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44180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开口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口罐。
背景技术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开口罐产品,通常采用圈、盖结合的方式进行密封,首先通过 圈与罐体进行封合操作,随后采用盖子下压进一步与圈结合从而形成罐子的密封状态。现有的开口罐包括罐体,设置在罐体开口处的环形盖体2’,环形盖体2’包括内翻 边5’、外翻边7’,罐体开口与外翻边7’相封合,内翻边5’具有内切口 6’,内切口 6’向内部 翻转,如附图3、4所示。由于内切口 6’内翻的程度比较浅,翻转后仍然暴露在外部,这就容 易造成内容物与内切口 6’相接触,长时间以后会产生内切口 6’生锈问题,从而对其内容物 的质量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开口罐。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开口罐,包括罐体,设置在所述的罐体的开口处的环形盖体,所述的环形盖体 具有外翻边、内翻边以及用于与罐盖相封合的凹部。所述的凹部与所述的内翻边间具有一 拐点,所述的内翻边从所述的拐点处向外翻卷大于360度,在接近拐点处,所述的内翻边与 所述的凹部的外壁面相抵紧形成一个包覆部,所述的内翻边的边沿具有内切口,所述的内 切口包在所述的包覆部中。上述技术方案可优选地,所述的外翻边向外翻转,且所述的外翻边与所述的罐体 外壁面相抵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开口罐内切口被完全包裹起来,一方面在操作工拿取时不易被切口 割伤,增强了操作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切口将避免了与罐子内容物发生接触而导致内容物 质量受到影响,同时也避免了内翻边的切口发生生锈。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中A处的放大图;附图3为现有技术的环形盖体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附图3中B处的放大图。其中1、罐体;2、环形盖体;3、凹部;4、拐点;5、内翻边;6、内切口 ;7、外翻边;8、
包覆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的一种开口罐,包括罐体1,设置在罐体1的开口处的环形盖体2,环形 盖体2具有外翻边7、内翻边5以及用于与罐盖相封合的凹部3。凹部3与内翻边5间具有一拐点4,内翻边5从拐点4处向外翻卷大于360度,在 接近拐点4处,内翻边5与凹部3的外壁面相抵紧形成一个包覆部8,内翻边5的边沿具有 一圈内切口 6 (即切边,此时容易生锈),内切口 6包在包覆部8中。如附图2所示。外翻边7则向外翻卷,且外翻边7与罐体1的外壁面相抵紧。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 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内。
权利要求一种开口罐,包括罐体(1),设置在所述的罐体(1)的开口处的环形盖体(2),所述的环形盖体(2)具有外翻边(7)、内翻边(5)以及用于与罐盖相封合的凹部(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部(3)与所述的内翻边(5)间具有一拐点(4),所述的内翻边(5)从所述的拐点(4)处向外翻卷大于360度,在接近所述的拐点(4)处,所述的内翻边(5)与所述的凹部(3)的外壁面相抵紧形成一个包覆部(8),所述的内翻边(5)的边沿具有内切口(6),所述的内切口(6)包在所述的包覆部(8)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口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翻边(7)向外翻转,且所述的 外翻边(7)与所述的罐体(1)外壁面相抵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口罐,包括罐体,设置在所述的罐体的开口处的环形盖体,所述的环形盖体具有外翻边、内翻边以及用于与罐盖相封合的凹部。所述的凹部与所述的内翻边间具有一拐点,所述的内翻边从所述的拐点处向外翻卷大于360度,在接近拐点处,所述的内翻边与所述的凹部的外壁面相抵紧形成一个包覆部,所述的内翻边上具有一个内切口,所述的内切口密封在所述的包覆部中。本实用新型的开口罐内切口被完全包裹起来,一方面在操作工拿取时不易被切口割伤,增强了操作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切口将避免了与罐子内容物发生接触而导致内容物质量受到影响,同时也避免了内翻边的切口发生生锈。
文档编号B65D43/10GK201614072SQ20102013130
公开日2010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0日
发明者李炳兴 申请人:吴江市华源印铁制罐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