第二引导件44b接触的凸轮随动件43使供纸臂6a和供纸辊6b升起时, 供纸臂6a和供纸辊6b可以穿过设置在主框架21的底板21b中的开口 21c缩回到主框架 21内的空间中。这时,凸轮随动件43可以与底板21b的下表面接触,或者可以被牵引成更 靠近该下表面。该结构允许供纸臂6a和供纸辊6b在垂直方向上枢转,而不用增大在底板 21b和第二纸盒30之间限定的空间的高度。因此,可以减小在第一纸盒3和主框架21的底 板21b之间的高度,并且图像记录设备1在总体高度方面可以相对较短。
当凸轮随动件43在第二引导件44b上通过之后到达第三引导件44c的下降部分 时,被向下推压的供纸臂6a和供纸辊6b可以向下枢转。然后,如图14A所示,供纸辊6b可 以与堆叠在底板30a上的纸张Pl的最上面一张接触。
在第一纸盒3设定在外壳2中的完全推进位置(供纸位置)处的状态下,当第二 纸盒30往回(向上)运动时,凸轮随动件43按次序在第三引导件44c、第二引导件44b (图 14C)和第一引导件4 上滑动,并且最终离开第二纸盒30的侧板30c。如图14B所示,当第 二纸盒30在从供纸辊6b往回运动的位置处(在非供纸位置处)时,允许供纸辊6b接触第 一纸盒3的底部(纸张P的最上面一张)并进行供纸操作。另一方面,在第一纸盒3设定 在外壳2中的供纸位置处的状态中,当第二纸盒30从非供纸位置向前运动到供纸位置时, 凸轮随动件43按次序在第一引导件44a、第二引导件44b (图14C)和第三引导件Mc上滑 动,并且允许供纸辊6b接触在第二纸盒30中的纸张Pl的最上面一张。
如上所述,当第二纸盒30在外壳2中在第一纸盒3上来回运动时,设置在供纸器 6处的凸轮随动件43与设置在第二纸盒30处的辅助凸轮44配合以使供纸辊6a暂时在垂 直方向上枢转。此外,通过在凸轮随动件43和辅助凸轮44之间的配合,在将第一纸盒3与 完全推入到第一纸盒3中的第二纸盒30整体地插入外壳2和从外壳2中拆去时,供纸辊6b 自动地上下运动,从而不与主倾斜分离板8碰撞。因此,使得第一纸盒3和第二纸盒30的 操作容易。
当将堆叠有较小规格的纸张Pl的第二纸盒30推到在第一纸盒3的沿着供纸方向 看的下游端附近的供纸位置时,在第一纸盒3中堆叠较大规格的纸张P的状态中,允许供纸 辊6b挤压第二纸盒30中的纸张Pl的最上面一张。因此,在该状态中能够进行图像记录操 作。另一方面,当将堆叠有较小规格的纸张Pl的第二纸盒30拉回到其中圆轴36到达导孔 35的沿着供纸方向看的上游端的位置时,第二纸盒30没有从第一纸盒3中拆开,并且倾斜 引导件41防止纸张Pl离开该位置。在该情况中,能够通过用供纸辊6b供给第一纸盒3中 的纸张P来立即进行图像记录操作。因为主倾斜分离板8的弹性分离垫片8a位于第二纸 盒30的底板30a的宽度范围内,所以单个供纸辊6b和单个分离板8能够共同用于第一纸 盒3和第二纸盒30中堆叠的纸张P (Pl)的分离和供给。
在如图7A所示相对于第一纸盒3推动第二纸盒30 (至供纸位置)的状态中通过 如图7B所示提升第二纸盒30的上游端,或者在如图8A所示相对于第一纸盒3将第二纸盒 30拉回(至非供纸位置)的状态中通过如图8B所示提升第二纸盒30的上游端,可以给第 一纸盒3补充纸张P。在任一种情况中,第二纸盒30可以绕着圆轴36向上枢转以在第一纸 盒3的上游端处提供更大的垂直空间,由此便于将纸张P装载在第一纸盒3中。
第一纸盒3的容纳部分北可以朝向主倾斜分离板8即朝向供纸方向向下倾斜,并且容纳部分北可以通过外壳2的开口加向外打开。供纸器6的供纸臂6a可以构造成以 可倾斜的方式运动。因此,堆叠在第一纸盒3的容纳部分北中的纸张P不朝向如沿着供纸 方向看的上游侧移位,并且不需要另外的用于接触纸张P的后缘的引导构件。在不提升第 二纸盒30的上游端的情况下,能够从第一纸盒3的上游侧将纸张P装载到第一纸盒3中。
纸张接收器30b可以从第二纸盒30的底板(保持部分)30a开始连续地形成。当 在如图6A所示将第二纸盒30设置在供纸位置处的情况下进行图像记录时,将第二纸盒30 中的较小规格的纸张Pl供给到记录单元7,并且记录过的纸张Pl由纸张接收器30b接收, 而不会与空白纸张Pl混合。此外,在如图6B所示对较大规格的纸张P进行图像记录时,记 录过的纸张P在不从纸张接收器30b伸出的情况下由被拉回到非供纸位置的第二纸盒30 的纸张接收器30b可靠地接收。在这些情况中,因为纸张接收器30b形成有朝向外壳2的 前部打开的切口 39,所以用户能够将手指插入到切口 39中,并且很容易取出纸张P(Pl)。
图IOA和IOB显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的引导单元41的变型,该变型将第二纸 盒30的底板30a上的纸张Pl的侧缘引导成与供纸方向平行。在该变型中,该引导单元包 括这些侧板30c中的一个侧板30c,该侧板30c作为引导每张纸Pl的一个侧缘的固定的侧 引导件;可动的侧引导件45a,该可动的侧引导件4 与所述一个侧板30c平行地延伸,并 且朝向和远离其中一个侧板30c运动;以及后引导件45b,该后引导件4 能够沿着供纸方 向运动以接触每张纸Pl的后缘。可动的侧引导件4 和后引导件4 可以按照可线性运 动的方式安装在第二纸盒30的底板30a上。采用这种结构,即使在所用纸张Pl的较短边 和较长边的比率变化时,也能够可靠地使纸张Pl定位。另外,较小规格的纸张Pl放置成使 它们的较小侧缘与第一纸盒3的弹性分离垫片8a对置,因此可以通过弹性分离垫片8a与 供纸辊6b配合来使这些纸张Pl —张接一张地分离。
如图11所示,图像记录设备1可以包括介质传感器49和盒传感器50,它们设置 在滑架5的底面上。该介质传感器49检测供给到记录单元7的纸张P (Pl)的宽度,并且该 盒传感器50检测第二纸盒30是否设置在供纸位置处。介质传感器49和盒传感器50都可 以采用非接触式光敏传感器例如红外传感器。在压板中沿着Y轴线方向的中间处可以设置 检测孔(未示出),从而只有当第二纸盒30设置在供纸位置处时盒传感器50才能够通过 该检测孔检测到底板30a。在滑架5沿着Y轴线方向运动时,介质传感器49检测在从对准 辊27进一步供给一点之后暂时停止的纸张P (Pl)的前缘的宽度。在用户通过指定所用纸 张的所期望类型或规格来命令图像记录设备1开始图像记录并且盒传感器50从所检测到 的值确定堆叠有所指定纸张的第二纸盒30没有设置在(被推到)供纸位置时,可以禁止供 纸,并且可以将错误消息报告给用户。直到用户将第二纸盒30设置在供纸位置处才允许供 纸。类似地,当第一纸盒3堆叠有指定纸张但是堆叠有与所期望的纸张不同的纸张的第二 纸盒30设置在供纸位置处时,禁止供纸,并且可以将错误消息报告给用户。直到用户将第 二纸盒30设置在非供纸位置处才允许供纸。
在滑架5沿着Y轴线方向运动时,介质传感器49检测在从对准辊27进一步供给一 点之后暂时停止的纸张P(Pl)的前缘的宽度,并且电子控制装置(未示出)从检测到的值 确定纸张P (Pl)的规格。在所确定的规格与用户所指定的类型或规格不匹配时,禁止在所 供给的纸张P(Pl)上进行图像记录,并且将空白纸张P(Pl)排出到排纸部分10上。因此, 用户不会浪费纸张。还可以通过介质传感器49来检测纸张P(Pl)的沿着Y轴线方向的设定位置。
图15、16、17A和17B显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的第一纸盒3和第二纸盒30的 变型。第二纸盒130可以包括位于底板30a的沿着供纸方向看的下游端处的辅助倾斜分离 板51。该辅助倾斜分离板51可以设有与设置用于主倾斜分离板8的弹性分离垫片8a类似 的弹性分离垫片51a。如图15和16所示,在第一纸盒103的侧引导件13^、134b中可以形 成导孔135,这些导孔135用于通过圆轴36将第二纸盒130连接到第一纸盒103上。如图 15和17A所示,在相对于第一纸盒103推动第二纸盒130并且将第二纸盒130设置在供纸 位置处时,辅助倾斜分离板51位于与主倾斜分离板8的内表面邻近处。第二纸盒130中的 纸张Pl通过供纸辊6b的转动而被供给,并且在辅助倾斜分离板51的弹性分离垫片51a处 被一张接一张地分离。
堆叠在底板30a上的纸张Pl在它们的前缘处靠近辅助倾斜分离板51。在第二纸 盒130来回运动时,辅助倾斜分离板51与引导单元41配合以使纸张Pl保持在适当的位置。 因此,可以平稳地进行在第一纸盒103和第二纸盒130之间的切换。
图18、19、20A、20B显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的第一纸盒3和第二纸盒30的另 一种变型。可以将第二纸盒230放置在第一纸盒203上。该第二纸盒230可以包括作为纸 张保持部分的底板230a和具有与第一纸盒3的宽度相同的宽度的纸张接收器230b,并且 第二纸盒230可以放置在第一纸盒203的左右侧板3c上。第二纸盒230可以形成有切口 52a、52b,从而即使当第二纸盒230在第一纸盒203上设置在受推或受拉位置处时也允许用 户操作侧引导件34a、34b的把手38。
如图18、19、20A和20B所示,纸张接收器230b可以在其沿着排纸方向看的下游端 处形成有孔形切口 54。用户能够通过将其手指放在该切口 M中来通过开口加向外拉第二 纸盒230,并且很容易取出堆积在纸张接收器30b上的已记录纸张P。
在本发明的该变型中,因为第二纸盒230仅安放在第一纸盒203上,所以第二纸盒 230可能沿着左右方向(纸张宽度方向)移位。为了防止这种移位,底板230a在其沿着供 纸方向看的下游端处设有接合件231,如图19中所示。当第二纸盒230向前运动以设置在 供纸位置处时,这些接合件231与在主倾斜分离板8中的定位孔(未示出)接合。第二纸 盒230可以包括作为引导单元的左右引导件53,它们相互平行地运动,从而使它们之间的 距离变宽或变窄以将纸张Pl的侧缘定位和引导成与供纸方向平行。
此外,在本发明的该变型中,在纸张P堆叠于第一纸盒203中并且规格与纸张P不 同的纸张Pl堆叠于第二纸盒230中的状态中,能够很容易通过使第二纸盒230来回运动到 非供纸位置或供纸位置来切换一种规格或另一种规格的纸张的供给。
图21-M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的供纸装置101。在该实施方案中,供 纸器306的供纸辊乩与第一纸盒303和第二纸盒330的来回运动对应地上下运动。形如 平板的凸轮随动件43可以从供纸臂6a(从图21-23中省略了驱动轴6d) —体地伸出,并朝 向辅助凸轮44和主凸轮55地在这些凸轮上延伸。该辅助凸轮44可以形成为在第二纸盒 30的其中一块侧板30c的上表面上具有变化的高度,并且主凸轮55可以形成为在第一纸 盒303的其中一块侧板3c的上表面上具有变化的高度。凸轮随动件43的与主凸轮55接 触的端部43a沿着供纸方向具有长度Li,而与辅助凸轮44接触的凸轮随动件43具有长度 L2。如图22所示,Ll可以小于L2。18
辅助凸轮44可以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图4、5、68、14々、148和140中相同,并 且可以包括第一引导件44a,如沿着供纸方向看到的那样,该第一引导件4 按照在第二 纸盒330的最下游侧上更低并且朝向其上游侧逐渐变高的方式倾斜;第二引导件44b,该第 二引导件44b连接到第一引导件4 上并且具有大致均勻的高度;以及第三弓I导件Mc,该 第三引导件Mc连接到第二引导件44b上并且凹入成大致V形。
主凸轮55可以包括第一引导件55a,该第一引导件5 如沿着供纸方向看从第 一纸盒303的最下游侧朝向其上游侧具有大致均勻的高度;以及第二引导件55b,该第二引 导件5 连接到第一引导件5 上并且形如在中部具有较小高度的V形。如图M所示,第 二引导件5 和第三弓I导件Mc在沿着供纸方向的位置方面彼此对应。如图21和22所示, 纸张侧导板56可以设置在第二纸盒330的底板(保持部分)30a上,并且在与第三引导件 44c和第二引导件5 对应的位置处可以形成有凹槽56a,从而不干涉凸轮随动件43的运 动。
在第一纸盒303的每块侧板3c中可以形成沿着供纸方向拉长的导孔35。在第二 纸盒330的底板30a的每一侧上可以形成翼部57,从而翼部57靠近每块侧板3c的内表面 延伸。如图21和22中所示,从每个翼部57的下游端朝向对应侧板3c伸出的圆轴58可以 可动地配合到对应的导孔35中。采用该结构,第二纸盒330能够相对于第一纸盒303来回 运动,并且能够绕着圆轴58向上和向下枢转。
在每块侧板3c的内表面上可以沿着第二纸盒330的运动方向以适当的间隔形成 两个肋条59a、59b。可以与每个翼部57 —体地形成凸起57a,以在用户使第二纸盒330选 择性地来回运动从而这些凸起57a越过肋条59a、59b时提供卡嗒感觉。
在包括辅助凸轮44的第二纸盒330相对于包括主凸轮55的第一纸盒303被完全 推进或拉回的状态中,第一纸盒303和第二纸盒330可以整体地插入到外壳2中。在任一 种情况中,当供纸器306的凸轮随动件43的端部43a经过其中一块侧板3c的端缘并骑在 第一引导件5 上,供纸臂6a升起至大致水平取向,并且供纸辊6b越过主倾斜分离板8。 之后,在端部43a接近第二引导件55b的V形的最低部分时,供纸臂6a向下枢转,并且允许 供纸辊6b选择性地接触第二纸盒330中的纸张Pl的最上面一张或第一纸盒303中的纸张 P的最上面一张。
在第一纸盒303设置在外壳2中的供纸位置处的状态中,当第二纸盒330向前运 动时,凸轮随动件43与第二纸盒330的辅助凸轮44滑动接触,并且供纸臂6a向上然后向 下枢转。由此,允许供纸辊6b接触堆叠在第二纸盒330的底板30a上的纸张Pl的最上面 一张。另一方面,在第二纸盒30往回运动时,凸轮随动件43与辅助凸轮44滑动接触,并且 供纸臂6a向上然后向下枢转。因此,允许供纸辊6b接触第一纸盒303的容纳部分北中的 纸张P的最上面一张,而不会使堆叠在第二纸盒330中的纸张Pl移位。通过抓住设置在纸 张接收器30b的沿着排纸方向看的下游端处的把手30d可以使第二纸盒330来回运动。
在图21-23中省略第一纸盒303的侧引导件。
如上所述,通过凸轮随动件43和辅助凸轮44的配合,当第二纸盒330在外壳2中 在第一纸盒303上来回运动时,供纸辊6b自动地上下运动。通过凸轮随动件43的端部43a 和主凸轮55的配合,当将第一纸盒303与第二纸盒330整体地插入外壳2和从外壳2中拆 去时,供纸辊6b自动地上下运动,且不与主倾斜分离板8碰撞。因此,使得第一纸盒303和第二纸盒330的操作容易。
图25- 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案的供纸装置102。在该实施方案中,用于 第一纸盒403的第一供纸器306和用于第二纸盒430的第二供纸器60可以并排地设置,并 且该第一供纸器306和该第二供纸器60可以构造成选择性地升起或降低。当供给第一纸 盒403中的纸张P时,第一供纸器306的供纸辊6b接触第一纸盒403的容纳部分北中的 纸张P的最上面一张,并且第二供纸器60的供纸辊60b保持在升起位置处。另一方面,当 供给第二纸盒430中的纸张Pl时,第二供纸器60的第二供纸辊60b接触第二纸盒430的 保持部分30a上的纸张Pl的最上面一张,并且第一供纸器306的供纸辊6b保持在升起位 置处。
更具体地说,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中的主凸轮55类似地,可以在第一纸盒 403的每块侧板3c上形成主凸轮55,并且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中的辅助凸轮44类似 地,可以在(与后述的凸轮随动件61接触的)一块侧板30c上形成辅助凸轮44,该辅助凸 轮44包括第一引导件44a、第二引导件44b和形如V形的第三引导件44c。(与凸轮随动 件43接触的)另一块侧板30c可以在其上表面处只形成有第一引导件4 和大致水平且 具有均勻高度的第二引导件44b。在图25-27中省略了第一纸盒403的侧引导件。
在图25-27中省略了驱动轴6d和主倾斜分离板8。
第二供纸器60在基本结构方面与第一供纸器306相同。第二供纸器60的驱动轴 60d及凸轮随动件61与第一供纸器306的驱动轴6d平行,但是沿着与驱动轴6d的方向相 反的方向延伸。也就是说,驱动轴60d和凸轮随动件61朝向设置在远离凸轮随动件43的 一侧上的侧板3c、30c地在这些侧板上延伸,如图25-27中所示。
在本发明的该第三实施方案中,如图25- 中所示,在第二纸盒430相对于第一纸 盒403被推到供纸位置的状态中,当第一纸盒403和第二纸盒430被整体地插入到外壳2 中时,第一供纸器306的凸轮随动件43的端部43a与第一纸盒403的一块侧板3c的端缘 接触,并骑在第一引导件5 上。这时,供纸臂6a升起至大致水平取向,并且供纸辊6b越 过主倾斜分离板8。然后,凸轮随动件43的中间部分保持与较高的水平第二引导件44b接 触,由此使第一供纸器306的供纸臂6a保持在大致水平取向处,如在图29A和29B中所示。 其间,当第二供纸器60的凸轮随动件61接触第一纸盒403的另一块侧板3c的端缘并骑在 第一引导件5 上时,供纸臂60a向上枢转,并且允许供纸辊60b在主倾斜分离板8上通 过。然后,凸轮随动件61接触所述另一块侧板3c的辅助凸轮44的第一倾斜引导件4 和 水平第二引导件44b。之后,当凸轮随动件61到达较低的V形第三引导件44c (以及第一纸 盒403的V形第二引导件55b)时,供纸臂60a向下枢转,并且允许供纸辊60b接触第二纸 盒430的底板30a上堆叠的纸张Pl的最上面一张。
在第一纸盒403设置在供纸位置处的状态中,当第二纸盒430运动到非供纸位置 时,第二供纸器60的凸轮随动件61沿着V形第三引导件Mc升起,并且在较高的水平第二 引导件44b上滑动。之后,凸轮随动件6a沿着第一倾斜引导件44a降低,并且最终离开辅 助凸轮44,如在图29C和^D中所示。但是,这时凸轮随动件61的端部与第一凸轮55的 较高的水平第一引导件^a接触,因此使供纸辊60b保持在如下的取向处,该取向使得供纸 辊60b的下表面离开第一纸盒403的容纳部分北中的纸张P的最上面一张,如图^D中所 示。这时,允许第一供纸器306的供纸辊6b接触容纳部分北中的纸张P的最上面一张。
如上所述,当第一纸盒403和第二纸盒430整体地运动到供纸位置和从供纸位置 起运动时,以及当第二纸盒430在第一纸盒403上在供纸位置和非供纸位置之间运动时,第 一供纸器306和第二供纸器60选择性地变换到操作位置或非操作位置以便供纸。通过抓 住设置在纸张接收器30b的沿着排纸方向看的下游端处的把手30d可以使第二纸盒430来 回运动。
如图29A所示,第二供纸器60的供纸臂60a的高度L4可以小于第一供纸器306的 供纸臂6a的高度L3。第一纸盒403中的纸张P的上表面与在供纸臂6a的枢转中心(驱动 轴6d的轴线)和其中供纸辊6b与纸张P的上表面接触的点之间的直线形成角θ 1。类似 地,第二纸盒430中的纸张Pl的上表面与在供纸臂60a的枢转中心(驱动轴60d的轴线) 和其中供纸辊60b与纸张Pl的上表面接触的点之间的直线形成角θ 2。当L4小于L3、驱 动轴6d及60d在大致相同的高度处、并且第二纸盒430在高于第一纸盒403的位置处时, θ 1可以大致等于θ 2。因此,供纸辊6b的供纸力可以与供纸辊60b的供纸力大致相同。
虽然已经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 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上述优选实施方案作出其它变体和变型。本 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对这里所披露的本发明的说明书或实践的考虑将显而易见其它实施方 案。该说明书和所述的实施例只意图作为本发明的示范,而本发明的真实范围由所附权利 要求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供纸装置,包括第一纸盒,所述第一纸盒包括构造成容纳第一多张纸张的容纳部分; 第二纸盒,所述第二纸盒构造成容纳第二多张纸张;以及供纸器,所述供纸器构造成沿着供纸方向朝向记录单元选择性地供给所述第一多张纸 张和所述第二多张纸张,其中所述第二纸盒构造成在所述第一纸盒的所述容纳部分上方、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 置之间运动,所述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的沿着所述供纸方向的上游,其中所述第一纸盒包括引导单元,所述引导单元构造成沿着与所述供纸方向相交的方 向运动,并且沿着与所述供纸方向平行的方向引导在所述第一纸盒中的所述第一多张纸张 的侧缘,并且其中所述第二纸盒具有穿过所述第二纸盒形成的切口,通过所述切口能够可操作地接 近所述第一纸盒的所述引导单元。
2.一种供纸装置,包括第一纸盒,所述第一纸盒包括构造成容纳第一多张纸张的容纳部分; 第二纸盒,所述第二纸盒构造成容纳第二多张纸张;以及供纸器,所述供纸器构造成沿着供纸方向朝向记录单元选择性地供给所述第一多张纸 张和所述第二多张纸张,其中所述第二纸盒构造成在所述第一纸盒的所述容纳部分上方、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 置之间运动,所述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的沿着所述供纸方向的上游,并且其中所述供纸装置还包括接合单元,所述接合单元构造成当所述第二纸盒在所述第一 位置中时将所述第二纸盒保持到所述第一纸盒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纸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纸盒包括分纸器,所述分纸器设置 在所述第一纸盒的沿着所述供纸方向的下游端处并且构造成一张接一张地分离所述供纸 器所供给的纸张,并且其中所述接合单元包括形成在所述分纸器中的定位孔和从所述第二 纸盒的沿着所述供纸方向的下游端伸出的接合件,并且当所述第二纸盒在所述第一位置中 时所述定位孔接收所述接合件。
4.一种供纸装置,包括第一纸盒,所述第一纸盒包括构造成容纳第一多张纸张的容纳部分; 第二纸盒,所述第二纸盒构造成容纳第二多张纸张;以及供纸器,所述供纸器构造成沿着供纸方向朝向记录单元选择性地供给所述第一多张纸 张和所述第二多张纸张,其中所述第二纸盒构造成在所述第一纸盒的所述容纳部分上方、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 置之间运动,所述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的沿着所述供纸方向的上游,并且其中所述第二纸盒在所述第二纸盒的沿着所述供纸方向的下游侧处包括构造成保持 要供给到所述记录单元的所述第二多张纸张的保持部分,并且所述第二纸盒在所述第二纸 盒的沿着所述供纸方向的上游侧处还包括排出纸张接收器,所述排出纸张接收器与所述保 持部分一体地形成并且构造成接收从所述记录单元沿着与所述供纸方向相反的方向排出 的纸张。
5.一种供纸装置,包括第一纸盒,所述第一纸盒包括构造成容纳第一多张纸张的容纳部分; 第二纸盒,所述第二纸盒构造成容纳第二多张纸张,并且所述第二纸盒包括凸轮;以及 供纸器,所述供纸器构造成沿着供纸方向朝向记录单元选择性地供给所述第一多张纸 张和所述第二多张纸张,其中所述供纸器包括供纸辊和凸轮随动件,所述凸轮构造成接触 所述凸轮随动件,其中所述第二纸盒构造成在所述第一纸盒的所述容纳部分上方、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 置之间运动,所述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的沿着所述供纸方向的上游,其中当所述第二纸盒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时,所述凸轮接触所述 凸轮随动件以使所述供纸辊上下运动,并且其中当所述第二纸盒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时所述供纸辊接触所述第二纸盒中的所述第 二多张纸张,并且当所述第二纸盒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时所述供纸辊接触所述第一纸盒中的 所述第一多张纸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纸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纸盒包括沿着所述供纸方向延伸的 侧板,并且在所述侧板的上表面处形成所述凸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纸装置,其中所述供纸器还包括沿着与所述供纸方向垂 直的方向延伸的驱动轴;以及从所述驱动轴沿着所述供纸方向延伸的供纸臂,并且所述供 纸辊设置在所述供纸臂的端部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纸装置,还包括外壳,其中所述第一纸盒构造成与所述第 二纸盒整体地插入到所述外壳中和从所述外壳拆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纸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纸盒沿着与所述供纸方向相同的插 入方向与所述第二纸盒整体地插入到所述外壳中。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纸装置,还包括分纸器,所述分纸器设置在所述第一纸盒 的沿着所述供纸方向的下游端处并且构造成一张接一张地分离所述供纸器所供给的纸张, 其中当所述第一纸盒与在所述第一纸盒上位于所述第一位置中的所述第二纸盒整体地插 入到所述外壳中时,所述凸轮接触所述凸轮随动件以使所述供纸辊离开所述分纸器向上运 动。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纸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纸盒构造成绕着与所述供纸方向 垂直的轴线枢转以在所述第一纸盒的沿着所述供纸方向的上游端处提供垂直空间,并且所 述轴线位于所述凸轮的沿着所述供纸方向的下游。
12.—种供纸装置,包括 夕卜壳;第一纸盒,所述第一纸盒包括构造成容纳第一多张纸张的容纳部分; 第二纸盒,所述第二纸盒构造成容纳第二多张纸张,并且所述第二纸盒包括凸轮; 供纸器,所述供纸器构造成沿着供纸方向朝向记录单元选择性地供给所述第一多张纸 张和所述第二多张纸张,其中所述供纸器包括供纸辊和凸轮随动件,所述凸轮构造成接触 所述凸轮随动件;以及分纸器,所述分纸器设置在所述第一纸盒的沿着所述供纸方向的下游端处,并且构造 成一张接一张地分离所述供纸器所供给的纸张,其中所述第一纸盒构造成与所述第二纸盒整体地插入到所述外壳中和从所述外壳拆去,其中所述第二纸盒构造成在所述第一纸盒的所述容纳部分上方、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 置之间运动,所述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的沿着所述供纸方向的上游,并且其中当所述第一纸盒与在所述第一纸盒上位于所述第一位置中的所述第二纸盒整体 地插入到所述外壳中时,所述凸轮接触所述凸轮随动件以使所述供纸辊离开所述分纸器向 上运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供纸装置,其中所述分纸器包括设置在第一纸盒的下游端 处的倾斜分离板。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供纸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纸盒包括沿着所述供纸方向延伸 的侧板,并且在所述侧板的上表面处形成所述凸轮。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供纸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纸盒沿着与所述供纸方向相同的 插入方向与所述第二纸盒整体地插入到所述外壳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供纸装置,还包括排出辊,所述排出辊构造成沿着与所述 插入方向相反的排出方向排出已经过所述记录单元的纸张。
17.一种供纸装置,包括第一纸盒,所述第一纸盒包括构造成容纳第一多张纸张的容纳部分; 第二纸盒,所述第二纸盒包括构造成保持第二多张纸张的保持部分; 供纸器,所述供纸器构造成沿着供纸方向朝向记录单元选择性地供给所述第一多张纸 张和所述第二多张纸张,其中所述供纸器包括供纸辊;以及分纸器,所述分纸器构造成一张接一张地分离所述供纸器所供给的纸张, 其中所述第二纸盒构造成在所述第一纸盒的所述容纳部分上方、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 置之间运动,所述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的沿着所述供纸方向的上游,并且其中当所述第二纸盒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时,所述分纸器与所述供纸辊配合以将所述第 二多张纸张一张接一张地朝向所述记录单元供给,并且当所述第二纸盒在所述第二位置中 时,所述分纸器与所述供纸辊配合以将所述第一多张纸张一张接一张地朝向所述记录单元 供给。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供纸装置,其中所述分纸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纸盒的沿 着所述供纸方向的下游端处的倾斜分离板。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供纸装置,其中所述分纸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纸盒的所 述保持部分的宽度内的弹性分离垫片,所述宽度与所述供纸方向垂直。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供纸装置,其中所述分纸器包括倾斜内表面和从所述倾斜 内表面朝向所述容纳部分伸出的弹性分离垫片。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供纸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纸盒包括在所述第二纸盒的沿着 所述供纸方向的下游端处的接合件,并且当所述第二纸盒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时所述分纸器 具有接收所述接合件的定位孔。
22.—种供纸装置,包括第一纸盒,所述第一纸盒包括构造成容纳第一多张纸张的容纳部分;第二纸盒,所述第二纸盒包括构造成保持第二多张纸张的保持部分;以及供纸器,所述供纸器构造成沿着供纸方向朝向记录单元选择性地供给所述第一多张纸张和所述第二多张纸张,其中所述第二纸盒构造成在所述第一纸盒的所述容纳部分上方、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 置之间运动,所述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的沿着所述供纸方向的上游,并且其中所述第二纸盒构造成绕着与所述供纸方向垂直的轴线枢转,以在所述第一纸盒的 沿着所述供纸方向的上游端处提供垂直空间。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供纸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纸盒构造成当所述第二纸盒在所 述第一位置中和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时枢转。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供纸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纸盒包括后板,所述后板设置在 所述保持部分上并且构造成与所述第二多张纸张的后缘接触,并且其中所述轴线位于所述 后板的沿着所述供纸方向的下游。
25.—种供纸装置,包括第一纸盒,所述第一纸盒包括构造成容纳第一多张纸张的容纳部分;第二纸盒,所述第二纸盒包括保持部分,该保持部分构造成保持第二多张纸张;以及供纸器,所述供纸器构造成沿着供纸方向朝向记录单元选择性地供给所述第一多张纸 张和所述第二多张纸张,其中所述第二纸盒的所述保持部分构造成在所述第一纸盒的所述容纳部分上方、在第 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的沿着所述供纸方向的上游, 并且其中所述第二纸盒还包括排出纸张接收器,该排出纸张接收器构造成从所述记录单元 沿着与所述供纸方向相反的方向排出的纸张。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供纸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纸盒构造成沿着所述供纸方向相 对于所述第一纸盒运动。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供纸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纸盒构造成绕着与所述供纸方向 垂直的轴线枢转,以在所述第一纸盒的沿着所述供纸方向的上游端处提供垂直空间。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供纸装置,其中所述供纸器包括供纸辊,该供纸辊构造成 当所述保持部分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时接触所述保持部分上的所述第二多张纸张,且当所述 保持部分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时接触所述容纳部分上的所述第一多张纸张。
2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供纸装置,还包括分纸器,所述分纸器设置在所述第一纸 盒的沿着所述供纸方向的下游端处并且构造成一张接一张地分离所述供纸器所供给的纸 张,其中所述分纸器具有定位孔,并且所述第二纸盒包括从所述保持部分的沿着所述供纸 方向的下游端伸出的接合件,并且当所述保持部分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时所述定位孔接收所 述接合件。
30.根据权利要求四所述的供纸装置,其中所述分纸器包括倾斜分离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供纸装置和具有这种供纸装置的图像记录设备。提供了一种供纸装置,其包括第一纸盒,该第一纸盒包括构造成用来容纳第一多张纸张的容纳部分;和第二纸盒,该第二纸盒设置在第一纸盒上并构造成用来容纳第二多张纸张,其中第一多张纸张的至少一个特征与第二多张纸张的至少一个特征不同。该供纸装置还包括供纸器,该供纸器构造成用来沿着供纸方向朝向记录单元供给第一多张纸张和第二多张纸张;和分纸器,该分纸器构造成用来使供纸器所供给的纸张一张接一张地分离。具体地说,第二纸盒构造成在容纳部分上方相对于供纸器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和从第二位置运动到第一位置,并且供纸器选择性地供给第一多张纸张和第二多张纸张。
文档编号B65H3/46GK102030203SQ20101056857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30日
发明者古闲雄二, 浅田哲男, 盐原由季央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